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4-3-22 19:38:24

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成立之始末暨展望(转)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b-091-045.htm
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在各方之期盼及推動下,甫於2002年6月17日正式掛牌成立,並積極運作中,成立客委會之目的無非為提昇客家文化發展與族群之存續,並促進更為多元、和諧之現代社會。尤以客語在遭受強勢主流語言衝激下,瀕臨消失,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有識之士,咸認客委會成立後之第一要務,即在謀求如何搶救客語,當然,要搶救客語,除須喚醒隱形客家人之「客家危機」意識,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以客語交談外,再予建構優質之客語環境,使之耳聞目濡,以找回客家人之自信,唯有如此始能立竿見影。

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之成立,兌現了台北市長馬英九在1998年競選市長時提出之政見,然,誠如世界客屬總會會長吳伯雄在成立大會致詞所說:「好事多磨」,自馬市長就任後即積極推動成立事宜,於1999年11月30日台北市政府第1035次市政會議通過客家事務委員會籌備委員會事宜,於同年12月11日、12日先後在士林區公所、客家文化會館舉辦二場說明會,在二天說明會中,共回收了258件問卷,其中有表示意見者為120件,歸納起來之意見(如附件一),繼之於同年12月23日在台北市政府十二樓市長簡報室舉行成立籌委會,布達籌備委員之名單,(迄至2001年8月2日先後召開五次籌備會議)嗣於2000年1、2、3月間先後在台北市各行政區舉辦了8場之說明會,讓客家鄉親了解客委會之組織規程草案、成立之目的,也使籌備委員及市府之執事人員傾聽鄉親之意見與心聲,以面對面之方式彼此溝通、互動。於2000年4月12日市政會議通過客家事務委員會組織規程暨編製表並函送市議會審議,在市議會審議期間,依據各報台北市政版之報導,先後遭遇少數議員段宜康、葉信義、柯景昇、周柏雅、許淵國反對設置客委會(許淵國議員經客家朋友與之溝通,即改為支持態度),迭經執政黨動員,始於2001年6月22日三讀通過客委會成立的母法「台北市政府自治組織條例」,嗣歷經民政局客家工作小組人員、籌備委員及客家鄉親先後11次奔赴市議會旁聽、關心、溝通,終於在2002年1月19日凌晨1時34分23秒三讀通過「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組織規程」,此一法案之通過,讓台北市成為第一個成立一級單位以處理客家事務專責機構之地方政府。

回顧客委會籌備會為使市議員不再反對設置並樂意支持,除敦請厲耿桂芳議員邀集各社團之意見領袖在市議會召開公聽會外,並分頭努力依個人與市議員間之情誼從中勸說解釋,循求支持,更於2000年6月21日下午經籌備委員邀集各客家社團、民謠班負責人卅餘人在市議員厲耿桂芳「帶隊」下,在市議會議事廳門口列隊、遊說各議員儘速通過「客家事務委員會組織規程暨編制表」及其母法「台北市政府組織自治條例」,以使市政府有一級單位專責解決客家文化的傳承。並將事先擬妥「台北市客家鄉親代表給市議會的一封信」(如附件二)遞陳各議員及議長吳碧珠,在現場又分發「客家民間議會監督小組成立,旨在看清誰落實客家政策?誰在騙取客家選票」之傳單(如附件三)。

如今,客委會已經掛牌成立,首任主任委員由黃正宗博士擔任,各界客屬人士殷勤寄望黃主委暨所有客委會之工作同仁能夠深切體察客委會成立過程之艱辛及任務之重大且清楚的認識它的文化性高過一切,勉力從事客家語言、文化之搶救及傳承工作。並與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充分合作成為推動客家事務之夥伴關係,而以首都客家事務委員會成功的事例作為典範,影響所及繼之擴大在客家人較密集之縣、市陸續成立一級單位之客家事務委員會,具有獨立之預算及人員編制,讓台灣各地方政府之客家事務在中央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之統籌、協調、監督之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推動客家語言文化復興、傳承之艱鉅使命。

附件一:88年12月11、12日說明會,歸納鄉親之意見表

一、 客家母語的推廣:包含客語幼稚園的設置、中小學母語教學的落實、客語演講比賽、客語師資培育....等。

二、 客家文化活動的辦理:不論是與客家社團合作辦理,或是補助民間團體自行辦理,甚至是民間自動自發辦理,都是推廣的方式。

三、 積極吸引年輕一輩客家青年的加入:以大學客家社團為主要對象,在學期間輔助其辦理客家活動,以培植長期人力之投入。

四、 客家媒體或頻道的建立與普及、客語節目的增加,客語廣播、電視人才之培訓。

五、 鼓勵有關客家文化傳承之著作及創作,並協助其出版或教學。

六、 客家網站之設立。

七、 客家通訊之發行。

八、 客家聯絡管道、名冊之建立。

九、 客家文物之蒐集。

十、 客家戶口普查。

十一、 客家民謠班之多樣化。

國際客家聯繫。

附件二

台北市客家鄉親代表給市議會的一封信

諸位議員女士 先生:

首先感謝各位這幾個月來對客家事務委員會籌備事宜的關心,但是讓人感到非常遺憾的是:立意良好的客家事務委員會因為議員的誤解,以致在本會期無法通過成立。對於議員們的誤解,我們希望能有機會當面溝通,將客家事務委員會的功能及其必要性說清楚講明白。

過去許多的族群衝突,往往肇因於族群間相互的誤解,身為少數族群的客家人,深深瞭解族群衝突和對抗對客家人的不利,成立客家事務委員會為讓我們有制度有系統的將客家呈現出來,並學習尊重台灣的多元文化,也讓其他族群朋友能多瞭解我們的文化。

一個多元文化的文明社會,不同族群間的尊重與包容,尤其是多數族群尊重少數族群存在的事實,已是世界進步文明的趨勢。對於當前台灣少數族群|原住民與客家|面臨的困境,相信其他族群朋友應有很深的體諒。

成立客家事務委員會的目的其實很單純,就是希望有一個專責機構處理當前客家人迫切需要解決的文化傳承,在客家語言文化尚未消失前盡量搶救。我們不願目睹客家語言文化消失在我們這一代手裡,因為我們不甘心當末代客家人。請各位議員先生們能夠諒解我們這種沈重心情。

對於客家事務委員會將會淪為政客選舉工具的說法,我們可以體會政治人物對選票的敏感,但是以台灣人民今日的民主素養,同一家人都常常無法集中選票,遑論整個族群。因此成立客家事務委員會會導致選舉機器,是漠視客家人在近幾十年來從未缺席的台灣民主政治參與。

大部份客家人已在台灣生根數百年,人脈關係錯綜複雜,選票走向甚難捉摸,要客家選票靠的是平時的經營,絕不是某一個團體某人一聲令下便可以左右。何況客家事務委員會是個行政單位,選舉時必須保持行政中立,以現代政治生態而言,任何行政不公必會遭致各方責難,為了讓客家事務委員會順利的推動搶救客家文化語言的工作,我們有決心也有智慧不讓他淪為政治人物角力工具,請各位相信我們的誠意。\r

台灣的客家人和其他族群的人同樣盡義務,但是政府與大眾尤其是傳播媒體,卻有意無意的忽略客家權益。客家人不要特權,也不要施捨,我們只要不被忽視。我們誠懇的請求您發言支持客家事務委員會,使客家事務委員會能在本會期通過成立。謝謝各位。

敬 祝

安 康

台北市客家鄉親代表 敬上 89年6月21日

附件三

「客家民間議會監督小組成立」,旨在看清楚誰在落實客家政策?誰在騙取客家選票?

成立「客家事務委員會」,挽救即將滅絕的客家母語,保存一絲絲記憶中尚存的客家文化,係客家人內心底層的最渴切最謙卑的要求。沒想到日前台北市議會民政委員會進行「客家事務籌備委員會專案報告」時,卻有民進黨議員發出反對的聲音,有人還揚言杯葛到底。

台北市民進黨黨團在阿扁主政時代,一向大力支持客家事務,台北市「客家會館」、「客家藝文中心」的設立,即是明証。何以馬英九當政後,民進黨竟傳來杯葛的聲音,令台北客家界錯愕。消息傳來,台北地區的各客家社團負責人、客家山歌歌謠班班長、關心客家事務的各地鄉親已於6月20日客家會館主動成立「客家民間議會監督小組」,旨在和這些反對的民進黨議員溝通,說明客委會的成立,是積極推動客家母語,保存客家傳統文化,加強城鄉交流,拓展國際關係等宗旨。

客家鄉親除了說明白,也想進一步看清楚是否少數議員「因人廢事」,在選舉時大打客家人的招牌,選後卻是對客家人落井下石。為此,「客家民間議會監督小組」一行3、40人定於6月21日下午2時於市議會集合,禮貌性拜訪四個黨團負責人及民進黨中反對的議員,除了加強與各黨團的溝通,說明成立客委會的功能性及必要性之外,另一用意即是隨時監督議會狀況,回報客家鄉親,讓客家人看清楚到底四個政黨中,誰在真正落實客家政策?誰在騙取客家人選票?(91年7月145期客家雜誌)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b-091-045.htm

惠惠 发表于 2004-3-23 02:55:23

客家人在台湾政坛的地位原来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低的。
很奇怪,在(间接)收看台湾的电视节目的时候,我看他们只说闽南语的。
那个李登辉和陈水扁大多时候都说闽南语,说国语时候说得很烂。
台湾综艺娱乐节目的主持人经常在说了会国语的情况下跳出一大段的闽南话来的,
我只能看字幕才知道他讲什么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成立之始末暨展望(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