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gang 发表于 2012-3-4 12:15:27

玉林钟姓源流研究报告(四)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3-5 00:15 编辑

玉林钟姓源流研究报告(四) 2011-11-03 17:49:52|分类: 族史文坛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史缺有间,觅无线索”使溯源成为修谱的首个难题。
         既然已经勒石确定绍京穆说为玉林钟姓的源流,那么我们就沿着前辈指示的源头方向追宗认祖,弄清世系的具体情况。
         绍京穆说的关键是穆公,从穆公往上溯至绍京,往下寻至亮,是调查研究的着眼范围。因为绍京之前和亮之后都已经很清楚了。
         关于穆公,玉林族谱载:“穆祖再举进士,任南雄别驾,居珠玑巷,生六子,长子玠,传克贤”。茶园族谱载:“宋雍熙间,有讳穆府君者,任岭南南雄路别驾,因居南雄珠玑巷,生六子,其子玠府君,始徙广州之新会。”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仅此而已。
      南雄即今广东省南雄市,位于粤东北部,毗邻江西、湖南。五代十国时,南雄辖今两广地区,乾亨四年(920)置雄州,北宋初的开宝四年(971)改为南雄州,明洪武元年(1368)置南雄府,皆沿袭唐与五代十国建制,州设别驾一职,佐刺史掌州事,因乘驿随刺史出巡而得名,正五品。穆公宋“雍熙间(984-987)任南雄别驾”。
       南雄珠玑巷是汉民族由北方向南方迁徙的集散地,宋元明时期,从珠玑巷南迁珠江三角洲一带就有103姓187族,其中迁新会20姓,包括钟姓。珠玑巷现在有钟姓等19姓。钟纪钧于2011年4月到南雄珠玑巷和浙江吴兴(古称霅川)调研,没有获得任何关于穆公和本支系的资料。现在的吴兴,没有钟姓村落,都在清代前迁往沿海地区去了。
         南雄珠玑巷的房子都挂着姓氏的牌子
   玉林和茶园的 穆公在南雄做官,儿子由南雄迁新会,后代迁茶园。新会《古冈州钟氏总谱》 也称,新会钟姓始祖柔翁也在南雄做官,儿子由南雄迁新会,后代也迁茶园。这些基本情况,两地惊人地相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新会钟姓与玉林、淳家坊钟姓宋代世系概况如下:   
      

         从中可以看到,绍京后代有四支迁茶园。第一支是10世严,大概时间是唐末。第二支是15世里(罗)生,大概时间是北宋初。第三支是19世应龙,大概时间是北宋末。第四支是24世,大概时间是南宋中晚期。没有茶园始祖亮迁茶园的记载。这里面有什么玄妙呢?我们逐支进行了研究。
      第一支严,唐末由赣州迁茶园,时间超前二三百年,显然不是亮支。第二支罗生,其先辈未居新会,属今清远龙塘镇三嘉支,与亮支情况不符。第四支是南宋中晚期由新会苹冈村迁茶园,时间晚100年左右,也不合。在第三支,我们发现了三条重要线索。
          (一) 明代崇祯甲戌年(1634),新会17世孙鼎臣写的《钟氏族谱序》载:“东莞讳继英,进士提学,皆吾一脉英华也”(《古冈州钟氏总谱》第306页)。继英,字乐华,是亮公第20代孙,明代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拜两广议事,东莞县志和茶园族谱均有载。


                           新会钟显宗编的《古冈州钟氏总谱》
         (二)明崇祯四年(1631),广东遂溪颜村《钟氏族谱》载:“东莞讳继英进士提学,陶村讳善经进士,其自古冈之九世曰羲旦,为五伦公”(灵山钟毓熙编《钟氏族谱》第109页),意思是说,东莞茶园继英出自新会羲旦。一语道破,亮公属于羲旦这一支。
      
                                    灵山钟毓熙编的《钟氏族谱》
            (三)新会《古冈州钟氏总谱》第57页载:“羲旦分居东莞”,第295页载:“东莞茶园村,应龙公支出”。羲旦的高祖父柔在南雄做官,居珠玑巷,曾祖父瑶(注意,与穆之子玠同派,都是王字偏旁)由南雄迁新会。羲旦的孙应龙由新会迁茶园,曾孙声曾(注意,与亮之子“成道”同音),声曾以下世系失考。
      茶园与玉林的世系,亮公之前至穆公之后模糊不清,曰数传,往上接不通。而新会声曾以下世系失考,往下接不通,两地情况又如此相似,将两地族谱对接,世系就贯通了。
   
      新会说迁茶园的是应龙,而茶园说是亮,那么应龙就是亮。类推,瑶就是玠,柔就是穆。
         这么说,也许有名字、生卒年、居住地、官职、功绩等的矛盾。许多学者认为,因为北宋、五代十国、唐末时期天下大乱,史书被焚烧,所以此前古人物的名字、生卒年、居住地、官职、功绩等不能太计较,只要总体合理,细节问题放后边再研究,再完善。
         南汉皇帝刘岩,为了不被推翻,改为“大食商人后裔”。欧阳修为李姓写的谱序,误把契丹裔李光弼说成是唐高宗李渊之弟李海的9世孙。1997年,毛泽东的小女李纳按族谱到云南澜沧寻祖,结果在澜沧连毛姓人家都找不到,却在500公里外的丽江毛家湾找到了韶山始祖毛太华的后代140户1000多人。
         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族谱载:“韶京生一子万里,万里生二子曰镛曰珸”,后来载:“韶京生三子,嘉壁、嘉锷、嘉玮”,现在载:“韶京···子四,嘉銮、嘉壁、嘉锷、嘉玮”。
         明代隆庆二年(1568),新会族谱载:“钟氏先自金陵徙居岭南之南雄,不知几传,自南雄徙古冈亦十二世矣。族大而无谱···请余修之,余辞,以文献无征”,“几更文献,多所残厥,伤其血脉,未贯无异”,“数书不一”。
      新会柔公墓于清代1837年重修。现在    ,碑文已模糊不清。新会谱载韶京衍至柔共十二代,平均每衍一代31.2年,而柔、柔的父亲和祖父只间隔17年,柔的后代清远和新会等的宗亲都觉得不太合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谱牒不见,寻找无路,过问无门,觅无线索,“绝大多数姓氏,想要一代不少地真实珠串链接开基始祖,都是不可能的”(谱牒家邱家儒语)。谱牒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尽善尽美,后代修谱只能根据蛛丝马迹,网罗辑来,世代相承,补漏改错,逐步完善。
                                                                                                                                                            (未完待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玉林钟姓源流研究报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