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12-3-2 11:41:23

初探客家桐花祭之治理概念






  在客委會所推動的文化政策當中,客家桐花祭具有較高的文化復振與產業發展的目的;在文化復振方面,桐花祭連結生態觀光與客家文化表演,讓社會看得到客家,感受客家文化的存在,並進而提升客家文化自信;在產業發展方面,桐花祭背負了帶動桃、竹、苗客家地區產業發展的責任,透過文化活動的包裝行銷,帶動當地的特殊產業(王俐容,2010:173)。由此可見,文化活動足以帶動社會成長、環境活絡與經濟發展,而且當文化作為一項產業、作為一項族群認同的根據、甚至內化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還可以達到活化更新、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投資等目標,

  政府為了符合文化的多樣性要求,對於文化活動僅給予適當的補助支持,「由下而上」的機制也逐漸成為主要的運作模式,但是直至目前,政府在客家桐花祭活動當中仍占有領導地位。不過也由於治理概念的興起,政府必須從做為國家意識形態的實踐與社會控制的角色,到輔助文化產業自由市場的運作,乃至導引民間文化組織,透過公共參與,型塑有文化的公民社會。因此,地方人民的需求、文化的多元發展等成為政府首要關注的問題,而在落實文化政策的過程當中,更應該結合經濟、環境、社會議題,促進地方發展以及文化產業的經濟活力,進而擴大民眾的文化參與,推動國際文化的合作。

  雖說良好的文化政策將會為經濟發展帶來一股暖流,更成為促進公民社會發展的根基,但是也有一種說法:「沒有文化政策就是最好的文化政策」。政府在目前對於客家文化介入甚深,對於客家桐花祭主引了十年有餘,因此有了干預文化、塑造人工文化之嫌,但若是政府對於客家文化撒手不管,似乎其餘的行動者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將客家文化提升至現今的位置,且若是放任自由發展,客家文化真的有辦法在競爭的市場機制下生存嗎?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客家桐花祭在文化治理的進程中,有了文化政策的奠基,再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以及國人對於生活體驗與享受的追求,使得美學經濟竄然升起,讓客家桐花祭成為一個能夠站上國際舞台的活動。只是當前客家桐花祭要避免成為遍地開花、沒有重點的大拜拜形式的活動,而這就有賴在地的客家族群必須極力凝聚,讓客家意識落實到生活當中,讓客家桐花祭不光只是一種產業活動,還能夠如同歲時祭儀、生活習慣般自然的習俗,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公民的參與便成為整個活動不可或缺的角色,且這樣的機制讓更多在社會上扮演不同角色的公民發揮其不同的生命力,也讓不同的客家聚落呈現出具有獨特風格的賞桐風貌與趣味。

【文/朱淳妤 (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namlow 发表于 2012-3-2 11:53:47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2-3-2 12:02 编辑

不到当地不知:
满地的客家桐花是很难看到的!

http://ts4.mm.bing.net/images/thumbnail.aspx?q=1625330551951&id=78be724ea63ce5bef1df6a43bac782f3

http://ts3.mm.bing.net/images/thumbnail.aspx?q=1659592709502&id=f86856586c20a62b7fbd5d4e53e07048

http://ts2.mm.bing.net/images/thumbnail.aspx?q=1606915992593&id=600cd53c16782b26686a325446540b8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探客家桐花祭之治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