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話跟苗瑤壯侗語的關係問題─鄧曉華《民族語文》1999年第3期
【文/張伊珊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註) 續第148期電子報後生部落格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148/paper.html
四、過去研究與歷史證據:
1.客家移民史:
北方漢人自晚唐五代、宋大規模聚居在贛南,宋元時遷入閩西明清時再遷入粵東。……,但時至今日,許多研究者仍過分強調客家的歷史源流和文化的特殊性。─課堂資料,頁50,段二。
2.中國語言學的發展:
奉行的仍然是傳統的歷史主義演化論理論:認為閩客家人的方言文化特質及其地域性變異是,北方漢人南遷的結果,其呈現出多樣化的地域性方言變體,可以從漢人入閩的時代層次不同來解釋,或者是由於閩客家人群母文化本身的祖居地域來源不同。最具權威代表意義的是李方桂的上古音體系。
台灣學者張光宇,《閩客方言史稿》:「總而言之,客家話的起源是西晉末年的司豫方言,客家話是在司豫移民進入閩粵贛交界地區轉成客家人之後,才成為族群標幟出現的名稱。」─課堂資料,頁50,段三。
3.音韻學:
客家方言音韻極接近唐五代至宋初時的中原地區語言,基本上是在晚唐五代至宋初時從中原漢語中分離出來,逐漸發展演變而成的。
4.詞匯(彙)學:
客家話與苗瑤語(特別是畬語)和壯侗語有極其密切的關係,最基本、最常用、最有客家話特色的一批詞來源於苗瑤語和壯侗語。
五、作者觀點
認為客家話的音韻系統,屬於宋代北方中原音韻,而詞匯(彙)系統則是北方漢語和南方土著民族語言混合而成,土著的比例甚至更大。
曾提出客家民系是由南遷的北方漢人,到達閩粵贛交界地區後,跟南方土著民族畬族融合而成的,客家血統語閩、粵、贛等省的其他非客家民系漢民血統並無區別,他們都是中華民族一千多年來融合的結果。學界一般認為客家跟畬族發生族群互動,導致語言互動。
待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