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gang 发表于 2012-2-7 23:47:03

請鍾氏族親大伙幫忙考證元祐党籍碑

元祐党籍碑
徽宗崇宁元年壬午歲(公元1102),蔡京为宰相,尽复绍圣之法,并立碑于端礼门,书司马光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状,后因星变而毁碑。其后党人子孙更以先祖名列此碑为荣,重行摹刻。   九十三年之後,当年被列为元祐党人之一梁焘的曾孙梁律,根据家藏碑刻拓本重新刻制了一块碑,它是现存唯一的一块元祐党籍碑,对於研究宋代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明何景明《寄李郎中》诗:“海内竞传《高士传》,朝廷谁诉党人碑。”   柳亚子《感事呈冶公用进退格》诗:“千载炎凉廷尉客,一门生死党人碑。”   参阅《宋史·徽宗纪》、 明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蔡京擅国》等。
元佑党籍碑(党人碑)碑文
  元祐党籍碑   皇帝嗣位之五年 ,旌别淑慝,明信赏刑,黜元祐 害政之臣,靡有佚罚。乃命有司,夷考罪状,第其首恶与其附丽者以闻,得三百九人。皇帝书而刊之石,置于文德殿门之东壁,永为万世臣子之戒。又诏臣京书之,将以颁之天下。臣窃惟陛下仁圣英武,遵制扬功,彰善瘅恶,以昭先烈。臣敢不对扬休命,仰承陛下孝悌继述之志。司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蔡京 谨书。   元祐奸党   文臣   曾任宰臣执政官   司马光 故 文彦博故 吕公著故 吕大防故 刘挚故 范纯仁故 韩忠彦故 曾布   梁 焘故 王岩叟故 苏 辙 王 存故 郑 雍故 傅尧俞故 赵 瞻故 韩 维故   孙 固故 范百禄故 胡宗愈故 李清臣故 刘奉世 范纯礼 安 焘 陆 佃故   黄 履故 张商英 蒋之奇故   曾任待制以上官   苏 轼故 刘安世 范祖禹故 朱光庭故 姚 勔故 赵君锡故 马 默故 孔武仲故   孔文仲故 吴安持故 钱 勰故 李之纯故 孙 觉故 鲜于侁故 赵彦若故 赵 卨故   王钦臣故 孙 升故 李 周故 王 汾故 韩 川故 顾 临故 贾 易 吕希纯   曾 肇 王 觌 范纯粹 吕 陶 王 古 丰 稷 张舜民 张 问故   杨 畏 邹 浩 陈次升 谢文瓘 岑象求故 周 鼎 徐 绩 路衡昌故   董敦逸故 上官均 叶 涛故 郭知章 杨康国 龚 原 朱 绂 叶祖洽   朱师服   余官   秦 观故 黄庭坚 晁补之 张 耒 吴安诗 欧阳棐 刘唐老 王 巩   吕希哲 杜 纯故 张保源 孔平仲 衡 钧 兖公适故 冯百药 周 谊   孙 琮 范柔中 邓考甫 王 察 赵 峋 封觉民故 胡端修 李 杰   李 贲 赵令畤 郭执中 石 芳 金 极 高公应 安信之 张 集   黄 策 吴安逊 周永徽 高 渐 张 夙故 鲜于绰 吕谅卿 王 贯   朱 纮 吴 朋故 梁安国 王 古 苏 迥 檀 固 何大受 王 箴   鹿敏求 江公望 曾 纡 高士育 邓忠臣故 种师极 韩 治 都 贶   秦希甫 钱景祥 周 綍 何大正 吕彦祖 梁 宽 沈 千 曹兴宗   罗鼎臣 刘 勃 王 拯 黄安期 陈师锡 于 肇 黄 迁 莫佒正   许尧辅 杨 朏 胡 良 梅君俞 寇宗颜 张 居 李 修 逄纯熙   高遵恪 黄 才 曹 盥 侯顾道 周遵道 林 肤 葛 辉故 宋寿岳   王公彦 王 交 张 溥 许安修 刘吉甫 胡 潜 董 祥 扬瓌宝   倪直孺 蒋 津 王 守 邓允中 梁俊民 王 阳 张 裕 陆表民   叶世英 谢 潜 陈 唐 刘经国 汤 戫故 司马康故 宋保国故 黄 隐   毕仲游 常安民 汪 衍 余 爽 郑 侠 常 立 程 颐 唐义问故   余 卞 李格非陈 瓘 任伯雨 张庭坚 马 涓 孙 谔故 陈 郛   朱光裔 苏 嘉 龚 夬 王 回故 吕希绩故 吴 俦故 欧阳中立故尹 材故   叶 伸故 李茂直 吴处厚故 李积中 商 倚故 陈 祜 虞 防 李 祉   李 深 李之仪 范正平 曹 盖 杨 綝 苏 ? 葛茂宗 刘 谓   柴 衮 洪 羽 赵天佐 李 新 扈 充故 张 恕 陈 并 洪 刍   周 锷 萧 ? 赵 越 滕 友 江 洵 方 适 许端卿 李昭玘   向 紃 陈 察 钟正甫 高茂华 杨彦璋 廖正一 李夷行 彭 醇   梁士能   武臣   张 巽 李 备故 王献可故 胡 田 马 谂 王 履故 赵希夷 任 濬   郭子旂 钱 盛 赵希德 王长民 李 永故 王庭臣 吉师雄 李 愚   吴休复故 崔昌符 潘 滋 高士权 李嘉亮 李 珫 刘延肇 姚 雄   李 基   内臣   梁惟简故 陈 衍故 张士良 梁知新故 李 倬故 谭 扆 窦 钺 赵 约   黄卿从 冯 说 曾 焘 苏舜民 杨 偁? 梁 弼 陈 恂 张茂则故   张 琳 裴彦臣 李 偁故 阎守懃 王 绂 李 穆 蔡克明 王化基   王 道 邓世昌 郑居简 张 祜 王化臣   为臣不忠曾任宰臣   章 敦 王 珪
我遍查宋史元祐黨禍牽涉鍾姓的只有鍾正甫,鍾世美兩位!我們老祖宗呢?

時代 宋代
作者 朱彧
出處 《 萍 洲 可 談 》 卷 二
篇名 不 著 錄 或 無 篇 名
相關主題尚待分類
評論內容鄒 浩 志 完 以 言 事 得 罪 , 貶 新 州 , 媒 孽 者 久 猶 不 已 。 元 符 二 年 冬 , 有 旨 , 付 廣 東 提 刑 鍾正甫 就 新 州 鞫 問 志 完 事 , 不 下 司 。 是 時 鍾 挈 家 在 廣 州 觀 上 元 鐙 , 得 旨 即 行 。 漕 帥 方 宴 集 , 怪 其 不 至 , 而 已 乘 傳 出 關 矣 。 眾 愕 然 。 鍾 馳 至 新 , 召 志 完 , 拘 之 浴 室 。 適 泰 陵 遺 詔 至 , 鍾 號 泣 啟 封 。 志 完 居 暗 室 , 不 自 意 得 全 ; 又 聞 使 者 哭 泣 , 罔 測 其 事 , 意 甚 隕 。 良 久 鍾 遣 介 傳 語 , 止 言 為 國 恤 , 不 及 獻 茶 , 且 請 歸 宅 。 志 完 亦 泣 而 出 。 其 後 東 坡 聞 之 , 戲 云 : 「 此 茶 不 煩 見 示 。 」

徽宗皇帝

  追复元祐党人

  崇宁四年九月,九鼎成。己亥,御笔手诏:『元祐奸党诋讪先帝,罪在不赦。曩屈常宪,贷与之生,屏之远方,固无还理,弃死贬所,岂不为宜?今先烈绍兴,年谷丰稔,铸鼎以安庙社,作乐以协神民。嘉祥荐臻,和气浃洽,肆颁赦宥,覃及万方。兴造邦诬,久责遐裔,一夫失所,朕尚侧然,用示至仁,稍从内徙,服我宽德,其革尔心。应岭南移荆湖,荆湖移江淮,江淮移近地,惟不得至四辅畿甸。除上书已经量移及近乡人外,依下项州:一、今来朝廷宽恩,所移州军不见得地里远近。窃虑所移,却有远近妨碍去处不同。限指挥到五日内,许经州自陈乞去处,本州入急递申尚书省,即不得陈乞非合移路分及拘碍去处。如愿依旧者亦听。一、今来系特降诏许量移,今后有司不得用例检举量移,违者以违制论。一、量移诸州人离州日,并免伴送,具起离及到日申尚书省。邹浩,昭州移汉阳军。陈次升,循州移鄂州。余爽,封州移潭州。范正平,龚州移岳州。范柔中,雷州移全州。黄庭坚,宜州移永州。陈瓘,廉州移郴州。任伯雨,昌化军移道州。张庭坚,象州移复州(二年八月一日自鼎移象,三年四月一日,却移桂州)。龚夬,化州移桂阳监(二年八月一日自象移化)。李祉,英州移汝州。王道,韶州移郴州。梁弼,琼州移归州。陈恂,南恩州移峡州。马谂,南恩州移岳州。王履,新州移归州。郭子旂,宾州移峡州。赵希德,宾州移荆门军。王长民,循州移江宁府。张林,白州移衡州。范纯粹,鄂州移宣州。阎守勤,全州移涟水军。王化基,高州移全州。曾布,衡州移舒州(廉口舒任)。刘安世,光州移江州。孙琮,荊门军移海州。马涓,澧州移荆门军。李深,复州移建昌军。曾纾,永州移和州。蔡克明,桂阳监移饶州。郑居简,邵州移滁州(三年四旦一日编管信州)。韩忠彦,济州移相州(磁副济置。)范纯礼,徐州移单州(静江使副。)安焘,建昌军移襄州。王古,温州移徐州。曾肇,汀州移台州(明年正月十七复官。其置汀州在二年七月十五日)。朱师服,兴国军移秀州。张耒,黄州移兖州。吕希纯,汝州移河阳。王觌,临江军移润州。丰稷,建州移婺州。张舜民,房州移虢州。谢文瓘,邵武军移处州。龚原,和州移湖州。吴安逊,汉州移汝州。冯说,徐州移汝州。梁安国,齐州移泽州。王箴,通州移陕州。曾焘,歙州移单州。裴彦臣,池州移广德军。朱绂,福州移睦州。李穆,金州移邓州。邓世昌,密州移唐州。王化臣,青州移济州。李之仪,太平州移唐州。江公望,南安军移衢州。陈棺,归州移光州。

  吕本中《杂记》:崇宁间,蔡京每谓人:『如刘安世,更雄捣硙磨,亦只说元祐是也。』京执政久,亦时有长者之言。尝有乞将元祐臣僚编置远恶州郡者,京曰:『元祐人本无大罪,止是不合改先帝法度耳。』其后蔡京得保首领以没,未必不缘其有长者之语也。

  崇宁五年正月戊戌,是夕,彗星出西方,由奎贯胃、昴、毕,至戊,没。乙巳,诏以星文变见,避正殿,损常膳。中外臣僚等,并许直言朝廷阙失(实有)。又诏:『应元祐及元符末系籍人等人,合既迁谪,累年已足惩戒,可复仕籍,许其自新。朝堂石刻,已令除毁。如外处有奸党石刻,亦令除毁,今后更不许以前事弹纠,常令御史台觉察,违者劾奏(实无)。』

  诏旨有此,《实录》乃削去,不知何意也。

  丁未,大赦天下,应合叙用人,依该非次赦恩与叙;应见贬责命官未量移者,与量移;应官员犯徒罪以下,依条不以赦降去官原减者,许于刑部投状,本部具元犯因依闻奏,未断者并仰依令赦原减。诏:『已降指挥,除毁元棺奸党石刻及与系籍人叙复注拟差遣,深虑鄙浅愚人妄意臆度,窥伺间隙,驰骛抵巇,觊欲更张。熙、丰善政,苟害继述,必置典刑。宜喻迩遐,咸知朕意。』(实有)中书省勘会崇宁二年三月六日已后所降元祐奸党指挥共二十二项,诏除冲罢外,其逐项指挥并罢。

    庚戌,三省同奉圣旨,依下项收复:

  曾任宰臣执政官:

  刘挚,追复朝请大夫。

  梁焘,追复朝请大夫。李清臣,追复左中散大夫(故雷户)。王岩叟,追复宣义郎。

  轻第二等:

  责授磁州团练副使韩忠彦叙复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宫。

  责授廉州司户参军、舒州居住曾布叙复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宫。

  静江军节度副使、单州安置范纯礼叙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责授祁州团练副使安焘叙复中大夫、提举鸿庆宫。

  中大夫、衮州居住刘奉世提举明道宫(四年九月五日自沂徙兖)。

  左朝议大夫章惇追复太中大夫。轻第三等:

  追贬祁州团练副使黄履追复中大夫。曾任待制以上官:

  苏轼追复宣义郎。

  刘安世叙复承议郎。

  曾肇叙复朝散郎。

  邹浩叙复承奉郎,归常州。

  朱光庭追复宣德郎。轻第二等:

  孔文仲追复奉议郎。

  范纯粹叙复朝请郎、管勾太清宫。

  丰稷叙复朝请郎、管勾太清官。

  王古叙复朝请郎、管勾明道宫。

  勒停人:张舜民叙复朝散郎、管勾洞霄宫。朱师服叙复朝散郎、管勾洞霄宫(师服安置兴国军在元年八月二十七日)。除名勒停人:

  谢文瓘叙复承议郎、管勾太极宫。

  贾易叙复朝奉郎、管勾玉局观。

  吕希纯叙复朝请郎、管勾太极观。

  杨畏叙复朝散郎、管勾崇禧观。轻第一等除名勒停人:陈次升,复朝奉大夫、知漳州。降授朝奉大夫、提举崇福宫郭知章知虔州。朱绂特授朝散大夫、知福州。朝请大夫叶祖洽知建州。(祖洽未行,丁家艰。上官均志墓云:『大观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知洪州。』)文臣官重第一等勒停人:

  任伯雨,特授承务郎。

  范柔中、邓考甫、龚夬、陈瓘并叙承务郎。考甫依旧致仕(邓考甫叙复承务郎,依旧致仕。元本无之。今自后掇取增入。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与范柔中俱不许放还,却不见其致仕月日)。

  张庭坚,叙复承务郎,与监庙差遣。

  马涓,叙复承事郎。

  封觉民,追复承事郎。文臣余官轻第一等除名勒停人:

  黄庭坚,叙复奉议郎。

  陈祐、李祉、并叙复宣德郎。

  责授黄州别驾张耒,叙复承议郎。

  李深,叙复承议郎。

  李之仪,叙复朝奉大夫。

  周谊,叙复朝散郎。

  孙琮,叙复承事郎。

  胡端修,叙复宣德郎。

  赵令畴,叙复朝奉郎。

  吴安逊、梁安国,并叙复宣义郎。

  王箴,叙复奉议郎。曾纡,叙复承事郎。文臣余官勒停人:

  江公望,叙复宣德郎、监东岳庙。

  李积中,叙复宣德郎。

  汪衍,叙复承议郎。

  梁宽,叙复朝奉大夫。

  沈千、曹兴宗,并叙复承议郎。

  王极,叙复宣德郎。

  陈师锡,叙复朝请郎。

  杨瑰宝,叙复朝请郎。

  陈弁、洪刍、周锷,并叙复宣德郎。

  黄安期,叙复奉议郎。

  高渐,叙复承事郎。

  萧利,叙复承议郎。

  赵越,叙复右朝议大夫。

  滕友,叙复朝奉郎。

  陈唐,叙复宣德郎。

  李昭玘,叙复朝散郎。

  倪直孺、王巩,并叙复承议郎。

  高茂华,叙复承事郎。

  欧阳棐,叙复朝奉大夫。陈察,叙复朝请郎、提举崇福宫。廖正一,叙复奉议郎、监西岳庙。刘唐老,叙复朝请郎。杨彦璋,叙复朝散大夫。张恕,叙复朝奉郎、管勾灵仙观。梁士能,叙复左朝议大夫。钱景祥,叙复承议郎。李夷行,叙复朝请郎。

  黄庭坚以下至李夷行,并吕希哲、张保源、毕仲游、常安民、晁补之、李格非、朱光裔、黄隐、苏嘉、种师极、吴安诗,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内见任宫观、岳庙差遣人依旧。程颐,叙复宣义郎,依旧致仕。吴处厚,追复朝奉郎。张夙,追复承事郎。文臣余官轻第二等:秦希甫,叙复朝散大夫。降授宣德郎都贶,叙复朝散郎。朝散郎钟正甫,叙复朝奉大夫。许端卿,叙复承议郎。向级,叙复左朝议大夫。秦希甫以下并韩治,令吏部与知州差遣。

  选人轻第二等:

  吕谅卿  郑 侠  余 爽  范正平  杨 琳  苏 眪

  葛茂宗  刘 渭  柴 衮  洪 羽  赵天祐  李 新

  冯百药  赵 峋  李 杰  李 贲  郭执中  石 芳

  金 极  高公应  安信之  张 集  黄 策  周永徽

  鲜于绰  王 贯  苏 迥  檀 固  何大受

  以上并于旧资上降两资收叙,送吏部与合入差遣,內无资可降人,依条注远小处。

  于 肇  黄 迁  万俟正  许尧辅  杨 朏  胡 良

  梅君俞  寇宗颜  张居厚  李 修  黄 才  曹 盥

  侯显道  周遵道  林 肤  宋寿岳  王 交  张 溥

  许安修  胡 潜  董 庠  蒋 津  王 守  邓允中

  梁俊民  王 阳  张 裕  陆表民  江 洵  王公彦

  方 适  鹿敏求

  以上并令吏部注在外合入差遣。

  叶世英,复假承务郎,不理选限。吕彦祖、何大正,并许入学。衡钧、衮公适,并与追复旧官资任。王察,于旧资上降两资追复。

  以上见在人并在外任便居住,重者不得至四辅,轻者不得至畿县。内身亡者,据今来追复官品合得遗表恩泽,三分减一零数比类施行。一名者不减。十七日庚戌叙复刘挚等官,《实录》并削去,甚无谓也。今用诏旨及《宣和录》追书,或须稍删之。

  癸丑,诏:『元祐系籍人等,石本已令除毁讫。所有省部元镂印板并颁降出外名籍册,并令所在除毁,付刑部疾速施行。』丁巳,诏曰:『日者符祐邪臣,乘间擅权,变乱政事,奸朋并兴,肆为诬讟,诬诋宗庙。乖父子之恩,隳君臣之义。推原用心,罪在不赦。朕既承祖宗用德为治,明示好恶,止从窜斥,以为天下万世臣子之戒。累年于兹,不忍终弃,是用差次,蠲叙复,畀禄秩,惟些不恩,顾岂复用?尚虑奸朋,妄意私议害国,士大夫狃于邪说,胥沦溺以败类,朕甚悼焉。布告天下,明谕朕意,毋惑。』戊午,御笔:『元祐系籍人,石本已令除毁讫。所有从初降黜子孙、亲属职名,拘碍差注、荐举并脚色保状,立项声说,及不得取应者,并量等第与宽释,可速立法闻奏。』是日,随龙官郝随令任便居住,谢仅与知州差遣,陈彦修、卢逢原、吴珪、范致明并与知军差遣,陈羔、李熙载、元书、费恕、李景夏、慕容将美、石悈、卢君佐、田望、曾谠、李琰、蔡肇、霍汉英,并令吏部与合人差遣。

  郝随以下十八人并诏旨当考。谢仅二月十六日知光州。

  己未,中书省言:『近降恩霈,除石刻责降人已别降指挥外,余未经检举叙复人数不少。』诏落职及曾任京职事官监察御史已上,并开封推、判官及监司人,令刑部限半月类聚,一并申尚书省取旨外,其未复官并未复旧差遣人,并令刑、吏部不候投状,各限两月,内赃罪及私罪情重人,与依条叙复。其公罪不以轻重,私罪情轻人,并复旧官,及与未责降已前本等差遣,如叙至两官以上者取旨。

  三月戊戌,诏: 『应旧系石刻人,除第三等许到阙外,余并不得到阙下。其前降重者不得至四辅、轻者不得至畿县指挥更不施行。』勘会除第二等张士良今年二月十六日奉御宝批,为系哲宗皇帝随龙人,持许任便居住外,曾任宰臣执政等官:

  第一等

  司马光  吕公著  吕大防  刘 挚  梁 焘

  王岩叟  苏 辙  李清臣

  第二等:

  文彦博  章 惇  范纯仁  王 珪  韩忠彦

  曾 布  王 存  郑 雍  傅尧俞  赵 瞻

  韩 维  孙 固  范百禄  胡宗愈  范纯礼

  刘奉世  安 焘

  第三等:

  张商英  蒋之奇  黄 履  陆 佃

  曾任待制以上官

  第一等:

  苏 轼

  刘安世  范祖禹 孙 升 曾 肇

  邹 浩  朱光庭

  第二等:

  姚 勔  赵君锡  马 默  孔武仲  孔文仲

  吴安持  钱 勰  李之纯  孙 觉  鲜于侁

  赵彦若  赵 卨  王钦臣  李 周  王 汾

  韩 川  顾 临  贾 易  吕希纯  王 觌

  范纯粹  吕 陶  王 古  丰 稷  张 问

  杨 畏  谢文瓘  岑象求  上官均  叶 涛

  杨康国  朱师服

  第三等:

  陈次升  周 鼎  徐 勣  路昌衡  董敦逸

  郭知章  龚 原  朱 绂  叶祖洽

  余官

  第一等:

  孔平仲  任伯雨  尹 材  陈 瓘  范柔中

  邓考甫  封觉民  张庭坚  龚 夬  汤 馘

  马 涓

  第二等:

  黄庭坚  欧阳棐  刘唐老  秦 观  王 巩

  吕希哲  杜 纯  吴安诗  张保源  司马康

  张 耒  宋保国  黄 隐  毕仲游  常安民

  余 度  郑 侠  晁补之  常 立  程 颐

  唐义问  余 卞  李格非  孙 谔  陈 郛

  朱光裔  苏 嘉  王 回  李希绩  欧阳中立

  吕 俦  叶 伸  李茂直  吴处厚  李积中

  商 倚  陈 祐  虞 防  李 祉  李 深

  李之仪  范正平  曹 盖  杨 琳  赵 昞

  葛茂宗  刘 渭  柴 衮  洪 羽  赵天佐

  李 新  衡 钧  衮公适  冯百药  周 谊

  孙 琮  王 察  汪 衍  赵 峋  胡端修

  李 杰  李 贲  赵令畴  郭孰中  石 芳

  金 极  高公应  安信之  张 集  黄 策

  吴安逊  周永徽  高 渐  张 夙  鲜于绰

  吕谅卿  王 贯  朱 统  吴 明  梁安国

  王 古  苏 迥  檀 固  何大受  王 箴

  鹿敏求  江公望  曾 纡  高士育  邓忠臣

  种师极  钱景祥  周 綍  何大正  吕彦祖

  梁 宽  沈 千  曹兴宗  罗鼎臣  刘 勃

  王 拯  黄安期  陈师锡  于 肇  黄 迁

  万俟正  许尧辅  杨 朏  胡 良  梅君俞

  寇宗颜  张 居  李 修  逢纯熙  南遵裕

  黄 才  曹 盥  侯固道  周遵道  林 肤

  葛 辉  宋寿岳  王公彦  王 交  张 溥

  许安修  刘吉甫  湖 潜  董 祥  杨瑰宝

  倪直孺  蒋 津  王 守  邓允中  梁俊民

  王 阳  张 裕  陆表民  叶世英  谢 潜

  陈 唐  刘经国  扈 充  张 恕  陈 并

  洪 刍  周 锷  萧 利  赵 越  滕 友

  江 洵  方 适  李昭玘  陈 察  高茂华

  杨彦璋  廖正一  李夷行  彭 醇  梁士龙

  第三等:

  韩 治  都 贶  秦希甫  许端卿  向 级

  钟正甫

  内臣

  第一等:

  张茂则  梁惟简  陈 衍  王化基

  第二等:

  梁如新  裴彦臣  李 倬  谭 康  窦 钺

  王 道  赵 约  黄卿从  冯 说  曾 焘

  苏舜民  杨 偁  梁 弼  陈 恂  张 珠

  李 偁  阎守勤  王 绂  李 穆  蔡克明

  邓世昌  郑居简  王化臣

  第三等:

  张 祐

  武臣

  第一等:

  郭子旂  马 谂  王长民

  第二等:

  王 履  任 濬  李 永  张 巽  李 备

  王献可  胡 田  赵希德  王庭臣  吉师雄

  钱 盛  吴休复  高士权  李 遇  潘 滋

  李 珫  崔昌符  李嘉亮  刘延肇  李 基

  第三等:

  姚 雄

  二月十六日诏,当考。二月十四日,除高阳副总管。

  四月丁丑,臣僚言: 『伏睹知江宁府徐勣、知虔州郭知章、新知漳州陈次升、知福州朱绂,是四人者,皆元佑奸党,诋诬宗庙,附会邪党。今任以牧守,尚典方面,岂能奉行法令,体朝廷继述之意哉?舆论纷然,咸以谓典刑若此,恐非所以明是非、示好恶于天下。若行放罢,予以宫祠,尚为优幸。』诏朝请大夫、知江宁徐勣提举崇福宫,朝奉大夫、知虔州郭知章提举鸿庆宫,朝奉大夫、新知漳州陈次升提举明道宫,朝散大夫、知福州朱绂提举洞霄宫。

  七月壬辰,诏:『旧系籍人子弟不得到阙,而今到阙者已见讫,赴部令预集注三次。集满不授差遣者,特与直差。』又:『选人限一季,若在外指射差遣者,听仍免直差朝辞讫,限三日出门。一、系旧籍人子弟,曾任监司以上职事而身无显罪者,令本部特与升一等资任差注。一、系旧籍人子弟,不许注授在京差遣,其余亲属,不得注在京应奏官司差遣。一、应旧系石刻人,并不许到阙。』先是,臣僚上言:『自正月十四日降指挥,后来系籍人亲属并上书邪等人稍辐凑阙下,守候差遣,或就吏部注拟在京官司。当时朝廷应天以实,内修政事,理固当然。窃恐浸久,有害绍述,宜略为防限,以示好恶。』故有是诏。

  十一月癸丑,臣僚上言:『伏睹崇宁五年七月三日敕:「应旧系籍人子弟不得到阙。而今许到阙者见讫赴部,令预集注三次,籍满不授差遣者,特与直差。又选人限一季,若在外指射差遣者,听免直差,朝辞讫,限三日出门。」陛下恢至仁之德,开自新之路,不忍终弃,复列仕途,兹诚尧、舜之用心也。又虑浸久,有害绍述,故略为防限,以示好恶。然到阙而见讫赴部,初无日限。臣愚伏望圣慈特降睿旨,应系旧籍人子弟许到阙者,若到阙三日,即令投下文字,朝见讫,三日即令赴部。所有集注、直差、朝辞、出门,自从旧条,则异趣之徒,不得倚法之脱略,而害绍述之圣政。若乃上书邪等人公肆狂妄,非上之所建立,所谓躬自蹈之,殆与系籍子弟连坐者异矣。是宜得罪,重于子弟。陛下纵以仁心,矜贷此曹,亦当固为防限。臣愚以为宜于七月三日敕内添入「上书邪等」,庶几继志述事,明示四海,仁心义政,并用不废。天下幸甚!』从之。

  大观二年三月戊辰,门下、中书后省、左右司言:『检会今年正月一日赦书,元祐之初,奸臣乘间得罪放废,言念岁月之久,屡更赦宥,怀奸睥睨,报怨不已,公肆诬诋,罪在宗庙,朕不敢贷。其尚及贬所,或情轻法重,例被放弃,或非身自犯,因人得罪,止缘贪冒,附会朋比,或志匪诬谤,言有近似,或缘辨理,语涉讥讪,或止因职事,偶涉更改。凡此之类,可据元贬责罪犯审量其情,分轻重等第,取情理轻者与落罪籍,特与甄叙差遣。今将元编类册内,依详赦文,先次看详到孙固、陆佃、王存、蒋之奇、赵瞻、安焘、顾临、张问、朱师服、钱勰、王钦臣、杨畏、李之纯、王纷、马默、周鼎、向级、李昭玘、欧阳棐、陈察、梁士能、杨彦章、李贲、钟正甫、许端卿、赵彦若、贾易、姚勔、吕希绩、欧阳中立、叶伸、陈郛、朱光裔、苏嘉、吴俦、常立、李茂直、司马康、都贶、邓忠臣、廖正一、吕希哲、秦希甫、张耒、杜纯四十五人。』诏除孙固、安焘、贾易外,余并出籍。寻又看详到叶祖洽、郭知章、上官均、朱绂、种师极、钱景祥等六人。诏并出籍。

  诏旨六月十九日可考。初草王珪、孙固出籍在四月十三日,今不取。《实录》并不载党人出籍事,甚无谓也。

  六月戊戌,门下、中书后省、左右司言:『除节次看详中纳孙固等六十人外,今依赦看详到韩维、杨康国、赵卨、鲜于侁、龚原、董敦逸、吕希纯、岑象求、孔武仲、叶涛、唐义问、余卞、宋保国、李深、陈祐、商倚、李之仪、范正平、李祉、韩治、曾纡、黄隐、马谂、王履、任濬、赵希德、郭子旂、刘延肇、钱盛、吴休复、崔昌符、李遇、李珫、吉师雄、赵希夷、王庭臣、高士权、李永、王献可、李嘉亮、姚雄、潘滋、高茂华、滕友、张溥、梅君俞、杨瑰宝、林肤、彭醇、吕彦祖、陈唐、曹盥、王守、曹兴宗、高公应、黄才、江公望、黄安期、梁俊民、王贯、张集、鹿敏求、李贲、高士育、逢纯熙、赵令畴、倪直孺、沈千、宋寿岳、侯顾、赵越、周锷、萧利、高遵裕、刘渭、杨琳、邓允中、董祥、王交、杨朏、于肇、刘勃、许尧辅、谢潜、张夙、何大正、张裕、洪刍、鲜于绰、李积中、冯百药、衮公适、李新、许安修等九十五人。』诏并出籍。

  诏旨故事三月二十八日可考。《实录》无党籍事。

  戊申,三省检会大观二年正月一日赦书内一项,应元祐党人,不以存亡及在籍,可特与叙官。勘会前任宰臣执政官见存人韩忠彦、苏辙、安焘。

  安焘此月十四日已卒,三省检会盖在此前。

  身亡人文彦博、吕公著、吕大防、刘挚、曾布、章惇、梁焘、王岩叟、李清臣、范纯礼、黄履。诏见存人与复一官。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宫韩忠彦特授通直大夫,降授朝散大夫苏辙可特授朝散大夫,中奉大夫、提举鸿庆宫安焘可特授中大夫,故降授太子太保、潞国公文彦博可追复太子太保,故追复左光禄大夫吕公著可追复右银青光禄大夫,故追复太中大夫吕大防可追复通议大夫,故追复朝请大夫刘挚可追复朝议大夫,故太中大夫曾布可追复通议大夫,故追复左中大夫章惇可追复通议大夫,故追复朝散大夫梁焘可追朝请大夫,故追复宣义郎王岩叟可追复宣德郎,故追复左中散大夫李清臣可追复中大夫,故追复左朝议大夫范纯礼可追复左中散大夫,故追复中大夫黄履可追复太中大夫。

  初草六月二十九日敕。http://www.readfree.net/bbs/attachment_0lO2/Mon_0910/6_89986_1c79e85afa8af0d.jpg

  校勘记

  澧州 原本作『浓州』,据《长编拾补》卷二十五改。

  单州 原本作『军州』,据《宋史·范纯礼传》改。

  轻第二等 原本作『轻第三等』,据《长编拾补》卷二十六改。

  钟正甫 原本脱『钟』字,据《长编拾补》卷二十六补。

  李琰 原本『琰』字作墨丁,据《长编拾补》卷二十六补。

  睿旨 原本『睿』字作墨丁,据《长编拾补》卷二十六补。

  言 原本无此字,据文意补。

防城港钟 发表于 2012-2-24 20:07:45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哦。

wugang 发表于 2012-2-24 22:38:05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4-11-2 17:30 编辑

回复 2# 防城港钟 的帖子
烈系五齡公各房族譜均有記載,友武公兄弟等為避元祐黨禍而棄官逃難,攜理公等入粵遷程鄉(梅縣)等地隱姓埋名,以郎相稱,大概記述:
四十八世祖武公(933-994)妣梁氏生二子大始,大初,宋太祖時任博州太守遷居福建武平象洞今沾陽鄉﹐四十九世祖大始公(968-1025)妣余氏生子尚
五十世祖尚公(997-1062)妣鄒氏生三子山,岱,巒
五十一世祖山公字俊秀(1023-1067)妣李氏生子友文,友武,友勇,
山公英年早逝,友文等三兄弟幸賴叔父岱,巒二公養育成才
岱公(1026-1048)字俊奇妣劉氏生友盛。
巒公(1032-1086)字俊岳妣謝氏生友才,友能,友瑞。
友字輩同族十四人十三兄弟北宋年間全登進士,朝廷振動名滿東南。
北宋年間五十二世祖友武公(1046-1109)神宗熙寧三年庚戍科(1070)進士﹐官左侍郎妣劉氏生三子剛,理,齊。兄弟上表反對王安石變法,鍾氏兄弟弗旨革職(1074),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奸臣蔡京立元祐黨人碑﹐排除異己迫害忠良﹐友武公攜子理公逃隱避難﹐由福建武平象洞逃奔廣東梅縣﹐為鍾氏入粵始祖。

南宋高宗紹興年間下旨赦鍾氏無罪﹐立廟追封奉祀友武公四兄弟為龍源助國尊王。鍾氏逃奔各地者盡復姓不再稱郎。
鍾氏入粵始祖五十三世祖理公字正懋(1078-1143)妣李氏生一子大相。理公逃難時稱二十八郎,五十四世祖大相公號四十郎(1110-1179)妣李氏生三子天鑑,天柱,天棟。
南宋高宗下旨赦鍾氏無罪,追封友文,有武,有勇,有盛為龍源助國尊王,立廟奉祀,理公聞訊由梅縣返閩,後病逝故鄉。

五十四世祖大相(逃難稱四十郎1110-1179年),妣李氏生三子
天檻,天柱,天棟

五十五世祖天柱公(1144-1217),宋孝宗乙未科(1175)進士,武官廣州刺史封鎮蠻大將軍,妣何氏,李氏生朝政,朝璧,朝清。 天柱公妣合葬東莞清溪鎮大利葵湖村蒲蘆嶺,坐北向南丙山午向右水倒左水走辛戌會壬午局廣大旗峰朝拱喝蒲蘆形,碑高四尺五寸,碑文大始祖考天柱鍾公妣李氏夫人二位墳墓,原老碑文刻明子朝政孫饗曾孫提遐禎祥瑞齡。墓額書“威震華夏”,左右聯爲“江南領袖,越國簪纓”1993年癸酉歲重修。https://sites.google.com/site/gdyingxiong/_/rsrc/1311012566631/home/57_73996_06c59045c102782.jpg天柱公總祠位於紫金縣龍窩鎮禮坑村,始建 清咸豐十五年1860年,坤山艮向大睡人形心穴座胃宿四度壬子合水兩水分金,流水走申,1993年重建,1995年乙亥歲安龕。
附錄五十五世天檻1138年生,由梅縣返遷福建汀州.
五十五世天棟1149年生妣楊氏由梅縣遷湖廣。


五十六世祖朝政公(1169-1247)妣陳氏生任,遠,饗
五十七世饗公(1204-1290年)妣何氏生五子(五齡公),壁公字提齡,壇公字遐齡,坦公字禎齡,基公字祥齡,堂公字瑞齡。

黃帝第一百一十九世 壁公字提齡原籍梅縣﹐宋理宗淳祐八年(1248年)戊申歲隨父遷五華華城鐵爐壩開基立業;壇公字遐齡遷五華琴江都南嶺(後建永安縣割籍龍川陂下)開基立業;堂公字瑞齡遷五華華城嶂下開基立業;坦公字禎齡、基公字祥齡遷程鄉、東莞。
   新譜遷粵一世大始祖 壁公字提齡(1229-1315年)、堂公字瑞齡喬遷廣東長樂鐵爐壩一帶開基立業,為興寧、五華兩縣鍾氏之始祖。五華縣華城鎮城區石柱塘畔建有鍾氏宗祠(壁公、堂公派子孫同祀)。下图是提龄公之墓
提龄公生于公元1229年,1248年公定居长乐華城禪定村鐵爐壩(今广东五华),后携妻罗氏迁兴宁馬齊塘寨仔腦,公与罗妣葬于兴城东门花螺墩寨仔脑葵花向日形,坟额刻“云山拱绣”两旁刻 “系接汀邦远,泽开兴地长”。一九六0年,因建飞机场移民建房规划(后因当地群众抵制,没有建成移民房,提龄公坟地原址至今尚在),而被迁移至兴宁永和锦洞脚庵里鹅公嘴,谚有云:‘鹅公咀,鸭公头,谁人葬得到,世代出公侯’坟茔巽山兼已乾向,故又云:‘乾山乾向水流乾,代代出状元’。

黎妣葬五华县华城镇铁炉坝李坑“金龟驼印”形,巽山乾向,公元一九九五年仲夏月重修。蓝妣葬龙川县。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182/6881941701_e4c7e2cd73_b.jpg
https://sites.google.com/site/gdyingxiong/_/rsrc/1311012119714/home/57_73996_315c725172bb9c1.jpg
壬辰年祭祖祭文

公元2012年歲次壬辰仲春溯日,奉祀裔孫二十二世煜晟等,
謹具香燭果品剛臘楮饌財帛之儀致祭于開粵太祖壁公暨列祖列宗之靈前祝而言曰: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本固則支裔綿長,根深則枝葉蕃昌。時值仲春溯日,敬率長房裔孫拜謁靈前,冀我祖德佑我後人,
千秋興旺,百世其昌,靈其不昧,來格來嘗。
      伏維尚饗

            
      另外:堂公(字瑞齡)生三子:百里,千里,萬里。我們族譜僅有萬里公的後裔,百里公、千里公兩先輩的配氏生子遷居地待查不詳。如有宗親請賜電郵:
abi8878@hotmail.com




饗公(1204-1290)於1248遷五華鐵爐壩﹐長子提齡公在五華(古稱長樂)開基﹐轉新譜開基一世祖壁公即提齡公(號應朝﹐1229-1315)。妣黎氏,羅氏,藍氏,生三子有始,有甲,有賢
.二世祖有始公生於1254年,妣吉氏生三子昇達,昇逵,昇遞
二    世 有始公 提龄公长子 黎妣生。 有始公妣吉氏生 升达 升逵 升递。公妣及子媳合葬五华潭下镇新田小左鸡栖角山顶“金盘载宝” 形壬山丙向碑镌九位佳城。
附录二世有甲公生於1257年,妣李氏生四子升远,升迎,升近,升造
二世有贤公生於1267年,妣李氏生二子珍宝,琳宝
公元1279年宋亡,元朝开始。

三世祖昇達公妣黎氏生文振,文康,文亮
三    世 升达公 有始公长子,妣黎氏,公妣附葬有始公墓。
生三子文振,文亮,文康
三    世 升逵公 有始公二子,妣余氏蔡氏, 公妣附葬有始公墓。生一子文能(裔孙住五华,有迁移紫金柏埔等地立业者)。
三    世 升递公 有始公三子,妣卢氏,公妣附葬有始公墓(一云铁炉芒蔗下有墓,疑为纪念冢),生二子友亮、源亮。
三    世升远公妣李氏,张氏,生一子满亮
三    世升迎公妣张氏生二子文旺,武旺
四世祖文振公(1309-1400)長樂舉人妣劉氏陳氏生六子,明洪武二十三年辛未歲(1390)由五華鐵爐壩劃籍遷入興寧縣馬齊礦寨仔腦定居,其弟文亮劃籍入興寧崗背。
七世祖運遠公妣何氏生六子,由馬齊礦寨仔腦遷居興寧葉南麻嶺下明成化六年庚寅歲(1470)始築堡龍圍巳山兼午,後人慣稱翰塘圍。
傳至十世祖九有公(龍公)妣凌氏生二子寧治,永懷。於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0年)由興寧葉南翰塘圍遷居永安(紫金)黃塘﹐後再遷烏石倉前即今紫金縣城東門築宅建祠﹐肇居紫金城東門﹐其裔孫人文蔚起﹐詩禮傳家代代功名﹐所居街道稱儒林街紫金東門望族也﹗
十一世祖永懷公妣李氏生三子應昇,應昂,應昊。
十二世祖應昇公字可輝(1608-1669)妣鄒氏生四子

十四世祖連雲公貢生﹐清廷賜諡貞穆
十五世廷雅公韙琅﹐貢生,妣黃氏生九子﹐諡文恭。
十六世祖汾敬公字翰臣,國學生,妣張氏生四子。
十七世祖乾閭公﹐字泰禎﹐武痒生
十九世祖逢聖公闈鏡堂,咸豐年間拔貢設館教學桃李滿門著有聲譽﹐妣余氏旗招生二子學棟,學樑。學良業中醫,二公抗戰期間奉母命回遷江西祖地,在遂川縣左安鎮瓜堂村建祠開基。
十九世祖韙逢聖字镜堂鍾公畫像https://sites.google.com/site/gdyingxiong/_/rsrc/1309904925257/home/%E5%8D%81%E4%B9%9D%E4%B8%96%E7%A5%96%E5%A2%83%E5%A0%82%E5%85%AC.jpg

光緒三十一乙巳年西元1905年余氏之二子二十世祖抗日英雄學棟公在儒林街故居出生,黃埔軍校五期畢業﹐即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74军58师國民政府特派戰地視察官鍾學棟(字無我)將軍(1905-1955)。
抗戰英雄鍾學棟(鍾無我)將軍1932年一.二八沪战時任国军八十八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代队長
國民革命軍第74軍58師指揮官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05/4118477583_d779fdf91b.jpg國民政府特派戰地視察官            
http://www.zhonghome.com/uploads/allimg/111028/1-11102R2532L95.jpg

钟学栋将军攝於1932年一.二八沪战時任国军八十八师少校參謀
中央軍校教育總隊代隊長
上海图书馆藏抗战图片库
二十世祖學棟公妣黃氏生子武昌https://sites.google.com/site/gdyingxiong/_/rsrc/1309904838036/home/%E4%BA%8C%E5%8D%81%E4%B8%96%E7%A5%96%E9%BB%83%E5%A4%AA%E5%A4%AB%E4%BA%BA.jpg壼範足式﹐福壽全歸﹐堪為全國婦女楷模﹗
晚凊愛國詩人廣東梅縣外交家黃遵憲(字公度)先生之長孫女﹐廣東省參議員﹐留日早稻田大學生黃季偉的長女﹐光緒末年(1908年)生於廣東梅州舊式禮教大家族﹐幼年移居上海﹐﹐1931年入讀同濟大學並奉父母之命與鍾將軍在上海訂婚﹐在上海同濟大學畢業後﹐1936年在湖北孝感與抗日英雄鍾學棟將軍結婚﹐1937年在武昌同仁醫院誕下長子鍾武昌﹐惜逢國難當頭抗戰爆發﹐遵夫囑攜幼子返鄉。抗戰勝利後移居南京﹐1949年鍾將軍在前線失蹤下落不明誤以為自己守寡﹐太夫人不願隨軍撤往台灣﹐獨自攜子南返廣州﹐隨後移居香港﹐獨力守節撫孤!命運之坎坷與折磨讓她益發堅強﹗居住新界鄉間養豬種菜﹐含莘茹苦獨力撫孤成人﹐畢生青春貢獻與家庭兒子﹐撫育兒孫﹐她的堅強與偉大確實是無法以言語形容﹐獨力無依無靠在一個陌生環境裡艱苦求生﹐可謂那個大動亂時代的楷模﹗晚年患糖尿病受盡痛苦﹐堅強地與病魔戰鬥﹐1991年在港病故﹐終年八十三歲。
鍾將軍長子二十一世武昌公,妣伍氏,鄭氏,繼妣陳氏,生九子一女散居港,台,美,加,泰國各成家立業。
壼範足式﹐福壽全歸﹐堪為全國婦女楷模﹗
顯二十世祖妣鍾母方玉仙太夫人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569/3929731887_03650782a6_b.jpg
二十世祖學棟公妣方氏,生子方茅,獨力守節含辛茹苦撫孤成人,堅強不撓!鍾將軍次子方茅文革期間受盡迫害辛存性命!生一子伊高,現居浙江寧波。


內容失實!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046/6847031075_1a6bbccbdd_z.jpg 。故居對面即儒林街八號鍾氏宗祠﹐因為是1927年中共第一個蘇維埃政府辦公地,現為縣保護文物單位﹐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616/3659982836_db5c06a0bf_z.jpg?zz=1
紫金東門宗祠文物保護匾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193/6785469498_8df09d8e99_b.jpg
馬氏祖婆

鍾姓烈系第八十二世鍾賢在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奉詔入閩平叛“六戎”事件(六戎:即繞夷、老白、耆羌、鼻息、戎央、天剛),嗣後發“閩中都督”全家移居寧化石壁,到宋明帝泰始丙午二年(公元466年),襲其爵位,為都督大將軍的鍾賢之子鍾朝,攜同後母馬氏和妻子遷鄞江(今福建長汀)白虎村居住,12年以後,馬氏於宋順帝開明二年戌午(公元478年)在長汀住所逝世,鍾朝之子:遠、道、逸三兄弟將祖母葬於後山九龍岡癸山丁向。
谁知二百年多年后,当地传出此墓常闻“茔内有鼓乐之声”的说法消息不胫而走,唐朝政府也得知此传说。唐朝政府也得知此傳說。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朝廷决定设长汀府衙,并将府衙盖在九龙冈马氏墓之上以镇之。逼迫当时锺姓四十五世锺逵的七个儿子全部迁出汀州,徙往外地居住。 从此,名墓消失。世事滄海桑田。 一千多年后,汀州府衙成为一片废墟。 1936年,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08旅旅長的廣東興寧人鍾彬 ,率部駐防福建長汀。 根据传说和有关史料,在马氏墓原址上,新建了一座馬氏紀念碑,莊嚴肅穆,雄偉壯麗。 鍾 彬
(公元1900——1950年)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019/6813993281_e85ec34717.jpg
鍾 彬,原名熾昌,興寧龍北鎮白泡村人。中華民國軍隊將軍,兵團司令。民國11年(公元1922年)興寧縣立中學畢業後,考入廣東省立工業學校讀書。民國13年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參加國民革命兩次東征和北伐戰爭。

民國20年(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任國民黨八十八師旅長,負責南京外圍警備。 “一.二​​八”淞滬抗日戰爭爆發,他與十九路軍並肩對敵作戰,擔任瀏河一帶陣地守備。民國23年任一0八旅旅長,率部入閩。民國26年“七.七”事變後,調任中央軍校軍官班主任。翌年任師長,在武漢抗日戰役中,率部殲敵千餘人,被授予抗戰榮譽勳章。嗣後,再調任中央軍校漢中分校主任。民國31年升任七十一軍軍長,駐防滇緬公路保山地區。翌年,率部與友軍聯合反攻據守緬甸的日軍,迫使日軍節節敗退。1945年5月25日,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782号宣布,钟彬以龙陵血战中与日寇死斗5个月,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最终克敌致胜,立有大功,特授予青天白日勳章,成为了勋章的第139位获得者。 至民國34年抗戰勝利後,調回重慶,接任青年軍二0四師師長。民國36年,鍾 彬任國民黨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四兵團中將司令。1949年11月22日,解放军向第14兵团阵地发起进攻,当时鍾彬在白马场宋希濂司令部开会,闻讯急忙赶回部队,于当日11时左右被俘虏(另有一说为钟彬率幕僚乘船逃至陪陵后被俘)。
  被俘后,钟彬与宋希濂等人一起被关押在重庆看守所,两位好友整日下棋为乐。钟斌棋艺平平,常要求悔棋让棋,宋希濂骡子脾气尽显,一子不让,以至于摔棋子撕棋盘,被牢友王陵基揶揄为“兵团司令都可以让给钟彬,而一着棋却不肯让”。两人都担任过司令官的第14兵团,则被称为“送终(宋钟)兵团”。
  1950年2月下旬,钟彬被俘關押期間在北京景山跳崖自殺不幸去世了。終年51歲。 但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馬氏祖婆墓又蒙難而不复存在,后来长汀县人民政府在此扩建长汀一中校园。在 马氏墓的原址上兴建了一座教学大楼。
1991年10月,世界鍾姓宗親聯宗大會在泰國首都曼谷召開。 为纪念先祖功德,修复历史名墓,大会决定重建马氏陵园。 但鉴于福建长汀的马氏墓原址,已经扩建长汀一中,墓址上兴建了教学大楼这一客观现实,大会通过派人勘察,在广东省蕉岭县三圳镇顺岭下觅得一块理想地点。點。 建设工程于1993年8月1日动工,9月建成。 工程包括马氏纪念碑一座,左右两个纪念亭和一些辅助设施。

馬氏祖婆碑文

                         悠悠岁月 莽莽乾坤 鸿蒙既判 宗派殊分
                         考吾钟氏 族谱堪珍 系传微子 颍川寻根
                         春秋汉魏 名士如云 光照史册 盛誉长存
                         贤公祖妣 马太夫人 承先启后 大德大仁
                         赣州墓业 一代名门 相夫教子 仪表彬彬
                         繁衍生息 创业殷殷 台澎闽粤 一脉宗亲
                         夫人雍慧 百福骈臻 竹苞松茂 裕后长春
                         夫人风范 世世酬尊 宽仁厚懿 泽惠子孙
                         星移物换 往事留痕 昭昭祖德 千秋共论
                         地杰人灵 仰故知新 馨香组豆 岁岁酬恩
                                         世界钟姓联宗总会
                                    公元一九九三年癸酉岁九月吉日立
重修马氏祖墓碑记      马氏祖婆乃吾钟姓南国之祖妣。原葬于福建省长汀风水宝地,千古流传,千秋祖德,远近蜚声。但由于年代久远,几经变迁,以至墓迹全非。四海宗亲常怀饮水思源之念,迢迢千里,几度寻根问祖,亲临长汀访查,并拟资重建,以昭祖德。皆因种种原因,未成夙愿。近年来海外维炫、荣山、育生等宗长一再辗转回故乡各地查勘,最终拟定蕉岭山为吉址建碑。此议于1991年10月27日在泰国召开的世界钟姓联宗大会决议通过。消息传来,四海称庆,旋即成立建园筹委会,于1992年8月吉日隆重奠基,并认真研究墓园设计,同时得到当地宗热烈支持,协助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从此,海外宗亲纷纷筹款捐资,及时汇返,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兹落成纪念碑主碑一座,左右纪念亭各一座,进园公路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亦相继完成,总投资78万元,墓园背靠青山,脉结罗裙,铺地如巍巍宗功,面逆大河,长流不息,若绵绵祖德,举目文峰高耸,气象俨然,钟灵毓秀,宜乎瓜瓞(die音)绵绵。马氏祖墓将千秋永在,与世长存。
                                                                 世界钟姓联试总会
                                                      公元一九九三年癸酉岁九月吉日https://sites.google.com/site/gdyingxiong/_/rsrc/1311511354194/home/%E9%92%9F%E6%B0%8F%E8%B4%A4%E5%85%AC%E5%A6%A3%E9%A9%AC%E6%B0%8F%E7%A5%96%E5%A9%86%E7%BA%AA%E5%BF%B5%E7%A2%91.jpg


胥宇自唐時當年建祠作室割棘披荊气接龍山綿瓜瓞
分支傳宋代從此越贛豫湘由閩播粵朝宗穎水朔源流



































凡是記天柱生五齡之譜俱是偽譜,乃亂我鍾氏世系之源!我只得違背祖訓,將真譜部份內容上傳公開,請宗親指正,看那個是真譜!那個見不得國史
支分遍閩贛粵湘之間士讀農耕四省兒孫承租德
胥宇自清明元宋而上流長源遠千秋俎豆報宗功
天柱公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四年甲子歲﹐即公元1144年﹐卒於寧宗嘉定十年丁丑歲即公元1217年﹐他中進士時是宋孝宗淳熙二年乙未科即公元1175年﹐官封廣州刺史﹐镇蛮大将军。
公與李妣合葬東莞清溪大利葵湖蒲蘆嶺﹐丙山兼午蒲蘆形﹐右水倒左﹐水走辛戌會寅午局﹐1993年癸酉歲重修,原老碑文刻明子朝政孫饗曾孫提遐禎祥瑞齡。五華﹐興寧老譜輾轉傳抄﹐雜入旁支年分不符史實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王安石變法正史野史均有載﹐是在北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開始的﹐友武公之子理公因元佑黨人碑被迫於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南遷﹗平均37。8年一代﹐參考綱鑑及文振公元末舉人正史有載﹐文亮公任河南布政使司有載﹐表明文振文亮二公是元明交代時代人﹐明朝以前無此官銜﹐有武公至文振﹐文亮公270年傳十代平均27年一代﹐若
說天柱生提齡,天柱公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四年甲子歲﹐即公元1144年﹐孝宗淳熙二年即公元1175年乙未科中進士,卒於寧宗嘉定十年丁丑歲即公元1217年,正史上有記載,且有墓碑可證原老碑文刻明子朝政孫饗曾孫提遐禎祥瑞齡。

提齡公生於生於宋理宗紹定二年己丑歲即公元1229年,卒於元仁宗延祐二年乙卯歲即公元1315年。正史上有記載,且有墓碑可證

試問天柱公死後十三年怎樣生五齡公呢?

若說理公生提齡公則譜系是友武-理-提齡平均59.6年一代﹐在那個時代有可能嗎﹖
所以武-理-大相-天柱﹐朝政-響-提齡-有始-升達-文振文亮270年傳十代﹐平均27年一代是史實已成共識﹐文振﹐文亮二公為四世祖﹐氣公至提齡公相距1453年,平均25年一代才合理,有些族譜記載竟有93代至99代不等!若按提齡公為九十三代計﹐則提齡公應是民國或共和國時代的人了﹗比較準確的族譜沒流行,不準確的卻泛濫成災!但各地傳統世輩已根深蒂固,要統一世輩已永遠不可能了!所以記載某房系世輩有出入時應作相對文字所明。凡是記天柱生五齡之譜俱是偽譜

歡迎全球全體宗親賜教
小弟是提齡公二十二世裔孫
廣東省正展開統修宗譜工作,這是上對祖宗下傳子孫萬代的大事,絕非地域偏見之爭,我烈祖烈宗歷朝歷代功名顯赫,著於國史,是無可歪曲纂改之歷史事實。
abi8878@hotmail.com

凡是記天柱生五齡之譜俱是偽譜,乃亂我鍾氏世系之源!我只得違背祖訓,將真譜部份內容上傳公開於後頁,請宗親指正,看那個是真譜!那個見不得國史
1927年中共紫金县组织领导人民在县城举行了“四.二六”武装暴动,于5月1日建立紫金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就是東門儒林街8號鍾氏宗祠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616/3659982836_db5c06a0bf_z.jpg?zz=1,不久,转移到炮子建立革命根据地,周恩来曾经两次来到过这里,第一次是在1925年,东征军第二次东征的时候,第二次是在1927年的10月份,1927年12月,在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的帮助下,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在炮子成立,周恩来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到了海陆惠紫地区,经过炮子,紫金苏维埃政府紫金“紅屋”又稱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蘇區鎮炮子村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041/6923713223_23a5661b7f_b.jpg 的建立,也得到过他的指示。1928年3月,桂系軍閥黄旭初和地主民团数千人,分数路“进剿”炮子苏区,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县有1300多人遭杀害。


紫金地域,春秋时属百越地,战国属楚,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宋元为归善(今惠阳)、长乐(今五华)两县地清。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属惠州府以乌石约安民镇(今紫城镇)为县治,建筑县城。清仍之。民国元年(1912年)属广东省都 督府,民 国3年改永安县为紫金县,属潮循道,民国15年隶属东江各属行政公署,民国26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紫金县解放,隶属于东江专区。1952年改属粤东行政区,1956年隶属惠阳专区,1959年改属汕头专区,1963年复属惠阳地区,1988年改属河源市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派四十六军政治部少将副主任彭锐任紫金县长,建立“戡乱建国”委员会,多次派兵镇压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队伍和根据地。紫金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中共紫金县地方组织的领导下,为争民主、求解放,在县内和惠紫、紫五、紫河边境重建人民武装,不畏艰险,积极投身于解放战争,于1949年5月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解放了紫金。我的家乡---紫金縣城在秋香江畔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049/6777641326_9738de4cf0_b.jpg秋香江(Qiūxiāng Jiāng)源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黎头寨,西南流经紫城、瓦溪、蓝塘、风安,于古竹镇的江口注入东江。长144公里,流域面积1669平方公里。因源头在乌石乡境,古有“乌石秋光”之胜,后雅化秋香名江。

紫金秋香江http://www.huizhou.cn/hzlang/hzhhzdl/200704/W020070405423380781288.jpghttp://e.hznews.com/data/djsb/2007/0405/A7405C_1.jpg



越王山位于河源市紫金縣古竹鎮東江河畔,方圓兩平方公裏,紅色的山體屬于典型的丹霞地貌,險峻雄渾。相傳西漢南越王趙佗在此面壁銘志稱王,越王山因此得
名http://gd.xinhuanet.com/newscenter/ztbd/2010-10/25/xin_3331007251610390597620.jpghttp://www.ycwb.com/img/2006-03/06/yzblll6342.jpg紫金越王山之九和温泉九 和温泉位于九和镇东南10公里的热水、幸福一带(东经115°7′,北纬23°25′9″交汇处附近),有“天下第—泉”之美称。距紫金县城34km,温泉水具有温度高(自流水量在78℃—91℃);储量大(自流量为4000吨/日,正常开采量12000吨以上);埋藏量(现已钻井五口均在30米内,水温78℃—91℃);水质优(属NA·K—HCO型矿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每升水含碳酸228.82毫克,偏硅酸103.25毫克);面积广(泉眼在热水向阳、幸福2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越王山風景區位於河源市紫金縣古竹鎮的東江河畔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066/6786305042_4b1ef5f41e.jpg。http://www.0755rentcar.com/userfiles/jin4.jpg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064/6932416401_405e694882_b.jpg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208/6786305028_46af755514_b.jpg紫金天子嶂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042/6786305012_7cda9feb35_b.jpg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192/6786305002_42a4e5e26d_b.jpg


如此重大政治事件,宋史中必有大量記載!元祐黨禍擾嚷前後近百年,造成族譜世輩紛擾就是提齡公之父
到底是誰?經近代研究雖已普遍共識提齡公之父是響公,天柱公不可能生五齡公,那北宋年間友武公兄弟如牽涉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而罷官逃難必應有記載痕跡!其真實性又牽涉鍾氏修譜的方向。
提齡公二十二世裔孫 江西遂川鍾煜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請鍾氏族親大伙幫忙考證元祐党籍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