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果
发表于 2012-2-8 14:38:47
hd136302 发表于 2012-2-8 12: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有很多
你单方面说是就是啦,我更加说你客家话是日本语呢!
幸福果
发表于 2012-3-21 09:50:26
HUHU,这个帖子竟然被屏蔽掉了!
andrew
发表于 2012-3-21 13:08:28
幸福果 发表于 2012-3-21 09: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UHU,这个帖子竟然被屏蔽掉了!
??
怎麼屏蔽了?
真不知道你在說啥~~?
30000
发表于 2012-4-5 09:48:12
超级版主俺的驴想掩饰啥?一言堂扼杀言论自由?
yechenyu
发表于 2012-4-11 12:10:21
30000 发表于 2012-4-5 09: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超级版主俺的驴想掩饰啥?一言堂扼杀言论自由?
呵呵,反正不利它的,它都要掩饰!
浅夏
发表于 2012-4-11 23:16:32
建议版主搞个惠州话录音链接,也让象我这种沒听过恵州话的见识判断一下。
level
发表于 2012-4-12 09:56:34
回复 21# 浅夏 的帖子
楼主的录音: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AwMTh8MTg2OTViYjN8MTMzNDE5NTM5M3wyNTY1N3w2NTcwNQ%3D%3D
浅夏
发表于 2012-4-12 11:35:53
谢谢level 。
感觉还是在客话范筹,伹有三成白话成分。顺便说一下,本人因生长环境,不会讲客话,勉强听懂桂东南客话。
level
发表于 2012-4-15 11:35:46
龙门白话上了客家栏目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726&fromuid=25657
hongmq1970
发表于 2012-4-16 02:02:58
:Q搞不懂为莫概!:Q晕菜
Jeremy11
发表于 2012-4-17 15:13:33
{:1_1:}{:1_1:}{:1_1:}
hongmq1970
发表于 2012-4-18 20:20:06
回复 27# Jeremy11 的帖子
一看就知道是打酱油路过的
幸福果
发表于 2012-4-30 23:43:33
{:1_1:}{:1_1:}
yanjunwen
发表于 2012-5-7 14:32:12
我是紫金客家人在惠州生活了20年,我认为惠州本地话在语种的定位上确实有争议,事实上几百年来由于不同语种族群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因此惠州本地话尽管受客家话影响比较大(反过来客家话也有受本地话和白话的影响),但是和客家话还是有不小的差别,因此我个人觉得惠州本地话应该是有别于客家话和白话,是本土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方言。
yanxiuhong
发表于 2012-5-17 21:49:33
历史与现状证明:水源话姓客而非姓粤*
王李英
论文提要:水源话是粤语还是客家话?数十年来语言学界就此多有讨论,三年前刘叔新教授出版专著“论定了东江中上游土语群实为粤方言一支系的身份”。本文引用史籍记载与列举现状调查所得的大量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事实,从多个角度证明:水源话姓客非姓粤。
水源话,当地人称为“本地话”、“蛇话”,当代语言专家称为“土语群”、或“惠河本地话”。有关水源话到底是客家话还是粤语的问题,方言研究专家数十年来多有讨论。
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语言学家、北大教授岑麒祥先生在《中国语文》1953年第4期发表论文《从广东方言中体察语言的交流和发展》,把惠州(即现在的惠城区)与嘉应州并列为客家音系的代表点。著名方言学家、北大教授袁家骅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也把惠州在内的东江地带排除在粤方言分布之外。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广东中部龙川、河源、连平、和平、博罗五县划归客方言的粤中片,把与惠州地缘相近的博罗罗阳、福田及连平隆街等,独立划为“惠州片”。但有学者持不同意见。1987年12月,南开大学中文系刘叔新教授在提交给中国语言学会第四届年会的论文《惠州话系属考》中,认为惠州话应属粤方言中的东江系。
华南师大周日健教授在1990年1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丰方言志》第三章第五节论述了水源话与惠州话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又论证了“水源话比惠州话具有更多的客家话尤其是新丰客家话的特点”,从而得出结论说,水源话是“客家话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同时指出,“就现代音韵系统来说,惠州话跟水源话一样,应归属于客家话。” 周日健教授的论证,得到了当时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詹伯慧教授的赞许。詹教授在《新丰方言志•序》中指出:本书专立一节论述水源话的归属问题,认为水源话是跟惠州话(市内)同一类型的客方言,这一见解很有现实意义;同时指出:“关于惠州话(市内)的归属,语言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根据惠州话中存在某些近似粤语的因素而把它看作是粤方言的一种地方话;我和我们《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编写组的同志们,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的记录,始终认为惠州话(市内)宜看作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客家话,从总体特征看,属于客家方言,但是某些语音现象有跟粤语相同之处(如有撮口韵y,y-等),这不妨看作是受粤语影响的结果。”
2007年7月,刘叔新教授70万字的巨著《东江中上游土语群研究——粤语惠河系探考》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为《探考》),该书“论定了东
江中上游土语群实为粤方言一支系的身份。”从此,更引起了语言学界的热议。
————————————
*本文曾得到周日健、张卫东、刘丽川三位教授指正,并得到梅县籍人士谭赤子教授与增城客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恒芳同志的大力协助;在增城工作时的老同事、惠州市文化局原副局长黄海蛟同志还把惠州话词典编辑部赠给他的《惠州方言》一书转送给我,使我对惠州话有了更多的了解,特此一一致谢!
刘教授花了多年时间,对“东江中上游土语群”的16个点进行艰苦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丰富的语言材料证明各个点内部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大体一致,这是一项浩繁的工程,贡献良多,功不可没,令人敬佩!但说“土语群实为粤方言一支系”的结论却有待商榷。
本文试谈谈个人的学习心得,以就教于刘叔新教授及语言学界的专家们。
一、客家人的《系谱》与地方史籍证明:水源一系属于客家
水源系,刘教授的《探考》称为“土语群”。根据刘教授的调查,其分布地区大致在博罗罗阳、龙华、龙溪、杨村、公庄、观音阁镇;惠州市的惠城区及沥林、水口、马安、平潭、横沥、芦洲镇;惠东县的平山、多祝镇;紫金县的古竹、义容、青溪、临江、柏埔、黄塘镇;龙门县的路溪、平陵镇;河源市源城区;东源县灯塔、船塘、康禾镇;龙川县佗城、老隆、四都镇;新丰县的马头、石角、大席镇;连平县的中信、隆街镇;和平县的林寨镇等地。
关于水源一系,增城籍清末翰林、香港崇正总会创始人之一赖际熙先生编撰于1925年的《崇正同人系谱.卷一源流》中有专门记载:“考循州沿革,陈以前隶属于广州,隋开皇间始置循州,治归善。唐因之。五代地归南汉,改祯州。宋仁宗天禧四年乃改名惠州。至今仍之。而其民族实分为水源福建二派。水源者,东江之水发源于赣南,长宁、定南二县之间即其地也。赣省之水多北流,惟此一水南流,厥为东江。南转西行至东莞、增城、番禺间,汇于珠江而入海。此派民族殆为沿江而下者,中有福建一派,则殆由兴泉漳汀各州经过潮州而转入,其缘因当是地理之关系。而其语言亦有统系可寻:上游和平、连平、龙川、河源、长宁、永安等县,水源系也,其民殆纯为客语;偏东,海丰、陆丰二县,福建系也,其民则福佬语而解客语;首县归善则客语居七八而间有福佬语;府城则为土客相间之语。至博罗则客语居多而亦有土客相间之语。此循州民居之大略也。而《惠州府志》又云:‘旧俗惠民多居南雄,因元兵将至,中元节预十四日荐祖,次日避兵,故居惠,犹循其俗’,则又有来自南雄一系矣。而亦皆纯客语也。”
香港崇正总会成立于1921年九月二十九日,是世界上首个客家人的团体,其所说的“同人”就是客家人,《系谱》就是客家人的族谱。上述记载,首先说明了“水源”一词的由来,“水源”是指东江水之源;所说的地点与刘教授所列“土语群”的分布不谋而合。《系谱》所载循州在“陈以前隶属于广州”,“府城则为土客相间之语”,证明当时操水源话的客家人与土人所说的话是有区别的,《系谱》所说的土语应是广州话,与“土语群”的“土语”有别。
再看清进士、官至户部四川司、福建司主事,奉政大夫徐旭曾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所撰的《丰湖杂记》记载:“今日之客人,其先民乃宋中原衣冠旧族,忠义之后也。”“当时元兵残暴,所过成墟。粤之土人,亦争向海滨各县逃避。”:由此可见:“客”是与“土”相对立而存在的;而且《丰湖杂记》所记的“客”有:“广东之南雄、韶州、连州、惠州、嘉应各属,及潮州之大埔、丰顺,广州之龙门各属是也。”也基本包括了当今专家教授们所列的“土语群”分布地,证明史籍把这些人群列入“客”的范围。清道光阮元编的《广东通志》卷九十三引乾隆二十一年(1756)由楚元士编、邓风分编、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的《长宁县志》记载:“(长宁县)方言有二:一水源音,一客家音。”(以上转引自惠州市客家文化经济促进会2009年2月编印的《惠州客家》创刊号所载中山大学杨鹤书教授的论文《惠州——让天下人最早知道有客家的地方》)。这一记载说明水源音与客家音有别,但并没有把水源音划入土语范围。把水源话称为“土语”,是当今专家们的称谓。所以,凡把水源话称作“土语”的都须加上引号。
《系谱》与当地史籍记载证明:水源系属于客家,而不是“粤方言一支系”。但历史上属于客家,并不等于就100%是客家,因为由客家而变为广府说粤语的事例也并非个别。所以,还得从语言现状进行考察,看到底是姓客还是姓粤。
二、语音现状证明:水源话向客家话一方倾斜而跟粤语较疏远
刘教授的《探考》认为“无论如何,土语群语音绝非如一些学者说的较接近客话,也非居于粤客音之间不偏不倚,而是切切实实地向粤语语音一方倾斜”。
在这方面,最有力的证据还是水源话的语音事实:
《惠州客家》创刊号载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严修鸿教授的论文《河惠“本地话”概略》,(以下简称为《概略》)严教授对博罗、惠州、河源、连平、龙川、和平六个点的声韵调系统作了详细的调查,严教授的结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声调的特点:多数是6个调,分类与客家话相同。
2、声母的特点: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者一律送气,这个特点与客赣方言一致,而与多数粤语不同。
3、韵母的特点:保留相对完整的鼻音与塞音韵尾,效摄一二等不再区分,这与兴宁、惠阳等地的客家话完全相同,与周边粤语大有差异(如“饱——宝;高——交);a无长短对立,只有博罗ɐ 在ŋ/k前有类似粤语的元音长短对立;多数粤语不区分流一三等,河惠“本地话”则能区分,如同梅县话(如楼——流,走——酒,狗——九);效山咸三四等字主要元音为a/ɔ/e,-i-作为介音而存在,而粤语是单一的i,广州话分别为 iu /im/iP(如笑叫尖接贴甜面热年节),清楚地保留-i-介音,使“本地话”读起来很像客家话;假蟹山摄合口二等韵读开口,这与兴宁、五华、惠阳及赣南寻乌等地客家话相同,而多数粤语则是二等合口成分非常稳固。
嘉应大学中文系侯小英博士在《粤中客方言的声调研究》论文中(载于《客家纵横:第七届国际客方言研讨会论文集》主编张双庆 刘镇发),结合周边方言考察粤中客方言的声调演变特点(侯博士所说的“粤中客方言”就是刘教授所指的“土语群”),通过对惠城、源城、博罗县城、龙川佗城、连平隆街、和平县城6个点与梅县话之间的古今声调格局类型、古全次浊上字的分化、古浊去字的演变、古次浊入声字的演变等调查对比,指出:粤中片各点声调演变的内部差异不大,一致性高,和梅县类客家话相比,不同之处也主要在于全浊上声字的演变和去声的分化。不过总体来看,“粤中片在声调方面和梅县类客方言有很多重要的共同之处,而跟广州等粤方言的差别较大”;“惠城类的声调系统具有明显的客方言特点而跟广州话的差别较大”;“惠州话跟粤中片的源城、博罗等同属一类,都属于客方言系统而跟粤语关系较疏”。
下面本人依据刘教授《探考》的记音再作 几 点补充:
1、从声调看。刘教授调查的“土语群”16个点,其中惠州、博罗、水口、横沥、龙门平陵、紫金古竹、河源、惠东与新丰大席9个点是7个调;龙门路溪、龙川佗城、四都、连平忠信、隆溪、新丰马头、和平林寨7个点是6个调。这种声调格局显然与客家话的6个声调相近而与粤语的9个调(甚至11个调)相差较远;而且,上声除惠东话之外,15个点都没有分阴阳;入声全都没有分出上阴入、下阴入、阳入三类。这明显是客家话声调的格局。阴平调值33,也接近客家话的44调值。除阴入、阳入调值和部分上声调受粤语影响较大之外,其余都与粤语相差较远。
2、从声母看:“土语群”的ȵ 声母,明显向客家话倾斜而与粤语差异较大,如“女言软娘酿”等字,据刘教授调查,博罗、水口、横沥、河源、古竹、忠信、隆街、马头、林寨都读“ȵ”声母,梅县话同样读“ȵ”声母;在广州话中,这些字的声母分别为“n j ”。
请看:
例字 梅县话 “ 土语群”16代表点 广州话
女 ȵi31 ȵy24; ɳy33 nœ35
言 ȵiɛn11 ȵiɛn33 jin11
软 ȵiɔn44 ȵiɔn24 jyn53
娘 ȵiɔŋ11 ȵiɔŋ55 ;ȵiɔŋ21 nœŋ11
酿 ȵiɔŋ52 ȵiɔŋ53 jœŋ22
3、从韵母看,除严教授所调查之外,还有一个明显的事实:据刘教授的记音,“土语群”普遍缺乏 œ œŋ œk θy θn θt 等广州话的特殊韵母,广州话的这一类字,在“土语群”中,大部分读音与客家话基本一致。例如:
例字 梅县话 “土语群”16代表点 广州话
张 tsɔŋ44 tsɔŋ22 ʧœŋ53
粮 liɔŋ11 liɔŋ45 lœŋ11
香 hiɔŋ44 hyɔŋ33 hœŋ53
脚 kiɔk1 kyɔk5kiɔ k5 kœk22
雀 ʦiɔk1 ʦyɔk5 ʦœk22
泪 lui52 lui22 lθy33
句 ki52 ky31 kθy33
尽 ts‘in52 ts‘in22 ʧθn33
春 ts‘ un44 ts‘ un22 ʧ‘ θn53
轮 lun11 lun43 lθn11
卒 tsut1 tsut5 tsθt55
上列“土语群”的“香”“脚”“雀”等字的读音“hyɔŋ kyɔk ʦyɔk”显然是受广州话的影响,把介音齐齿乎i,变成撮口音y,但主要元音ɔ并没有变;再如人称代词水源话受广州话影响:第一人称“我”,读音为“ŋɔi”或“ŋuɔi“仍未脱离客家话“涯ŋai”的韵尾i;第三人称“佢”除惠州、平陵、路溪受广州话影响读作 “k‘y”、博罗读kǾ之外,有8个点读 “k‘i”,2个点“ki”,仍未脱离客家话“佢ki11”的烙印。
总的看来,“土语群”(即水源话)的语音是向客家话倾斜,而不是向广州话倾斜。
三、词汇、语法现状证明:水源话也是向客家话倾斜而跟粤语较疏远。
刘教授在《探考》第四章《特殊基本词语》中,列出300个“与粤语同似而与客迥异”的词语(占820个基本词语的36.58%),再列出60个“土客一致而大不同于粤”的特殊基本词语,从而得出结论:“这一事实,是土语基本词汇明显向粤语倾斜、是土粤关系亲近而土客关系疏远的一个极有力的证据”。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严修鸿教授调查了482个词语中:(一)A仅与客同,不见于普通话与粤语者,B仅与粤客同,不见于普者,C与普粤客相同者,D与普客同与粤语不同者,这ABCD四类267条词语中,与客家话最为接近的占90.5%;(二)B、C及E仅与粤语同,与普客不同者,F仅与普粤同,与客不同者,这BCEF四类213条词语中,与粤语最接近的占72.2%。
下面本人试以刘教授《探考》附录中所收的词语为基础参考有关方言调查著作,列举一些核心词语进行比较。
首先看刘教授所说的“土客一致而大不同于粤的特殊基本词语”,除《探考》第四章《4.3土语群特殊基本词语和粤语的近同》中所列的“鸡春、鸭春、生春、姐婆、姐公、阿舅、阿姊、丈人佬、丈人婆、外甥、头那、额门、面钵、完身、碗公、镬头、乌、样边、往时”等60个词语以外,从《探考》附录的词语中,还可再列出如下一些“土客一致而大不同于粤”的特殊基本词语:
(一)人物称谓
普通话 梅县话 土语群16个点 广州话
祖父 阿公 阿公;阿爷(路溪);祖公(河源) 阿爷
母亲 阿姆 阿妈 妈妈;老母
父亲 阿爸 阿爸 老窦
哥哥 阿哥 阿哥;大佬(惠州、平陵) 大佬
堂老弟 叔伯老弟 叔伯老弟;叔伯细佬(平陵) 堂细佬
堂妹 叔伯老妹 叔伯老妹 叔伯妹
婴儿 屙牙e 阿芽仔 牙牙仔
理发师 剃头佬 剃头佬 飞发佬
小女儿 满(晚)女 晚女 孻女
小儿子 满(晚)子 晚仔 孻仔
母家 妹家 妹家 外家
双生 双生子;双生仔 双生子;双孖仔儿 孖仔
(二)自然现象与自然物
普通话 梅县话 “土语群”16个点 广州话
响雷 雷公叫 雷公叫;雷公响;打雷(惠州) 打雷;行雷
打闪 火蛇摄 火蛇摄;闪电(惠州、平陵、隆街) 闪电
癞蛤蟆 蟾蜍 禽蜍 禽渠
公猪 猪牯 猪牯 猪公
阉割过的鸡 阉鸡 阉鸡;阉鸡、骟鸡(惠州、博罗、紫金)骟鸡
猴子 猴哥 猴哥 马骝
蚂蝗 蝴蜞 蝴(符)蜞;蝗蜞 蜞乸
蚯蚓 宪公 宪(犬)公;犬(犬) 黄犬
(三)时间、方位
普通话 梅县话 “土语群”16点 广州话
现在 今(京)下 今下;里下;而家(惠州) 而家
夜里 夜晡头 夜晡头;暗晚 晚黑
家里 屋夸 屋家;屋下 屋企
上面 上背;顶高 顶高 ;上高 上便
(四) 人体器官、疾病、生活饮食
普通话 梅县话 “土语群”16点 广州
头盖骨 头娜壳 头拿壳 头壳
肩膀 肩头;肩胛 肩头;肩胛(河源) 膊头
耳朵 耳公 耳公 耳仔;耳吉
鼻子 鼻公 鼻公 鼻哥
扁担 担竿 担竿 担挑
浴室 洗身间 洗身间(厅、房);冲凉房(水口、横沥);洗身间、冲凉房(惠州、博罗、惠东) 冲凉房
调羹 调羹 调羹;匙羹(惠州、博罗);兜羹(和平);调羹、匙羹(水口) 匙羹
锅巴 饭粝 饭粝 饭焦
鸡禽内脏 下水 下水;上水(紫金、和平);扶翅(惠州、博罗) 扶翅
豆腐 油豆腐
泡 油豆腐;煎(炸)豆腐(隆街、大席);豆腐(块、角、片、稍)(路溪、佗城、四都、忠信) 豆泡
早饭 朝 朝 早餐
晚饭 夜 夜 晚饭
午饭 晏昼 晏昼;昼 晏
(五)动作、状态
普通话 梅县话 土语群16各点 广州话
收拾 捡 拈 执拾
烤火 炙火 炙火 焙火
回家 转屋下(家) 转屋(下、卡);返屋(企)(惠州;龙门);归(忠信) 返屋企
寻找 寻 寻 搵
背小孩 把ba1 臂;钳;巴ba11 mie55
发颤 漾漾尊 漾;漾漾震;震;颠;发漾 囤囤震
放牛 掌牛 掌牛 睇牛
回(回家) 转 转 返
要 爱 爱 要
轻视别人 打落(人家) 打落 睇衰人
馋 豺 豺 饥饿
小孩无理要物 乔 乔;发烂(河源)淘(林寨) 撒赖
理发 剃头 剃头;飞发(惠州、佗城) 飞发
歪 聱 聱 miɛ35
黑得模糊 乌 乌;黑(忠信) 黑
(刀)利 利 利 快
拥挤 占(尖) 占(狭);逼(博罗、惠州、龙门);
藏(起来) 偋(柄) 偋(柄) 收埋;哩埋
理睬 答 答(8个点);理(4个点);睬(6个点) 睬;理
(六) 指示、数量等
普通话 梅县话“土语群”16点 广州话
哪里 奈里 奈呢;奈处(博罗、河源)
奈忌(古竹) 边处;边度
哪个 奈只 奈只 边个
整个 完个 完只 成个
一个半 只半 只半 个半
一汤匙 一条羹 一条羹;匙羹(古竹) 一匙羹
一床被子 一欢被 一番被 一张被
上述粗略列举(一些重复的如“洗身”、“洗身间”与“洗身房”,“剃头店”、“剃头佬”与“剃头”等只列其中一项),加上刘教授所列举的60个“土客一致而大不同于粤”的词语,已接近专家们所定的“考量语言亲属关系”的200条特殊词语。
再看刘教授所收300个土语群“同粤语一致或极为贴近,而与客家话迥然不同”的词语中,有“黄牙白、乔(藠)、牙刷(擦)、争(偏护)、揞、挼、冇、儆(俭)、冇用、论尽、屈气、矜贵、湿搭搭、冬菰、皮蛋、中意、坐监、散纸、啱、白恤恤、晏、夹硬、几大、啖、落薄、生果、猫公、今朝、爆拆、省(斥责)、油炸鬼、擦(刷)牙、湿碎、密实”等近40个词语仍与梅县话相同,与增城长宁与程乡两种客家话相同或相通的词语如“今日、西洋菜、男仔、怕丑、冇面、唔好、架势、犀利、除(坏味道)、大蕉、年三十晚、女仔、仔、斟酒、宵夜、冲茶、畀、台布、手巾、稳阵、抵、丢假、咸湿、得闲、陷家铲、确系”等词语共170个,存在较大差异的只有“黄犬、盖阵、打坎罗、擒、跷、拱、雀、睇人(探访)、牛乸、猫乸、鸡乸、鸭乸、家公、仔乸、训觉、训晏昼觉、雅差、盖阵时、乜嘢、盖头、其察(蟑螂)、劳曹(肮脏)、菜脯、脷、篸、拱妹(那就)、拱样(这样)、旧(量词)、冇几耐、诛(数)、打愕(打嗝)、出山、装假苟、圆踮踮、呢牌”等130个词语。相比之下,“土语群”的词语向客家话倾斜也是十分明显的。
惠州话在“土语群”中,受广州话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但其中与客家话相同而与粤语迥异的特殊基本词语(核心词语)俯拾皆是。例如(斜杠前为惠州话中的客家话词语,斜杠后为粤语,括弧是普通话,上面已列举过的从略):
边唇/边皮(边边上) 马路唇/马路边 田唇/田基
河唇/河边 井唇/井边 碗唇/碗边
镬唇/镬边 完身/成身 完屋/成屋
摆摆/次次(每次) 头摆/上次 下摆/下次(下一次)
呢摆/呢次(这一次) 百打百/成百成百 本打本/平本
万打万/成万成万 年打年/成年成年 千打千 /成千成千
碗打碗 只打只/成只成只 闲了了/(无对应词语)
乌骚骚/黒刮刮 碗厾/碗底 碗公/大碗
爆跟蚣/爆拆 泼泼跌/(无对应词语) 煏酒/蒸酒
背褡/背心 猋来猋去/跳来跳去 摈捠侈扯/拉拉扯扯
秉秉跳/伐伐猋(蹦蹦跳) 摒(秉)屎/伆屎 乒粦挷啷/乒乒嗙嗙
背褡/背心 半做嫽/半做半玩 驳脚(女)/翻生女
驳山歌/对山歌 鼻脓镜/鼻哥窿(鼻窦) 破篾/削篾条
焙燥/焙干(烘干) 铺板/床板 马荠/马蹄
毛辫/辫 冇定着/未定 眠床/床
冇刮煞/唔得掟 帽厾/帽顶 木篤/呆滞(呆)
眠落/训低 面钵/面 面臭臭/(无对应词语)
妹家/外家 殁头殁脚/无对应词语)饭瘌/饭焦(锅巴)
打花/开花 打禾/脱谷 同阵/一齐(一起)
打斗四/聚餐 吊望/睇水(放风) 打大捞/(没有对应词语)
打团/结成团 打露水/打雾水 打缺/打崩
打空手/空手 打仔/结仔 打斜/放侧
打粗/粗食 搭声/传话 搭阵/一齐(一起)
董穿/捅穿 冻冻跳/嗙嗙声 涿水/淋雨
厾尾/最尾 钉被/绗被 掇/捧
肚胈/肚 大力牯/大力佬 偷嫽/偷懒
头牲/畜生 拖箱/柜桶 断餐/冇米落镬
脱爪/脱身 摊冷/摊冻(凉一凉) 天光朝/天朝(明天早上)
奈边/边处(哪里) 奈呢/边度(哪里) 奈只/边一个(哪一个)
奈殊(谁)/边个 耐/禁(结实) 喃喃长/泥泥长
哝哝走/(无对应词语) 泥团/一旧泥 尿勺/尿壳
年三夜四/年晚时候糯斗/粉筛 系爱/系要(就是要)
嫩稚稚/嫩恤恤 逻亲戚/探亲 逻人/探亲
逻新屋/睇新屋 老实伯/老实人 撑嘴/顶嘴
缆缆担担/拖拖拉拉 冷淮淮/冻辣辣 冷镬死灶/冷镬冷灶
瘌瘌揪/(无对应词语) 岭岗/山 岭脚/山脚
了家伙/弊家伙 敛水/干水 溜苔/青苔
跉/转;次(量词) 戾戾转/凼凼转 凉水/凉茶
箩卜杠/腌萝卜 箩头担/两箩 捋捋脱脱/脱脱离离
錑头牯/(没有对应词语) 撍印/凼印 挂纸/拜山
踘/躐(追) 踘上踘下/躐上躐下 诘诘跳(条)/呱呱叫
颈筋/颈 鸡核/鸡子 结石壆/砌石壆
紧飞紧高/越飞越高 紧行紧远/越行越远 紧做紧好/越做越好
瘑么(魔)绝代/死绝种(断子绝孙) 赶烧赶热/趁热
讲到厾/讲到底 各在/各个 揩枷/(无对应词语)
揩秧/担秧 掼/挽 乔/踎(蹲)
俭/悭 缺牙/崩牙 瓦析sak45/瓦片
眼窊窊/眼抠抠(眼睛无神) 眼铲铲/眼光光(干瞪眼)硬秉秉/硬缭缭僵硬)
硬钉钉/硬掴掴(硬梆梆) 硬翘翘/(无对应词语) (臭)啮/怪味
后背/后便 枭/毒心(横蛮) 枭人/害人
枭横/霸道 遮阴/挡阴 戆牯/傻佬
撍印/凼印 撮/讹骗(骗人)
炙日头/晒日头 掌牛/睇牛 掌屋/睇屋
转角/转弯(拐弯) 转妹家/返外家 尽命/搏命
臭风/沤坏 (臭)馊/宿味 石牯/石头
手窊窊/手拿拿 上紧/着紧 日头瘌/日头红
日头转影/(无对应词语)日辰头/日头 掇/捧(端)
摊冷/摊冻(凉一凉) 脱爪/脱身 奈边/边处(哪里)
奈殊(谁)/边个 涿湿/撘湿(被雨淋湿) 岭岗/山
岭脚/山脚 沥/小溪 濂濂捡捡/全部食晒
箩隔/盒箩(有盖的竹筐) 挂纸/拜山(扫墓) 骑把/竹扫把
糠头/老糠(稻谷壳) 炕燥/炕干(烘干) 渴hɔt21/廥(疲劳)
湖洋田/烂洴田 腈肉/瘦肉 正ʨiaŋ213/倒(把容器向下倾)
摄/捧(端) 癩哥/癩(疥疮) 缆缆担担/浪浪赖赖(形容长且下坠) 冷淮淮/冻辣辣 箩头担/担满两箩 箩箩拖拖/拖拖赖赖
乱猋/乱闯 郎郎濑濑lai31 lai3/乱晒龙(乱糟糟)
捋捋脱脱/脱脱离离(松脱不稳) 鲁基/哴基(一种蕨草)
蔂/竹篱(盛鱼工具) 贡脓/化脓 脚骑骑kia35kia35/跛下跛下(一拐一拐)
瘑么(魔)绝代/死绝种(断子绝孙) 诘诘条/呱呱叫
骑kia35把/ 竹扫把 旧饭/剩饭 瓦析sak45/瓦片
眼窊窊/眼抠抠(眼睛无神) 眼铲铲/眼光光(干瞪眼)
硬秉秉/硬缭缭僵硬) 硬钉钉/硬掴掴(硬梆梆) 臭啮/怪味
猪糁/猪饭 转妹家/返外家 石牯/石头
青粼紧贡/青幽幽(水深蓝可怕) 寻来寻去/搵来搵去
拆债/还债 撮把戏/弄把戏 豺/为食
豺狗/狼狗 食净饭/食白饭 食顺/饮汤
塞厾/塞后路 样边/怎样(怎么样) 样边办/怎办(怎么办)
样边样/怎样(怎么样) 恶豺豺/凶神恶煞 乌颓颓/黑墨墨
豺削/好削(无对应词语) 臊肨肨/好臊 煞厾/结尾
食禄/口福 塞厾/断后路 索汗/吸汗
…………
惠州话还有许多固定词语,也是向客家话倾斜,如:“半只婿郎半只仔;殁手殁脚;冇得刮煞;冇手窊癞;木匠揩枷——自作自受;火屎炭打锣——乌啄啄;打锣都寻唔到;担担揩揩;东摄日头红,西摄雨重重;南摄三夜,北摄就射;枕下心肝问下天;偷食油麻嘴角乌;紧飞紧高;赶头毛乌,无好等头毛白;讲得天花龙凤,做出来哥魔绝代;揩屎冇偷食,揩糖手指挖到直;赶烧赶热;姐婆偷锅铲——手势惯;船头恇鬼,船尾恇贼;人爱人打落,火爱人烧着;床头打交床尾和,中间激死丈人婆;食爷(父亲)饭,着爷衣;一代姑二代表,三代闲了了”等。再就是男女的生殖器官与骂人的话,全都是客家话。
由上述可见,惠州话与粤语迥异而与客家话相同的特殊基本词语,比专家们所定的“考量语言亲属关系”的200条要超出一倍,其向客家话倾斜而与粤语较疏远的情况十分明显。
至于语法方面,刘教授举出一些词缀、比较句式等“土语群”与粤语相同之处,在各地的客家话中大都存在(词缀“乸”除外)。如表进行式的“紧”,客家话就有两种说法,梅县话与增城程乡客家话说“食等饭”;“落等水(雨)”;新丰、西河、香港以及增城长宁、东莞清溪客家话都说“食紧饭”、“落紧水”,并非粤语独有;又如,比较句式,客家话中“A高过B”与“A比B过高”两种句式都存在,香港与东莞清溪、增城程乡客家话都说“A大过B”,“土语群”说“A大过B”,只能说是受广州话影响;词缀“仔”、“婆”等,多地客家话都有,也是受粤语影响,但不能因此而否认他们是客家话。从惠州代表点来看,客家话的基本语法格局仍然没有变。例如:
1、用“A打A”的名量词重叠形式来表示多数,这是客家话特有的词法结构。如”只打只”、月打月”、”年打年” 、“万打万“等。
2、时间助词“先”客家话与普通话一样,多放在动词前,说“等佢先食”而粤语放在动词后,说“等佢食先”;陆川、香港的客家话也说“等佢食先”;惠州话存在“等佢先行”与“等佢行先”两种说法,可见客家话的语法结构仍然保留。
3、用“紧……紧……”重叠,表示发展趋向,例如“ 紧行紧远”、“紧飞紧高”、“紧做紧好”等,普通话与粤语用“越……越……”,如“越做越好”、“越飞越高”等。
4、用“粘”作介词,保持了客家话的格局,例如“粘汝姓”、“粘等尾来”等,普通话与粤语分别用“跟” 作介词;惠州话与增城程乡客家话一样用“打”作介词,如“打奈呢来?”、“打旧年开始”等,普通话用“从”粤语用“由”。
5、疑问代词“奈“、“奈呢”、“样边”;量词“摆”、“跉”等都是客家话特有而与粤语迥异。
…………
总而言之,历史与现状调查考察都证明:水源话姓客而非姓粤。应该给所有讲水源话被称为“土语群”的人正名:他们是客家人!
四、余论
为什么当地的客家人把水源话称作“蛇话”、“本地话”呢?这只能说明讲水源话的客家人比讲梅州客家话与讲新丰客家话(含增城长宁话)的人迁入的时间早一些。“蛇”,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地头蛇” ,操水源话的客家人先到,所以操新丰话与梅县话的人把操水源话的人群看成是“地头蛇”。这方面,《崇正同人系谱》也有记述:“今日环绕五岭之麓,如赣、汀、南、韶、连各州之吾系民族,乃当日中原南来初经一次为客之民族也,而未再转徙且已成为今日最先之土著矣,然则客中之主也;今日梅循二州与珠江、西江上游及福建潮琼同系各族,乃皆当日度岭愈南、再经二次为客之民族也,而不复转徙则亦成为土著矣,然实仍客中之客也;今日增城、东莞、花县、番禺、新安、龙门、从化、清远以及一概插处之客族,乃又近代生齿日繁、人稠地逼、因图发展更经三次四次为客之民族也。而转徙不已,又若成为频动之客族矣,是则客中之客而愈客也。而究何者纯为土、何者不为客耶?明乎此,而吾系之本末昭然矣。”由此可见,后迁来的客家人,把水源话称为“本地话”“蛇话”,不过是客家人内部相对而言罢了,其实这些“本地”与“蛇”实为“客中之主”。
(本文作者是华南师大退休教师、增城客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增城市志》副主编、南国艺术研究院客家文化研究室主任、聘任教授)
参考书目:
1、《新丰方言志》周日健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2、《第二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詹伯慧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3、《崇正同人系谱》赖际熙编著 1925年香港崇正总会编印 1995年9月 香港崇正总会出版部出版
4、张维耿主编《客家话词典》(1995年7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5、谢栋元《客家话北方话对照辞典》(1994年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6、王李英《增城方言志》(第二分册)(1998年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7、李新魁主编《广州市志.方言志》(1998年 广州出版社出版)
8、刘叔新《东江中上游土语群研究——粤语惠河系考》(2007年 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9、《惠州方言》编委会《惠州方言》(2008年 广东出版集团 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
10、李如龙 张双庆主编 《客赣方言调查报告》(1992年 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11、张双庆 刘镇发主编《客语纵横——第七届国际客方言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 2008年11月出版)
12、《惠州客家》编委会编《惠州客家》(惠州市客家文化经济促进会 2009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