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发表于 2012-2-6 11:31:27

河源18古村被认定第三批省古村落

2012-2-3 9:09:47河源日报佚名我要评论(0)
   http://www.heyuan.cn/system/News/UploadFiles_7510//201202/2012020309121502.jpghttp://www.heyuan.cn/system/News/UploadFiles_7510//201202/2012020309122836.jpg   昨日,来自珠三角的70多名摄影发烧友聚集东源县上莞镇新轮村,聚焦该村的吊灯仪式。吊灯,又叫上灯、添灯,“灯”与“丁”谐音,寓意添丁,人丁兴旺。按照当地风俗,从农历正月十一到正月十五,村里在前一年添男孩的农户都要集中举行隆重的吊灯仪式。清晨7时始,新轮村的青壮年男丁就敲锣舞狮去接灯。绕村一圈后,接灯队伍进入祖屋祠堂,由村里德高望重之人将迎回的花灯挂在祠堂的正梁上。

   新轮村分为成功寨和墩头村两个村民小组。从正月十一晚开始,成功寨连续3晚上演“追火龙”;墩头村则在正月十二傍晚,全村老少敲锣打鼓“追黑龙”。这是当地元宵节的一种习俗,曰“追龙”,是一种对春天、吉祥的祈祷仪式,意味着春天来了,龙要醒了,大地要苏醒了,万物要复苏了。

      特别的民俗和欢腾的场面,令众多影友感叹“不虚此行”。本报记者 黄赞福 图/文
   本报讯(记者 凌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近日公布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名单,我市18古村上榜。

      据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有关负责人介绍,客家古村落是河源客家文化、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缩影。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使我市许多古村得到较好的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好这些古村,我市将22个保护比较完好的古村申报省级古村落。经过“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考察组实地考察认定,最后我市有18个古村入选广东省古村落名录:紫金县的水墩镇群丰村、龙窝镇桂山村;东源县的康禾镇仙坑村、义合镇下屯村、蓝口镇塘心村;连平县的陂头镇夏田村、大湖镇湖东村、油溪镇茶新村;和平县的优胜镇新联村、下车镇兴隆村、大坝镇水背村、合水镇彰洞村、东水镇大坝村;龙川县的麻布岗镇大长沙村、细坳镇小三村、上坪镇青云村、丰稔镇黄岭村、黄布镇欧江村。

      至此,我市省级古村落数量已达20个。此前,我市只有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东源县义合镇苏家围入选2007年首批广东省古村落名单。

       据了解,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的考察认定,是我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省古村落的认定标准为:在广东范围内,清代以前形成的,现存历史文化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和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村落。经认定进入广东省古村落名录的项目将上报国家古村落名录,有望进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古村落的调查、认定工作,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和村民对古村落乃至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使古村落能够更好地保存下来。

编辑:hanli

level 发表于 2012-2-6 11:34:48

忠厚传人家 诗书继世长——河源18个第三批省古村落逐个睇
2012-2-3 9:37:42河源日报凌丽我要评论(0)
    第一批的2个,和这一批的18个,我市的广东省古村落数量已达20个。

    我市的首批广东省古村落,是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东源县义合镇苏家围。这两个古村落,已经是成熟或较成熟的旅游景点,已成为河源旅游的两大热门去处。

    这批的18个古村落,有的建筑精美,有的风俗迷人,各自有着独特的亮点和魅力。虽然时或被媒体发现并热情介绍,但大多数古村落并不广为人知,依旧在日升月落中,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几百年的传统生活。读懂了古村落这本书,我们也就更多地了解了乡土古事。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的认定,是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传承岭南文化,弘扬客家文化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市民增强保护意识,共同保护好开发好古村落。为让更多市民了解我市的古村落概况,本版把新晋“广东省古村落”的18个古村,逐个介绍给大家。

   我们是幸运的,在古村落不断消失的今天,我们还有20个广东省古村落,以及其他依旧葆有古建筑旧风俗的古村。著名作家、国务院参事冯骥才曾发现有的地方古村落消失速度极快,他说,应该做一个古村落的认定,希望国家比较坚决地守住它们,因为如果再不守住的话,那些古村嗖的一声就没有了。冯骥才认为,中国历史、文明最深的根,实际是埋藏在这些古村落里面的。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们希望,承载着古老中国文明与历史的古村落能够好好地长存下去。

level 发表于 2012-2-6 11:36:28

龙川县【黄布镇欧江村】      
               
屋以人“名”      
                     
   古村亮色:保存有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塔等。黄海龙故居、高塘角黄屋,都是因为它的主人,或在屋里发生的事件而广为人知。

   代表建筑:金安围、黄海龙故居、高塘角黄屋、金安新街桥。

   代表人物:据黄氏有关族谱记载,黄海龙,南宋人,宋孝宗时为抗元率兵进驻战后的循州(今龙川),为黄姓入粤第一人,有5子15孙,数十曾孙,现有子孙100多万居于世界各地。紫金敬梓亦有个黄海龙将军祠。黄觉群,1927年受党指派,在高塘角黄屋成立仙寨乡苏维埃政府。1928年组织龙川县鹤市暴动失败后,赴南洋当教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当地发动华工组织武装起义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上坪镇青云村】      
            
保存有河源唯一完好石桅杆   

   建村年代:明代。

   古村亮色:至今仍存的文物古迹,尤以古民居为多,有30多座,这些古民居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客家围屋,二是客家府第式的方形屋。广泛使用石材制作石阶、门框、窗户、石柱、天井等,木材选用严格,用量极多。另外还有古桥、古道、古墓和古榕。传统的客家民风民俗至今仍然保存。一根清代道光年间立的完好石桅杆,是我市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根保存完好的石桅杆,高约13米。

   代表建筑:建筑年代400年以上的有万琛公祠,300年以上的有元庆公、老围里、围龙下等,200年以上的有恩荣第、儒林第、福扬塘、高里第、赞潘第、世荣第、恩荣第、麻面第、郁山楼、文经第等,此外还有民国年间所建古建筑多座。
【细坳镇小三村】   
               
    明参将故地      
                     
      建村年代:村内流传有“肇始于宋末,兴旺于明清”的歌谣,相传始建于宋末。
代表建筑:“柱史衍庆”李屋(又名参将祠,明李世相故居)、竹园围、仪象楼、怡春园、维兴楼,建于明代的石拱桥。

   代表人物:明崇祯参将李世相,率部与清军多次作战,后战死于江西赣州遂川;李云山,早年随孙中山参加国民革命运动,被任为东江第十支队游击司令,筹建国民党龙川县党部。后汇集进步人士成立五兴龙小三农民协会。村内有李云山纪念碑。
【麻布岗镇大长沙村】      
      
碉楼群河源罕见      
               
    建村年代:明代。

      古村亮色:文物古迹众多,有宗祠、碉楼、府第式民居,明代的塔、清代的桥和村内纵横交错的石阶路,古村风貌犹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村内的碉楼,当地人又称炮楼,是当地居民为防战乱和匪盗所建。有人统计过,大长沙村曾有碉楼36座,今保存基本完好的有5座,俱是墙厚壁坚、门小窗细,高4层以上,最高的有6层,防御性甚强。村内还有锡嘏厦私塾、文林书院。

      代表建筑:缉槐祠、志高公祠、志用公祠,明星下黄氏宗祠;汝尹公祠碉楼、大山厦碉楼、新围碉楼、兴华第碉楼、长祥雕楼;“槐瑞流榕”王屋、锡嘏厦、花鹤楼、九如第和“直方大”王屋等。
【丰稔镇黄岭村】      
            
“秀才多过狗”   
                     
   建村年代:明代。

      古村亮色:保留有100多座古民居,另外还有碉楼2座,古桥古榕等。这些古建筑建于明末至民国初,有府第式,也有一般土木结构,现存完整的有20多座,每座都有厅、房、天井、走廊等,大型的古民居有上百个房间。黄岭村最大的特点,就是出的秀才多。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黄岭村共出秀才以上功名的人物有100多人,县内有过“黄岭秀才多过狗”的俗语。

      代表建筑:黄岭碉楼、下村炮楼;“珠树分荣”叶屋、梅塘角叶屋、高岩屋、祖芬叶屋、古亭前叶屋、腊石叶屋等。

level 发表于 2012-2-6 11:36:54

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      
                     
   丰富民俗引人关注
                        
      建村年代:约为明末。仙坑村现居住村民全为叶氏先祖仰东公后裔,据族谱载,叶仰东生于明万历十年即1583年,卒于明崇祯十三年即1641年,其迁居仙坑时应在40岁左右,即1620年前后。

      代表建筑:八角楼、四角楼,其中四角楼有108个房间,周边散落有20余栋古屋。

       民俗:醮会。这是一种大型的宗教活动,儒道佛三家“同台献艺”,有过火堆、下油锅、放河灯等项目。仙坑村原有庙宇较多,有关圣帝庙、文昌庙、观音庙、三帝庙等。四年一次的神游乡村盛会,更是热闹非凡:人们抬着关帝神像游行乡里。目前,仙坑村民拟结合股份合作模式进行开发旅游资源。

【义合镇下屯村】            
               
啸仙故里   
                                 
    建村年代:约为明末。

   代表人物:阮啸仙。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农民运动领袖、中国人民审计制度奠基人,与刘尔崧、黄居仁并称为广东革命史上著名的“东江三杰”。

      古村亮色:建于清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的九重门屋,正面有9扇门、9个石巷一字排开,左边后面又有一个半圆型的设计建筑,右边是一个横排式建筑。出秀才13人,近代县参议员2人。该屋出的人丁最旺,有“给祖上香三百丁之说”(指男丁),占据了下屯村总人口的一半。

       民俗:舞狮。下屯村的舞狮属“地狮”,演出时,一人擎狮头,一人顶狮尾,狮子在“大头佛”的引导下表演搔痒、饮水、舐毛、嬉戏、打滚、捉蚤等一系列动作,着重刻画狮子温驯可爱的性格。

      代表建筑:阮啸仙故居、老屋、马池塘、万和屋、九重门屋。有14幢保存完好的清代古民居建筑。
【蓝口镇塘心村】   
                        
   防御系统全面         
                     
   古村亮色:以陈氏壹修堂为例,始建于清同治二年,坐东向西,面积约5000平方米,设计独特,比广州陈家祠早建20余年。有一说,广州陈家祠的图纸是参照壹修堂的。壹修堂是岭南客家古民居的代表作,集私塾、粮食加工厂、厕所、雕楼、戏楼、花胎和古水井于一体,是防御系统最全面的古建筑之一。经历了几个朝代,其屋宇尚保存雕龙刻凤,壁画鲜艳、字迹清晰,很值得前往参观。

   代表建筑:陈氏壹修堂、下新屋、老屋、楼下屋、两阁楼、官厅屋、塘太屋、塘美屋、老黄屋和肖屋等。

level 发表于 2012-2-6 11:37:27

和平县【优胜镇新联村】      
                  
处处诗联警句诫训子孙      
      
      建村年代:明初。

   古村亮色:陈氏家族对屋内“文化氛围”的营造也颇具匠心:檐柱、金柱上都镌刻有对联,屏风匾额书有各种吉祥如意、劝读劝世的勉励语句,让子孙随时随处都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如儒林第的“家藏治谱贻清白,学本经畲起诵经”。

   新联村的古建筑雕刻之精美,让人叹为观止。古屋内举凡瓦檐、梁栋、屏门、窗匾、廊墙均有精美并镀金的雕刻。如儒林第的凤凰与花卉浮雕;谷贻庄的狮形驼墩承檩。

   代表建筑:振公祠、美公祠、儒林第、仁山草庐、谷贻庄、留余庄、留耕庄、保田屋、庆良草庐、凤凰楼。
【东水镇大坝村】         
               
精美雕刻手法精湛   
                  
       建村年代:明代。

       古村亮色:略逊于林寨兴井古村落,但依旧富丽精巧,非常值得一看。都是府第式建筑,占地面积800到1000多平方米不等。基本上是砖、木、石结构。和其他许多和平县古建筑一样,大坝村的古建筑装饰着画梁雕栋、石雕木雕,不少镀有金漆。最精湛的装饰,主要安排在公共活动场所,如大门、厅堂等,不论是石质或是木质材料,均大量使用了镂雕、浮雕、圆雕手法,雕刻着寓意吉祥的麒麟、瑞兽、梅兰菊竹、花鸟龙鱼、人物故事等艺术图案和各种赞美或自勉的对联、匾额。这些雕刻手法精湛,无论动物植物,均繁而有序,栩栩如生。表面所镀金漆,至今金碧辉煌、光亮如新,且都保存完好。

   代表建筑:大坝村保存完好的12栋古建,有秀挹双江、山辉川媚、秀挹江峰、大夫第、文林第、保世滋大、东塘凝辉、紫气东来、庚宿凝辉、南峰秀挹、骆氏宗祠、文昌阁等。
【大坝镇水背村】      
                  
书法颇可观      
                        
   建村年代:明代。

   古村亮色:此间卢朱陈姓从明朝年间迁徙来,至今在湖洋背、樟坑、老卢屋仍保留下具有明显明代建筑特征的祖居,有龙衣围屋、四角楼,明、清至民国的都有。司背朱屋木刻牌匾小行书字迹挺秀,俊兴楼中厅仪门篆书对联朴厚端庄,还有多处匾额,其书法都颇为可观。

      代表建筑:老卢屋、书香围、湖洋背朱屋、樟坑朱屋、司背朱屋、司前朱屋、袁屋、龙聚围、仁修楼、横塘陈屋、俊兴楼等。其中,书香围,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前未建和平县治时是和平巡检司所在地。设立和平县治后,和平巡检司迁往浰头(现在的浰源镇),当时的司巡就将这里的房子卖给了老卢屋人,卢姓人买回来后经过多次改建与扩建,现已建成龙衣屋的形式,但在屋后仍保留下了当年的碉楼与厚达70厘米的泥砖土墙。
【合水镇彰洞村】      
               
楼上可走马      
                        
建村年代:明代。

   古村亮色:彰洞村现仍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其中有嘉庆年间建造的古桥、同治年间建造的古塔、清与民国年间建造的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围屋。围屋多以方围为主,府第式结构,三进二横布局,屋内装饰精美,正厅中一般都装饰着石雕木雕与彩绘。石灰夯筑墙体,高墙合围,一般二至三层,防御性能极强,墙上对外都设有圆形或葫芦形枪眼,二楼墙内还专门设置了走马楼,可以环绕内墙畅通无阻。屋内生活设备齐全,水井、厨房、仓库,有些甚至连牛栏也建在了屋内。

   代表建筑:儒林第、高安楼、司马第、恒兴楼、永兴楼、元丰楼、丰元楼、河背老屋、燕翼堂、四角楼等。
【下车镇兴隆村】   
                  
一门三进士   
                     
      代表建筑:进士坊、敬公祠、德公祠、仁仕公祠、乌鸦落洋、中心围、芋宁围、书廊下、赤鼻咀、塅心新屋、家燕大夫第和安定居。

   古村亮色:兴隆村为和平县文人名人最多的一个村。在历朝科举考试中,在和平县志中可查到的有进士4名,举人5名,贡生24名,秀才93名。徐廷芳“一门三进士”饮誉全县,徐旭曾所著的《丰湖杂记》是最早论述客家渊源的文章,被赞誉为客家人的宣言书。

      村内古建筑大部分以方围屋和龙衣屋为主,土木砖瓦结构,三进两横或三进四横布局,屋内梁架雕刻精美,檐柱、槅扇都有楹联、题额,到处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许多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

   代表人物:“一门三进士”的徐氏祖孙:徐廷芳、徐延泰、徐旭曾 。至今和平仍流传有“祖进士,孙进士,一门三进士;叔明经,侄明经,三代九明经”的歌谣。

level 发表于 2012-2-6 11:37:39

连平县

【陂头镇夏田村】         
                  
古建数量连平之冠      
            
      建村年代:明初。据载,此处最早落居为谢姓,谢枋得五世孙谢复澈于明初从江西锡州迁居陂头,为陂头谢氏开基祖至今约640年,繁衍后代27世。

   古村亮色:夏田村保存古建筑之多,为连平县之最。这些围屋的规模,再衬上连平明丽秀美的山水作背景,绝对让人眼前一亮。夏田村古建甚多,主要有祠堂、楼阁、民居,构成了客家围屋群,且大部分保存完整,建筑形状、风格各异,集中体现了客家民居的特色。另外,位于该村的“燕岩古寺”历史悠久,相传与六祖惠能有关。

   代表建筑:复澈公祠、全公祠、经公祠、麒公祠、水楼、三角楼、德兴围、松秀围、世德围、芦村围、谦吉楼、枫树屋等。

【大湖镇湖东村】         
            
现存古围寨连平之最      
         
   建村年代:宋末元初。

   古村亮色:村内的大湖寨,始建于宋末元初,历经元、明、清、民国多次扩建形成现在规模。此寨就其始建年代之久远,建筑规模之宏大,保存原貌之完整,均为连平县现存古围寨之最。目前,大湖寨古寨围古建筑大部分保存基本完整,祠门、祠堂、住屋、街巷、围墙等保持原貌,具有重要的古建、民俗及历史研究价值。

   全寨建筑平面呈半圆形,四周用青砖及灰、沙、石夯筑围墙包围。总面阔200米,总进深70多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4万多平方米。这个规模巨大的大湖寨,北面外围设3个寨门,分别为上门、中心门、下门,寨内有祠堂、书房、当铺、住房等建筑。寨内街巷全用河石铺底。主街巷两端均设置方形或拱形石门相隔。
寨中灰塑、石雕、书法、绘画等艺术,也各具造诣。

【油溪镇茶新村】   
                  
巨型“茶壶耳”
                           
       建村年代:明代。

       古村亮色:行经茶新村,人们都会被一座巨大的宗祠式围屋所吸引,这就是“茶壶耳”屋,始建于清道光七年,距今171年。面阔84.5米,进深65米,建筑占地面积5492.5平方米,砖木结构。有地坪和半月形池塘。因此屋前栋正面外墙筑饰为“罐耳形”,当地亦称为“茶壶耳”,故得名“茶壶耳屋”。茶壶耳屋有住房166间,公共大小门19扇,马巷两条,过路巷5条。整个围屋完整四正,是连平县现存古建中较具特色及规模的古民居。茶壶耳围龙屋的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雕饰方面以木雕为主,题材内容十分丰富。

   民俗:这一带有“上灯”、“暖灯”习俗,灯期一般在正月初十至十八。

level 发表于 2012-2-6 11:37:56

紫金县【龙窝镇桂山村】   
                  
桂山石楼高大雄伟   
               
   建村年代:清初。桂山村祖先来自中原河南,由于历史原因,逐渐由黄河流域迁到江西、福建,后至广东地区平远,再迁至永安。清康熙二年(1663年)建成象形祠宇,从此在桂山开基立族。

   古村亮色:依山傍水,讲究“天人合一” 。古屋以栋梁浮雕、屋脊龙舟脊为主,门巷额彩绘、书写道德、读书的文字,窗雕彩绘吉祥图案。尤其是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的桂山石楼,高大雄伟,用材考究,有较强的防御功能。

   代表建筑:桂山石楼、廖氏中心楼、廖氏宗祠、庆云楼、崇文楼、新楼、矢成楼、天荫楼、外翰第、新华第。

   民俗:舞狮。
【水墩镇群丰村】         
            
文天祥曾留墨迹      
                  
      代表建筑:务本楼、务德楼、福善楼、选安楼、庆宁楼、天健楼、笃祜楼、保定楼、保大楼、廖氏宗祠、刘氏宗祠、宝安楼、俊芳楼、锡庆楼、天祜楼、凤阳楼、太阳楼。

      古村亮色:民居大部分依山面水而建,由上下堂和左右横屋组成,屋前有余坪。余坪、下堂、上堂呈阶梯状层层增高。群丰村的民居建筑继承了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负阴抱阳”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活居住理念,建筑以二进堂屋式民居为主。与桂山村大致相同,栋梁刻有浮雕,建筑内常见彩绘与书法。宝安楼、天健楼、笃祜楼等花窗外,甚至画有别具特色的壁画。选安楼外大小颇为均匀的鹅卵石地面,整整齐齐,别具视觉效果。

   另有碧云古洞,相传宋末宰相文天祥曾经此地,留下“壮帝居”与藏诗象形画《竹叶诗》。

   代表人物:翰林院侍诏刘尔亨,秀才、同盟会员刘梅仙等。

□本报记者 凌丽■通讯员 张文锋 刘志常 叶松青文/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源18古村被认定第三批省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