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鲤鱼灯舞:传承客家民俗的艺术“瑰宝”
中新社梅州1月24日电 题:鲤鱼灯舞:传承客家民俗的艺术“瑰宝”作者 杨草原 邓广敬
广东大埔县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舞、仔狮灯舞、鲤鱼灯舞皆起源于此。尤其是鲤鱼灯舞,动作优美,内容丰富,深受民众喜爱。时逢传统春节,中新社记者前往大埔县探访鲤鱼灯舞表演活动。
据了解,鲤鱼灯舞是一种源于中原的民间舞蹈,相传为族人杨缵绪于乾隆年间从陕西带回。2007年,大埔鲤鱼灯舞被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说起鲤鱼灯舞表演,大埔县鲤鱼灯舞传承人杨良胜老人向记者介绍,鲤鱼全长约50厘米,由竹片扎成,外用绸布裹住,并粘贴用花纸剪成的鱼鳞、鱼须,中间放置电池灯。表演时演员手持鲤鱼,首尾都能自由摆动。谈话之余,老人还向记者展示了舞鲤鱼用的龙门、服装等道具。
完整的鲤鱼灯舞表演时长约23分钟,舞步以碎步为主,配乐是颇具客家特色的“汉乐”。舞蹈分出草、相会、游戏、交尾、冲浪、跳龙门、欢庆七个小节,通过鲤鱼的平、侧、蹁、戏、沉、浮、穿花等拟人化动作,呈现群鲤鱼在龙门前“相门”、“游门”、“吐门”、“嫁门”、“试跃”、“喜跃龙门”等喜庆场面。
据杨良胜老人介绍,1955年大埔鲤鱼灯舞曾参加过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间艺术汇演,当时周恩来总理观看后说两尾鱼不够灵活,建议换成三尾。杨良胜告诉记者,过去传统五尾的鲤鱼演出现在已经改良为九尾表演,更显鲤鱼灯舞的演出场面热闹大气,体现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大埔外出的乡贤很多,他们对鲤鱼灯舞情有独钟。杨良胜说,他平时会受邀为广东各地的重大活动表演,今年还去了福建。每逢春节,很多回到家乡的海外华侨也会来观看鲤鱼灯舞表演。
杨良胜还告诉记者,为了让鲤鱼灯舞得以传承,他除了教自己女儿外,每周还会到大埔县百侯中学向学生传授鲤鱼灯舞表演。2011年,一支来自深圳的艺术表演团到大埔百侯镇交流时,齐赞大埔鲤鱼灯舞是传承客家文化民间艺术的“瑰宝”,应该完整地传承下去。(完)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1-24/3622861.s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