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kanews 发表于 2012-1-5 22:26:02

品读熊启雄先生国画长卷《中国客家村居图》

品读熊启雄先生国画长卷《中国客家村居图》2012年01月05日17:49
十年磨一剑的艺术佳作——品读熊启雄的国画长卷《中国客家村居图》有感
http://photocdn.sohu.com/20120105/Img331294612.jpg

丙村温氏公祠  (一)

  谈到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可用“喜忧参半”的四个字来概括。所谓“喜”者,是应当承认,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出现了自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宽松环境,老一辈山水画家青春不老、年轻一代山水画家充满了艺术创作的朝气和活力,并不断产生了一些给人们留下美好印象的优秀作品;所谓“忧”者,是当代中国山水画界,出现了类似书法界“流行书法”那样的“流行山水画”。如流行的复“四王”之古的山水画风,克隆黄宾虹的“流行黄氏山水画风”。一些标榜“创新”的山水画作品,说笔墨技巧没有笔墨技巧,画面干瘪没有生活实感,没有艺术美感,没有文化品位,欣赏那些作品令人感到倒胃口!一些山水画家对待传统,不是真学,做不到李可染先生所提倡的以最大的限度打进去,当然也就不可能做到以最大的限度跳出来。一些山水画家变“师法自然”,为师法前人和今之名山水画家的作品,作为模仿与抄袭的范本。还有是,这些年来也许是由于中国画“以尺论价”之故吧,无论是花鸟、人物或山水画,不管题材是否需要,都越画越大,可是,却大而无当,大而空洞无物。在当代中国美术界弥漫着浮躁之风的背景下,来品读与评价著名山水画家熊启雄和他的中国画长卷《中国客家村居图》,我认为是很有些实际意义的。
http://photocdn.sohu.com/20120105/Img331294613.jpg

福建下洋初溪客家土楼群  (二)

  日前,熊启雄从梅州打来电话,说是他要把自2002年退休以来,前后耗费近十年时间,行程数万里,前后数次往返于福建闽西、江西赣南和粤东客家山乡,艰苦深入生活,在作深入调查研究,考察和写生的基础上,在认真学习研究古今之中国画长卷名作《长江万里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与《武汉防汛图》的基础上,从构思与着手画第一幅草图开始,先后数易其稿,创作出长300余米、高0.96米的《中国客家村居图》。希望我能为他出版画册写篇小文。熊启雄并用快递寄来了相关图文资料。在欣赏了熊启雄的《中国客家村居图》后,我的精神为之振奋。现实生活中的客家村居是美的,熊启雄画作中的客家村居则更要比现实生活中与自然山川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客家村居更美,熊启雄用心地把现实生活中的客家山村的自然美,升华为如古人所评山水画的,“可以观赏,可以旅游,可以居住”的艺术美了。整个画卷呈现出四季如春的岭南山水的气派,山野间郁郁葱葱,空气中云雨滋润。客家山村如诗如画般的田园风光,天人合一的自然与人文美景,被熊启雄用其深厚的艺术功力、惊人的毅力与精力,历经数年之功转化而成为艺术形象之美,凝固在长达三百余米的巨型画卷之中。
http://photocdn.sohu.com/20120105/Img331294614.jpg

梅县白宫隶华居  (三)

  客家人是汉民族在从古代“中原”地区,经过历次躲避战争与祸乱的大迁徙后,逐渐在赣南、闽西及粤东一带定居下来的、形成了一支拥有从祖先留传下来的相似的语言,风俗习惯以及人文历史的汉族民系,客家人大都是定居在偏僻的山区和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所以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说法。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形成了对宗族和祖宗的敬仰与崇拜;形成了对山川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形成了在大自然中创造宜居环境的一种刻意追求。客家人在建造居屋时,非常重视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选择与保护,大都会选择一个有好风水的地方做屋址。所建客家宗祠,斗拱飞檐,巨柱耸立,庄严肃穆,周围必广植古木以荫子孙;而到了粤东,就慢慢形成了姓氏祖屋与宗祠相结合,规模宏大,设计与布局方面讲究阴阳相生、内方外圆、有中轴线而左右对称的“围龙屋”。族中子孙世代相传一住几百年!于是对祖屋周围的环境倍加珍惜崇敬,对古树巨岩、泉源路口,老井与河流无不爱护有加,均尊称为“伯公”神以四时祭拜??????,如此世代相传形成了许多环境优美的宜人居住的古老村落。这些古老民居,承载了客家人从中原传承下来的古代汉族祖先的人文密码,从这里走出了许多书写了近现代文明史的著名革命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华侨实业家和客商乡贤等等。

  从建筑与自然关系角度看,中国客家民居——包括土围楼、方楼和围龙屋等民居建筑,是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熊启雄的《中国客家村居图》是以闽、粤、赣边山区的客家人居住的民居和环境为表现对象的山水长卷佳作。为了创作这个山水画长卷,熊启雄不辞劳苦多次往返闽西、赣南、粤东山区进行考察写生、收集创作素材。通过深入考察,他惊奇地发现,这些地区正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浴血战斗过的中央苏区区域。从闽西古田到江西井冈山、从瑞金到梅县、兴宁和大埔等地,到处都留下了当年红军的足迹。许多客家民居和宗祠,都曾作为红军领导和指挥机关的驻地!也留下了毛主席等伟人对客家民居的赞叹!从而使这些富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客家古民居,同时拥有了革命文物和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古建筑的资格!而这也使熊启雄增添了一种责任感和创作动力!
http://photocdn.sohu.com/20120105/Img331294615.jpg

梅县白宫林风眠故居  (四)

  熊启雄为创作好《中国客家村居图》,在艺术上是颇下了一番苦功夫的。业内行家都知道,中国山水画尤其是巨幅的长卷山水画,在处理画面的艺术效果时,都会碰到一个“实易虚难”的问题,那虚的地方,决不是一般人认为的空白掉就完事了。熊启雄在处理长卷的“空白衔接”时,手法大胆、技法别致!使用得最多最好的“云隔法”的处理技法,用“湿染法没骨画云”,巧妙地利用一笔浓淡没骨法深浅浓淡一次过画去,直至把笔中所含的颜色、水分全部用光为止,达到一气呵成地染云,画出的云既有厚度感,又有轻盈漂移感,其形态千变万化。使三百余米长的《中国客家村居图》画面上,一个个过渡段落都有特定的造型内容。其次是采用“景物渐淡法”虚化处理,就是巧妙地利用山间与景物间的烟雾遮掩区隔。这些部分,必须用近景的实、密去强调出空间。使画面景物过渡部分变化自然舒适。

  再其次是使用树丛植物区隔与衔接法,这是在山水画长卷创作中采用的一种“实而虚之”的处理方法。为了巧妙处理好山水画长卷的构图,往往要用一组组合得很美的错落有致的树,平衡画面场景的衔接,在其后面进行景物大挪移。为了使《中国客家村居图》长卷在构图上生动而又富有变化,熊启雄在长卷构图时,精心设计每段画面场景的艺术效果,在具体绘制时用神采飞扬的笔墨,画出许许多多既富有浓郁的生活实感,又形态自然灵动且很美的树!人们在欣赏熊启雄长卷画面中的这些树时,看得出它们是画家来自生活,在生活中画了大量树的速写,按构图需要进行加工处理的。例如:在梅县白宫林风眠故居那一段,作者将故居前白宫河两岸的古老的杞树林,组织到画面中,通过树的形态的组合排列刻划,透出一股如怨如诉的气氛,使观者在看到林风眠故居时,联系起来增添一些联想的因素(据当地老者说,这种树只能在这里生长,挪到别处就种不活!)。这组树是用写生的笔法画出的!还有那几乎是客家村庄标志的麻竹丛,柑桔柚林、松树和大榕树等,都被熊启雄有意识和巧妙地组织进画面中,这既减轻了人们对视线中房屋那横横竖竖的直线条视觉疲劳,又增加了画面灵活生动的对比变化。

  在传统山水画中,树是画面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山水画家对树木的描绘是下足了功夫的,古代画家在大自然中欣赏和惊叹他们所见树木的形象神奇的美感之余,就“凡数万本”地对之进行写生!借助树木的生长形态特征,尽情挥洒以发挥笔墨技巧。在熊启雄的山水长卷中,就充分地展现了其画树娴熟的笔墨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他画树是画得那样的挥洒自如。出在熊启雄《中国客家村居图》长卷中的那些树,造型各异、姿态优美、充满生机、情趣盎然,追根溯源,可以窥见熊启雄从20世纪60年代在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科求学期间,由于在学习方面深得“上追宋元的”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黎雄才传授的“黎氏树法”的三昧,黎雄才先生画树,尤其是“黎氏松”,在中国画界可谓名声远播,可堪称古今一绝!熊启雄画树,深得黎老前辈真传,是“成树在胸”,毫不犹豫,放笔直取!激情盈纸,神采飞扬!《中国客家村居图》长卷中的树,是熊启雄出笔墨、显技巧的地方。另外,熊启雄在深入各地进行田野考察时,还十分注意收集房屋周边的林木的形象素材。熊启雄对树可谓是情有独钟!

  熊启雄在对长卷画面进行构图时,采用了平移换景间隔的方法,从而使他能轻松地把相距几里、几十里、甚至几百里之外的景物,非常自然生动地组合在长卷中。增强了画面内容的连贯性,从而使《中国客家村居图》整个画卷,能给人以大气磅礴,一气呵成的感觉!在画面处理上,非常重视远看取势,近看取质,实处细作,虚处做细,使之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让观赏者在每一段落面前,都要依依不舍地驻足停留下来认真欣赏和品读画面的艺术效果。

  在表现手法上,熊启雄采用写生写实的手法进行,在写实中求技法、求效果!坚持中国画中以用笔用墨为主,赋予适当的彩色以求统一的效果。力求使《中国客家村居图》的画面能展现出朴实、真切、自然、生动、雍容、典雅的艺术效果,既注重传统笔墨的挥写抒情,更强调这是全新的现代山水画!

  在造型方面,力求使画面中出现的农舍屋宇、杂树丛林、山野溪流、漂移的云烟,都在真实中透出美感!
http://photocdn.sohu.com/20120105/Img331294616.jpg

闽西上杭古田廖氏客家祠  (五)

  熊启雄的《中国客家村居图》完成后,先后在他的家乡梅州市亮相、在深圳经济特区展出、接着又于今年金秋季节在山东济南市展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美术界普遍好评,原中国美协副主席兼广东省美协主席林墉说:“熊启雄大器晚成,好样的熊启雄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画出如此了不起的山水画长卷力作,说明熊启雄厚积薄发的艺术创造力了不起,说明熊启雄精力好身体好了不起!”

  中国设计大师兼著名油画家,原广州美院副院长兼设计学院院长尹定邦说:“学生时候为人朴实低调的熊启雄这个《中国客家村居图》确实画得很好,让人看了觉得现实的客家村居美,而熊启雄画笔下的《中国客家村居图》更美!”

  今年金秋在济南展出时好评如潮,在当地美术界引起反响。正如原山东省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吴泽浩先生所说,熊启雄“以滚烫的心绪、宽阔的胸襟,生花的妙笔所绘制的《中国客家村居图》长卷,作为客家人画客家的鸿篇巨制,必将成为客家文化史上璀璨的篇章”。

  著名青年画家、广州美院科研处处长、林蓝教授,在看过一段《中国客家村居图》原作后,脱口而出道:“举世无双!一些像熊叔叔这般年纪大的画家,虽然有这个功力,但却不能像熊叔叔一样有这个精力来画。而我们年轻人有精力却没有这个功力来画。熊叔叔却都做到了,真是举世无双!”创作者的艺术功力、实力与作者的毅力、精力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时,是可以凝练出璀璨的艺术奇葩的!更何况在中国的绘画史上,许多经典的传世之作,不少是画家到老年后创作的作品。传统的中国画画家在艺术功力、学识修养都积聚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达到所谓“炉火纯青”的境界,才能以更平和的心态,在艺术创作中,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聚诸毫端,挥洒自如地呈诸画面!钱海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品读熊启雄先生国画长卷《中国客家村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