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伯欲成立麒麟制作基地
本帖最后由 客家一家亲 于 2011-12-28 09:15 编辑六旬老伯欲成立麒麟制作基地<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12-2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董哲
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11-12/28/DGA21/res03_attpic_brief.jpg
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11-12/28/DGA21/res03_attpic_brief.jpg神情专注地扎麒麟。
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11-12/28/DGA21/res05_attpic_brief.jpg
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11-12/28/DGA21/res05_attpic_brief.jpg刘伯举起自己做的麒麟。
樟木头麒麟工艺传人扎出历史最小麒麟,填补麒麟之乡60年空白 文/图 记者董哲 通讯员区馨尹、蒋鑫、黄彩婷 62岁的刘金星是樟木头樟罗社区刘屋村人,自幼喜爱舞麒麟。今年年初以来,退休在家的他自学、钻研制作麒麟的工艺,还收了一位五旬老伯作为徒弟。如今,他们不仅成功地制作出10多只麒麟,而且还在麒麟工艺上创新,使麒麟实现完整“开闭眼”效果,艺术形象更为饱满、丰盈。 六旬的师傅,五旬的徒儿,他们对麒麟艺术的执著与坚持,重拾、创新、继承了扎麒麟这一传统工艺,为樟木头麒麟之乡美誉锦上添花。 六旬老伯不打麻将迷上麒麟工艺 六旬的老伯日常都做些什么?散步?还是喝茶打打麻将?六旬老伯刘金星却一头迷上了扎麒麟。 今年初,在一次陪村里麒麟队前往石龙选购新麒麟的时候,自幼喜爱舞麒麟的刘伯看到作坊里未制作完成的麒麟头,深感喜欢,回到家后就揣摩起麒麟的制作工艺来。平日一起喝茶聊天的好友刘思运也表示出强烈的兴趣。 “70年代的时候,部队来社区看我们舞麒麟,那时候要去隔壁镇才有生产麒麟,但八九十元一对麒麟我们买不起,只好拿个箩筐来当麒麟舞。”樟城制作麒麟技术的短板,曾经深深地刺痛了当时尚且年轻的刘伯,这一段往事也成为他誓要制作出麒麟的决心之一。 说干就干,今年1月份,刘伯与徒儿从祠堂里弄回一只旧麒麟,仔细研究起它的构造和工艺来。凭着以前从事建筑业的功底,两人很快就掌握了麒麟制作工艺。 樟木头麒麟舞传承人、麒麟队教练蔡玉财告诉记者,作为麒麟之乡,过去樟木头的麒麟头纸扎工艺在整个东莞都很出名,但是新中国建国后这一传统技艺逐渐失传,至今也没有人会制作,两位老人自学成才,经过不断的摸索成功制作出麒麟,填补了樟木头在麒麟制作技艺上的空白,还成了樟城目前唯一会做麒麟的第一人。 “谁说我们麒麟之乡做不来麒麟,我偏要做,还要做得更美、更耐用!”直至这个月,刘伯已经成功制作出16只麒麟。 扎出历史最小麒麟 据刘伯介绍,制作麒麟一般分为砍竹、破篾、扎框架、贴纸、打磨、晾晒、上色等工序,制作好一只麒麟大约需要12天的时间。“扎麒麟讲究一气呵成,如果一个麒麟有一点‘不完美’,我们都会放弃不要。” 因为年迈的关系,两师徒制作麒麟都需要戴上老花镜仔仔细细地做,被竹枝戳伤是常有的事,浆糊的腐蚀性也让他们的手指头烂了一层,又结痂一层。“虽然很辛苦,但是每一只麒麟完成,心里都会有极大的满足感。” “1998年,我们镇举办了中国首届麒麟舞大赛,我们村‘出奇制胜’,在清溪镇找师傅做了6只30厘米的小麒麟,这6只小麒麟一出场就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叫好,摘回来了大赛的第一名。”想起这段往事,掌握了传统麒麟技艺的刘伯“突发奇想”了:我能不能做出更小尺寸的麒麟呢? 为了制作小麒麟,刘伯与徒儿重新制定新的模板,通过一道道技术难关的克服,最小的手扎麒麟诞生了——仅仅为24厘米(头部直径)! “都说我们镇是麒麟之乡,如果我们的娃娃有了适合他们使用的小麒麟来学习麒麟舞,我们的麒麟舞才能后继有人。”刘伯轻轻地吐出了他制作小麒麟的“心事”。 欲成立制作基地传承麒麟工艺 如今的刘伯与他的徒儿每日都坐在树下扎麒麟,风雨不改。“这种纯手工活不能‘假手于人’,更不能机械化生产。”刘伯说,重拾麒麟制造技艺后,他们将会成立麒麟制作基地,招收学徒,让麒麟制作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不仅如此,刘伯还被选为该村小组的麒麟顾问,在麒麟武术传习所给村里50多名年轻人授课,教授舞麒麟的基本功训练和头套训练,把自己一身舞麒麟的绝技传授给后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