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提线木偶
本帖最后由 jiaqi2004 于 2011-12-16 18:07 编辑连城提线木偶始于清末,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赖源乡徐象球聘请上杭木偶艺人李如意为师傅,组建了“老福星堂”班社,培养本乡子弟徐寿球等30余人,深入山区演出,木偶戏因此在连城诞生。 连城木偶诞生之初,行头极简,仅木偶18个(俗称十八罗汉)。戏台则用四根竹柱支撑,外加横竹数竿,悬布为幕,幕前一桌二椅而已,于人家厅堂上亦可演出。唱腔采用闽西汉剧调,分生、旦、丑、净。乐器有铜锣、鼓、头弦、唢呐、二胡、扬琴等等。其后,设施逐渐完善,木偶增至36个,每个木偶由五条线增至十余条线,木偶身高由一尺多增至三尺左右,是我省提线木偶中块头最大的。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木偶戏出现了“王乞佬”这一特有喜剧角色,布衣袒胸,造型奇异,动作滑稽。每至一地便用当地方言道白,往往引得观众捧腹大笑。木偶戏每至一地,观众蜂涌,甚至通宵达旦观看,有诗为证:“簇簇人群看出神,登台傀儡似活人;长笛锣鼓紧又密,抬头东方天已明。”
连城木偶戏历史不长,然精品迭出,著名剧目有《大名府》《水漫金山》《八仙过海》《琉璃洞》等百余个。名艺人亦甚众,景负盛名的是曾被誉为“中国三大木偶艺术大师”之一的徐传华。他从艺60余年,以精湛的提线技艺闻名遐迩,20世纪50年代初参加华东区戏曲会演和全国13省木偶戏观摩演出,均获一等奖,被选进怀仁堂为首长演出,并受文化部之聘执教于“中国木偶艺术剧团”。1955年9月参加“中国木偶艺术交流访问团”,出国到捷克、波兰、前苏联演出,享誉东欧。
在艺术上,连城木偶戏经多次革新,日趋精湛。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最有名气的“老福星”戏班,编排了《南昌起义》等剧目,在木偶舞台上首次出现洋枪洋炮,开创木偶现代剧的先河。1956年,在“老福星”戏班基础上成立了“连城木偶剧团”,艺术上更是精益求精。增添了骑马射箭、翻墙越城、转碟顶碗、口中喷火等众多特技动作。并适当添加杖头木偶配合,使得木偶活灵活现。1981年在南昌连演50余天,场场观众爆满。
连城提线木偶近年有较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徐传华嫡传弟子李明卿独创木偶书法,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应邀到东南亚各国表演,引起轰动,被列入基尼斯世界纪录。来源:《连城风物》
这种民间传统艺术应该承传,好好保留并将之发扬光大。
这种文化艺术应该加大推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