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桃園客家鄉鎮市社區發展協會順利運作之發想
初至富岡火車站的上午,細雨綿密,由於人生地不熟,所以隨手招了一部計程車,就這樣直奔位於南桃園客家鄉鎮市中的員本社區發展協會,這是我第一個進行面訪的社區發展協會,心裡滿是忐忑,迎面而來是笑盈盈的葉理事長,看不出有任何的尷尬,我們就這樣聊了起來,葉女士擔任員本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一職已邁入第八年,從原本充滿抱負卻因身為女性而提案處處受到壓抑的理事長到現在帶領協會成為楊梅市入選桃園縣99年度旗艦社區領航計畫-續航型之一的社區發展協會,實在是非常不簡單。但在經營社區發展協會的這段過程中,理事長對於社區運作有很深的體悟,以至於後來即使在獲得旗艦社區的肯定後,也毅然決然希望將職務交接,究竟員本社區發展協會出了什麼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
1. 缺乏做事人才
-理事長孤掌難鳴,許多構想缺乏認同的人一同實踐,使得計畫往往無法真正獲得落實。
2. 缺乏青年人才
-社區發展協會裡的成員呈現老年化態樣,但現在又是講求電子化政府的時代,於是不論在政府計畫案申請、核銷甚至是活動創新方面,對高齡化的社區發展協會造成很大困擾。
3. 旗艦社區理念不合
-旗艦社區秉持著「母雞帶小雞」的核心理念,希望由擁有良好利基的社區發展協會來協助剛起步的社區發展協會,但事實是社區發展協會間在合作的過程中,並不是都能有好的互動,更別提有些社區發展協會本身即屬於甚少運作的組織,如此也會造成社區合作上的不愉快。
針對上述1.2項社區本身呈現的問題,在研究者參考其他社區發展協會的運作模式後,提出以下幾點改進方法:
1. 培養幕僚團隊
-應該由活動中挖掘人才,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組織團隊,針對各項活 動進行專業分工,放手讓團隊執行,如此在活動過程中便可大大發揮團隊分工的力量,並減少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力感。
2. 活動注重老、中、青的平衡
-社區發展協會的活動性質應注重老、中、青的平衡,僅以高齡人口作為活動主軸,會使得社區發展協會更沒有突破、創新、成長的可能。
3. 建立青年人才庫
-從各社區發展協會的組成看來,長期以來都一直缺乏青年人才的投入, 此項缺陷,可從團隊成員的家人著手,先將團隊成員的家人帶入協會中,再藉由朋友間一個牽一個的方式,將青年人才廣納入協會的運作中。
另外,也檢列幾項政府對於這些社區發展協會推動上應該予以協助的地方
1. 關注地理區位的差異
-桃園縣幅員遼闊,位於偏遠鄉間的社區發展協會更需要政府的照顧,一次的諮詢活動對於他們來說可能需要舟車勞頓,所以政府應關注偏遠社區發展協會的發展需求。
2. 輔導停滯運作的社區發展協會
-桃園縣社區發展協會之多,各鄉鎮市社區發展協會的緊密程度也不一,有賴政府協助,扮演中介者的角色,
3. 輔導青年人才投入社區發展協會的運作
-青年人才流失嚴重,尤其是農村型的社區,此需要藉由政府有計畫的培訓相關青年人才回流家鄉。
桃園縣的社區發展協會在台灣算是數一數二蓬勃發展的非營利組織,成功的關鍵目前看起來可歸因於旗艦計畫的推動,讓協會間因為母雞帶小雞的牽引模式因而有頻繁的互動,甚至有些協會最後也可以自己發展的很好,但旗艦計畫運作至今會發現其缺陷逐漸顯露,如規定協會在一定年限後需轉換完全不同的合作夥伴這點,就造成許多真正在運作協會的困擾。初進行旗艦計畫時,參與社區可能都有一定的熱心程度,但時間到要更換合作夥伴時,卻規定完全不能和重複的社區進行合作,這點讓協會又得重新摸索、認識新的合作夥伴,事實上,一個鄉鎮市中,被動甚至無運作的社區也不是沒有,對於這些本身幾乎沒有在運作的社區,反而會造成協會合作間潛在的問題,政府應該加以關注並協助解決。
由於各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總幹事皆為無給職,於是在運作上若沒有公部門的協助及自己本身對於經營社區發展協會所抱持的認同感與成就感,許多社區發展協會的組成僅如空殼一般,在固定理事會召開後又歸於沉寂。
【文/吳珮菱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