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客家俗谚集锦:周田的屋
寻乌客家俗谚集锦:周田的屋周田村位于寻乌县澄江镇东6公里处,因村子建于四周高山,中间低平的田畴中心而得名,属江南丘陵地带,地形是四面环山,呈“Y”字型的盆地。山势南高北低,梯田满山,周田河两岸更是良田千亩,是林茂粮丰之地,其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9摄氏度,有记载以来的最高气温是38.2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是-5.5摄氏度。年均降水量1650毫米。降水量是春夏雨季多,秋冬两季少,具体是4-6月多。
【1】 周田是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引用了寻乌客家的俗语:“项山的糯,三标的货,周田的屋,长畲的谷。”周田村从此为世人所熟知,
【2】这里周田的屋是指的是“周田十八座大屋”,而至今仍完整保存的有十五座精美古民居,它虽然没有乐安县流坑之规模宏大,也没有婺源县江湾之秀丽景象,但周田的内容却相当丰富多彩:它有雕龙画栋、飞檐翘角、封火砖墙,还有文化内容深远的门楣、题刻、功名柱、风水塘、浮雕壁画、
【3】木雕、硅雕、石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体现了客家先民精巧的技能和超凡的智慧,更有奇石、秀峰、古树等自然景观点缀其中,宁静而祥和,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美景。
【4】村落交通发达,一共有五条道路进出村庄。东至溪尾,南至渔溪,西至团山,西北至澄江,北至族亨、长企。
【5】它一村通三省,广东的平远县差干镇烽岭牌村、福建的武平县东留乡龙溪村与周田一山之隔,一条穿村而过的古驿道将三省三村一脉相连。如今,驿道犹在,驿站残犹,盐商的故事仍在传说。今天我们所指的寻乌是“赣闽粤三省通衢”,实际上具体所指的便是周田古村。
【6】它处于处于客家地区的中心地带。有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文化和客家古建筑;也记载了明清两朝赣、粤、闽“三省通衢”客家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
【7】 周田,这个五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这是一条客家人的“盐米之路”,肩挑、马驮,盐上米下,接驳筠门岭与下坝的水运码头,直至毛泽东写《寻乌调查》时,还依旧繁荣如昔:“从石城、瑞金来的米和豆子为大宗,从兴国来的以茶油为大宗,在筠门岭上岸,每天从筠门岭至广东下坝的大米、豆子、茶油共有四、五百担。下坝运至筠门岭的以海盐、海味洋货为多。脚夫们一担货去,一担回。”正是这通达三省的古驿道,给周田带来了明清五百多年的繁荣,培养了大批客家富商,同时也孕育了辉煌的客家文化。有一种说法是古时凡经过周田的达官贵人,都不约下马步行,因为他们从村中建筑的气度判断,这里一定是非凡的地方。
【8】 据当地王氏族谱记载,该地古屋群最早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此后历明而清,子孙繁衍,先后建造古屋28栋之多,最晚一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前后时间跨度300多年。在众多围屋中,田塘湾围屋是面积最大、建筑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方形围屋。它建于清朝嘉庆19年(1814年),占地10余亩,属砖石土木结构,房屋设计为四进四厢,八厅十二井,共有50个房间,结构合理,造型美观。每座围屋依山而建,历经几百年的风雨考验,依然雄伟壮观,它们从设计建造到室内装饰风格各异,无一雷同,充分体现了当时建筑者独具匠心的智慧。 周田的古建筑群除有方形围屋外,还有学堂、茶亭、客栈、药栈、水车油坊、寺庙等多种古代建筑,共计二十处景点。
省市有关专家称,这座古建筑群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在省内罕见,是反映江南客家民居建筑特色的“活标本”,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配合你文字解說,有相片會更好。^_^ u 是很不错,但客家文化在赣州发展的很差劲 回复 3# wangsl508 的帖子
呵呵!我也觉得客家在研究及宣传方面不及梅州及闽西方面,但是其有着无法限量的发展空间。 社区 的 王二,在此发过好些有关周田的帖子
https://www.hakkaonline.com/search.php?mod=forum&searchid=3&orderby=lastpost&ascdesc=desc&searchsubmit=yes&kw=%D6%DC%CC%EF 搜索可知
我阿公本人 挑过盐米,我个人想有机会亲自去一次。
回复 5# yanxiuhong 的帖子
我去过寻乌,但是那次是去澄江调查,时间紧迫就没去周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