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辛亥革命光复陆丰的领导人罗觉庵
记辛亥革命光复陆丰的领导人罗觉庵2011年10月10日,中华民族将迎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值得中华民族大书特书的日子即将到来之际,笔者想介绍一位当年放着优越的满清官员不做,而甘愿冒“杀头灭族”危险参加辛亥革命的陆河革命先贤,他就是罗觉庵。
罗觉庵,字应平,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黄塘村人,生于清朝光绪己卯1879年9月18日,卒于1951年,寿七十二岁。他是中国同盟会会员,更是公认的辛亥革命光复陆丰县(包含现在的陆河县,下同)的革命党领导人(参见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陆丰革命史》一书首页)。其妻子何少卿(何香凝的妹妹),也是同盟会员,夫妇两人都参加了辛亥“三•二九”广州黄花岗起义。据他仍健在的儿子罗靖西回忆,少年时曾听罗觉庵对儿子们说:“爸爸当年差点就成为黄花岗的第七十三名烈士。”
辛亥革命志士,大多并不是因为家境贫穷,没有饭吃而起来闹革命的。例如罗觉庵,其父亲罗锦光于清朝同治年间崛起于军旅,随方门耀清剿粤东匪患,官至轻骑都尉。罗觉庵本人则有兄弟六人,长兄罗端平,为陆丰县巨绅;二兄罗冠平,乃陆丰县庠生,曾任陆丰县长;三兄罗镇平,务农致富;四兄罗辅平,为禀贡生,历官陆丰、紫金县长,暨粤军游击司令;六弟罗鑑平,曾为临场知事,罗觉庵则排行第五。
可见,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罗觉庵家境还是可以的,再加上他本身在广州高等警察学堂就读,毕业后就可为官。因此,如果单从他个人当时的生活条件来说,他并没必要反清。他之所以甘愿冒着被清政府抄家的危险,也要义无反顾地参加辛亥革命,完全是因为信仰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战。
清朝末年,罗觉庵由广东省陆丰县龙山学校考到惠州丰湖学校,接着又再入广州高等警察学堂就读,与侄子罗一球(时肄业两广高等方言学堂)、罗一东(时肄业广州光越师范)同住广州市流水井张家祠。其后罗觉庵三叔侄由同志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同盟会,负责密带枪械入城。因为有守城的海陆丰同乡照应,所以罗觉庵他们总是能有惊无险地完成任务。
稍后,他侄子罗一东师范毕业后,回陆丰县任督学,并开办河口小学(今属陆河县);而罗觉庵在广州高等警察学堂毕业后,则由同盟会分派,回陆丰县领导当地的革命,担任的职位是碣石镇警察局长。当时革命党最希望争取吸收的目标有三个,分别为:“学生、新军营、警察”。
1910年(庚戍)暑期,罗觉庵回到家乡陆丰县(包括现在的陆河县)。当时,陆丰县最高学府龙山学校的老师王宝斋刚刚病故,于是该校校长罗少权连同其他老师,均主张聘请罗觉庵兼代。罗觉庵为了达到争取学生参加革命的目标,欣然答允。
接着,他就利用兼代龙山学校老师的身份,在龙山学校暗中物色思想正确,又具有活动能力者授予任务,指示大家分头展开活动,发动宿校学生在当年中秋夜集合龙山顶赏月,就中吸引参加革命。事经月余,进行顺利,实现“赏月”会计划,当时参加者达百余人。在龙山中学中秋“赏月”会上,罗觉庵对在场的师生做了革命动员演讲。
除了畅谈当时的革命大形势,鼓励在场的师生坚定革命信念之外,针对海陆丰民间一些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罗觉庵在演讲时还特别强调说:“此外尚有一点要大家注意的,则是本校(龙山学校)素分“福佬”、“客家”两派,分裂非常厉害,我们都是学生,都是知识份子,此种坏风气,最要彻底化除!同时陆丰县东南一带,变分红黑旗壁垒,也应由我们学生设法使之消除。总之,我们要谈革命,就应从大处想,远处看,不独语言界线不可分,姓氏不可分,即县界、省界亦不可分,而应以国家民族为同一目标,始可参与革命,始可谈到救国救民!”
1911年(辛亥)秋间,罗觉庵在广东陆丰县策动当地民军首领陈子和、曾享平、林守平、马柳庭,及新军三营哨官邬品三等,领导陆丰县的革命党势力,合队围攻碣石镇台衙门。激战数日,邬品三哨官不幸牺牲,而碣石镇镇台李梦说则被逼弃城逃亡,使碣石乃至陆丰成为革命党光复的粤东第一座城池。
现在的人,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当时率先光复碣石对促进整个广东革命形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下面,且先来谈谈当时碣石的特殊地位吧。今天看来,碣石只不过是广东省一个不起眼的沿海小镇,经济落后,偶有出现在媒体,也大多都是负面新闻。然而,站在明清两朝的角度,碣石却是广东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冲。
汕尾市(海陆丰)地处广东粤东沿海,早在汉唐时历朝便已在其沿海设立军事据点,守卫海疆。不过陆丰碣石真正闯入历史舞台,则是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的。据《太祖实录》记载,1380年(洪武十三年),倭寇侵扰广东海丰(即现在的整个汕尾市),“杀掠吏民,诏广东都指挥司率兵计捕之”;1395年(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在今汕尾设置碣石卫及甲子门千户所,镇守海疆,剿灭倭寇。从此,碣石卫就成为与天津卫、沈阳卫、威海卫等齐名的全国三十六大卫城之一。“卫”是一种军事建置,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军区”。
清初沿袭明制,广东境内置碣石等15镇,又设海丰、甲子门等52个千户所,镇管辖千户所。清朝260多年的历史中,由朝廷派任碣石军事总镇的总兵官共有60多名,历代总兵官均受皇帝陛见“殊荣”。这些总兵官中有陈化成、洪名香、刘永福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从1395年明洪武率先设立,到1911年随着清朝灭亡而被废,碣石卫城的军事建置存在长达516年。
从上面所描述的可以看出,碣石当时在粤东乃至广东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碣石是连接潮汕地区及福建的福彰泉地区与广东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之间的重要节点。一旦光复了碣石,等于是阻绝了清政府从潮汕地区及福建的福彰泉地区调兵前往惠州、广州镇压革命的可能,为争夺广东辛亥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屏障作用。因此,光复这样一个军事重镇,比光复别的地方一个县或一个市要重要得多。
总的来说,罗觉庵所领导的革命党人率先光复碣石乃至陆丰,使其成为辛亥革命中,粤东第一座光复的城池,对于稍后的惠州府(时海陆丰属惠州府管辖)光复,以及革命党最终会师广东省城广州,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是广东辛亥革命中十分重要的一环。(QQ:33079930)
谨以此文,献给一百年前所有参加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历史并不会遗忘你们!
幽壹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youyi009
幽壹
2011年10月9日于深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