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解决“就学难”问题应走公办之路
龙岗解决“就学难”问题应走公办之路2011年9月7日的《南方日报》龙岗视窗栏刊登了一篇名为《非深户籍儿童公办学位之困》的深度调查,报道了当前深圳龙岗区非深户儿童出现的“就学难”问题。客观来说,深圳的非深户籍学生上学问题,近几年来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不过,这些改善更多的是在深圳原二线关内,至于原二线关外的龙岗、宝安等区(尤其是龙岗区),则情况仍然比较严重。
近十几年来,深圳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基本上转移到原二线关外的宝安、龙岗、光明、坪山等区,因此原二线关外各区聚集了大量的产业工人。这样就自然同时带来了大量需要就学的非深户籍儿童,其中单是龙岗区就有超过10万名的随迁儿童。可是过去,深圳市政府对于原二线关外的龙岗、宝安等区,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存在着很大的历史欠帐:深圳之前一直把大量的教育资源投入到原二线关内各区,而在原二线关外则投入较少,造成双方的教育资源极度不平衡。这样就引发了原二线关外非深户籍儿童的“就学难”问题。
那么要如何解决这些非深户籍儿童的“就学难”问题呢?
有人提出,要通过政府大力扶持民办学校来解决非深户籍儿童的上学问题,笔者对此并不太认同。因为民办学校的老板是天然趋利的,注定不可能不计成本,不求利润地“义务”办学。可是非深户籍的家长经济基础往往又不是太好,不可能支付太多的学费给民办学校。这样一来,民办学校一方面不能收费太高(目前已经很高了),不能把学校搞成“贵族学校”;另一方面为保障利润则会在压缩办学成本上下功夫,这又必然会导致在师资力量、学校硬件设施等方面减少投入,进而影响到民办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这样一来,学生家长自然不愿意选择让子女就读这样的学校,民办学校也就缺乏竞争力了。
那么政府通过出资来扶持民办学校呢?笔者认为也不太可行。如果政府出资出得少了,杯水车薪,根本就不见效。如果政府出资出得多了,那又跟兴建公办学校有什么差别呢?政府出的这些钱,又要如何分配,分配给哪些民办学校呢?
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龙岗的非深户籍儿童“就学难”问题,主要还是要依靠加大政府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投入,走“公办”之路。至于民办学校则可以为辅,也加大对其的扶持和引导。
实质上,当前龙岗基础教育方面不仅没有加大投入,反而仍在继续“欠帐”:据《南方日报》报道中提及的数据显示,龙岗十一五期间规划新建20所新学校,实上只建成了4所。龙岗教育局的说法是因为“土地和经费”存在问题。
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主要问题,真正的原因在于龙岗政府领导的决策判断。记得笔者在去年年底参加龙岗区的一场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座谈会上,与会的龙岗本地专家曾表示担心未来龙岗随着产业的变化,而导致人口结构出现巨大变化,如果现在投入大量的财力建设公办学校的话,担心未来可能会出现公办学位过剩的问题。据《南方日报》7日的报道,这样的担忧,同样出现在龙岗政府的相关官员中。笔者认为,这才是导致龙岗当前兴建公办学校不力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政府并不是没钱办学,而是因为有所顾忌,所以不敢放手去做。
随着去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深圳特区扩容,特区一体化正式启动,深圳在法律上不再有关内关外之分了。因此,现在已经到了深圳政府对原二线关外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服务“还债”的时候了。其中教育方面欠的债更是首当其冲。
因此,笔者建议深圳龙岗区政府在当前生源过多,公办学校远远不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加大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投入,兴建更多的公办学校,以满足大量非深户籍儿童的就学需要。至于如果未来龙岗真的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进而给公办学校带来生源问题,那么到时可以视实际情况而对公办学校进行必要的调整。
龙岗现在的作法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明明正在饿着肚子的人,却老在担心未来如果吃撑了要怎么办?”龙岗现阶段明明公办学位远远不够满足需求,根本未到饱和的地步,却已经在煞有其事地担忧未来“生源不足”的问题,这未免有点过虑了。笔者建议:龙岗现阶段还是多点考虑如何才能尽快吃饱并吃好吧,至于未来如果吃撑了怎么办的问题,还是等以后真正快要吃撑了的时候再说吧。至少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笔者认为龙岗的产业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人口结构也不会有巨大的变化。(QQ:33079930)
幽壹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youyi009
幽壹
2011年9月8日于深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