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曲江县一文化名村曹角湾浮出水面
2003-06-15 16:17:38广东侨网讯山清水秀的曲江县小坑镇曹角湾近来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何?不是因为曹角湾村令人流连忘返的湖光山色,而是因为这里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天子时期的古牌匾,以及那具有400多年历史的祠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学堂、神秘古老的邓家大屋……
不久前,笔者慕名前往曹角湾村。经过“九拐十八弯”的颠簸之后,汽车驶入一个宁静的小山窝。但见这里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地肥水美。
知道我们的来意后,村里的老人邓如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些古牌匾是1988年村里建文化室时陆续发现的,以前村里群众不识宝,把它们作为猪栏和棚板的用料,或当杂物遗弃。说起来,我们村里还真出了两个大人物呢。”今年已75岁高龄、八十年代曾担任过镇教办负责人的邓如高老人精神矍烁,显得非常健谈。据他介绍,曹角湾村在清代同治年间曾经出了个文官广州府花县儒学邓炳彪,光绪年间出了个正二品武将千岁老爷邓荣成,村里还保存着为他们两人而立的四块牌和两块匾。
在邓如高老人的指点下,笔者在村里文化室看到了广州府花县儒学邓炳彪遗留下来的“广州府花县儒学”、“奉旨特简”牌各两块,以及一块刻着“奉旨封三代正二品授振威将军记名简放总镇都督府著男巴图鲁——光绪十六年立”字样的匾,这明显是为千岁老爷邓荣成立的。此外,村文化室还存有嘉庆年间立的“神恩德泽”、道光年间立的“洪庥远被”、咸丰年间立的“琴堂佐绩”、同治年间立的“文魁”、光绪年间立的“荷天驰赠”等匾。这些牌匾虽然有的已被虫蛀侵蚀,有的颜色斑驳脱落,但字迹仍清晰可辨。据此推测,曹角湾村在清代确实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我们村里还保留有距今400多年历史的祠堂和邓炳彪创办的书房(学堂)等其它古迹”,邓如高老人介绍说。曹角湾村祠堂和一般南方农村的祠堂一样,结构精致,小巧玲珑,最令人称奇的是邓炳彪创办的书房。书房大概300平方米,大门的横梁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正中间是一本古代书简的模型,上面雕刻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几个大字,文化气息浓郁。书房前方的空地上有两个石块制作的马槽,空地被村民挖成鱼塘,马槽被种上了花草。据邓如高老人回忆,他在8岁时曾在这间书房读私塾,当时有10个学生。书房后面是邓炳彪堂兄弟邓炳钦的大宅,为三层建筑,共有40多间房,外墙由青砖建成,宅院地板用鹅卵石铺设。一楼客厅里的窗户与阁楼栏杆图案制作精美,坚固结实,古色古香,让人感叹那个年代木工高超的技艺。与邓家大宅相连的是一座据称有200多年历史的炮楼,为村民躲避战乱而建,历时7年建造而成,为4层石木混合结构,总共有52间房。八十年代,由于木料腐烂变质,政府拆除了炮楼的木建部分。据邓如高老人回忆,仅拆除的内料便运了10车“解放牌”。他还据此写过一幅《石楼记》的文章。
知道我们来采访的消息后,邓炳彪的后人从家里拿出保存了100多年的祖先画像。画像人物为邓炳彪的父亲邓锡元和夫人李氏,用油彩描绘而成,看上去形态安祥,栩栩如生,就象用当今摄影技术拍摄出来的效果那样逼真。里边有一篇类似悼文的题辞,短小精悍。可惜的是纸张被虫蛀得厉害,有些字迹已经模糊。村里人还找出两块清代针绣的神台布,其中一块的图案是麒麟嬉戏图,另一块是双凤朝阳图,形态逼真,看上去五彩缤纷,做工非常精美。
由于村中从未修过族谱,因此县志也未记载该村历史,至于古牌匾,为何人而立,所表达的是何意,除一两块匾外,其余均未有确切的答案。而按照推理,数十年前曹角湾村前方的小坑水库尚未建造之时,该村的地理位置应该处在半山腰上,村民进出均不方便。那么,为何曹角湾村地处偏僻的山旮旮而又有这样一段辉煌的历史就成了一个谜。对此,邓如高老人表示深深的遗憾。他相信,村中肯定还藏有未被发现的古牌匾,准备发动村民把它们都找出来。村里也正计划修建一间贮藏室,保管好这些历史文物。临行时,邓如高老人告诉记者,他希望有识之士能到曹角湾考证,将小村的历史真相大白于天下。
就在本文即将写就之时,笔者接到邓如高老人的电话,称又找到了一块同治年间立的“京元”匾。这真是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编辑:李美仪)
作者:黄秋耘 江天彪 稿源:曲江县委办 这个呀,我听我一个同学说他们那里也有一块乾隆年间的匾,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只去过他家一次,不过那些房子倒是很老的那种。倒是有点像是真的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