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发表于 2011-5-23 10:07:55

河源水城蓝图:29条河42个湖构成东方威尼斯

2011-5-23 9:21:47河源日报朱国良 苏勇军我要评论(0)核心阅读
   两泓碧水绕古邑,三面翠屏揽新都。2008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亲自撰写《公园城市构想》,提出了打造立体化城市公园体系思路,为河源人民描绘了建设美好家园的宏伟蓝图。今年1月举行的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批准了《河源市公园城市专项规划》;5月20日,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又批准了《河源市万绿水城专项规划》(以下简称《水城规划》)。陈建华在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时强调,两个规划相继在市人大会议审查通过,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景,这对于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推进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本报今天特推出深度报道,解读《水城规划》。

   《水城规划》提出万绿水城概念:江、河、湖合理连接,具有多样滨水公共空间,达到“水丰、水清、水美、水活”, 实现“蓝天、碧水、绿地”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功能完善的宜居城市。

   《水城规划》目标:在满足城市防洪要求的基础上,引万绿湖以及周边水库河流水入城,利用景观、防洪
河道等将城中水系连成一体,增加城内景观湖面,提高城区水面率,保持并净化水质,将市区建设成为丰水期无防洪隐患,枯水期水量充足,水质优良,滨水空间丰富多样的万绿水城。
http://www.heyuan.cn/system/News/UploadFiles_7510//201105/2011052309300807.jpg万绿水城水系规划图

level 发表于 2011-5-23 10:08:26

【优势】水资源丰富已有水系网络

   市区水资源丰富,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包括了万绿湖、东江、新丰江及其他众多支流、湖泊。在中心城区25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内测算共有水面面积22.76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9.1%。

    市住建局局长刘伟强指出,建设万绿水城,我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说,众所周知,市区水资源丰富,市区内河流、湖泊众多,形成了“温泉、河、湖、湿地”多种水体类型的水系网络;水源充足且地势较高,可以满足未来水城引水需要。特别是万绿湖、新丰江等水体水质优良,清澈见底。

    在优势明显的同时,刘伟强也坦言,建设万绿水城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现状岸线僵硬,滨水景观不够美观,缺少变化,亲水性较差;水量年内变化大,季节性河流众多,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流量相差较大;现状水网密度不足,水面率偏低,分布不均衡,且许多水体正在受到建设的侵蚀;河涌保洁仍然未能实现全面覆盖,沿线丢弃的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清理。

    刘伟强表示,《水城规划》将通过岸线的建设与改造,引水调水工程,保护与恢复河流、湖泊,水质治理和保护等措施逐一解决这些不足。

level 发表于 2011-5-23 10:08:38

【目标】“蓝天、碧水、绿地”相互融合

    在规划万绿水城前,我市组织项目规划组对国内具有水城之称的部分城市进行了研究和参观,包括号称中国水城的南宁、江北水城的聊城、扬州。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城市水面率通常在11%以上,且水系网络分布均衡;水体常年有水,并且水质良好、洁净;水景观与滨水空间环境优美;具有丰富多样的亲水空间供市民休憩、娱乐。

    借鉴已有“水城”的建设经验,《水城规划》提出我市万绿水城的概念为:江、河、湖合理连接,具有多样滨水公共空间,达到“水丰、水清、水美、水活”, 实现“蓝天、碧水、绿地”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功能完善的宜居城市。

    《水城规划》目标是:在满足城市防洪要求的基础上,引万绿湖以及周边水库河流水入城,利用景观、防洪河道等将城中水系连成一体,增加城内景观湖面,提高城区水面率,保持并净化水质,将市区建设成为丰水期无防洪隐患,枯水期水量充足,水质优良,滨水空间丰富多样的万绿水城。

    具体包括四方面:一是保护与修复现有水体并适当增加水面,城市水面率达要到12%;二是通过工程措施确保河涌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流动性; 三是保护并逐步改善中心城区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以上标准; 四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水体景观和便利的亲水娱乐空间。

level 发表于 2011-5-23 10:08:51

【布局】两江串联 四组水系

    《水城规划》对市区水系建设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以万绿湖为依托,两江为轴,将周边山体和中心城区各组小水系联系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山水相依、依水建城、两江串联、四组水系网络”的总体布局模式。其中:万绿湖是万绿水城的主要水源之一;东江和新丰江是中心城区的两条主要河流,其他水系均为两江的支流,两江将万绿水城的四个片区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网络。四组水系是指东源仙塘片区、中心片区、白田—临江片区、高新区—埔前片区的水系。

    在此水城结构下,《水城规划》保留并整治16条现状常年河流(包括两江),将13条现状季节性河流通过补水措施改造为常年河流,保留湖泊15个,增加湖泊27个, 构建“两江穿城而过、水网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的水网结构。

    《水城规划》实施完成后,河源市区将有河流(包括两江)29条、湖泊42个;水面增加到了30.05平方公里,共增加水面7.29平方公里;城市水面率增加了2.92%,达到12.02%。

level 发表于 2011-5-23 10:09:03

【水源】万绿湖和东江是主水源

    尽管市区已经有了丰富的水资源,但要使13条现状季节性河流改造为常年河流就必须要进行水源补充。刘伟强表示,水源的选择与引水工程是水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恢复的水体中是否能够有充足的水。“如果现状季节性河流没有水的话,水城的建设将失去意义。”

    《水城规划》提出,引水水源以万绿湖直供水部分用水和东江为主,其他水库为辅。采用分区供水的模式,其中北部的东源仙塘片区采用东江木京电站上游引水,中部的新市区、老城区、白田片区以万绿湖直供水和东江水为水源,南部的市高新区、源城工业园、埔前镇以七寨湖、中水回用为水源。

    《水城规划》利用万绿湖水位高且蓄水量大的优势,以专用管道为主、明暗渠为辅的形式引水到市区中。同时,考虑到补水的科学合理性,先将水引至位置合适、地势较高、蓄水量较大的湖泊中,在枯水期,对湖泊附近的水体进行补充水量,并就近将各水体联通,保证河湖的水质和流通性,以实现水城的引水。比如在新市区内,先通过管道将万绿湖直供水引入客家文化公园水体,通过该水体对周边的黄沙水河、东埔河、牛江湖、下园湖等水体进行补水,来调节周边河流、湖泊的水量与水位。

level 发表于 2011-5-23 10:09:17

亮点指引——

河流湖泊景观区成亲水游憩公园

    《水城规划》对市区除东江和新丰江外的27条河流和42个湖泊进行了详细的布局设计,其中河流岸线景观、湖泊景观、建设社区水系、水质保护成为《水城规划》中的亮点。

河流岸线多改造为亲水步道

   《水城规划》对河流的长度、水面宽度、两侧绿化控制宽度、主要功能、岸线类型、补水方式和工程措施等都进行了控制和说明。

   《水城规划》把徐洞河、洪洞河、白田河、柏埔河、埔前河、木京河等6条河定性为生态型河流。这些河流穿过了总规确定的城市绿廊。《水城规划》基本沿用现状河流走向,岸线以生态防护、自然式的绿化为主。其余21条河属城区河流,这些水系主要为市民提供亲水空间、步道。河流绿化控制宽度将视其沿河的建设现状与用地情况而定,用地局限的地段将做亲水步道、自行车道、绿化,局部地区将做些亲水平台、广场、公园等。

   《水城规划》中的42个湖泊包括,现状保留湖泊、水库15个,水塘改造形成的湖泊13个,利用低洼地蓄水形成湖泊9个,已知大型社区水系5个。《水城规划》对湖泊的水面面积、周边绿化面积、平均水深、蓄水量、主要功能、类型、补水水源和补水方式等进行了控制和说明。《水城规划》指出,将结合分散在城市中的各种公园绿地,设置一些点状的小水景,满足市民对滨水游憩的需求。

水体治理保证水质

   《水城规划》对保护水质作出了专门的规划,提出通过市政截污、控制面源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源3方面规划保护水质,并通过水域截污、引调水稀释、水系底泥清理、生物净化措施、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环境等措施改善水质,净化水体,使新丰江水库、七寨水库、新丰江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其余水系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水城规划》控制指引指出,湖泊水库周边规划控制范围内,禁止擅自填埋、占用湖库蓝线内水域, 禁止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采沙、取土, 禁止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禁止其它对湖库水体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湖库周边规划控制范围内限制大面积开发建设,凡实施开发建设项目前必须对生态环境容量进行评估。控制河道两边开发建设项目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建筑风貌等。加强河道滩地、堤防和河岸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淤积。

6个湿地公园改善水质美化景观

   《水城规划》还鼓励在居住区建设时将河水引入各居住区中去,或利用低洼地蓄水成湖。通过将水网深入到各社区中心,与居住区建筑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镶嵌在社区内的水系统,最后汇集流入两江。
《水城规划》还根据市区实际地形条件新规划建设6个湿地公园,分别位于胜利大桥北、老城双下村、东江中游、市高新区、埔前镇,规划总用地面积121公顷。据介绍,湿地具有滞蓄洪水、改善水质、美化景观、调节小气候等功能,勘称城市生态环境的肾脏。

level 发表于 2011-5-23 10:09:28

背景意义——

形成“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特色

   《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明确提出要把河源建设成“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休闲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在此基础上,为维护河源绿水长流的水城形象,提升河源城市魅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公园城市”、“万绿水城”的城市建设构想。

   在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分组审查时,刘伟强专门就《水城规划》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表示,规划与建设万绿水城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以凸显我市水资源优势,进一步形成“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城市特色,增强城市魅力和竞争力。其次,可以对已遭到破坏的水系和水体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避免水系破坏景况进一步恶化,为子孙后代多留一些青山碧水。第三,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控制河流、湖泊的范围和堤岸形态,使水体更方便地为市民服务。第四,通过对水系周边景观的规划控制,使水体景观有效地融入城市的整体景观中。

   陈建华在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时强调,建设“城在林中、园中建城、景在水中”的公园城市和万绿水城,是河源创建生态示范区的应有之义和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重大举措。他说,建设公园城市和万绿水城,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需要本届及今后若干届党委政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推进。我们坚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下,公园城市和万绿水城的蓝图一定能在不太久的将来变成现实,一座“功能健康、景观美丽”的山水生态城市将矗立在东江河畔。

level 发表于 2011-5-23 10:09:47

代表声音——

河源将成一个充满魅力的岭南滨水城

      5月20日,出席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的代表在分组审查时,对《水城规划》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水城规划》实施建成后,河源将建设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岭南滨水城市。

   陈荣卓代表认为《水城规划》具有两个“非常好”:首先是水域规划设计非常好;其次是水域治理和保护措施非常好,这将对规划区的原有水域保护十分有利。

   张国权代表认为,建设万绿水城,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通过多届党委政府的努力,最后才能实现。他说,认真贯彻执行《水城规划》,将会把河源建设成一个水清、水秀的美城,让河源成为一个更加宜居、宜商、宜创业的城市。

   何伟国代表说,河源具有“一湖两江”丰富的水资源,是应该进一步做活水文章。随着河源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在提出《水城规划》,正是顺应河源的发展潮流需要。相信《水城规划》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河源的城市品位,把河源建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功能完善的滨水城市。
肖振兴代表认为《水城规划》充分发挥了我市丰富的水资源优势,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保持城市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level 发表于 2011-5-23 10:09:55

背后故事——

规划编制历时3年

      市委、市政府有关“公园城市”、“万绿水城”的城市建设构想提出后,根据安排,市住建局2008年底启动了规划的编制,历时3年完成。编制工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调查研究和成果形成。2009年2月,在《河源市公园城市体系规划》初步成果汇报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提出要在公园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增加“万绿水城”的规划内容,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水资源优势。2009年3月至6月,万绿水城规划正式开展专题研究。2009年7月,组织专家和部门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审议,根据专家和部门意见,开始编制《水城规划》。2010年10月,完成了规划成果。

    第二阶段是修改完善。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期间,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对规划成果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了专项规划要着重于对水源、水质、引水、调水、水体景观等方面进行研究。2011年4月14日,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对规划成果进行了审议,高度评价了该规划,并对水体控制、水源引入和水质提升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随后,编制单位对该规划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2011年5月20日,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批准了《水城规划》。

level 发表于 2011-5-24 12:25:51

人文有魅力 山水有相逢——市区“两江四岸”珍珠相连 绿篱相间

2011-5-24 11:59:08河源日报董福军 李天鸿 董伟伟 郝晓楠我要评论(0)
http://www.heyuan.cn/system/News/UploadFiles_7510//201105/2011052409094029.jpg总体城市设计鸟瞰图      东江,孕育着南粤众多城市;新丰江,承载着河源悠久的文明。东江、新丰江“两江四岸”地区,是河源展现客家风情、打造“公园城市、万绿水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对城市发展、形象展示意义深远。历时两年多,《河源市东江、新丰江“两江四岸”总体城市设计》终于出炉,并通过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批准。根据规划,“两江四岸”地区整体空间将形成“三横一纵,五区段多中心”的功能结构,呈现“珍珠相连,绿篱相间”的景观架构。

规划涉及面积达52平方公里

   “两江四岸”地区西接万绿湖,东依连绵群山,南北串连数十个文化节点,是我市“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重要空间载体和体现我市“两江曲行万绿城,四岸漫透客邑情”的独特城市韵味的集中区域。

   《河源市东江、新丰江“两江四岸”总体城市设计》(以下简称《“两江四岸”设计》)总规划涉及面积52平方公里,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从东源县城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北长约30公里,沿线纵深400米—500米的东江两岸;二是从新丰江大坝至东江长约7公里,沿线纵深400米—500米的新丰江两岸。其中,重点规划地区面积21平方公里,也就是位于我市中心城区的“两江四岸”核心地带,包括北至东江教育城、南至旅游大道,南北长约10公里的东江沿线地区;新丰江东西长约7公里的沿线地段,以及河源迎客大道东西长约3.4公里的地区。

山水交融的空间架构

   据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两江四岸”设计》规划设计单位)所长李洪斌介绍,《“两江四岸”设计》将所规划的52平方公里整体定位为生态长廊、休闲水岸、城市名片,形象定位则是古邑新貌、缤纷水岸。最终的目的是将东江沿岸发展成为中心城区的功能纽带,以250米见绿为标准,营造长约70公里的亲水休闲步道,结合地标式建筑,打造流影晨曦、桂山迎宾、宝塔悠韵、两江荟萃、恐龙公园、临江创展等六大自然人文节点,使其成为粤东北地区山水城市高品质的滨水空间;将新丰江沿岸发展成融合老城与新市区的重要区域,为市民提供长约30公里的江边休闲步道,形成新丰人家、九重天地、太平怀古等三大文化节点,成为开放多元、活力缤纷的城市滨水综合地区。

   如何实现这样的定位和目标?《“两江四岸”设计》将城市融入自然山水空间格局中,形成“山—水—城”交融的整体空间架构,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山”指的是桂山、梧桐山、笔架山、越王山,“水”是指新丰江、东江和其他水网河涌,“城”则包括老城、新市区、源城区埔前镇和紫金县临江镇。

    在“山—水—城”交融的整体空间架构下,将形成“一轴、一区、一节点”。“一轴”,就是城市的“山—水”轴线,桂山、梧桐山之间形成与东江垂直的5条视线通廊,实现“显山露水”。“一区”,就是形成人文风貌区,龟峰塔与桂山、梧桐山、万绿湖形成一个以龟峰塔为制高点的三角控制区,区域范围包括老城区、龟峰塔地区,是市区主要的人文风貌体现区。“一节点”,就是城市景观节点,“山—水”轴线与城市功能区的交会点形成客家文化公园、东江文化公园、东江教育城、龟峰塔、河源迎客大道、榄坝湿地公园、客家风情岛等景观节点。

形成“智力孵化”等5个功能区段

   《“两江四岸”设计》把“两江四岸”地区建设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主线,空间形成“三横一纵,五区段多中心”的功能结构,呈现出“珍珠相连,绿篱相间”的城市整体景观架构,并规划由南至北形成“智力孵化”、“城市客厅”、“传统风情”、“生态门户”、“城南之芯”等5个功能区段。

   东江北段是“ 智力孵化”区段,以东江教育园区为依托,形成科教、文化集聚区,形成建筑风格鲜明,集低密度高档居住、教育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沿江地区,成为市区肌体上的“ 大脑”。

    城市核心区是两江交汇的“城市客厅”区段。该区建设将大大提升原有中心城区功能,塑造“新客家”城市形象,并形成气势恢弘、三岸辉映的城市空间。其中北岸主要由行政办公、酒店服务、市民活动广场等功能组成,体现中心城区多元活力的城市品格;西岸由老城居住区、传统商业区组成,体现我市悠久的文化底蕴;东岸以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城市滨江公园、酒店等设施组成,体现我市现代城市开放、热情、奔放的性格。

    沿新丰江城市建设区是“传统风情”区段,该区建设将激发老城区的城市活力,重现老城区的历史魅力。该区段主要通过对现有城市空间的整治,形成尺度宜人、节奏舒缓的特征,体现新丰江沿岸地区多姿婉约的城市景观。

    东江中段是“生态门户”区段,也就是生态旅游区,通过充分挖掘地区生态资源的旅游价值,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形成以自然生态山体和水体为底本,与低密度、低强度的城市建设相呼应的城市门户地区。该区段主要由居住、商业办公、酒店等功能组成。

   东江南段将成为“城南之芯”区段,也就是市高新区产业配套服务区。该区段以“产业—居住—服务”混合式的功能结构为主,充分发挥土地集约效应,形成开敞活泼的城市滨水新区,该区段主要由居住、办公、酒店、休闲娱乐等功能组成。

    要做到这些,在建筑退线上,滨江大道原则上不少于6 米,沿江路和东江东片区的沿江道路原则上不少于10米;同时在尊重建筑现状的基础上,需要尽量后退河堤岸线50米—300 米,将空间预留作滨水生态公园。
24小时的生态文化之旅

    旅游就在家门口,《“两江四岸”设计》将带给市民别样的短线游。实现人文特色与自然品质共享的旅游规划,是《“两江四岸”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两江四岸》的旅游规划,可以概括为24小时的生态文化之旅、生态滨水休闲度假和主题旅游。24小时的生态文化之旅是利用我市原生态的自然山水为框架来组织。生态滨水休闲度假则是通过利用我市多元的传统文化和好客的民俗民风,结合现代河源的美食魅力,打造食、住、行、游、购多位一体的珠三角地区生态滨水休闲度假胜地。主题旅游则是利用“两江四岸”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城市文明等,建造东江画廊山水旅游区、客家文化及生态旅游区、游憩商业区、恐龙文化及人文历史旅游区等4个旅游主题区。

    在这个旅游规划中,包罗了滨江公园、东江教育城、河源文化广场、恐龙公园、情人码头、“亚洲高喷”等20多个旅游节点。
专家视点百里城市健康绿道为其锦上添花   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如何更好地以人为本,《“两江四岸”设计》着墨颇多。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所长李洪斌表示,此次规划的一大特色,就是在“两江四岸”倡导绿色交通,通过在滨江地区规划50公里连续的自行车道及步行道,形成宜人、绿色的慢行交通系统,通过与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方便市民和游客到达滨水地区,享受滨水生活乐趣。

   《“两江四岸”设计》提出,可以利用东江两侧及新丰江北岸沿江大道的非机动车道作为自行车道,并通过跨江桥梁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形成连续的自行车道系统;步行系统则通过“两江四岸”的沿江道路及城市次干道、支路的人行道,结合裙楼底层商业空间或公园内的休闲步道形成。另外,还可以依托主要公共节点,设置东江文化公园码头、河源文化广场码头等游船码头,形成水上观光路线。 同时,规划还设定了河源文化广场、东江文化公园、紫金桥滨江绿化带、龟峰公园、三王坝公园共5个慢行区域。

   李洪斌还表示,在河源文化广场、龟峰公园等城市重要景观节点,设置自行车—游轮换乘点,并在这些节点设置自行车停放点和租赁点等设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服务。

丰富多姿滨水景观体系如虎添翼   此次规划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通过预留城市滨水开敞空间系统,来营造丰富多姿的滨水景观体系。规划指出,以间距为500米的主干道作为主要景观走廊;间距为250米的次干道作为次要景观走廊,打通桂山及梧桐山之间的视线通廊。同时以沿江连续绿化每250米规划一处滨江绿地为原则,根据城市开敞空间的规划要求,建立多层次的绿地体系;针对沿江区段的实际要求,以多样性、服务全覆盖等为原则,形成绿带、公园、广场、沿江步道等多样混合,尺度宜人的城市开敞空间。

   通过改造、整理新丰江、东江两江,以及洪洞河、白田河、柏埔河、高埔河、埔前河等河涌的两岸景观,形成了城市连续整体的自然景观架构;通过纬十四路、河源迎客大道、科技大道3条重要的城市进出道路打造景观轴线,联系东西两侧的山体,形成“桂山—城市—东江—城市—梧桐山”的“山、水、城”景观序列;根据河段的用地功能以及建筑形态、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特征,划定5个城市景观风貌区,分别为高教园区段的科教文化景观风貌区、两江交汇的“城市客厅”景观风貌区、新丰江上游的生态人文景观风貌区、河源迎客大道的商务展贸景观风貌区、高新区的科技产业景观风貌区。

   自此,“两江四岸”地区形成八大景观节点,分别是桂山迎宾、临江创展、两江荟萃、新丰人家、九重天地、太平怀古、宝塔悠韵、龙园探奇。

代表建议增加桥梁数量解决“遇桥即堵”   审议《河源市万绿水城专项规划》、《河源市东江、新丰江“两江四岸”总体城市设计》,是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的重要议程,也成为了人大代表和列席代表热议的焦点。人大代表和列席代表们还尽心履职,提出自己的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瑞凤表示,《“两江四岸”设计》充分突出了我市江清水美的特点,彰显了我市独特的生态优势。通过“两江四岸”规划的实施,河源的城市面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成为珠三角的“后花园”;同时,优美的生态环境也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落户河源,为经济的发展赢得更多的机遇。
人大代表罗小聪认为,我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做好水文章,既是河源的特色,又是对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够让城市更加美丽,也可以使市民更加富裕。浓郁的水城气息和悠久的客家文化相结合,将使河源更加充满魅力。

    列席代表何广延表示,“两江四岸”规划目标定位高、规划层次高,河源因水而发展、依水而规划,不仅解决了市民的用水问题,也让市民享受到与水亲密接触的乐趣,有助于市民幸福感的提升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列席代表曾永贞建议,在“两江四岸”规划中,要认真解决好“遇桥即堵”的难题,在规划中适当考虑道路桥梁的规划建设,增加桥梁数量,利用规划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罗小聪代表建议,考虑到我市财力等多方面因素,《“两江四岸”设计》建设应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先从花钱少、容易见实效的部分入手,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资金投入,同时也能让老百姓更快享受到规划建设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推进下一阶段的建设铺平道路。

部门声音规划历时两年多充分征求意见   市住建局局长刘伟强表示,“溯河而居”的生活传统,使市区“两江四岸”地区成为河源中心城区最核心、最有潜力、最具自然人文魅力的区域。“两岸四岸”地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近年来“五路一桥”、河源文化广场体育休闲新区等一批重要设施的建设带动了城市水岸文化景观特色的提升,岸边生活居住服务功能也逐渐得到加强。但是,从我市整体功能结构和空间形象看,“两岸四岸”地区还存在人工的城市空间建设与自然的山水本底缺乏有效的联系、城市整体空间结构较松散、功能较为单一,以及建设分散零乱等问题,需要有一个专项规划来引导,推动“两江四岸”建设上档次。

   为有效引导“两江四岸”的开发建设,打造 “显山露水”的城市格局,营造出“山—水—城”和谐发展的滨水环境,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市住建局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两江四岸”设计》。该规划的编制工作历时两年多,其间充分征求了市直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并先后通过了专家评审会和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审查。

      刘伟强说,《“两江四岸”设计》实施后,将使我市城市功能从粗放简单走向精彩复合,整体形象从凌乱混杂走向韵律优美,城市特色将从“隔山隐景”走向“显山露水”,设施配套从“封闭缺损”走向“共享完善”,文化氛围从“隐蓄平淡”走向“彰显纷呈”。
文/ 本报记者 李天鸿   郝晓楠    董伟伟   董福军

level 发表于 2011-5-24 12:29:36

新丰江“黄金水道”拟改造升级

2011-5-24 11:55:44河源日报郝晓楠我要评论(0)
专家建议:北岸作景南岸观景;控制好两岸城市轮廓线;对两岸建筑外立面进行“穿衣戴帽”,融入客家元素
http://www.heyuan.cn/system/News/UploadFiles_7510//201105/2011052408570472.jpg美丽的市区新丰江“黄金水道”将华丽“变身”。   (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 郝晓楠)市区从河源大桥至珠河大桥江段是新丰江的“黄金水道”,该江段景观工程作为“两江四岸”的提升工程,如何进一步美化亮化?昨日,我市专门召开市区新丰江“黄金水道”景观工程专家咨询会,邀请园林、规划、雕塑、建筑、文化、旅游等方面专家,为“黄金水道”景观工程支招献策,力求打造精品亲水空间,展现滨水城市魅力。

   新丰江“黄金水道”北岸长1.59公里,南岸长约1.3公里,规划面积35.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31公顷。市委、市政府将此区域的规划设计定位为“亲水,戏水,打造生态水环境”。目前,该区域集中了高喷、亲水步道、客家风情浮雕、珠河大桥水幕景观等一系列滨江景观。市长彭建文曾带队到该处调研时指出,新丰江“黄金水道”景观工程作为“两江四岸”的提升工程,护坡石头尽量少裸露,最好有植物造型覆盖;南北两岸要一起改造建设,建成后相互呼应。

   由于历史和地势原因,新丰江两岸预留空间狭小,江面与建筑之间仅有约20米宽的空间。如何“狭中生优”甚至“无中生有”,营造出漂亮的滨水空间,成为改造升级工程中的一个难题。

    对此,与会专家们认为,改造首先要控制好水道两岸的城市轮廓线,既要高低错落有致,又要保护好视线通廊,做到显山露水;其次,可对两岸的建筑外立面进行“穿衣戴帽”,融入客家元素,凸显出“古邑”魅力;再次,应加强对河道堤岸的绿化,并作一些诗廊、画廊等,将文化元素融合进去。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云浮市副市长潘安建议,可在新丰江北岸作景观,在南岸建观景平台;把南岸的太平街这一客家风情街区延伸至新丰江边,与北岸的茶山公园景观“沟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处理好“黄金水道”段城市交通、建筑、慢行系统和水道之间的关系。

level 发表于 2011-5-24 12:29:41

新丰江“黄金水道”拟改造升级

2011-5-24 11:55:44河源日报郝晓楠我要评论(0)
专家建议:北岸作景南岸观景;控制好两岸城市轮廓线;对两岸建筑外立面进行“穿衣戴帽”,融入客家元素
http://www.heyuan.cn/system/News/UploadFiles_7510//201105/2011052408570472.jpg美丽的市区新丰江“黄金水道”将华丽“变身”。   (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 郝晓楠)市区从河源大桥至珠河大桥江段是新丰江的“黄金水道”,该江段景观工程作为“两江四岸”的提升工程,如何进一步美化亮化?昨日,我市专门召开市区新丰江“黄金水道”景观工程专家咨询会,邀请园林、规划、雕塑、建筑、文化、旅游等方面专家,为“黄金水道”景观工程支招献策,力求打造精品亲水空间,展现滨水城市魅力。

   新丰江“黄金水道”北岸长1.59公里,南岸长约1.3公里,规划面积35.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31公顷。市委、市政府将此区域的规划设计定位为“亲水,戏水,打造生态水环境”。目前,该区域集中了高喷、亲水步道、客家风情浮雕、珠河大桥水幕景观等一系列滨江景观。市长彭建文曾带队到该处调研时指出,新丰江“黄金水道”景观工程作为“两江四岸”的提升工程,护坡石头尽量少裸露,最好有植物造型覆盖;南北两岸要一起改造建设,建成后相互呼应。

   由于历史和地势原因,新丰江两岸预留空间狭小,江面与建筑之间仅有约20米宽的空间。如何“狭中生优”甚至“无中生有”,营造出漂亮的滨水空间,成为改造升级工程中的一个难题。

    对此,与会专家们认为,改造首先要控制好水道两岸的城市轮廓线,既要高低错落有致,又要保护好视线通廊,做到显山露水;其次,可对两岸的建筑外立面进行“穿衣戴帽”,融入客家元素,凸显出“古邑”魅力;再次,应加强对河道堤岸的绿化,并作一些诗廊、画廊等,将文化元素融合进去。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云浮市副市长潘安建议,可在新丰江北岸作景观,在南岸建观景平台;把南岸的太平街这一客家风情街区延伸至新丰江边,与北岸的茶山公园景观“沟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处理好“黄金水道”段城市交通、建筑、慢行系统和水道之间的关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源水城蓝图:29条河42个湖构成东方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