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头客家人将扫墓叫“嫁山”
每逢清明, 客家人都会在扫墓时将黄色纸压在祖先的坟头上,因此客家人把扫墓叫挂纸,也有的称为“挂山”、“挂纸”或“拜山”,表示子孙已回来祭拜过祖先。但樟木头镇客家人对清明扫墓的叫法却与其他地方的客家人有所不同。至于为什么把扫墓叫“嫁山”,大多上了年纪的人也说不出所以然来,“自古先人就这么喊,大家也就跟着这么叫了”。大概客家话里“嫁”“架”“挂”都是一个音,念作“ga”,而至于“嫁山”的“嫁”到底是哪个字的读法,更是没人晓得。
清明节节前,樟木头客家人各家各户蒸松糕,蒸艾团或艾粄,还要劏鸡、买猪头或烧全猪以作祭品。
“用艾草做成的艾粄,翠绿的颜色,嚼起来有滋有味。” 客住樟木头来自江西的新莞人李先生称,来樟木头之前从没尝过艾粄,“这是客家人特有的特色小吃,据称吃了能避邪”。
“将艾草晒干,碾成粉,与米粉揉合一起,添入白糖,制成糕,这种糕入口绵香,这就是艾粄。”原樟木头文化站站长刘永业称,艾粄是樟木头客家人清明祭祖的必备糕点,“听老一辈的人说,清明吃艾粄能避瘟疫、除疾病,保全家人安康”。
比起过去传统的鸡、生果、纸钱元宝、艾粄四大件祭品,客家古镇樟木头也有不烧纸、不烧香、不摆供,而以插鲜花、种青松的做法低碳过清明的。每年清明,家住柏地的蔡伟杰先生就会去公墓,“看望”家中八位亲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太公一辈等八位先人,跟先人‘聊聊天’,说说一年以来的家庭生活,比如小孩学业、家中生意等情况” 。
(记者 区馨尹 陈剑锋)http://news.sun0769.com/town/ys/t20110402_1008447.shtml 我家则是用鲜嫩的艾草做艾粄,把艾草晒干碾成粉是在非常时期的做法,鲜嫩的艾草在清明时节随处可见,没必要这样做。 我粤西廉江市的,我们称作“扫山”!大概是大多数的坟墓都是在风水好的山上! 河源惠州一带多称“铲地”。 我们叫纪墓,风俗差不多。我们是春分时节扫墓。 我们叫挂地/铲地。 现在好想吃艾粄辟辟邪啊! 挂纸,挂山 变的。
惠阳-东莞等地 u 脱落,就混同为 嫁,架。 挂山,我们也是这样叫,我们挂,嫁同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