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 发表于 2010-12-31 17:39:57

“煲”容天下:佗城客家菜卷煲

佗城,南越王发迹之地,至今流传着一道客家菜——菜卷煲。我以为这道菜,融进了客家中庸和谐的文化。

每一个菜卷的外形有七八公分长,直径约3公分,圆圆的、鼓鼓的,外面用一片包菜叶包着,里面的馅可丰富了,有小虾米粒、鱿鱼粒、瘦肉粒、红萝卜粒、腐竹粒、冬菇粒、芋头粒,这些“粒”都融在软软的糯米里面。一口咬下去,清香的蔬菜味包裹着海鲜味、肉香味、糯米饭的香味,荤素一体,既可以当菜又可以当饭,美味又饱肚。

来到佗城品尝这道客家菜,不禁感到饮食确实是文化的载体,而一道菜卷煲集中体现了客家人的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和一种力量。

何谓客家人?客家人就是从北到南,从黄河流域来到南海边、来到岭南的人,最早的鼻祖就是赵佗和他那些从中原来的士兵,以后历朝历代因战乱、灾荒等原因从北向南迁徙的人,也不排除北方那些勇敢的拓荒者。他们曾经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文明最发达的地方,但自从他们来到尚未开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方,所受的磨难、艰辛、所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不能不说他们坚韧不屈、开拓进取。

你看看,就这么一道菜,既是菜又是饭,吃起来简便易行,却又营养平衡,比那些七大碗、八大碗求实管用。所以,这道菜首先表现的就是客家人的求实精神,只有求实精神,才能战胜流落他方、无依无靠所遇到的千难险阻。

客家人追求的是天下和谐一统精神。你看这道菜,把水里游的,土里长的,田里产出的,自己用黄豆加工的东西密不可分地交融在一起,其粘性就是团结,团结的本质就是和谐。尽管客家人自身群落有点小矛盾,似乎没有潮州人那样仅凭一句潮汕话就一致对外,但恰恰是因为这一点,客家人才广泛地融进了百粤的群落。这道菜的粘性还体现了客家人谦逊的特点,客家人自称为客家人,就意味着来的都是客,所以客家人待人如上宾。

这个菜卷煲吃起来方便,做起来却很复杂,比那些被视为正宗粤菜(比如鸡用来白切就成了白切鸡,蒸鱼也就是单纯的鱼,炒一道青菜就是一种菜)复杂得多。菜卷煲要把上面提到的8种馅料分别加工,再揉合,再用菜叶包着,先蒸熟,再放到沙煲里用猛火烧开再慢火煮一阵子,让海鲜味、肉味等多种美味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什么呢?

早期的客家人,在中原已经富有了成熟的农耕文化的传统,而迁徙到岭南后,却在野外脸朝黄土背朝天,精耕细作,读书识字求索圣人经典,头悬梁,锥刺股,所以客家人从生产到饮食都具有不断探索、力求创新的精神,而探索创新不能没有文化的素养,文化就意味着知识,知识丰富才能迸发创造的火花!睁开眼看看,2000多年佗城的发展变化,客家文化不是彰显出了强大的渗透力和创造力吗?

客家文化赋予客家人的不仅是要独善其身,而且要兼济天下,所以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哪怕再穷,也要送孩子去读书,去考秀才、考举人、考贡生、考进士,为官一方,造福一方民生。当然,为了出人头地,科举当官,逃离客家人所处的相对较劣的山高谷险的生存环境,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是,不管出自何种动因,重视教育,重视文化的传承是人类共同进步的助推器。

在佗城吃到的客家菜卷煲,难免发思古之幽情,以上片言只语,也许过于小中见大,难成画龙点睛之笔。哀哉乎?

                                                                        http://img.club.dayoo.com/club_data/upload_photo/manuscript/2010/12/30/693698/693698.jpg

每一个菜卷的外形有七八公分长,直径约3公分,圆圆的、鼓鼓的,外面用一片包菜叶包着,里面的馅可丰富了,有小虾米粒、鱿鱼粒、瘦肉粒、红萝卜粒、腐竹粒、冬菇粒、芋头粒,这些“粒”都融在软软的糯米里面。一口咬下去,清香的蔬菜味包裹着海鲜味、肉香味、糯米饭的香味,荤素一体,既可以当菜又可以当饭,美味又饱肚。

   看仔细些:
                                                      http://img.club.dayoo.com/club_data/upload_photo/manuscript/2010/12/30/693698/693699.jpg?0094

http://club.dayoo.com/read-manuscript-693698.htm

yuanxianmin 发表于 2011-2-8 14:35:42

荤素一体,美味无比!

雅趣 发表于 2011-2-26 15:48:15

不错,有创意的荤素菜

skc 发表于 2011-3-5 17:44:00

今下个瓦煲,好多都甩耳个,煲猛火滴,连煲底都甩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煲”容天下:佗城客家菜卷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