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壹 发表于 2010-12-28 01:05:12

别墅能换来“文化大师”吗?

别墅能换来“文化大师”吗?

    据2010年12月21日的《南方日报》A18 “南方文化”版,登载了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总策划胡野秋12月18日做客广东东莞市文化周末大讲坛的讲稿内容,其中有胡野秋剖析东莞文化名城建设的观点,他这样说道:“关键还是人才”,与其“打造东莞的文化大师”不如“引进”文化大师。随后他在论证这个观点时,还以杭州不久前给一批文化名人每人一套别墅的方式做为论据,并认为这一举措使麦家、余华等文化名人都成了“杭州作家”,提升了杭州的文化地位。

    显然,胡野秋对杭州市这种“包养”文化名人的作法极其推崇,认为杭州市这种通过给别墅来引进“文化大师”的作法十分值得。有趣的是,胡野秋在上周五(12月17日)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也讲过这个观点。说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说一声:我说胡老师,你要是想杭州或东莞分一套别墅给你,就干脆直说得了,何必这样三天两头出来公开“吆喝”呢?

    事实上,这些靠给别墅拉来的“文化大师”,真的像胡野秋所说的那样是属于杭州的“文化大师”吗?

    假如按照胡野秋的说法,那么各地要建设“文化强省”或“文化强市”都很简单嘛,只要有钱就行了。各地只要直接出钱,把国内或世界上那些著名的“文化大师”抢过来“包养”就是了,根本就不用再去花心思改善本地各种软硬环境,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以促生本地“文化大师”的诞生了。

    搞笑的是,按照胡野秋这种逻辑,假如鲁迅、胡适、梅兰芳或者是外国的高尔基、雨果、梵高、贝多芬、莎士比亚等“文化大师”在世,而东莞只要能够掏出足够的钱把他们请到东莞来“包养”,每人赠送别墅,那他们就可以算是东莞的“文化大师”了。试问,有这么简单的文化建设吗?

    “文化大师”不会凭空而来,它需要一定的土壤和必要的文化积淀。假如缺少这些必要条件,单纯从外面“引进”一些“文化大师”,那就好像是在一棵刚刚长出嫩枝芽的小苹果树上挂上一些已经成熟的苹果,然后告诉外界说:“这棵小苹果树已经结出成熟的苹果了”。试问:外界会承认这成熟的苹果是小苹果树所结吗?又或者小苹果树能够自欺欺人的说这些苹果是自己所结的,并到处去显摆吗?

    我想谁都可以看出,这些苹果根本就与小苹果树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在小苹果树上面挂靠一下而己。这些成熟了的苹果又能够小苹果树带来什么真正的好处呢?它们能使小苹果树早日结出成熟的苹果来吗?还是仅仅是像“花瓶”一样装扮一下小苹果树?

    因此,说“打造文化大师不如引进文化大师”,这明显是一种只顾表面光鲜的自欺欺人忽悠行为,它除了能够短暂地满足“引进方”的虚荣感之外,并不能为它带来其他的什么东西,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素养甚至会弊大于利。因为一个城市投入到文化方面的资金毕竟极其有限,如果在“引进”这些“文化大师”方面投入得多了,那么在其它文化建设方面必然会投入得少。再加上这些早已成名的“文化大师”引进来之后,将吸引这个城市的注意力和其它的有形或无形的资源,从而挤占本地尚在努力的文化人才的生存空间,甚至是扼杀他们的努力和希望。

    更何况,这些早已成名的“文化大师”, 一般都早已过了事业或创作的颠峰期,现在已经处于功成名就的阶段,所以才会被称之为“文化大师”。因此,这些“文化大师”还有多大的潜在文化创造力是很值得怀疑的。试问:这样的“文化大师”,真值得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去“引进”过来充门面吗?

    总之,笔者认为与其花费大量的纳税人的钱去请一些“文化大师”来“养老”,还不如把这些钱投入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去,把城市的软硬环境建设好,先不要急功近利,暂时忍住寂莫,甘于无闻,花大力气把“梧桐树”栽好,待时机成熟之后,不愁“凤凰”不来。相信届时本地一定会涌现出“文化大师”来。(QQ:33079930)

幽壹微博:http://t.sina.com.cn/youyi009

       幽壹
2010年12月22日于深圳

幽壹 发表于 2010-12-28 01:08:51

http://gcontent.oeeee.com/5/5a/55a77244056c29c1/Blog/fa4/5d0fea.html

此文于12月23日刊于《南方都市报》东莞读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别墅能换来“文化大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