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mike 发表于 2004-3-2 10:46:34

抵达一座城池的路

抵达一座城池的路
(2002.08.17 00:21:47)
      
    以前,从成都出发,沿老成渝路或成洛路行走,再左拐或右转,就到了只有一条小街的同安镇。现在,上成渝高速公路,驱车十八公里,出站口,即可睹见一座新城,它叫中国西部阳光城。这座新城,也就是十年前的同安。时间一变,什么都变了。

    我一直有写这座城的欲念,但不知从何落笔。想到了选择这座城的某个契口、某个偏旁,比如经济,比如旅游,比如人文,但还是很难进入。后来我才明白,要想抵达这座城堡,朱阿幺是“绕不开的礁石”。阳光城是他脑瓜里冒出来的,是他和那方百姓的汗水浸濡出来的。

    朱阿幺是地道的客家人,先祖在广东梅县,“湖广填川”时辗转入蜀。他大名朱福忠,阿幺是客家乡亲对他的昵称。1987年他从双溪山上下来,成了同安的乡官。记得1993年一个偶然的饭局,我们在龙泉驿区招待所食堂见过一面。那年,他的阳光城“航母计划”刚刚启动。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长于策划、颇有点子、总能给人启迪的主儿,可听了他的一席话,一言未发的我还是感到了少

    有的惊奇:那天,被启迪的不仅有在坐者,还有作为“陪坐”的我。我不明白,他,一个长我五岁的农家子弟、中等学历者(后来是否进修了大学、研究生,不得而知),脑袋中怎么有那么多新鲜的、奇怪的、与时实经验完全相左的念头呢?并且,事隔九年,从阳光城今天的现实来看,他的那些念头偏偏又是正确的。时间印证了一切。

    后来,在电视剧《西部的天空》拍摄大棚,在“阳光城杯”四川省首届青年教师风采大赛采访现场,我又接触过他几次,他给我的印象依然那么强烈和特别。是的,我忽略了一点,他是客家人。有些东西他应该天生就具备的,比如血质里的东西。

    客家人漂洋过海、遍布全球,是开放的大意识,他有这种大意识。客家人与生俱来的迁徙特质,他在秉承的基础上予以了发扬光大:从贫困向美好迁徙,从泥土向太阳迁徙。客家人“耕读传书”,到他这里是尊师重教———四川省职业教学园区、川报和商报的培训中心,已成为阳光城的重要组成板块。我对客家人的研究尚属皮毛,可以想象的是,关联他们的“铰链”应该还有很多。

    与其说驰名遐迩的阳光城是一座美丽的城池,毋宁说是一棵粗大的奇迹。认识它,必先认识朱阿幺。认识朱阿幺,必先认识客家人,及其附着在他们灵魂上的那些秉性、品质、精神和优秀。否则,卡夫卡的《城堡》和成都以东的阳光城,一个注定是纸页上的谜,一个永远是土地上的谜。

    一座城是一个世界,一个人也是。这点,或许整篇文字,都只是我主观而又片面的一种阐释。□凸凹(龙泉驿区)

(原文链接:http://www.country.sc.cn/2002/08/17/30214212.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抵达一座城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