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改变不了中国
围观改变不了中国2010年10月17日的《南方都市报》,则登了一篇名为《围观时代的“围观经济学”》的文章,该文在点评过去一周的中国网络热点中提到了“围观改变中国”的观点。这里所谓的“围观”,其实是一个网络用语,指的是网民关注某件事情。
从近期的一些热点网络事件来看,网民的围观是改变了一些群体事件中弱势方的命运,他(她)们因为受到众多网民的关注,获得了大量有形或无形的支持,尤其是取得了舆论的支持,给代表公权力的一方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促使事件朝弱势一方发展。网民围观体现出来的这种力量,致使一些媒体人和学者开始在欢呼:“围观改变中国。”例如在2010年1月13日的《南方周末》中,该报评论人“笑蜀”也以《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为题,论述网民的围观具有强大的力量。然而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未免太过于乐观和片面了。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这种网民围观所带来改变是“多大程度多大范围内”的改变呢?
诚然,近期的网络热点“宜黄事件”因为被不少微博名家关注和转发,引发众多网民的“围观”,继而促使国内大小媒体的持续跟进,事情这才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最终导致下令强拆的县领导被处理。
然而这种事情毕竟只是极少数的幸运儿才能碰上。在被万千网民围观的“宜黄事件”背后,还有千千万万未被网民关注的“宜黑事件”。它们因为得不到“围观”,所以根本就无法改变惨败于强权的命运。甚至乎就算是幸运地被围观了,命运也不一定就能得到改变。例如“四川唐福珍事件”、“重庆李庄事件”,尽管也在网上被万千网民围观,众多媒体持续跟进,但是最后的结局又如何呢?
因此,笔者认为单是围观根本就改变不了中国,至多只能改变极少数幸运儿的命运,但是于大局并无太多的补益。这种情况就跟中彩票一样,是一种概率极小的事件,在一千件同类事件中,也许能够得到网民围观的还不足一件。这种“围观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一旦一些网络意见领袖不感兴趣,或传统媒体没有加入到围观的行列中来,对其进行持续跟进的话,那么就几乎不可能得到关注和围观,也几乎产生不了多大影响。
围观改变不了中国的另一个原因是:网民的自发性围观,既缺乏持久性,又容易得到满足,一旦热点期一过,而权力方不回应或稍为处理一下的话,立马疲态顿现,最后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当然,这里说的围观改变不了中国,并不是要全盘否认“网民围观”的作用。应该承认,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下,一旦得到激发和发酵,那么“网民围观”确实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它一方面是可以改变当事方的命运,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中国的“民主化、法治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归根到底,真正要改变中国,还是要从政治体制改革做起,这才是彻底改变中国的根本出路。事实上,在真正的法治社会,这类事情本来就不该发生,或者发生了也应该由专门的行政部门去负责处理,而不是把责任推到普通的网民身上,要靠“网民围观”来推动解决。这种现象的频繁发生,其本身就很说明问题:说明现有的政治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才导致这类“网民围观”事件一再发生。
当然,说到政治体制改革,大家都知道其“知易行难”,因此一些学者和媒体欢呼“围观改变中国”,也许只是无奈之举。正如笑蜀在其《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一文中所说:“不是不明白,而是特殊利益太大,道理的阳光难以阻遏特殊利益的诱惑。但凡遭遇特殊利益,道理往往只能甘拜下风。”
总之,笔者认为:围观改变不了中国,“民主化、法治化”才能改变中国。(QQ:33079930)
幽壹
2010年10月19日于深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