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剧/非湖北汉剧
汉剧<br>
<br>远在明末清初时期,闽、粤、赣边境客家地
<br>
<br>区的县城镇,经常有汉剧班(又叫外江班),不
<br>
<br>定期的轮流演出“外江戏”。这“外江戏”,二
<br>
<br>十年代该称“汉剧”。
<br>
<br>地处粤东北的嘉应州,有“文化之乡”的美称,
<br>
<br>
<br>经常演出。那时还没有戏院,就在广场里搭竹
<br>
<br>篷戏台、看台。
<br>
<br>民国以来,客家山区,婚丧喜庆,有钱的主
<br>
<br>家都要聘请“八音班”来弹奏汉乐、演唱汉戏。
<br>
<br>
<br>
<br>
<br>这逐渐形成流行的地方风俗。
<br>
<br>汉剧有过兴盛时期。清朝光绪时代,粤东、
<br>
<br>闽西地区有班社三四十个。二十年代,有的戏班
<br>
<br>
<br>
<br>
<br>曾到上海、台湾演出,在新加坡,四五十年代,
<br>
<br>曾有五个汉剧社团。
<br>
<br>现在,广东汉剧被称为“南国牡丹”,饮誉
<br>
<br>海内外。
<br>
<br>
<br>
<br>
广东汉剧/非湖北汉剧
漢劇為什么會用普通話來演唱?广东汉剧/非湖北汉剧
可能客家地区一直没有本土的戏剧形式,直到下江一带的戏剧来到当地.<br>来到当地后,本地人觉得比起潮剧,粤剧,越剧来更能接受,因此就流行开了.但是一直没有继续本地化,沿袭了原来的唱腔,唱词,语言等.
<br>-------------纯属猜测,有待戏剧史专家回答.
<br>
广东汉剧/非湖北汉剧
文摘-http://www.dongdongqiang.com/news/20010831/002.htm<br>
<br>
<br>
<br>首 页 咚咚锵新闻 京剧人之窗 京剧论坛 每周经典 名家名段 论坛精粹 我是票友 好书连载 大舞台
<br>戏曲院团 咚咚锵专题 京剧ABC 梨园轶事 戏曲e文 昆曲e文 京剧画谱 每周剧场 自报家门 八角鼓讯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汉剧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br>
<br>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戏剧专家目前正在系统整理汉剧资料,欲继昆曲之后,将汉剧申报联合国“世界口头文化遗产”,争取对汉剧实行剧种保护。
<br>
<br>据了解,目前全国仅存的几个汉剧团,观众急剧减少,境况大都不佳。武汉汉剧院属“老大”,但主要演出市场已退到仙桃等农村地区。湖北省汉剧团已与楚剧团合并,沙市汉剧团也已合并,黄石汉剧团已撤销,崇阳汉剧团改唱别的戏了。湖南常德汉剧团,以及汉剧的变种——湖南巴陵戏、湖北宜昌南戏等,观众都很少。目前,只有广东省汉剧院和福建汉剧团形势尚好,但这两支汉剧分别讲客家话和闽西话,离正宗汉剧已相去较远。
<br>
<br>汉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汉河、府河、襄河、荆河地区,称“花部汉调”,后汇聚汉口,形成汉剧。清乾隆、嘉庆年间,汉调将源于北方秦腔的西皮、源于南方弋阳腔的二黄融为一体,形成西皮二黄腔,并将之带入北京,催生了京剧。近百年来,源于民间的鲜活的汉调,形成汉剧,其唱腔和程式也逐渐“雅”化,因此,对汉剧实行剧种保护显得越来越迫切。
<br>
<br>
<br>
<br>武汉戏剧专家准备为汉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br>
<br> 武汉市艺术创作中心近日透露,武汉戏剧专家正在系统整理汉剧的资料,欲继昆曲之后,将汉剧申报联合国“世界口头文化遗产”,争取对汉剧实行剧种保护。
<br>
<br> 在23日举行的武汉戏剧创作研讨会上,市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知名汉剧编剧方月仿说,古老的汉剧正在衰落,这已成事实。
<br>
<br> 他说,全国仅存的几个汉剧团,观众急剧减少,境况大都不佳;武汉汉剧院属老大,但主要演出市场已退到仙桃市等农村。湖北省汉剧团已与楚剧团合并,沙市汉剧团也已合并,黄石汉剧团撤销,崇阳汉剧团改唱别的戏了。湖南常德汉剧团,以及汉剧的变种———湖南巴陵戏、湖北宜昌南戏等,观众都很少。目前,只有广东省汉剧院和福建汉剧团形势尚好,但这两支汉剧分别讲客家话和闽西话,离正宗汉剧已较远了。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有600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的“百戏之宗”。经过历代文人加工,到清朝末年,它的唱腔、程式已极度“雅”化,只在少数知识分子中有知音。目前全国仅存少数几个昆曲剧团,最近申报“世界口头文化遗产”成功,将受到联合国的保护。
<br>
<br> 汉剧也有4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汉河、府河、襄河、荆河地区,称“花部汉调”,后汇聚汉口,形成汉剧。清乾隆、嘉庆年间,汉调将源于北方秦腔的西皮、源于南方弋阳腔的二黄融为一体,形成西皮二黄腔,并将之带入北京,催生京剧。近百年来,源于民间的鲜活的汉调,形成汉剧,其唱腔和程式也逐渐“雅”化了。
<br>
<br> 方月仿认为,如果中国还能评一个戏剧领域的“世界口头文化遗产”,那只能是汉剧了。和汉剧同样悠久的秦腔,目前在西北仍有顽强的生命力,观众踊跃;和汉剧同时进京的徽剧,已经衰落,但徽剧没有汉剧在历史上影响大。(长江日报 邱晞)
<br> 汉剧,童年的回忆。高高的戏台,红红绿绿的戏服,戏子清亮的唱腔,喧天的锣鼓声,永远在我脑海的深处,一遍遍的排演。 目前,只有广东省汉剧院和福建汉剧团形势尚好,但这两支汉剧分别讲客家话和闽西话,离正宗汉剧已较远了。
-------------我还觉得广东汉剧离正宗汉剧不够远,不够客家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