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shang 发表于 2004-2-22 22:38:01

【转帖】【神豬文化的現代意義】

文圖/光妹 
敬奉神豬的習俗已經流傳百年之久,尤其在鄉村地區老一輩的長者心中,他們覺得仍然要遵照傳統,就算現在自己不養豬了,但既然前人是這樣做,就必須遵守傳統,否則會帶來不好的事。但近年來,許多年輕一輩或是所謂知識階層,開始對於神豬文化的存在提出質疑,尤其在強調科學理性及動物保育的主流社會價值觀之下,甚至有人認為神豬是庸俗不堪,殺生及鋪張浪費的行為,而且不符合宗教理念,在兩種價值觀衝突下,使得神豬文化在世代交替之際出現許多爭議。不過身為客家新生代(其實也不年輕了),筆者認為文化原本就具有可變性及延續性,文化復振並非死守傳統或是恢復舊有文化,而是透過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方式,將傳統與現代做新的融合,賦予老傳統新的生命。 現在大多數人養神豬並非為了比賽,而是有求於神明或者還願,例如家中有長輩生病,或是小孩成績不好、老公事業不順等等,為了祈求義民爺保佑,在輪值祭典時便會養一隻神豬表達誠心。這種透過獻祭換取內心平安感的行為有其宗教上的功能,因為在整個獻祭的行為中,儀式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也就是說,透過儀式賦予豬隻神性,也讓普羅大眾獲得心靈上的慰藉。 儀式仍有其存在的必要,但內容物或許可以做改變。近幾年我們可以看見創意神豬大賽的出現,由社團及學生製作的創意神豬,保留了神豬競賽的形式及精神,只不過換成以回收廢棄物或瓜果時蔬做為材料,賦予神豬比賽『環保』、『人道』、.『交工』等等現代意義。不過顯然創意神豬無法完全取代真正的神豬,因此目前多半採取兩種並行的方式。傳統與創新正處在交替之中,如何尋找出在大家心目中足以媲美神豬的替代品,又能表達對神明的誠心,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而十五大庄的輪值祭典,則充分表現社區的生命力與自主性。輪值的祭典區以村里為單位,各村里均設有祭壇,負責人員及組織都相當清楚,而且每家每戶均自動出錢出力,透過十五年一次的祭典,社區所有成員彷彿經歷了一場生命的儀式,不但傳承了文化的經驗,也讓社區動了起來,因為『輪值』的概念本身即相當具有現代社區意識。透過輪值,讓社區成員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同時產生對社區的認同及榮譽感。 以台北市客家文化節為例,根據規劃團隊的說法,今年選在北區的天母運動公園舉行義民祭典,即是希望透過每年在北市不同地區舉辦,凝聚當地的客家鄉親,期待將來民間能形成自主性的輪值制度。至於神豬競賽,如能轉換成生活環境、文化傳承、產業發展的競賽,或許更能符合現代意義。 神豬養殖場與產業轉型對台灣北部的客家族群而言,神豬比賽已成為他們傳統生活的一部分。不過,神豬競祭源自農業社會的產業背景,如今台灣養豬產業大不如前,在產業轉型以及社會需求下,專業的神豬養豬場應運而生。透過專業化的經營管理方式,飼養神豬已經成為一項專門的職業,養豬場也逐漸發展成類似寵物店的經營模式,不但有專人照料,還有美食、空調、音樂相伴。雖說這是社會環境轉變下的必然趨勢,不過和自己飼養比起來,除了缺少一份感情,也失去了神豬比賽的本意。傳統產業文化並未消失,只是被迫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如同面對WTO及全球化的趨勢,客家人的文化態度及產業勢必也要有所轉型。另一方面,「祭典空洞化」的危機也值得留意,如果神豬只剩下比排場、愛面子的浮面意義,或是淪為地方政治人物的角力場,恐怕將產生畸形化的發展及其他負面影響。 這讓我想起了一部紀錄片,是阿美族的影像工作者馬耀‧比吼拍攝的「親愛的米酒你被我打敗了」。這部片子討論的是祭典與米酒的關係,在阿美族豐年祭的傳統當中,年輕人必須通過米酒的挑戰,才能進入下個年齡階級;但是以現代的主流觀點來看,喝酒是不好的,有損原住民形象,因此部分城市回來的年輕人向長老建議,是否能夠用其他東西替代,不要喝米酒,但在長老堅持下,這群年輕人還是遵照傳統,面對米酒的挑戰;當他們通過了儀式的考驗時,他們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也對米酒有了不同的想法。 這部片子並沒有提供任何答案,也並沒有對米酒文化提出看法,但是卻讓人有更深層的省思。或許對於未曾經歷過神豬競賽的人來說,無法真正體會其中的意義;或許對鄉下的老農民來說,養一條神豬獻給義民爺,是他一生最大的心願,完成心願,這是難以形容也無法替代的內心感受,也恐怕是接受西方教育、習慣大刀闊斧的改革者永遠無法體會的。 http://www.hakka.taipei.gov.tw/08epaper/08epaper.ht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神豬文化的現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