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礼房文化
赣西北地区的山里客家人,特别讲究的是礼房文化和人情礼节。凡是娶亲嫁女、乔迁新居、寿庆生日都要置办声势浩大、场面热烈的酒席,以此招待客人。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风俗习惯。帮工和礼房
置办酒席自然要请人帮工,客家人情义甚浓,只要你请他帮工,左邻右舍族府宗亲都会来帮工,因而要设帮工名单和成立礼房。坐礼房并非轻而易举任人可为之事,因为这场喜事的好坏与成败,社会反响如何,取决于礼房间人员处理事情和安排分工是否得当。安排帮工名单是一件大事。在一般农家,规模大一点的红白喜事仅帮工就达70至 100人,酒席正餐一般在30桌左右,有的40至 70桌。仅帮工设置的岗位就有:理事、礼房(白喜事称库房)、司厨、知客、接礼、传茶、
煮饭、借送物、进出托、收洗碗筷、打杂。红喜事另有伴郎、伴娘、抬嫁妆、接新娘、旌使等近20个岗位。各岗位的人员多少要根据工作量的多少合理分工。执事名单安排后要张贴。现在的红喜事一般两天,减少了过去的娶亲晚上闹新房和第三天下厨程序。白喜事一般以堪舆而定。
礼房“红包文化”
礼房间人员要懂得许多民间文化风俗习惯,人情礼节。先讲“红包文化”:男到女家一般不少于 24个红包:翰墨、理事、司厨、祝祖、开面、沐浴、五匠、旌使、红叶、贴封、捺锁、装橱、着衣、捧凤、晋履,掌伞、开坛等等,女方回男方的红包一般也不少于 17个:如翰墨、理事、红叶、司厨、整容、铲火、旌使、涤尘、合卺、撒帐、发烛、司盥、伴郎、伴娘、红叶( 2个)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女方家送新娘到男方家,进门前要取男方红包,并且要“高升”一两次不等,女方看了男方家送来的20多个红包后要适当“加码”,媒人也会准备好高升红包。红包写法上也没有硬性规定、统一的标准,但大致相同。有的地方在红包词语上会别出新裁,较有文化艺术性,但万变不离其宗。如今,有的地方请摄像、花轿、车辆等,这些也要红包。因此,红包只有增多没有减少。再讲“轿对子文化”:在客家山里乡村,有时还兴起“轿对子”,即男方到女方家带上上联,要求女方家的礼房人员或有文化的人对下联。而女方家的主事人员特意要点男方的“翰墨礼红包”。这样一副对联完完美美,贴在迎亲的车上或男方带回家贴在喜事场中的大厅堂里,以示喜结秦晋,红红盛盛。有的姓氏嫁女时还有特殊的“开门利市”。
礼房人员
礼房间人员要掌握全局。比如:红包高升要适度。主要亲戚要合理安排代表坐上席,正席要在猪肉来了以后,由礼房间人员或东家最亲的长辈或族中头人致祝酒词(又叫安席)。给寄礼的人员回席礼房人员要管许多繁杂事务,既要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完成情况,又要督促按质按量按时为东家办好喜事。礼房人员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写对联讲究书法,内容要结合时代时令和喜事主题。为喜事编拟对联,来客到此一看,从对联内容、书法等就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文化水平、人才状况如何了。
写礼簿
礼房间人员写礼簿时既要仔细,也很讲究文化内涵,要将每一笔礼金和礼物收支明细详细登记清楚。红喜事除现金写清具体数额外物品一般不写具体数量而写成双成对,如鸡要写“喜凤双羽”,米粉要写“喜粉千丝”,猪肉要写“喜肉成提”,亲友送的花要写“喜花双束”等。匾额礼物要依来宾辈分大小挂在厅堂中央,不能出差错。如果是白喜事,特别要写好送礼人的挽幛、花圈和羽绒被中的落款人员,摆放时要按亲友辈分大小依次排列,表示尊重送礼者。特别要注意的是,白喜事中出灵柩的时间、还山的时间,礼房人员要掌握并做好预备工作。凡红白喜事,要分别注意写好匾额落款或挽幛落款,挂(摆)在厅堂里要依辈分大小排列,不能草率,特别是称呼上有文化艺术方面的讲究。做好了这一切才算礼房工作圆满结束。 (曾广福)
http://www.newsyc.com/xwzx/ycxw/jryw/2010_7_2/509297.shtml 江西的礼制传统坚持得比较好 赣南也有类似礼俗,但没有这么完整、周全。 传统的礼俗实在太繁杂了,如今已越来越从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