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c66 发表于 2010-6-27 22:41:07

2001年台湾客家人分布概况

近年来报载有关基因研究发现,男性基因突变高出女性许多,这说明人类体质差异之扩大,主要来自男性之基因突变,从大的范围来说,族群主体间的体质差异扩大,主要也是源自于族群主体父系血统基因突变之累积,中国在二千二百年前左右,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逐渐由母系社会转化为父系社会,以父系血统为传承的新姓氏随之大量产生,因此姓氏与父系血统正可说是互为表里,在中国经长久之发展,姓氏之发源地与其后各姓氏主要迁徙居住地理分布,就可反应各族群之血统源流与差异衍化过程。母系社会之族群因为较容易渗入周边其它族群之父系血统,使族群之父系血统多样化,进而使其族群与周边其它族群之血统文化差异减少,族群分界渐渐模糊,若是这个母系社会族群又处于人口弱势,很容易就被外围强势族群所同化,造成族群之消失。在台湾的许多平埔族是母系社会,从荷兰据台时期,就与汉人有交往的历史,所以在平埔族群中应含有不少汉族父系血统,就是一个例子。




因"客家人"仍无一定之定义,所以台湾各县市之客家人口数很难有明确一致之数目,但以我个人对一些人口资料之了解,并根据所收集约五千个本省汉人先祖之资料(若每一先祖目前平均有800个后裔在世,总计其后裔则有400万人,约占本省汉人1860万的21%左右),经客观数据比对,及河洛人与客家人体质之差异(如男性癌症死亡率及蚕豆症感染率..等),加上自己主观的认定,概算出各县市客家人口数(含隐藏之客家人口)供读者指教:




从(表A)来看




基隆市粤籍人口约2.21万人,依个人抽样出全台5000个外省人做统计之结果,外省人中约10%是客家人,所以包含外省客家人之基隆市客家人口约有3万人,以中山区人数较多,以客家体质比率来看,客家血统人口在暖暖区占人口比率则较高,基隆开发,首先自暖暖区,古说未有基隆先有暖暖,暖暖是基隆河最末端之河港,先民逆基隆河至此,客家先民可能也是最早至基隆之移民之一。世居基隆之客家宗族较难找到,数据中清朝有来自福建诏安李氏--绍衣堂(李仲仪)派下后裔李轮美、李世荣、李恪等六人,其祖源自福建西部客家李火德。清乾隆25年福建南靖县人张石敢渡海来台居基隆,此宗为福建上杭县客家张化孙之后裔。另有广东陆丰县人邹添丁、粤东人陈代盛、广东饶屏县人邱良志等于清朝时移居基隆。






台北市粤籍人口23.38万,大部份是近20年从桃园,新竹,苗栗三县所移入。台北市体质比率显示客家血统人口数约占北市人口的28%左右,也就是74万人上下,如此多之人数,令人不解,若把粤籍人口全当成客家人,再加上外省人的10%是客家人,也不过30万人而以。我想另44万客家血统人口出处有以下数个可能,



一、从各县市移入不少之漳州客家人(如桃园县北区各乡镇与南投县之漳州客家人…等)。



二、台北市一百多年来都市化之结果,有不少客家人遗忘或是故意混淆自己之祖籍。



三、台北市世居之福建漳州与汀州人不少是客家人,如徐姓与江姓应有不少是祖籍闽西永定县或漳州诏安县与南靖县之客家人,另泉州安溪人或同安人(尤其是安溪人),也可能有不少和客家人有很亲近之血源关系(如安溪李、谢、廖、黄、邹、范姓及同安县之陈姓…等姓氏),



四、是早期居住台北地区之平埔族-凯达格兰族,很可能和客家人有密切血缘关系,可能是唐陈元光山西部众,一部份漂流至台湾北部(猜测)。台北市之客家人不论是占有率或人数,皆以南区较多,若以立法委员选区来看,南区约占三分之二。世居北市较大之宗族与客家有较密切之血源关系者,如定居南港区之吕氏宗族,吕神佑等宗族六人于清朝乾隆年间自福建南靖县书洋乡渡海来台,其祖源自山西省值得一提的是,全台祖籍漳州的吕氏宗族大多属客家血统。清朝时来台定居之罗姓宗族也多为客家后裔,台北市世居之罗氏宗族亦不例外。清康熙及雍正年间有广东人廖简岳、廖顺勉等廖氏至今文山区开垦。清康熙年间有邹应龙后裔粤东梅县人邹子禄、邹子乐等人入垦今北市。







台北县客家血统人口约54万,台北县之客家人大部份分布在淡水河以南,其中板桥市之客家,人口最多,新店,五股,莺歌三乡镇市之客家血统人口占各该乡镇市之人口比率则最高,占三分之一以上,此三乡镇市可能有许多混淆祖籍之原粤籍人口,世居此三地之安溪人,也应该有一些宗族与客家有亲近之血源关系。事实上,若用一些客家族谱,来比对民国45年户口普查数据之姓氏祖籍结构,很容易了解祖籍混淆情形之存在,例如泰山客家黎氏族谱中记载有不少后裔一直世居北县,另有不少后裔失联缺漏,但民国45年户口普查,北县之黎姓人口几乎皆为闽籍,显然居于人口相对少数之台北县世居客家人,因客语之流失,其后裔混淆祖籍成其它族群者,必定不在少数。世居北县较大之宗族与客家有较密切之血源关系者有--




莺歌镇--早在1684年即康熙23年广东人吕阿四、吕阿和、吕阿南等人即已入垦今台北县莺歌镇,清康熙46年广东饶平人郑清雅渡台居莺歌。




树林镇--清乾隆年间广东镇平人邓彦拔渡台居今北县。




新庄市--清雍正年间广东陆丰人王克师、清乾隆年间福建永定人江月暄、广东陆丰人张卿南等人入垦新庄。




淡水镇--清康熙年间广东平远人罗开运、清雍正年间广东镇平人陈学正、清乾隆年间广东镇平人罗焕依等人来台居淡水镇。




泰山乡--清康熙年间广东饶平人林彪、清乾隆年间福建永定人胡旭卢、胡焯猷、广东陆丰人陈春仲、陈卿南、张大猷、广东大埔人黎玉佩等人入垦今北县泰山乡。




石门乡--清乾隆年间福建永定人练一干、练在君、练在恭、广东镇平人罗继斋等人入垦今北县石门乡。




五股乡--清乾隆年间广东镇平人黄长安、广东饶平人刘启善、刘和林等人入垦今北县五股乡。




中和市--清康熙年间福建永定人范邹氏居今北县中和市。




土城市--清乾隆年间福建诏安人罗文盖入垦今北县土城市。




三峡镇--清乾隆年间广东五华人古汉端入垦北县三峡。




三芝乡--今北县三芝乡清雍正年间有福建永定人江若济、江士学、江正安、江世学、广东普宁人翁尚进等人入垦、清乾隆年间有福建永定人李崇文、华东线、江心知等人入垦,三芝江氏后裔其后不少移入北市及中永和一带发展。




八里乡--清康熙年间广东饶平人刘名珍、清乾隆年间广东嘉应州人余源等人入垦今北县八里乡。



在台湾的许多客家宗族族谱记载是从莺歌至龟山之枫树坑一带在迁出,此现象值得往后进一步了解其历史原因。
桃园县之客家血统人口约有100万人,占总人口的58%左右,是台湾客家人口最多的地方,桃园县北区世居之福建漳州人,尤其是祖籍福建漳州府诏安县与南靖县者,大都与客家有非常亲近之血源关系,应被归为客家人,例如邱,吕,徐,江,简,李等….大姓,笔者有一邱姓同事就主动表示,他们是诏安客家人,并说年长之族人,尤其是住在宗族祠堂附近者,都还会讲漳州客家话,这位同事所表现之客家意识,是一种非常主观的客家认同,正是客家人持续存在的根本。大溪有两处有名之李氏古厝,一是清举人李腾芳古厝,一是康庄路2段的李琳茂古厝,李腾芳祖籍福建诏安,李琳茂祖籍福建平和,这两个李氏宗族其血统源流,都可追溯到先祖李火德,李火德也就是前总统李登辉之先祖,这可能也是前总统李登辉对大溪情有独锺的原因之一。



李氏先祖李火德是唐末至五代时人(一说是宋末人-但宋末人之说法很不可能,原因复杂此文暂不说明),他从客家祖地福建宁化迁居福建上杭开基,目前众多后裔分布闽粤台各地。龟山李氏来台祖李荣轴, 祖籍福建诏安,其先祖李念七,也是于明代时从福建宁化迁福建南靖大坪头,其后裔支分福建诏安,传到13世李荣轴渡海来台(注1)。桃园县南区有一些粤籍大族,例如观音宝树堂(郡望-陈留)之谢氏,新屋天水堂之姜氏,新屋南阳堂之叶氏,他们之源流可追溯迁自闽南,但他们先祖迁移至广东惠州数代,再移至台湾,如今观察其体质与风俗,比客家还客家,(例如义民祭典轮值,他们还是重要的主导者),其祖居郡望堂号也都在现在的中国河南省或甘肃省,与河洛人主体源自山东省与河北省南部,有很大差异,笔者小时候住新屋乡,邻居是姜姓与叶姓大族,他们会使用海陆腔客语,也曾听到他们使用河洛话,这在海陆客语非常强势的新屋乡,是一奇特之现象,新屋姜姓与叶姓宗族,到底是客家人还是河洛人?我认为他们的根是客家,移入福建省成为福佬客,再移广东惠州成海陆客,移来台湾又再回到客家怀抱。在桃园县之河洛血统人口只在大园乡占有优势,复兴乡则以原住民泰雅族为主,其它乡镇市则以客家血统人口为主,但在政治上却以南客北闽来分,且互不相让。桃园县之外省人,有很高比率是从中南部或台北县市迁来,其第一代已婚者,近半数是娶本省籍女性,尤其是河洛女性,其第二代故多会使用河洛语,如中坜市,河洛语言之使用反而有较强势之现象。在桃园县,因外省第一代仍多在世,加上娶入之它族群女性,所以在民主选举中,外省票数往往与闽粤族群票数鼎足而三,但近年外省第一代面临大量凋零,影响力也会随之降低。近几十年桃园县移入为数60万之外县市人口(不含外省人),其中来自新竹县约10万,来自苗栗县约10万,这两个县世居住民大都是客家人,其移入人口70%迁入桃园县南区;另有约25万来自彰化县、云林县及嘉义县三县,这三县以河洛人为多,其移入人口70%迁入桃园县北区,外县市人口移入之分配,使桃园县仍巧妙维持南粤北闽之分布。



桃园县客家人不少,却只在大溪及八德交界处有一座三山国王庙,显得较特殊。桃园县南区之客家人,近45年其总生育率高居全国之冠,所以产生许多人口众多之大族,如新屋九斗罗氏约有5000人,新屋范姜氏约有4000人,新屋东明姜氏约3000人,杨梅高山顶郑氏约有3000人,平镇王氏、宋氏,杨梅黄氏,龙潭黄氏,观音廖氏、谢氏、徐氏……等等到处皆是远超过千人以上之大族,桃园县南区近年处处新建大型祠堂,蔚成风气,也使得宗族对民主选举之影响力,比其它县市来得更明显。桃园县各乡镇与客家有血源关系较知名之宗族如下--




观音乡--清乾隆年间福建南靖县书洋镇敦本堂派下后裔李廷柱、李廷绅、李廷绪等人入垦,此李氏先祖源自闽西客家李火德公,清乾隆初广东人谢永锦入垦,清雍正年间广东陆丰人黄鼎坤入垦大潭村,广东人卓乃文入垦上大村,乾隆年间广东陆丰人廖世崇、廖仕盛、徐敬云、徐子坚入垦。




芦竹乡--清雍正年间广东饶平人王克卿、詹灶寿入垦,乾隆初福建诏安人吕延玉入垦,乾隆中闽西永定县人江仰辉、江汉维入垦,广东镇平县人巫永兰、巫玉宗入垦。




龟山乡--清雍正年间有广东平远人刘子桂、刘京琏、刘戊方,广东饶平人罗魁福入垦,清乾隆年间有福建永定人翁元生、福建南靖人徐日兴、福建诏安人李荣轴、罗队、吕瑞元、广东五华人罗天透、广东饶平人陈名显五兄弟等人入垦。




龙潭乡--据说福建诏安二都客家人游瑞清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即居龙潭,后裔移芦竹,清康熙年间广东陆丰人罗正遇入垦、清乾隆初广东镇平人黄梅生入垦、清际入垦龙潭之锺姓如锺会明、锺锦清、锺朝宗、锺兴智等大都来自广东五华。




杨梅镇--清康熙年间广东五华人古尾基、古厚基、古杨基、古达先等人入垦,清雍正年间广东陆丰人郑大模、广东饶平人刘延楹入垦、清乾隆年间广东镇平人傅麒章、傅廷俊、傅麟章等兄弟入垦。




新屋乡--清康熙年间广东陆丰人罗允玉、罗允文兄弟入垦、清雍正年间广东陆丰人范姜殿高等五兄弟、叶春日、罗万韬、罗弘乐等人入垦、清乾隆年间广东陆丰人姜文钦、广东饶平人曾大举、广东镇平人徐保习等人入垦。




桃园市--清雍正年间广东梅县人古传、广东饶平县人锺相英等人入垦,清乾隆年间福建汀州人薛启隆从斗六北上入垦、广东镇平人陈世举、广东饶平人庄德大亦至此垦拓。




平镇市--清雍正年间广东陆丰人叶奕明、叶奕伦、叶奕武等人入垦,清乾隆年间广东镇平人宋高麟、梁义昌、宋来高、曾九健、沈人定等人入垦。




中坜市--清雍正年间广东惠来人黄风、广东镇平人赖永馨、广东饶平人吴雨吉等人入垦,清乾隆年间有福建永定人胡凯清、余乃芳、广东惠来人傅仙桂、广东镇平人郑建仪、廖相标等人入垦。




大溪镇--清乾隆年间福建永定人江汉瑜、福建平和人李琳茂、江士根、福建诏安人李善明、广东镇平人徐拔云、张秀兰、广东人谢秀川、赖基郎等人入垦。




大园乡--清康熙年间福建南靖人吕夏珍入垦、清乾隆年间广东镇平人傅云剑入垦。




八德市--清乾隆年间有福建永定人江盛伍、吴乃郊、福建诏安人吕祥查、吕祥岁、吕达川、吕万春、吕孟生、广东镇平人吴存珪、吴清礼、吴福新、吴奇来、吴仲金、吴福、吴仲立、广东饶平人刘璞珍、萧元科、广东陆丰人彭盛祥、彭显英等人入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1年台湾客家人分布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