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10-6-27 22:40:00

客家大本营纪行

客家大本营纪行


广西日报   2010-06-26          ■ 李书耀 http://www.gxrb.com.cn/res/1/20100626/92711277505144671.jpg  ▲永定客家土楼具有一种雄浑沧桑美。  文化之旅

    □李书耀
  
  寻访客家土楼
  要问此次客家探访之旅什么最让我们震撼,那就是:我们看到了举世无双的客家土楼群!
  说起来很有意思,我们土楼出名靠的是美国情报机构。据说上世纪80年代,美国情报人员从卫星照片上看到闽西地区大山中有类似核反应堆的圆形建筑物,后才调查清楚原委,弄得山姆大叔虚惊一场。不过也好,这一招歪打正着,闽西客家土楼借此得以惊艳登场,闻名于世。
  福建永定的土楼,堪称客家土楼的上乘之作、代表之作。2008年,以永定土楼为代表的福建土楼,被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36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至此,永定客家土楼再也不是藏在深山中的羞涩少女了,而是变成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
  用过午饭,我们便踏上了去初溪村的山路。永定初溪土楼群是福建土楼中最美的土楼群,属世界遗产项目。到初溪村后,我们跟着向导小妹的脚步,拾级而上,走进了初溪土楼群中的代表集庆楼。
  人有名,楼有号。初溪土楼座座大门上方都写有一个名号,且都带有一个“庆”字,寄寓了土楼主人的美好期待。我们所进去参观的集庆楼,距今590余年,为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久远又结构特殊的一座,外形为圆形,占地2900多平方米,外围4层,里围1层,中心还建有一座用于祭祀的厅堂。此楼的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木材料构建,全靠榫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竟也穿越了近6个世纪的风霜雨雪,与厚达2米的生土墙一起傲然挺立。登梯上楼,环廊漫步,4层灰黑的瓦面围成4个巨大的圆环,圆环瓦檐下面是一间紧挨一间的木房,既有一种雄浑沧桑之美,又显恬静深幽之境。生活在蛮荒闭塞的群山之中的客家先人,其建筑理念和建造技术,不能不让人惊叹和震撼!
  登上土楼群对面山上修建的一个观景台俯瞰,好一幅美丽的山村画卷!苍翠的大山脚下,缓缓的山坡之上,层层起伏的梯田之间,5座圆楼、30多座方楼,错落有致地镶嵌下来;一条条石子小路连缀其间,溪涧缠绕,水流淙淙。凝视良久,斯人已去,冥想过往:坡上劳作,溪边浆洗;鸡鸣狗叫,夫唱妻和……那是一个童话般的意境,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之美难以言喻。
  土楼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内部功能齐全,聚族而居,自成一体,可防盗、防火、防震,既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有极高的人文价值。来过土楼的中外专家学者无不给予极高的评价。2010年春节,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了永定土楼后赞赏道,“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踏上红色土地
  闽赣交界的闽西和赣南地区,不仅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是中国革命的火红热土。
  从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客家人便走上了中国变革社会的前台。勇于变革,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是客家人在颠沛流离中,长期与恶劣环境作斗争后锻造出来的性格。太平天国运动,以客家人为领导和主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其前身是井冈山当地客家人建立的武装据点;中国第一个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建立在客家人聚居的瑞金。据统计,红军长征时的8万6千多人中,就有7万多是客家儿女。开国十大元帅中,朱德、叶剑英就是客家人民的优秀儿子。
  参观古田会议旧址的那天下着小雨,但我们的兴趣丝毫不减。会议旧址是座祠堂,后山坡上,森林茂密,古树参天。“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呈弧形插在祠堂后坡,在绿树的衬托下,鲜艳夺目。祠堂前是口荷塘,再前是片山区难得一见的开阔田野,田野尽处是环抱过来的美丽山峦。正对祠堂的,是一座像帽子一样的山峰。祠堂是一组砖木结构建筑,由前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前厅台椅按照会议召开时的情景摆放。左厢房第一间曾经是毛泽东同志办公的地方。站在伟人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伟人留下的气息,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感怀不已。
  拜访“客家摇篮”
  作别古田,我们开始西进,目标是江西省赣州市。若以区域来论,赣州应该是客家人聚居最多的地区,全市有客家人800万。有学者指出,赣州是客家人到达客家大本营的第一站。客家先民进入赣州,条件还是很便利的。赣江贯穿江西南北,注入长江,客家先民可以从长江溯江而上,直达赣州,然后再沿赣江支流章水、贡水扩散,进入闽西和粤北。
  学界认为,客家民系形成于赣南,发展于闽西,成熟于粤东,故称赣南为“客家摇篮”。为了寻找客家先民入赣的足迹,我们来到了章水、贡水交汇后的赣江之头,登上江边的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
  纪念坛建于第19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召开前。纪念坛半径12.5米,基座借鉴北京地坛的建筑形式,寓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基座分为三层,象征着客家民系形成的三个阶段,即形成于赣南,发展于闽西,成熟于粤东。基座的五级踏步则象征着客家人五次大迁徙。坛上安放一只高5米的三足大铜鼎,象征客家人以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扎根在赣、闽、粤三省相毗邻的大地之上。纪念坛相对应的三组踏步,则象征着客家人聚居地的三条生命之源——赣江、汀江、梅江。
  为了更好地传承客家文化,赣州投资6000万元修建了客家文化城。文化城包括大门牌坊、客家太极广场、客家艺术长廊、南迁柱、杨公祠、客家百姓宗祠、客家博物馆等,外围呈方形,内围呈圆形,整个建筑形式与客家文化融为一体。
  客家百姓宗祠分前、中、后三个大殿。前殿是客家名人展厅,展厅四周墙体上悬挂着历史上100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客家名人画像和文字介绍。中殿是族谱展厅,存放全国各地客家姓氏族谱原件,可供前来追根寻祖的客家人翻阅。后殿是谒祖堂,中间供奉的是炎黄帝的座像。两边是神台,分三层,以百家姓顺序依次排列供奉着客家160个姓氏祖牌。
  宗祠的右边是客家博物馆。共分两层,一层是客家文物展厅,如花轿、风车等2000多件客家文物。二层是“客家摇篮赣州展”,全方位地展示赣州成为客家摇篮的辉煌历史。
  从客家博物馆出来,往西是客家艺术长廊。长廊别具客家韵味,它借鉴古代客家风雨桥风格所造,古朴、雅致。长廊绘有客家生产生活、民俗风情百态图,共八个篇目,即农事篇、节日篇、祭祀篇、祈福篇、娱乐篇、求学篇、婚事篇、生活篇,可一览而知客家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说起采茶戏,我们广西博白与赣州是脱不了关系的。采茶戏是赣州民间主要娱乐形式,起源于赣南,主要流行于赣南和桂南客家地区,其中桂南采茶戏又以博白县为代表。博白县采茶剧团声名在外,民间的采茶剧团有二三十家。上世纪60年代,博白县曾多次到赣州学习采茶戏,取得巨大成功。2006年,赣州、博白成功申报采茶戏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我们到赣州市采茶歌舞剧院作了短暂的交流。
  赣州除了拥有“客家摇篮”的头衔外,还被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摇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赣州的瑞金以及周边几个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的于都、瑞金等地出发的。当年赣南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有近60万人参战,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8万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5%,赣州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客家人,客家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承!(下)
  (配文图片为资料图片)

橄榄游 发表于 2011-1-30 11:53:11

:D:D: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大本营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