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苏维埃旧址锦绶堂
http://www.sina.com.cn2010年06月15日09:50星辰在线-长沙晚报在浏阳大围山镇楚东村,有一座修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的典型的清末封建庄园建筑。这座庄园的建造者,是受清廷旌表节孝的烈妇涂刘氏,她早年丧夫,寡居四十余载,为了纪念亡夫涂儒玟(字文绶、号组臣),她将毕生苦心经营造纸业的积蓄建造了这座深宅大院,并命名为“锦绶堂”。
锦绶堂是全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府——湖南省苏维埃政府的驻地旧址所在,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30年5月,彭德怀带领的红五军攻克东门,苏维埃革命运动在大围山地区兴起,锦绶堂成为红军后方医院和管理没收土豪财产的保管处。同年7月30日,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随军辗转到东门,进驻锦绶堂,但这次驻扎只有几天时间,只能算是暂时的进驻。直到1931年农历二月初,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才与共青团湖南省委、中共湘东特委、省总工会、省反帝大同盟等正式进驻锦绶堂。直到今天,锦绶堂的墙壁上还保留有大量的红军标语、财务收支表、油印小报等土地革命时期的珍贵革命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
锦绶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正门距浏阳河上游大溪河不足百米,庄园最外围,是以三沙土夯筑而成的高大围墙,内部以正门所在轴线呈轴对称结构。沿着对称轴,百余间房屋楼舍环抱大小17个天井组成规模不同的小四合院,各个小单元之间又以廊舍相连,井然有序又浑然一体。整座院落布局巧妙,并且非常注重细节装饰,集石作、砖刻、木雕、书法、彩绘、泥塑、镶嵌等各种装饰工艺于一体。
锦绶堂的轴对称结构和布局特点,其实是中国传统思想对古代建筑影响作用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处民居建筑,锦绶堂集中体现和诠释这种影响作用,虽房屋数量众多,结构复杂,但是却严格遵守轴对称的布局规范。一条主中轴,辅以两条次中轴,院落相连,绵延相续,在平面上铺展开来。各个院落层次清晰,每个院落内主次分明。正、厢、耳、门、厅、廊、偏各房都各有等级,房间的功能关系是人际关系以及各式人等在其中的活动规律,等级分明。另一方面,这深深庭院,不仅是涂刘氏40余年寡居生活的缩影,更是封建伦理道德中贞操观念的物化体现。
锦绶堂也是客家人及客家文化在湖南地区发展壮大繁荣的物质见证。湖南客家人的数量居全国第六,锦绶堂所在的大围山镇就是湖南客家人的集中分布区之一。锦绶堂不仅反映出中原传统封建文化的深厚底蕴,还体现出移民群体所具有的特殊文化特色,说明了浏阳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展地之一。
锦绶堂因其完整精美的建筑,也因其重要的历史价值,被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在申请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