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纪行----大型电视系列片《走出围龙》拍摄散记
上海纪行----大型电视系列片《走出围龙》拍摄散记[ 作者:杨镜良 转贴自:对外部 点击数:7 文章录入:梅州电视台 ]
在一个神圣使命的指引下,梅州电视台“走出围龙”摄制队于1月9日在曙色蒙蒙中赶往汕头机场,我们的目的地是久负盛名的大上海那一帮梅州籍客家人。
“走出围龙”是本台今年的一项重大策划,是我台实施“文化梅州”战略的一件大事,它的宗旨是在梅州、国内、海外搜索梅州籍客家精英,传承客家文化,讴歌客家精神,制造一部长达100集左右的名人系列节目。
一群了不起的梅州人
在藏龙卧虎的大上海,来自梅州的客家人是一个精英辈出的少数人群。
李国豪,原上海同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世界十大著名结构工程专家,是建筑界一位享有崇高的国际声望的大师级人物,被誉为“国宝”。他的英名和中国南京、武汉、江阴长江大桥、汕头海湾大桥等著名桥梁工程连在一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采访对象。李老是梅城月梅人。极为遗憾的是,由于健康原因,我们缘铿一面,失之交臂。
江欢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总设计师。他的名字在梅州似乎比较陌生。但如果你去过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你会梅州感到自豪,因为它的总设计师,正是这位来自梅江区城北的穷孩子。江院士年近七旬,却志在千里,目前事业仍然如日中天,他在印尼雅加达中标的“亚洲巨人”电视塔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高塔,成为江欢成又一巅峰之作。
廖万清,国内真菌病学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梅县桃尧人。廖将军年近七旬,仍然战斗在工作岗位上,和层出不穷的新病原真菌作较量。他先后在国内首次发现7种新的病原真菌,其中新生隐球菌上海变种为国际上首次发现,并以廖氏命名。由他主导的专业实验室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愈率为100%,达国际先进水平。文质彬彬的廖老生肖属虎,他自比是一条下山的猛虎,以不服老的精神向新的事业高峰冲刺!
陈立侨,水产专家,华东师大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现年41岁的陈立侨在10年前晋升正教授时是该校创办以来最年轻的一个。他还是中国第一个水产专业的博士。然而,不可思议的是陈曾经有过小学毕业后失学3年的经历。他的成才经历感动了“上海十杰青年”的评委,使他在人才济济的上海脱颖而出,成为1997年度的“杰青”获得者。陈教授有过一项蜚声国际的研究项目成果,促成了著名的“大闸蟹”变成一个几百亿的大产业。
据上海梅州知识分子联谊会的反映,目前上海将近有数百位来自梅州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级知识分子。这是一个非常有地域特征的人才集聚现象,也是梅州的骄傲!
一座高度文明法治的城市
在上海采访,绝对是一项新鲜的体验。
在梅州,新闻采访基本上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事情,尤其是正面的采访,对方大多数会高度配合,时时处处会替我们考虑。基本上所有的场所都会对摄像枪大开绿灯。但在上海,我们的际遇不再有了这种普遍的欢迎。
首先是采访用车的问题。由于我们是飞越千里的异地采访,在上海,我们的交通成了大问题。天公不作美,又冷又雨,加上将近年关,大上海的士非常繁忙,经常在路边等几十分钟也等不到空车。一问的士司机,才知道上海的士发牌是受到高度控制的,不是生意好就可以多发牌。
本来“打的”其实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原因是过去采访,车辆基本上由对方提供,或者用本台的采访车。这一次在上海,尽管我们采访的都是有官职在身的主,但无一例外都没有单位派车。比如江欢成院士,他是中国著名的上海现代设计集团的总设计师,因为这是对他私人的访问,所以,我们只能打的追赶他老人家的商务车,当然他的车子已经满载着印尼代表团的客人。因为的士繁忙,我们在一次一次在寒风冷雨中苦等,有几次追不上江院士,差点错过拍摄时机。
其次让我们感慨的是摄像枪不再是出入无阻的特别通行证了。只要是有单位管理的公共场所,拍摄都需要先登记,否则会受到拒绝。我们跟着在上海赫赫有名的江院士,进入由他本人设计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仍然需要购票进入,拍摄需先交800元的人民币。不仅如此,连身为上海市参赞的江院士带着的印尼官方人士,在进入上海市城市展览馆时,同样不能免票。这种事情在梅州是闻所未闻,遇所未遇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时间。在上海,采访需要预约时间,在电话里要把见面时间交代的非常清楚。迟到固然不受欢迎,早到也得不到接待。没有人会在时间的问题上给你面子。另外,在晚上,超过10点钟打电话到人家家里也是不礼貌的。据说是因为上海的一般人家都有早休息的习惯,因为白天需要早起赶车。许多人早上要花一两个小时在路上。
在上海,消费也是必须清清楚楚的行为。明码实价,没有讲价的余地。我们曾经看到一位采访对象请我们吃饭后买单时,一共花了603元,我们试图劝小姐免掉3元的尾数,但遭到客气的回绝,令人不可思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