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客家人是迁徙民族。客家人喜欢迁徙,像吉普赛人。的确,客家人相对于汉族其他民系,相对于我国的其他少数民族来说,迁徙是频繁些。一般认为,在我国历史上,自两晋至明末清初,客家人共有五次大迁徙:
“ 第一次南迁是在两晋‘五胡乱华’时期。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 历史上指包括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及山东省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广义中原,或指整个黄河流域),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稍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大约96万中原人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赣南,一部分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
第二进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先是唐代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逃入闽粤赣区。如宗室李孟,由长安迁汴梁,继迁福建宁化石壁乡。固始人王绪、王潮响应黄巢起义,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五千下江西,致使闽赣边一带人口激增。
第三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后由虔州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从蒲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第四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其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带迁徙。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四川的客家基本上来源于这次‘西进运动’。当时四川人口因战乱、瘟疫及自然灾害锐减,清政府特别鼓励移民由‘湖广填四川’。
第五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当时为避战乱,有一部分客家人迁徙到南亚,有的被诱为契约劳工,被押往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地。
除以上5次大规模的南迁外,中原汉人也有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南迁者,另有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佚名)
简言之,客家人迁徙的路线主要是河南、陕西——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台湾、海南岛及东南亚等。客家人迁徙的原因主要是战乱、自然灾害和人口膨胀,并不是客家人喜欢流浪。“试想,在漫长的岁月里,“五胡十六国”,战火不断,哀鸿遍野,不逃离能活命吗?月是故乡明。开始,先民们也许只想暂时客住一段时间,但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于是建造房舍,开垦田地,畜养猪牛,长久地居住下去。由暂时的客住到长久的家居。就这样,也就成了永远的‘客家’!”(佚名)
不久前,笔者曾建议“打造广西客家千年迁徙终点站标志”,遭到一些网友的反对,理由是客家迁徙现如今仍未停止,客家迁徙无“终点站”。殊不知,那怀揣着族谱,肩背着祖先的遗骨,扶老携幼,不知将在何处落居及落居后是否能入户定居的举族迁徙;与当今手提行李,想去哪就去哪,买了房就能入户的迁徙,实在是太不能同日而语了!
[ 本帖最后由 Kejiashan 于 2010-5-16 14:0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