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武術(客家流民拳)淵源長 義勇之拳揚四方
http://www.tudou.com/v/G0aDkCsDteg/v.swf【黃小琪 林敬祐/台北】
其實客家武術淵遠流長,七步拳只是其中的一種,早期客家先民生活因為躲避戰亂不斷遷徙顛沛流離,所以必須學武防身,同時也負起保衛家園的責任,所以學習武術,客家武術最大的特色就是剛猛有力,三招之內就要制服敵人,不過絕不主動傷人,所以又稱為義勇之拳。
拳風虎虎、剛猛有力,這就是客家七步拳的威力,早年由於戰亂,客家族群不斷遷移,為了求生存,必須學會自衛防身的武術,所以客家拳又叫作流民拳,流浪人民的拳術。
前中華隊散打總教練 邱文頊:「客家流民拳最主要是因為生活不穩定,由北方逃到南方的過程當中,他們截取一些實戰性比較強的動作跟招式,來做一個練習跟禦敵。」
因為面對惡劣的生活條件,所以出招要狠,三招之內就要制服敵人,掌劈如快刀,這一路〞周家拳〞也是客家武術的代表之一,出手快速、能攻能防。
嶺南拳術總會長 林禮懋:「最短的時間,要將(破壞力)打到對方身上,要保護自己,客家人不跟人家拉鋸戰的,三兩下、三招打不倒,你就得跑了。」
雖然出手都是絕招,但客家人不隨便動武傷人,練精更要練氣,強調重忠義、保家園來傳承武術,是所謂的「義勇之拳」。
嶺南拳術總會長 林禮懋:「文人明傳詩書暗傳道,武人明傳武術暗傳法,為人處世的方法,我認為灌輸年輕人的思想,比專注那一招一式、一門一派,那太粗淺了。」
歷經時空轉變,客家人的尚武精神已經轉向文化層面,兩位現代武師語重心長的說,客家人不忘本,就是要把傳統武術精神繼續保存發揚下去。
客家流民拳简介:
早期客家族群开垦台湾的时候,当时的闽南地区的漳州和泉州移民已经到这里开垦,也因此客家人必须转往台湾山区定居,因而常常碰到与原居民间的冲突。
这时期的族群观念与方言的区隔使得闽南人与客家人彼此无法相容,因而这在台湾造成诸多的摩擦和人间的悲剧。然而客家人对于原居民之间的隔阂更较之与闽南人更大,人数方面客家人显然是比较少数,因此流民拳的出现即是在述说著这一段悲哀的历史。
关于流民拳的内容,有些人士是认为它并非属于一种门派,而是由两广地区的客家拳术更易的一套改编套路。
客家流民拳成就:
民国78年台湾第四届中正杯锦标赛总冠金
北京第一界世界杯自由搏击散打世界金牌
台湾特种部队、治安单位研习的也是客家流民拳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10-5-1 15:20 编辑 ]
客家七步拳開班 習武術學客語
【黃小琪 彭晉祿 林敬祐/台北】保存客家文化,有人唱山歌、有人做美食,更有人學客家武術,而且還要透過武術學客語,台北市客委會開辦的客家七步拳武術班就吸引了不少非客籍的學員,一方面認識客家武術,一方面也藉此學習客家話。
生澀的跟著老師練拳,全都是第一次,不說還以為是在跳土風舞,其實不然,他們正在學客家七步拳。
客家武術班 班員:「老師功夫很厲害,我還要跟他多學習。」
客家武術班 班員:「累會喔,(怎麼累)氣很喘。」
指導老師 古耀錦:「客家人外出流浪,在七步之內就要解決(敵人)。」
每個口令都用客語,不是客家人的學員也照做,練拳學客語就是這門課的主要目的。
客家武術班 班員:「1、2數字是可以聽得懂,正面反面都聽得懂。」
北市客委會組長 姚敏貞:「有運動又養生,又學到客家文化以及語言。」
客家武術內涵豐富,民眾學拳練氣,認識客家也充實生活。 客家流民拳,应是流民教的拳术吧,属南派武术.
广东拳术主要源于福建,客家也不例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