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SR 发表于 2010-4-15 20:59:07

广东丰顺完存一愈600年客版"乔家大院"

 在广东丰顺县建桥镇有一座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古城,至今已逾600年。这座古城被当地人称为“建桥围”,其布局严谨结构完整,集元、明、清三朝的古建筑于一体,并被专家认定为潮、客、畲文化的融合体,在闽、粤、湘、赣客家围屋中亦属罕见,更被建筑学界专家誉为客家古民居建筑的“乔家大院”。

  建桥围占地面积近1平方公里,城内占地1.57万平方米,整座建筑外形像一座城堡,呈长方形,外圆内方,古城四周有护城河水环绕,远眺整座城像浮在水面的一条大船,因此又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之为“船形围”。

  建桥围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及古城四周数千米既当城墙又当屋墙的城墙,至今仍保存完好并非常坚固。城门外墙高而厚,城门内架设木楼棚和内宽外窄枪眼孔,结构紧凑,并设封火墙不露桁桷,利于群居和防贼御敌。

  古城内有回环的四合建筑,普通为二栋(堂)二横或三栋(堂)四横。如今城内约有上千间房屋。这里既留存有元末古巷,更多的房屋是明代飞檐式的四合院建筑,也有清代防火山墙式建筑混杂其中。

  从小在古城长大的村民张老伯告诉记者,古城内十厅九井,三街十二巷,酒肆、布店、饮食、肉店等商铺俱全,鼎盛时期城内居民达3000人,冷兵器时代抵御外来强敌时,四座城门一关派人防御,古城便固若金汤,城中居民一两个月不出城门生活不受任何影响。

  建桥围城中排水、通风、防火等硬件设施的设计之绝妙和神奇令人叹为观止。城内街道和古巷里看不到一条排水渠,但不管下多大的雨,城内从不会淹水;通风采光设计精妙绝伦,城内大大小小24幢四合院式建筑,每幢建筑物的通风采光都恰到好处,冬暖夏凉;防火设计更是令人叫绝,除古城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外,房与房之间还建有防火山墙,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水井,井水长年不枯,既便于生活,也利于防火,数百年来城内从没有发生过大的火灾。

  建桥地属丘陵山区,均属莲花山脉,山岭南北两面高山屹然对峙,土地肥沃,既有利农耕,又有利于林业开发。元末的建桥围的创建者目前已无据可查。据当地史料记载,建桥围古城最后形成的建设者为明代中期梅州州牧张德达。他原居福建上杭,在任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州牧时,遭战火纷争难归故里,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在此创基。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04-15 19:22:06

namlow 发表于 2010-4-16 11:18:04

元末的建桥围的创建者目前已无据可查。据当地史料记载,建桥围古城最后形成的建设者为明代中期梅州州牧张德达。他原居福建上杭,在任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州牧时,遭战火纷争难归故里,明隆庆年间 (1567年~1572年)在此创基。
元末的建桥围的创建者目前已无据可查。--可惜了!
====遭战火纷争难归故里,明隆庆年间 (1567年~1572年)在此创基=================
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63923-1-1.html
嘉靖四十年(1561年),著名海盗张琏率众出没于闽广沿海,与明军作对,这一年一度打到广州城下。

张琏,广东饶平县乌石村人。他既是“白哨”(山寇),又是“海哨”〔海盗),是当时一位有山寇与海盗双重身份的出名人物。张琏初为库吏,为人精明能干,是个有智谋与野心的下层小吏。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7年)所谓“倭寇”骚扰潮州沿海,侵掠饶平县时,地方将官借口防倭动用酷刑掠夺贪污民众财物,激发民众反抗,张琏乘机起事,打死了本家族长投入海盗团伙,不久就成了一方枭雄。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五月,张琏自称“飞龙人主”,攻城掠地,短时间内号称聚集了10万之众,兵锋纵横两广闽赣数省。明朝廷震惊,就在这一年 (公元1561年),世宗皇帝诏命诸道会师二十万众,令两广提督张皋、总兵平江伯陈圭调集大军征剿张琏,参将俞大猷等统官兵分七哨大举攻剿。明政府在不得已间还想到了征调葡人协助作战。传教士利类思(Ludovicus Buglio)在1665年的著作《不得已辩》中记载:“至嘉靖年间,广东海贼张西老(张琏)攘澳门,至围困广州,守臣招西客(指葡人)协援解围,赶贼至澳歼之。”

明军各部纷纷上报已打死了张琏,其实都是在谎报军情。张琏与官兵激战后全身而退,几年后,有人看到他在三佛齐成了港口海关总长⑥。这次事件中,明王朝动用了葡人的力量来扑灭了一次国内叛乱事件。
.................
=================================================================================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0-4-16 11:46 编辑 ]

namlow 发表于 2010-4-16 11:52:11

图为:建桥围北门(图片来源于:天下客家摄影网)
http://www.hakkasky.cc/wiki/doc-view-818.html
   建桥围设有东西南北四大围门,外圆内方,各门顶均嵌有石刻和庆塑门门匾,围门四座均以青石砖作墙基材料用三合土青砖砌垒,城门名分别由状元、探花、民国国府主席题写。


  东门“东关巩固”高7米,系嘉庆癸亥年一位状元所书。


  西门“西铭是式”高5.8米,由中华民国政府主席林森题字,民国29年旅泰华侨张鉴初捐资重修。


  南门“熏风自南”高5.4米,是建桥围的生死门(结婚由此门进,丧事由此门出)。


  北门“众星拱北”高5.5米,门联“众水朝东,星辰拱北”。解放后由铁道学院一位教授题字,门内架设木栅和枪眼孔,内宽外狭,结构紧凑,不露相格。围外西南片开挖有十八曲水坑工程,从马仔坑上游来的水注入四环池塘,此坑不会积泥沙,既有水利的作用,又有其科学原理,此水坑已被平整作耕地后毁掉。
http://wiki.hakkasky.cc/uploads/2009/07/s_1248678818h9r9IqYn.jpg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0-4-16 11:54 编辑 ]

namlow 发表于 2010-4-16 14:53:15

丰顺县建桥镇位置连接:

http://ditu.google.cn/maps?f=q&source=s_q&hl=zh-CN&geocode=&q=%E5%B9%BF%E4%B8%9C%E7%9C%81%E6%B1%95%E5%B0%BE%E5%B8%82&brcurrent=3,0x34104427e6ecdb63:0x1a58e3537584a74e,1,0x3410eb8c6ac75f59:0x43db913051cbbff2%3B5,0,0&brv=21.22&sll=23.131614,113.266558&sspn=9.084388,14.128418&g=%E5%B9%BF%E4%B8%9C%E7%9C%81&ie=UTF8&hq=&hnear=%E5%B9%BF%E4%B8%9C%E7%9C%81%E6%B1%95%E5%B0%BE%E5%B8%82&ll=23.945096,116.152053&spn=0.009394,0.021973&t=h&z=16

田礼禾 发表于 2010-6-23 10:11:02

丰顺的邹家围非常值得注意

丰顺的邹家围气势雄伟,东南巽方来龙,蜿蜒折转,于寨场仰头开穴,立坐午向子官向,水自未方来,绕穴右行,折向北去,水口关澜紧密,有灵兽捍门,左边乾峰高起,取木火通明之卦,门内有塘,塘外设围墙,档煞藏风,墙外又有塘,尽蓄龙气,是粤东客家风水术的代表作品,其先祖为副总兵,数百年人文荟萃,最难得保存完整,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可惜当地的党政领导眼里看的都是阿堵物,目不识宝。其地距建桥围相邻。

[ 本帖最后由 田礼禾 于 2010-6-23 10:13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丰顺完存一愈600年客版"乔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