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ulicai 发表于 2010-4-2 17:40:53

客家人清明節不掃墓

客家人清明節不掃墓
                        丘立才
清明節掃墓的由來: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因遭陷害而流亡國外十九年,跟隨他的大臣中,以介之推最為忠心。有一次,他們在山中迷路,介之推就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烤熟了給重耳充饑,救了重耳一命。流亡十九年後,重耳終於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即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文公即位封賞功臣時,獨獨忘掉了介之推,。後來晉文公想起介之推,要為介之推封侯晉爵,升官加祿,請介之推下山接受封賞。介之推堅拒,不言祿亦不受祿。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裏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複清明。”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走時,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歎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相互尊敬的稱呼,就來源於此。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這就是寒食禁火的由來,這就是清明節掃墓的由來。
客家人是漢民族南遷的一個民系,從中原遷徙到嶺南嶺北,甚至遷移到世界各地,一直都祈求祖先的蔭庇保護,所以厚葬和祭掃是客家人每個家庭裏的一項重要活動。厚葬表現為“背祖骨”和“二次葬”。“背祖骨”就是客家人在輾轉逃亡過程中背上祖先的骸骨,以免拋離祖上遺骨一任異族他人蹂躪,一旦找到了新的安居處,尋覓得風水寶地,將骸骨擦拭乾淨,置於“金鬥罌”,重新安葬。客家人的這種習俗沿襲下來,即使不再遷徙了,也會在下葬先人三至十年間,重啟墳墓,打開棺材,擦拭乾淨骸骨,貯于“金鬥罌”,再擇風水寶地及良辰吉時,再來“二次葬”。葬禮也是重要而神聖的祭拜活動。
客家人祭掃祖先墳墓不在“清明節”,而是在“春秋”祭祀。為什麼呢?原因有二:一是客家人都是客居在嶺南嶺北的山地裏,“韓江三角洲”靠山邊的饒平、潮安、揭西、陸河等都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珠江三角洲”靠山邊的縣也不用說,就是珠江三角洲中心的中山市,其中的五桂山等地也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客家人在山區居住,耕地極為有限,再加上要講究風水,所以都將祖先葬于各個山頭之上,離住家都有一段路程。而清明時節又是客家人春耕大忙季節,“春爭時夏爭日”,春耕生產農時絕不能因掃墓而耽誤,所以時間上不容許客家人清明去掃墓。二是客家人生活較為貧困,“年到初七八,家家捋粥砵”;如果有孩子開學,學費不能賒欠的話,連下蛋的母雞都得賣掉;清明春耕生產又得投資,因此此時掃墓,既無錢又無物,又如何面對列祖列宗們?所以從財物方面都不容許客家人清明去掃墓。
客家人對中國傳統的清明掃墓這一習俗進行了改革,改為“春秋”祭掃。“春祭”就是春天的正月,較為富裕的家庭在正月初九開始祭掃,有時間且有財物,在正月裏去掃墓,該添土的添土,該拔草的拔草,總之,該維修的維修。另外在祭辭中亦可以向祖先稟報新一年有哪些計畫,如何實施,祈求祖先靈祐!“秋祭”是在夏收夏種大忙過後的農閒季節,一來有時間,二來有今年上半年的勞動成果可奉獻於祖宗的靈前,並祈請祖宗靈賜下半年同樣有好的收成。客家人的這一改革是非常明智的,更是從實際出發的。

zzjjhh2000 发表于 2010-4-2 17:48:02

旧帖了吧。n年前看过了的。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10-4-2 21:03:12

回复 2# zzjjhh2000 的帖子

楼主就系丘立才教授.

king1984 发表于 2010-4-2 22:32:58

二次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今架都系火藏了。   客家人清明节不扫墓应该系很久前嘅事喽哇,客家人早已摆脱饥不择时嘅年代了

kenber 发表于 2010-4-6 22:40:27

雅屋下介邊風俗係踏正清明去拜山嘅,重陽節也會去拜太公山。

wugang 发表于 2013-5-16 00:24:46

客家人則呼為掛紙、廣東人言為拜山、行青。掃墓是維護、修整祖先墳墓的祭祖活動,也含有慎終追遠的意味。中國最早的春祭在寒食節,後來改為在清明節,現在北方部分地區仍然在寒食節祭祖,部份地區亦有在春分、上巳和秋分掃墓者。

skc 发表于 2013-5-16 11:07:29

东莞,深圳,惠阳重重阳,轻清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人清明節不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