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腔”:创新和发展客家山歌
2010-03-29来源: 梅州日报2000年10月,在梅州市举办的“汤明哲山歌大师从艺五十周年创作演唱研讨会”上,梅州市音协主席陈勋华第一次提出“汤腔”一词。所谓“汤腔”,就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山歌大师汤明哲以他独特的方式方法演唱客家山歌而形成的客家山歌音乐唱腔。
“汤腔”以字引声、以字行腔、字里含情的艺术手法来演唱客家山歌,悠扬婉转、质朴、独具匠心,出神入化。原板的客家山歌不论从唱腔和内容形式上都与时代的审美意识有差距,同时也制约了客家山歌的发展。“汤腔”对传统松口山歌号子的演唱处理,不论从表演形式和内容上都大胆地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在现代艺术形式多样的前提下,五句板的这种说唱已远远不能满足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时代的审美情趣,很多音乐工作者不断尝试和探索五句板的改革,由汤大师创作演唱、参加北京调演的五句板弹唱《山村新风》以及被众人喝彩的《王牛皮看戏》、《秀华探亲》、《李二何娶妻》等等,在保持五句板韵味、风格、特色的同时,对五句板歌词结构、曲调编写、演唱手法、乐器使用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运用。汤明哲采用转调的手法,并结合客家文化的特点,对竹板的使用也进行了改革,由原来唱一段打一段的传统方法发展到由表演者边唱边打,或者是打一段停一段,有时打快板,有时打慢板,或者由表演者一人手弹秦琴,一人手拿竹板,把它当表演道具使用,努力打通传统与现代人群之间的精神阻隔,致力于传统现代化和都市化的创作实践与探索,重新焕发五句板生机勃勃的表演幽默、曲调充满新颖的生命力。又如引入木偶戏中猜调的 《山村新风》糅合得很好,体现新颖、活泼的格调。《山村新风》里老叔婆打趣新郎猜嫁妆,曲调欢快、喜悦雀跃的气氛,调皮风趣,突出了重要的乐句,同时也突出了戏曲拖腔,如“山村角落传新闻、石榴开花满树红”等,发挥了说唱的艺术特点,也把唱板和念白融合为一体,有说有唱、唱中带说、像唱像说。
“汤腔”的另一闪光点是“即席山歌”。“即席山歌”融汇了文学、音乐、表演等一体的艺术。即兴唱腔的音乐设计,加以竹板根据情绪需要的灵活使用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汤腔”的艺术个性色彩。自弹自唱、自编自演是汤明哲山歌大师演唱客家山歌又一个更独特的艺术风格。飘逸的歌声随着风趣诙谐的艺术创造演绎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文艺精品。自弹自唱、自编自演更好地表现了一种特有的自然、和谐,令人倍感亲切、旋律琅琅上口,歌者演唱作品的能力也不会受到限制。
2004 年嘉应学院音乐学院成立客家音乐研究所,汤大师被嘉应学院聘请为兼职教授后,更是亲力亲为,把客家山歌引进课堂,在教学中,除了树立科学的歌唱方法外,并注意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唱腔与表演的相结合,以唱带演、在演中唱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多声部的组合改变单旋律声部的音响层次,运用声乐技巧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加强客家山歌的艺术“品位”,提升本身的艺术审美意蕴,充分提高认识和理解客家山歌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的山歌爱好者,使客家山歌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和发展。
(广东嘉应学院音乐学院 钟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