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客家人 发表于 2010-3-24 00:00:42

轉貼:臺灣國立中央大學訪問吉隆坡客家飯店。

臺灣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學院電子報
吉隆坡的「客家飯店」

【王雯君/馬來西亞報導】

  六月十三日是我第一次到馬來西亞,翻著Mook旅遊雜誌對吉隆坡的介紹,卻發現我們下榻的飯店J.W. Marriott Hotel的附近有一家餐館就叫做「客家飯店」,當晚我們決定前往享用(見照片1:客家飯店的門口招牌)。

  初到餐廳彷彿來到露天啤酒屋(見照片2:客家飯店醒目的路邊招牌),跟我當初想像可能會與台灣一樣是布置著客家古物的餐廳設計完全不同,驚人的是來光顧的客人絡繹不絕,一桌起身就有另一群客人坐下,更妙的是馬上會有打扮入時的妙齡女郎穿梭各桌並詢問是否需要點啤酒(見照片3:來客家飯店享用佳餚者絡繹不絕(露天用餐區已客滿))。而老闆張亦驎先生(見照片四:與飯店老闆張亦驎合照)則是在門口招呼來來往往的客人與吩咐各桌的服務生。院長曾經試圖與服務生用客家話交談,發現他們紛紛搖頭表示不懂。

  為了比較馬來西亞的客家菜與台灣的客家菜有何不同,我們點的菜有:三絲燜客家麵、酥炸釀豆腐(釀豆腐是馬來西亞最著名的客家名菜)、芹菜小炒(菜單上找不到客家小炒,只好點芹菜小炒)、鹹菜豬大腸(以比較台灣的薑絲炒大腸)、梅菜扣肉(馬來西亞人最先想到的客家名菜)。除了前兩者較為清淡外,其餘地都非常的鹹,而鹹也是這家飯店最著名的特色。

  廣東梅縣客家人的張老闆提供給我們的相關報導中指出:「傳統的梅縣客家家常小菜口味上以鹹為導向,因為鹹為可以刺激人的食慾,帶鹹的食物是很好的下飯菜。……客家飯店所用的一些主要配料都是自製的,如鹹菜以及甜酒等。此外,所有主要菜餚的烹煮方法與調味秘方都是客家飯店的兩位創辦人:張念生與李秀珍親自設計,自從張念生離世後就由張亦驎等子女打理。」(註1)老闆還跟我們透露,他的母親李秀珍女士已經八十歲了,還會親自到餐廳廚房監工,並且指導廚師們研究出一些新的佳餚。

  飯後我們向在裡裡外外忙著招呼的張老闆借了廿分鐘進行簡短的訪問。張先生是梅縣客家人,本來住在馬來西亞怡保,所以這家客家飯店是從怡保幾番搬來吉隆坡的,現在的店面是私人租地。張老闆的太太是廣東人,之前不會講客家話,嫁來後開始跟婆婆學會客家話,他的兩個小孩會講會聽客家話,但是很少主動講,但是小孩皆自認自己是客家人。

  由於我們發現店裡的服務生近乎不是客家人,因此詢問其是否會想要徵客家服務生?老闆認為最近員工不好找,能找到願意來幫忙的員工已經要偷笑,又怎麼可能要去挑選客家人?不過其有言到如果有眾多員工應徵,其會優先考量客家人。可見張先生若不考量經濟吃緊的問題,客家族群網絡的社會連帶功能是有可能發揮效用。

  結束簡短的訪問,我們要離開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多,卻仍然見到有不少食客陸陸續續進來用餐,由此可見這家客家飯店真的是高朋滿座、生意興隆,但是不知陸續前來享用客家美食者,是慕名客家菜、客家文化還是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只為了找個可以聊天喝啤酒談生意的場所?

  這家在吉隆坡眾人知曉的客家飯店,表現了多少客家文化,融入多少客家的特色?或許可以說明的是,客家人的飲食的確有很大的潛力與發展空間揚名世界。其實,我們吃完吉隆坡著名的客家飯店的客家菜後,我們一致的心得:「還是台灣的客家菜最令人回味。」或許我們吃不習慣大馬食客所喜愛的客家口味吧!!

照片2:客家飯店醒目的路邊招牌(張維安攝2004/06/13)

照片4:與飯店老闆張亦驎合照
(從左至右:張維安院長、張亦驎先生、張翰璧教授、王雯君)(廖經偉攝2004/6/13)
http://140.115.170.1/Hakkacollege/big5/network/paper/paper9/05.html

海外客家人 发表于 2010-3-24 00:14:05

較早前,張維安、張翰壁教授一行在南方學院安煥然講師率領下然訪問了古來加拉巴沙威河婆村,他們一行每人吃了兩大碗“河婆擂茶”生菜裹釀豆腐,然後北上繼續訪問。張維安先生祖籍惠州,他說,他從沒吃過加米飯的擂茶,和裹生菜的釀豆腐,給他一行留下深刻印象。

[ 本帖最后由 海外客家人 于 2010-3-24 00:16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轉貼:臺灣國立中央大學訪問吉隆坡客家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