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客家人 发表于 2010-3-20 21:56:20

轉載:鄉音採集 馬來西亞的客家人

鄉音採集
廣府鄉音這麼近,那麼遠



◎本周採集
◎地點:吉隆坡
◎人物:楊偉鴻


在港劇、香港電影、流行歌曲的影響下,廣府話就像吉隆坡的生活語言,我以為,比起其他日漸式微的鄉音,廣府鄉音理應保存得最好。但,鄉音的命運,原來一樣,人們留不住、不珍惜、學不及。
你以為廣府鄉音,在港製的流行文化衝擊下,不會出現危機,但當你和我一樣看不懂粵劇,搞不懂地水南音,聽不見粵謳裡的暗語時,就會頓時覺得廣府鄉音,這么近,那么遠。


楊偉鴻(左)算是粵劇界輩分很新的成員,媽媽說他二三歲已會看戲,那一天他連說帶唱,神韻十足。
楊偉鴻,客家大埔人,雖懂得說客家話,但廣府話更是說得溜,我將這一切視為“母語作用”。楊偉鴻的媽媽黃薇香是廣東新會人,二三歲時,他已跟著媽媽、外公外婆聽廣東音樂、看粵劇,他耳濡目染,仿彿這一切只是定律。

楊偉鴻,小時候家住馬六甲,移居吉隆坡廿幾年,當年在外公家長大,外公外婆愛聽廣東音樂,黑膠唱片日播夜放;一有大戲開演,媽媽又帶著他一起去看,自小種下了對“粵曲”的喜愛。當年,粵劇界有名的藝人,如芳艷芬、紅線女、鄧碧雲、關德興、任劍輝、白雪仙等人,對他而言,都是心中的明星。

多年來,他學習廣東音樂,研究廣東劇藝,甚至辦過廣東音樂會。我和吉安來到楊偉鴻家裡,要他搬出多年珍藏,結果我們看見一本本比自己年紀還要大的琴弦樂譜、粵樂新樂譜、黑膠唱片擺在眼前時,無不驚嘆,心想這些泛黃的樂譜,還可以找到下一個知音,像楊偉鴻這般好好地收藏它嗎?

楊偉鴻是專藝藝術機構有限公司的委員之一,他一味笑說自己是輩分最輕的一個,因興趣所致,特別關心粵劇界發展。當年除了常去看戲、愛玩樂器,還和戲班的人很熟,所以才聽到大佬倌們講的故事,與粵劇界的起落與風雨。

“馬來西亞廣東粵劇全盛時期,應該是50~70年代,盛況可說是各戲曲之冠。以前的BB park是當年的梨園,在那裡可以同時有幾台戲在上演,閩南的歌仔戲、海南的瓊劇、潮州戲、馬來大戲、跳Ronggeng……但全部觀眾都跑來看廣東大戲。”

“后來,沒人看馬來戲,它被逼到要抄襲,結果他們那時就copy廣東大戲的劇情,有一句對白是這樣講的:‘Awak siapa?saya武松(廣府話)。’”惹來我們一陣狂笑。去年,楊偉鴻已著手記錄及採集大馬粵劇的歷史,這一段粵劇在馬的輝煌情景,是他在聽一位老人口述粵劇史時聽見的故事。

故意挑釁藉機偷學



沒了播放的機器,這些黑膠唱片已無用武之地,卻是楊偉鴻一家人最割捨不了的記憶。
同為採集人,楊偉鴻自然不嗇于將當年所見所聞一一告知。聽他講故事,是一種享受,因為他會連說帶唱,一會兒唱《柳搖金》,一會兒唱《客途秋恨》,一會兒講從前的新手,在老倌們不傳授技巧的情況下如何學戲。

印象最深刻的,要數以下這段。他說以前的廣東音樂,有很多可以唱,只是現代人越唱越縮水而已,他舉例:“以前啊,我聽阿九哥說,以前在玉壺軒茶樓,還有成記茶樓,那些沖茶伙計都很能唱,當時也流行一些暗話,用于算賬,像“搾住兩”是指五兩的意思(五等于握拳,廣府話“搾住”)。算賬時,他們常常肩上搭了一條毛巾就來,然后用一首廣東音樂就串起字來唱。那天,他用《柳搖金》,‘今天又來收賬,燒賣鮑魚入啊盤啊數……’,唱一唱就跟你講一個數目,真的很好聽!今天,我想可以說已失傳了。”聽得我們直呼過癮。

關于戲子如何學戲,楊偉鴻說今天有人教也沒人學。當年那個年代,很多父母把演戲當作電影般看待,特地把孩子送來拜師,就算沒薪水也沒關係。老倌們告訴他,其實師父們也沒教多少,學生常常只能躲在虎度門偷學,或問其他叔父。

“不過,當年還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他們學戲,那就是在鴉片煙館守著。以前的伶人很喜歡抽鴉片,他們說,你只要在他們旁邊幫他點煙、遞水,就可以聽到多少。他們說,聽他們聊天,有時還可以故意挑釁,製造讓他們吵架的機會,如假裝在某人面前稱讚誰演得好,擺明‘撩架嗌’,越吵得大聲,越有東西可學。”

那個時代,就是這樣,戲班都現實,但跑出線來的伶人都很紮實。

地水南音古老歌謠



泛黃的樂譜,記載著當年粵曲興盛的狀況。
推動廣東音樂,楊偉鴻不遺余力,最近,專藝藝術機構要辦一個“地水南音”的音樂講座,希望更多人可以借此機會了解廣東音樂。

何謂地水南音?

他說了一段經典的:“涼風有信,秋月無邊,思嬌情緒好比度日如年……”雖然,那時我只想到電視劇《康熙與小寶》張衛健在劇中輕挑鬼馬的樣子,但卻讓我打破對地水南音,這本聽起來甚為高深且傳統的民間曲藝的印象。

他告訴記者,地水南音是一個年代久遠且古老的廣東歌謠,它原為失明藝人的曲藝,百多年前,和粵謳、木魚、龍舟曾是風行廣東一帶。由于古人多以口授相傳,未以文字記錄下來,所以數百首作品,如今只剩下100首左右。著名南音代表作品有《客途秋恨》、《男燒衣》、《白蛇傳》等。

最近,唐健垣先生遠從香港來馬,他是研究和極積推廣地水南音的專家,在香港,他是唯一一位能一手打冊板,一手彈古箏且一邊唱南音的地水南音演唱家。于是,專藝藝術機構特邀他前來給予講座,講述地水南音的歷史由來,並聆聽遠古的粵曲。

來源:南洋商報

yanxiuhong 发表于 2010-3-20 22:23:57

痛心的故事!

语言竞争很残酷,本故事就是一个案例!

客家在南洋,像印尼这样有年轻人创作客家歌曲,方为希望所在.东马来西亚也要好些,西马看来好惨了

海外客家人 发表于 2010-3-20 22:46:29

嚴教授你好,關於諸如此類的“殘酷事實”,不但在内地繼續發酵,在海外已是見怪不怪了。在現實的社會上要如何挽救“客家話”,談何容易!

yanxiuhong 发表于 2010-3-20 23:14:18

向台湾 客家 争取语言权益,自强的作风学习

就是在南洋,印尼加里曼丹岛 还有 东马的沙巴客家也比较争气,很多年轻人开始利用客家话来创作歌曲。

西马的 吉隆坡以及新加坡的客家话衰落,要引以为戒。

海外客家人 发表于 2010-3-21 07:25:34

東馬的Sarawak 、Sabah 由於客家人佔了總人口的強勢,殖民地統治前和獨立初期機場、海關、政府部門客家話通行無阻,印尼西加里曼丹的山口洋、昆甸至今客家海陸豐話是華裔主要語言,不論哪种客家人都說海、陸、豐口音方言。

西馬吉隆坡大家以講廣府話為榮,年輕人還蓄長髮為掩飾,不然當地人當你是外地人。
臺灣屏東縣的客家河婆人,據我親身體驗,大陸過去的那一代走了之后,接下去的全部變成閩南人了,因爲娶了閩南籍貫兒媳,女兒嫁閩南人他們的籍貫處境堪慮。
我很有把握的說,西馬柔南古來、士乃地區的客家人“客家話”保存掌握得最爲完整,在我居住的萬人村鎮,85%口操河婆話,曾經接待過嘉應大學教授房學嘉(梅州丙村人)、廈門大學教授謝重光(福建武平人)、南方學院講師安煥然(海南人-謝重光教授戲言他是安祿山的後代-哄堂),他們吃了河婆擂茶、菜粄、糍粑后,還盛讚我們把客家語言、風俗、禮俗還保持得如此完整呢!
在那次座談會上,我還向謝教授提起您,他說您是他的同鄉,歲數比您大呢!

skc 发表于 2010-3-23 12:14:38

我认识东马年轻人也以讲国语和广府话为荣。像文莱吴尊,东马人到台湾上大学很多,看香港电视也流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轉載:鄉音採集 馬來西亞的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