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行政化”的前提是实现高校自治
去“行政化”的前提是实现高校自治在近期的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话题再次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一时间众说纷纭:有的继续炮轰高校“行政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病;有的认为高校不能盲目“去行政化”, 当社会习惯于以行政级别来衡量其社会地位时,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就是贬低教育;还有的则认为不能只讲高校“去行政化”,其它事业单位、国企也一样要同步“去行政化”。
其实对于这个话题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多年以来,已先后就这个话题在社会上讨论过N次了。然而不管怎么讨论,却始终没有争论个结果出来,于是乎,高校内依然经常出现“学术放两边,官员摆中间”的现象,向权力屈膝以媚权贵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可以说,“行政化”不利于高校治学,严重制约了高校学术水平的提高等已经基本上成为一种当前的社会共识。现在的问题主要是纠结在:高校究竟要用多长时间、用什么方式去“行政化”?
幽壹认为:高校要实现去行政化,首要前提就是要实现高校自治,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现在的高校,校长是由中国官方任命;学校的经费支出也要由行政官员审定,基本没多大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谈论什么“去行政化”,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因为你既然任命了他,你必然要给他“名份”才行。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首先是“官家”的人,然后才是“校长”、“专家学者”,他的一切都是政府给的。在中国的现有体制下,既然他是吃官家饭的人,那么政府就必须给他“编制、级别”,同时还要保障他的福利待遇。
崇尚知识、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在高校内形成不唯权力和地位,只唯知识和学术的氛围这样的理想听起来确实很美。可是如果高校不能实现真正的自治,大学校长仍是由政府官方直接任命,那恐怕这样的理想将很难实现。
因此,高校要去除行政化,首先必须要在高校实行自治,扩大办学自主权,这样才可以破除高校的“官本位”。建议可以由大学教授等组成高校学术委员会,负责大学校长的聘任,并且每五到十年换届一次。同时,高校学术委员会还享有弹劾、罢免高校校长的权利。在高校实现自治之后,政府管理部门不能再过多地干预学校事务。例如学校的经费怎么用,专业如何设置等,高校都应该有自主权。同时在学校内部,要让教授、职工、学生等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在高校自治的制度下,高校拥有一系列的办学自主权:大学校长实行聘任制,为高校学术委员会所聘任,其已不是政府官方政府的派出人员,所以自然也就不用再享有什么“行政级别”了。这样大学校长才可能把目光放在学术上,才会踏踏实实地办好学校,想尽办法提升本校的学术水平,而不是整天忙着应酬、迎合权贵。所谓:“不吃他的饭,就不用察看他的脸色做事。”既然权贵已经决定不了他的去留了,那么他自然也就可以不用再买权贵的账了。(QQ:33079930)
幽壹
2010年3月12日于深圳 将"数几"请出去,将现代管理观念引进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