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陈延河教授学 历:硕 士
职 称:教授
讲授课程:语言学概论、普通语音学、语言调查
科研方向: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民族语言、语言对比
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1、《惠东长坑畲语疑问句的基本结构》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合刊
2、《大岗标话音系概说》 《学术研究》1997年第6期增刊
3、《大岗标话的a42+VP型疑问句》 《民族语文》1990年第4期
4、《诗歌韵律的民族性》 《民族语文》1991年第5期
5、《广东连山小三江客家话记略》(《客家纵横 第一届客家方言研讨会论文集》1994年)
6、《惠东多祝客家话名量词、数词的“A打A”重叠式》(《暨南学报》1991年第4 期)
7、《惠东客家话的动态助词“过”》(《第二届客家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8年9月)
8、《人名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论集》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9、《客家话通用词词典》(合作 主编 饶长溶 罗美珍 待出版)
二十多年来对广东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及客家方言作过大量的田野调查。民族语言中,有的属壮侗语族语言,如:粤北壮语、怀集的标话;有的属苗瑶语族语言,如:过山瑶语(勉语)、八排瑶语以及畲语等。积累较多的语言材料与调研经验。有的成果正待发表。
在语言教学上的成果主要有:与同事编写过多种语言教材(阅读的、口语的)、编选留学生作文集,发表过多篇教研论文或札记。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汉语与印度尼西亚语的对比研究》(国家汉办科研项目。)
http://hwy.jnu.edu.cn/shizi/chenyanhe.html
只有其他方言的人称呼客家话为“涯话”
客家人一般不会这样讲,这事实上是一种蔑视的称呼! Posted by 孤独行者 at 2005-7-13 23:07连山客家和广西贺州客家连成一片,如果贺州客家称涯,那么连山客家就有可能了
贺州是称客家话的,不是涯话。
Posted by 浪荡 at 2005-9-5 10:13
我的广西朋友是这样说的:把讲客家话的人称为讲‘崖话’,听他们讲的‘崖话’又不同于其他客家话,区别很大。还有梧州,柳城都有自己的客家山歌对唱,我还看过此种录映,都是他们放的。虽然有些不明,但都可以听得 ...
柳城的山歌在广西是很有名,曾出了多位山歌王。
不过我们这里的山歌都是用西南官话对唱的,用客家话对唱的我好象还没有见到过。 身为广西客家人 就系来到里位正知有种喊做涯话
贺州只知得客家话 建议楼主到英德市英红华侨茶场镇做客,那里有好多好茶等着您,那里好多人讲涯话,去到那您会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D:D:D:D:D:D
我以为,是别的地方人把客家话说是“捱话”
我以为,是别的地方人把客家话说是“捱话”,比如广西人对一个客家话人说:噢,原来你家那边是讲“捱话”的对吧? 原帖由 steve 于 2006-4-17 23:06 发表建议楼主到英德市英红华侨茶场镇做客,那里有好多好茶等着您,那里好多人讲涯话,去到那您会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D:D:D:D:D:D
中国的华侨农场大都是有说广西防城港白话和客家话的归侨(华侨农场中说这两类方言的人有20几万)。
中国目前有84个华侨农场:
广东23个,广西22个,福建17个,云南13个,海南5个,江西3个、吉林1个,编外一个:新疆华侨农场(农八师一四三团)。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6-5-23 22:46 编辑 ] 原帖由 hd136302 于 2004-2-13 23:05 发表
据说粤北有称客家话为捱话的,连山县就是一个,请问在什么县、乡镇还有?有多少人?
是吗??怎么我在连山十几年都没有听说过的??? 原帖由 浪荡 于 2005-9-5 10:19 发表
十年前去过连山,连县,连南,他们男人还保留盘头发,像古人,印象及深,这是不是客家人?还是少数民族?
是少数民族,我想你见到的应该是瑶族,我还没见过连山的壮族盘头发! 原帖由 zyshan 于 2006-12-8 22:07 发表
是少数民族,我想你见到的应该是瑶族,我还没见过连山的壮族盘头发!
我见过韶关的客家妇女也有这样的 我是连南那边的,这是一个瑶族自治的地方
可以说瑶族在这里占了一大半
浪荡见到的绝对是瑶族人,不是客家人
回到主题上
我们那里离连山很近,但是没听过说称客家话为涯话的啊??
我还是第一次知道有这样的说法呢 我们那里不说是"捱"话
我家乡很多人就讲"捱"话
我是来自英德横石塘镇的,我那边第一人称都讲“捱”。据我所知,我高中时来自英德各乡镇的讲客家话的同学的第一人称都是讲“捱”……因此我理由相信英德大部分地区客家人都是这样说的。根据前面所反映的情况,似乎这是我们这边特有的?我在想,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我们各地所讲的客家话自己所具有的特色,去追寻一个地区的客家人的具体源流?我看见一篇文章,讲的是从天津人的“嘛”话,寻找出他们与安徽某地区的人的关系(原来他们的根就是在安徽某地区,与朱棣奉命从安徽带人去天津建“天津卫”有关系)因为各种原因,客家话在与其他语系交流过程中多少发生了些变化,特别是发音吐字方面,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能基本保存原貌。以前客家话作为官话,所以它们以前都有相对应的汉字。元宋之前写诗作词基本上按我们的客家话发音。后来元明之后因为政治原因,才采用普通话去取代我们的古客家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读宋元之前的诗词作品,常会发现它们经常会不合平仄的原因。而用客家话大多却能朗朗上口——不知大家试过没有?(保持部分古汉语原貌的白话、潮汕话都会有同感)
“捱”与“涯”在普通话读法是不同的,前者ai(第2声)ya(第1声),但在我们那里它们读音一样,相应的还有“轻”、“情”、“声”这几字普通话里韵母不同,而我们读起来几乎同韵,区别不大——这是我看都关声韵研究的文章所受的启发,后来我发现了本《宋本词韵》,无聊中翻阅后发现它里面对应的汉字与我们那里的客家话读音非常相近…… 因为我那里接近广府方言区,客家话的发音吐字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谁有兴趣不妨去研究这方面的东西啊。
我们横石塘这边的客家话与其他镇的客家话比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形容某种东西很好时,会带一个“棒”(第2声),如棒靓、棒好……所以同学常用“棒棒声”打趣我们。:loveliness: 我们横石塘这边的客家话与其他镇的客家话比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形容某种东西很好时,会带一个“棒”(第2声),如棒靓、棒好……所以同学常用“棒棒声”打趣我们。
还真的很有地方特色,与其他客家地区的“恁”相当,值得探究。
粵北怎會沒元客家話?
粵北怎會沒有客家話?80年代初,韶關還治清遠時,整個韶關地區客家話為主,用今天行政區看,韶關市比清遠市要多。今韶關市絕大部分地方操客家話為主,廣州話次之,最少是虱婆聲(今成為方言島。廣府人稱之為虱乸話;客家人稱之為虱麻話。不同地區會以當地為名,此不介紹)。廣州話多在縣城,如曲江縣馬埧鎮,今已改曲江區。曲江大部分重要鄉鎮以白話為主。
今天清遠市的小北江區,如三連地區也操客家話為主。
[ 本帖最后由 laaiwaan 于 2007-9-5 19:3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