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古民居_馨梓围;善述围
http://www.xingning.gov.cn/xinbei/www/News_View.asp?newsid=1026馨梓围,又名康记,俗称解放围,座落于兴城西北4公里的新陂圩侧,是一个有近百年历史,以豪华宏大著称远近闻名的四角楼半月型围龙屋。
该屋由新陂世馨堂二十世祖李公梓馨之妻饶夫人率四个儿子绍勋、绍钦、绍龙、绍春兴建。李家早年在兴城开有贞记,经营油盐、京果等,新陂圩有康记商店,发迹后于1928年聘请当地有名风水师钟龙水,选取好屋址,并由著名土木工程师李海源设计,1929年正式由当时最好技术权威炳辉组织本省能工巧匠择吉日开工建造。因工程宏大,历时13年方完成。屋依岭势座东南朝西北,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千平方米左右。
馨梓围以正屋大门中点为中轴线四个碉楼分布四角,后两个角楼建一个半圆形围龙,因房屋建造比以前客家围龙屋高故走廊建造宽阔,约二米,以避风雨,檐桁用二十根精美大理石柱支撑,非常豪华壮观,正屋内有房71间,厅堂10个,天井11个,楼阁4座,公共浴室8个,外墙全部用石灰、沙石夯实到顶,地面由青砖铺设,正大厅木梁均雕龙画凤,并用真金箔裱之,现依然金光灿灿,两边花厅内有假山,浮雕栩栩如生,除房间门用上等木料制作外,其余皆用花岗岩石精雕细琢打造、檐头边全部大理石制造坚固耐用永不损坏。故日后参观者都说此屋最大特色,石料用得最广、最好、最精美、首屈一指。正屋门前有一大禾坪约800平方米,至今完好无损,禾坪外2米设有绿化带,绿化带下是一口近3000平方米的大水塘,塘中间水面下1米下砌一石埂,将塘一分为二,天旱时水面1米及外塘为农业用水,内塘为渔业、生活用水,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渔业、农业、生活争水矛盾,禾坪右侧有一水井离塘不足三米,但却不相通,有时井水而离于塘水,有时反之,井水无论何时都清澈可口。正屋右侧再建四栋,外一栋为厕所猪舍,每间屋前半部为人方便之地。后半部分为猪舍、人畜粪便共集一池为农业所用,外两栋为粮仓及粮食加工地,各房备用砻另备有硾,二栋为合面杠,为临工居住之地,并为解决日后人口增长不够居住之需。故未装修,装修工程有意留给后人去完成,以体会先祖造屋之艰辛。
屋后岭岗主植松树成林,另有木棉、桉树等树种点缀。左边岭岗为果园,种有桃、李、柚树等果木。屋右侧至今仍存一棵70多余年高近20米的白玉兰树。馨梓围人口传至今已近150多人,他们大多居住在广州、深圳、武汉、杭州、福建、江西、美国、加拿大各地。
馨梓围地处新陂圩侧交通方便远近闻名,常有游客前来参观浏览拍照,游人无不啧啧称赞,都说此屋集所有围龙屋优点于一身,宏伟大势,特别是石料用工特别精美、讲究,更有塘、井之特色,人畜分居之科学卫生,虽近百年保存如此完好实属罕见,不过局限当时条件,属土木砖瓦结构,易遭老鼠白蚁为害。尤其随人民生活逐渐改善迁出,维修问题将更严峻,如能列为客家民居典型保护起来,供后人参观实属幸事。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10-3-5 10:39 编辑 ] 更多图组:
http://www.xingning.gov.cn/WWW/News_View.asp?NewsID=5837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10-1-14 22:53 编辑 ] 这里有上述地点上述活动的视频: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320&highlight=
馨梓围 视频
http://www.56.com/u15/v_NDgyMTIzMDA.html兴宁市民居的典型代表--善述围
在兴宁市罗岗镇蕉坑村有一座民居叫善述围。它的外形既不与福建永定的圆形围屋相类似,也不像我们梅州地区很普遍的半月形围屋,而是方方正正、十分讲究对称的四角楼。它不但在建筑形式上讲究科学,富有艺术特色,而且整座房子浸透了儒家思想内涵,充分证明了兴宁先民不但有超人的智慧,而且有着崇文重教、勤劳俭朴的灿烂居民文化。"善述围"由兴宁袁氏十八祖述初主建,始建于1900年,历时10年,于1910年竣工。楼房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为4栋4横砖瓦土木两层建筑结构,共有354个房间,20个会客厅,大小天井25个。4个高出平房两倍的"楼角"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房屋最外边的东西南北四个角落,"四角楼"由此而得名。远远望去就像4个披甲提刀的武士神情严肃地守卫着整座楼群的安全。房屋的建筑相当坚固,四周外墻从脚到顶都是用沙、石、石灰就地压实为墻,门窗框架、柱、阶等都用花岗岩石雕刻而成。厚重的大门是木质坚硬的檀木,据说重达一吨,就是现代常规武器都无法将其击穿,当年的冷兵器、鸟铳就更显软弱无力了,其防御性能可想而知。
"善述围"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浸透了儒家文化思想。整屋书写、雕刻于梁柱、墻壁、屏风上的诗联、图案寓意深刻,蕴含着仁、义、信、善内涵,置身其境,有如沉浸在礼、义、廉、节的大池中。步入斗门"大夫第"就见上书:"仁风扬梓里、和气蔼蓬门";"水含其和山挺其秀,雪庆我瑞风扬我仁"。在大门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用屋名的嵌字联:"善名传瑞雪,述德望云初"。在中厅堂上,有这样两副楹联:"壮行须幼学若经若史若子集博古通今莫囿寻常器识,显亲在扬名为将为相为师儒济时翼圣斯能光大门闾";"居在廉泉让水廉兴以朝让型以国,人由义路礼义门陈以种礼修以耕"。从这些对联内容看,不难看出,袁氏祖宗注重教育后裔要从小开始勤耕苦读,要博古通今,不要囿于一般、平常的知识,鼓励后代,要为将、为相、为师,才能光耀乡里;位于官必须清正廉洁,以国家事业为重,为民应该讲求礼、义、信、诚,勤于耕读。在中厅两侧,我们还可以看到苍劲有力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每个字有两平方米大,且独占一条幅。据说是出自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手迹,是袁公述初教育家人的座右铭,也是袁氏后裔历代珍藏的镇堂之宝。
来源:梅州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