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50|回复: 4

广州最中心地段:三眼井社区将重现客家韵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5 06: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眼井社区将重现客家韵味
紧邻广东省府广州市委,这一正宗“老城”借亚运整治主打特色文化

新买磨石圆叮当,

    一心买来磨豆浆。

    三更半夜磨豆腐,

    呀呀啮啮到天光。

    ——— 洪桥街豆腐寮旧时磨豆腐场景

    本报讯 以客家山歌文化闻名广州的三眼井社区,那眼标志性古井将重现古韵风采。记者近日走访越秀区洪桥街亚运整治工程获悉,洪桥街亚运整治,将主要围绕挖掘特色文化而展开。同时,洪桥街作为广州市委、省府的所在地,周边建筑特色将走端庄大气路线。据悉,这次项目总投资达2400多万元。

    “新买磨石圆叮当,一心买来磨豆浆,三更半夜磨豆腐,呀呀啮啮到天光。”一首遥远的打油诗,直白地把洪桥街豆腐寮社区的前世重新展现人前;以古老的“三眼井”命名的三眼井社区,原址早已被整改填平,尔今遍地铺上光滑鹅卵石;应元路上的广州二中旧时称作应元书院,还曾经诞生过状元……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洪桥街这1.5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散落着相当多的历史典故。”街道党工委书记官振坤表示,此次整治,该区域将注重在结合原有建筑特色风貌基础上,挖出有特色有亮点的文化历史。

    除了文化挖掘,整治工程的主要任务还包括了拆违章、建绿地,并且提升小区日常管理水平。据了解,洪桥街辖区内,早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建成的老旧建筑较多,因此工程方面,会对老建筑作清洗、粉刷处理,重新增加建筑线条,破损局部也会予以翻新。

    官振坤表示,在环境整治改良方面将会大刀阔斧,其中包括以省府周边地区的老式密集居住群为点,进行人居环境整改,重新合理安排院落的空间。“此次拆违建绿,预计总辖区内可增加约4000多平方米绿地。”而因为洪桥街范围内设有市委、省府等党政机关,所以楼宇翻新颜色多采用米黄色和深褐色搭配,更显色调明快,务求端庄大气。

    目前,整治工程已经开始清拆违章,并对洪桥街辖区内的小北路、应元路、越秀北路、法政路等主要干道,陆续铺开三线下地工程。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六合园社区早在去年6月就率先动工,由于之前未尽沟通,以至在整治过程中,需要就方案效果问题,与居民进行了多次的协商沟通。街道副主任陈军表示,对于接下来将要进行的三眼井、豆腐寮门楼等景观复建,目前虽然已确定设想,但最终具体样式如何,街道届时会提前提供大致方案供居民定夺,“如何更好地展现洪桥文化,最终话事权还是在居民手中。”

    整治蓝图

    消失多年的三眼井要回来

    三眼井重现风采

    在三眼井上街6号侧,黄白色外墙的区房管局宿舍旁,就是三眼井的原址。据街坊陈女士表示,“自从居民用上自来水后,这口井就用途不大了,大约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三眼井就被填平消失至今。”这处铺满了鹅卵石的狭长三角地带,已无法再让人寻觅当年三眼井的芳踪,但三眼井昔日的风貌,却一直被从小喝着井水长大的老一辈铭记于心,“那时的井水清凉透心,要是能重建,当然最好了,这里是三眼井社区,这眼井就是社区的灵魂。”据悉,这口井将恢复如初,重现当年风采。

    豆腐寮展客家情

    豆腐寮和三眼井社区,据史料记载,都是客家人举行山歌会的集中地点。在方案中,将会修建豆腐寮标志性的客家风格门楼,以古典风格设计,添加客家相关元素。此外在三眼井广场上的山体挡土墙上,还会增设一组反映早期客家居民打水、磨豆腐等生活状态的石雕,呈现出丰富的客家文化。

    应元片主打贡院文化

    据陈军表示,洪桥的来源是因为本来此地有一座贡院,贡院前面设有两座小桥而得名,包括二中前身的应元书院,洪桥此地的贡院文化应是颇具特色的。在应元片的整治上,将会修建一座应元榜,形似书卷式景墙,把洪桥地区中过状元榜眼探花等名人一一列出,也对这一带的书院、贡院文化、科举制度做个介绍。

    省府周边改大围闭社区

    在德源里社区的善庆街一带,近十多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单位老宿舍集聚于此,一栋一围墙的现状使得目前管理较为不便。据陈军表示,目前由于“各自为政”,导致了卫生死角多,而且围墙破旧,环境也显压抑,而且原来布局的老社区还存在一定的治安隐患。陈军透露,街道计划将这一带老宿舍的围墙全部打通,把分割的连成片,再在整片住宅区的外围,设一个总围墙,入口处设岗亭。“整改后,休闲场所会增多,而且我们将会在这里打造成一个半封闭管理式社区,提升整片居住环境的档次。”

    另外,记者从方案中了解到,目前省府周边的东风中路环保大厦旁边,一个300多平方米的休闲小广场的兴建也纳入了规划之中。

    整改问答

    居民:目前整改的社区主道,贴上了红砖,确实比以前残旧的墙体靓丽了许多,但是从开工至今已半年,为何中间的绿化带仍未竣工?

    街道:现在正在等三线下地,因为需要多个单位一起配合施工,等这项工程完成后,再把花园建好,把排水管设好,把道路铺好,才能完工。

    居民:现在中间花基盖起的护栏砖,很容易绊倒老人家,是否可拆掉铺平?

    街道:这个护拦砖是要拆掉的,保持与路面同一水平,还有排水管道的设置,一同待三线下地工程进行时同步进行。

    居民:小区主道不到6米宽,为何还让小车停进来,阻挡人行通道?

    街道:整个路面重新铺好,工程完毕后,主道上绝不允许停车,届时入口会重设铁柱。

    相关新闻

    应元路拆商铺迎亚运足球赛?

    越秀山体育场或承担比赛

    本报讯 从去年11月初开始,越秀山体育场已贴出告示暂停使用。目前,该场地作为亚运场馆之一,无论场内场外,都正在密锣紧鼓赶工中。据知情人透露,越秀山体育场在亚运时,可能作为足球比赛场馆使用。

    记者从施工单位了解到,预计整体工期将于5月30日竣工。不过,对于体育场在亚运中是否承担足球比赛场馆功用,施工单位称并不知情。按照《广州市迎亚运主干道及周边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案》的要求,越秀山体育场周边也将进行环境综治整改,其中应元路76号之1至之9的临建店铺,已确定被纳入整治范围内,从1月1日起清拆临铺,再进行相关环境综合整治。

    采写:本报记者 李健 吴广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06: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的客家与本地

摘要:三眼井社区改造估计只得描描画画。人之不聚,所谓韵味实际只剩得一层皮。

    看报纸说广州的三眼井社区将重现客家韵味。报纸还说,据史料记载豆腐寮和三眼井社区,都是客家人举行山歌会的集中地点。做人真是要活到老学到老,我的中学就在这附近,几乎天天返学放学都经过,真的不知道这里与客家人这么切肉不离皮的历史关联。

    客家人善做豆腐,喜吃豆腐,豆腐寮的得名可能从旁印证了这里曾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我读中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那时豆腐寮以穷人聚居的烂屋连片和窄巷九曲十八弯而闻名于世,任谁进去了都兜不出来。记得老师还教导我们,如果苏修侵入广州,同学们就带他们进豆腐寮,再和他们打巷战,让他们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哈哈。年代!

    小时候听讲过“西关小姐,东山少爷,小北烂仔,河南地痞”的说法,所谓小北烂仔据说与这里曾经的武馆林立有关。怎么想也与花白柔嫩的豆腐和知书识礼的客家人联系不到一起。

    以小时候的印象,广东人是由讲白话的“本地人”、讲客家话的客家人和讲潮汕话的潮汕人组成。而在我下乡的客家人和“本地人”混居的花县(现叫花都),讲白话就干脆说是“讲本地”。下乡时曾猜度:古人逐水草而居,所以平坦一些水草肥美的地方居住的大都是讲白话的“本地人”。这也是“本地”的本意。客家人是从北方外省迁徙过来的,所以叫客家。因为平原已经被本地人住满了,所以多数客家人就聚居在山区了。而潮汕人则是逐渐散居海边的居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个猜想对不对。

    现在的广州主要族群,印象中应该在本地人、客家人和潮汕人之外再加上一个湖南人。讲白话的“本地人”开小店铺做小生意养家糊口,客家人勤奋读书后经商做官的都有,低调而成功,而潮汕人则是水银泻地各大卖场的主力军,湖南人,不用说“惟楚有才”,做官的搞科研的做生意搞文化的,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当然,这只是我的印象,相信决不能准确地反映现实。靠谱的结论要靠中大社会学系去做了。

    今天的三眼井社区应该是天下精英与本地居民混杂而居了,将要重现的客家韵味,估计也只可能得建筑外墙的描描画画加上门楼之类的装饰。人之不聚,所谓韵味实际上也只剩得一层皮。倒是商家可以打蛇随棍上,在此处寻觅三几个铺位,开辟个客家豆腐一条街,估计有得做。韵味难求,风味易得。         □陈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06: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区我的家:越秀三眼井有望成国家级绿色社区
http://news.163.com 2005-05-27 08:50:56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网友评论 0 条
  开栏语:

  广州在变化、小区在变化,每个人的生活也在变化。我们生活在小区里,小区里的故事也吸引着我们。本报将推出专门栏目“我的小区我的家”,介绍广州城里有特色的小区。欢迎广大市民向我们推荐。(邮箱地址:xkbsqb@126.com

  新快报讯(记者张琳实习生钟雯嘉)庭院里的路灯是太阳能的、居民们买菜用的也是环保购物袋……在一次采访中,记者偶然在喧嚣的广州闹市中心发现了一个宁静而“绿”意盎然的小区。记者昨天获悉,越秀区洪桥街的三眼井社区已通过有关评选,有望在下月成为广州首个国家级绿色社区。

  太阳能灯吸一日光可亮三晚

  三眼井社区有个古色古香、铜制浮雕装点的入口,一踏入此,马上神清气爽。小区里绿树成阴,而且到处都渗着“环保”二字。据介绍,社区里的公共设施都尽可能采取太阳能环保设备。

  社区的入口处有个交通提示灯,24小时提醒车辆进入小区后要减速行驶,这个灯就是太阳能的,下面还立着一块牌子介绍太阳能设备的好处。最有意思的是,小区里的庭院灯也全是太阳能的,这种灯小巧美观,它白天吸收能量,天色一暗就自动感应亮灯,据说吸一天的能量就能发三晚的光,这样一来,又可照明又可节电,居民们也不用为此摊分电费,安装时也不用因拉电线而将道路“开膛”。据介绍,这批灯以往只供应欧洲市场,是社区几番寻找,专门从汕头购进的。

  不仅如此,小区还将一些活动的奖品设为太阳能台灯,居民们白天放在窗台上充电,晚上就可以当成电灯使用。

  手动发电机边运动边听歌

  91岁的邓婆婆一边用力地摇着手柄健身,一边笑着听歌———这里小区里设置的“手动发电机”。这台发电机还与一台CD播放机相连,只要连续摇动就能放出歌声。“我每天都爱用这个运动、听歌。”邓婆婆说。

  这里还有一种好玩的“手汗发电机”,只要把双手放到指定位置,电表上指针就会跳动,测出经过身体的电量。除了这些,这里还有磁悬地球、太阳能发电机等新奇好玩的环保仪器,每天都吸引了很多老人、小朋友。

  居民购物爱用环保袋

  走在小区里,会发现很多公公婆婆都会拎着环保购物袋上街买菜。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小区订制了1500个环保购物袋,免费送给居民们,鼓励他们少用一次性塑料袋。慢慢地,这在小区里已形成了风气。“现在家家都有环保购物袋,或者自备菜篮,买东西就带上。而且,就算是塑料袋,我们都会反复用几次,不能用一次就扔掉。”居民黄伯说。

  据悉,街道和社区正与周边的商铺协商,鼓励他们为自备环保购物袋的市民打折。除此之外,小区里还专门设了废旧电池回收桶。每天,居民们都会把用完的电池投到这里回收。据称,每周这个回收桶就能回收半桶以上,十分难得。

  90岁以上老人有36人

  环境好了,居民的心情也开朗了,身体也健康了。三眼井现在一共有居民14464位,而其中80到99岁的老人有363人,90岁以上的36人,其中更有一位102岁的人瑞级的老者。

  除此之外,这里的楼价也大升。二手楼从改造前的3000元/平方米升至现在的5000元—6000元/平方米,较新的楼房更升到8000元/平方米,据说还很难买得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5 11: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乡下量词用一口井,用眼的:一眼衫(一件衫)。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6 00: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陳sir的文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4 18: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