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梅州、河源成为限制开发区(生态发展区)对客家话传承的影响如何?
今天在南方网看到关于广东规划主体功能区的新闻http://news.southcn.com/g/2009-12/31/content_7706846.htm里面说到上述三市将会成为限制开发区(或者叫生态发展区),这是否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三个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客家话能够以现有的速度相对稳定的传承下去,而不会像深圳惠州那样快速地流失.?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由于要建设生态发展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GDP必然不能快速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也一样,弱势经济往往带来文化上的弱势,使得客家话客家意识不能快速地崛起,并逐渐被普通话和粤语吞噬..当然,这也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还是前者可取,一来客家话还能在这两个客家大市中继续传承,其次,如果省政府做得好的话,生态发展区还是很有前景的..
不知道各位前辈是怎么想的? 好消息!
参考日本经验,东京非常繁荣,但真正日本文化在京都和大阪!后者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捞东京相差无几!或许捞日本高速发达铁路交通线有关! 交通发展以后,河源-梅州距离大城市也不远了,网络方便了,有些生意,产业在粤东北也可以承当。
关键是当地需要保留人才,维持乡土文化的创造力。
浙江模式是内陆-沿海都发展,也许可以借鉴。 這不是什麼壞事,長遠來說還是好事呢!
說個現象,作個比較,興梅地區的許多圍龍屋以及大埔閩西地區的許多土樓,人們已經見怪不怪,這些地區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重鄉誼,重家族,每一個精美的老屋,都是一個實力雄厚的家族。他們起初依靠土地,積蓄起資本和技術後開始外出經商,比如興寧的布業、閩西的菸草都名噪一時。而這些賺來的錢就化為我們今天索看到的一棟棟土樓與圍龍屋,其內有世人所稱道的裏裏外外一把手的客家女人們,還有寬敞的祠堂成為教育家族後生的好場所,當他們外出讀書時,族裏將把永佃田分給他們家裏一筆豐厚的穀租,斷其後顧之憂。而他們成材後又將為家族繼續奉獻,如此成就了客家山區的一個個美麗而充滿生氣的村莊……直至今天,我們仍在讚美這些“客家特有”的文化魅力。
而今天,人們已經脫離了舊時的社會。沿海經濟發展,給個人創造了無數的創業機會,可是人們為了個人的奮鬥出去了,買房買車,結婚生子都在外面了,在外出生的孩子連家鄉叫什麼可能都不知道了。留給家鄉的就是滿目的蕭條的村莊,每況愈下的工廠,疲乏不振的門市,這就是現狀。
不錯的,客家人熱愛家鄉的情感從未改變,在論壇裏,政治層面的、經濟層面的、文化層面的東西都有很充分的討論,但是總結起來,就是對歷史的讚歎和對現實的無奈,我們個人的發展,都不得不完全屈就於他鄉之所,任家鄉一邊難過。但我們都想家鄉好,所以只好三三兩兩聚於論壇,談論著家鄉悠久特別的歷史文化和日後發展的宏偉藍圖,難聽點說,還真有一點“閑坐說玄宗”的味道。
我們常常比較以前的教育和現在的教育、以前的屋子和現在的屋子、以前的小孩和現在的小孩、以前的語言和現在的語言……卻沒人敢比較以前的人和現在的我。我們讚美著過去的種種卻不願注意其內在之聯繫,詬病今天的種種又豈能皆歸根於外在之環境?客家話之傳承的話題在論壇裏長久不衰,卻始終沒有上升到更深層次的思考,始終無法把個人之成長與家鄉之振興統一起來。這樣的話題,就算再長遠,也終歸貌合神離,不可能討論出什麼結果來。
[ 本帖最后由 竹海聽聲 于 2010-1-2 15:40 编辑 ] 2009-2020,十年莫机会在屋下门口洗脚上田咯.
支只锅头炒菜奔旅游客,锅头多多,收吾到几只钱.算哩哦,两脚投票,喊侄仔侄女落惠州/深圳/东莞打工,受别人白眼拿两三千银,好过在梅/河/韶/清做只小小公务员,只月千把银,紧吧吧,实现点好哩哦.
老百姓肚里莫墨水,乃哩有油水乃哩去咯~
客家话,客家文化,只爱有钱,行到乃哩,都可以寻到人来讲. 虽然我周围多数的客家亲友向往城市多过于眷恋家乡,这必然导致客家文化的流失,不过我还是认为省府的规划还是有利于保存客家文化的,毕竟对外的流失比入侵式的土崩瓦解要来的慢,而且还有补救的机会。 显然,中国的未来的发展在沿海,高铁/铁路大动脉沿线,大江流域,其它地方的人口都会趋附于这些地方。
所以江西相对衰落了,湖南湖北这些地方会发展的比较好。客家地区更不用说了,可能不会有百万人口的中型城市出现。 我想,广东省五华县人口众多,资源溃乏,生态环境并不好,应该不是什么所谓的生态区域吧.
回复 3# yanxiuhong 的帖子
请问严教授,浙江内陆是如何发展的?回复 4# 竹海聽聲 的帖子
也许是我们缺少一种好的制度..在古代,科举制度能够使得各地方的人才回归原乡,服务原乡,甚至连做大官的也会解甲归田.
而自从清末民初科举废除,大都市形成,中国的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陆的分化就日益明显,时至今日仍然如此,而且未见有太大的改观!
我们要设计新的制度,例如优秀大学生毕业可以优先回原乡政府工作,重点培养等..
回复 8# 30000 的帖子
听老人家讲,清末民初,因大家上山倒樵,嘉应州很多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是黄的。山都是荒的。是解放后才大规模植林。对自然风光,很多老人说今天比过去好。 原帖由 skc 于 2010-1-4 12:33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听老人家讲,清末民初,因大家上山倒樵,嘉应州很多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是黄的。山都是荒的。是解放后才大规模植林。对自然风光,很多老人说今天比过去好。
某些人吃饱饭没事做就是“听老人讲”,也不查查你的“老人”是真是假,是骗是盗还是匪。 原帖由 skc 于 2010-1-4 12:33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听老人家讲,清末民初,因大家上山倒樵,嘉应州很多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是黄的。山都是荒的。是解放后才大规模植林。对自然风光,很多老人说今天比过去好。
当然是现在好,因大家都不用上山"斩柴割草",都用石油气.跟解放无关.
破坏林木最严重是大炼钢时,可能有人不知这段历史.
回复 13# kkk1900 的帖子
家里所有铁制品都给生产队掏光,现在老房和祠堂还有当时破坏后痕迹。回复 15# 654321 的帖子
是发展模式有所限制,发展速度和规模并不限制。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