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日记》将 客家文化搬上舞台
《深圳日记》将 客家文化搬上舞台2009/12/24 00:22 来源:YNET.com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宗珊
本报讯 昨晚,一出以深圳为背景,说着客家话的大型都市话剧《深圳日记》在民族宫大剧院上演,虽然方言话剧在近几年的北京舞台上并不鲜见,但当代题材却极为难得,因而这出无论从题材、立意还是方言的运用、台词的编排上都极具“深圳性”的原创大戏,在年末剧目纷繁的戏剧舞台显得尤为特别。
该剧反映的是21世纪90年代后的深圳商业生活圈,讲述了一个深圳普通业务员的故事,但折射的却是当代中国的普遍性问题,触碰人的心灵,直逼人们选择和回答——你到底要什么?剧中操着一口龙岗客家话的“唐老板”成为了最受京城观众欢迎的角色,饰演这一角色的唐华刚表示,没想到客家话在北京如此受欢迎。 “深圳制造”抢占演艺制高点
更新时间: 2009年12月23日
12月20日,由深圳戏剧家协会和中国国家话剧院王晓鹰工作室联合制作,深圳剧协主席从容担纲艺术总监,国话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鹰担纲总导演的“深圳制造”都市话剧《深圳日记》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进行了首场演出。
从20日到24日,《深圳日记》将在京连演5天。开演3天以来,该剧迅速征服了挑剔的首都观众。不少观众情不自禁地现场飙泪,他们纷纷表示,剧情温馨,内心被深深感动。据悉,1月3日,《深圳日记》原班人马还将“登陆”深圳保利剧院,以“本土原创”之名,担纲当2009“首届保利话剧节”闭幕演出大戏。
剧情
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新编”
吴浩是一名初出茅庐、到深圳打拼的基层业务员。为了在深圳拥有一个像样的家,把女友梅雨接来团聚,原本青涩的吴浩一次又一次地降低自己的尊严底线。为了签单,他几近疯狂,甚至不惜违背商业道德,不惜在情感上背叛女友。渐渐地,已升任经理的吴浩,成了一位油滑、世故的“成功人士”。就在他计划着购房安家时,他的“地下情”被梅雨发现。梅雨的离去,让吴浩感到绝望……
话剧 《深圳日记》首演征服首都观众
■主演:男一号细腻 女一号纯情唯美
有剧评家认为,《深圳日记》故事虽然“老套”,但所折射的普通人的无奈与挣扎,事业和感情的平衡,却给“老故事”增添了新色彩。此外,该戏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功也颇值一书。
演出结束后,记者通过随机采访发现,大部分女性观众都有泪湿的痕迹。男性观众也表示,很感动。他们评价说,虽然男主角吴浩同时拥有两个女人,但是感觉却“一点不讨厌”。观众王小姐说:“吴浩和女客户晓爽之间的情感,不矫情,不造作,很真实。说到底,晓爽也是个悲情的角色。”观众何小姐评价:“梅雨,则代表了一种唯美纯真的信仰。对生活随遇而安,对爱情坚守,对金钱漠视,她真是这个时代的天使。”
《深圳日记》的执行导演王乙诺听到上述评价后,大感欣慰。她告诉记者,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我从来不认为戏剧应该具备说教功能。我只是想简单地把故事讲明白,把生活中的矛盾呈现出来,其他的都留给观众,让他们自己去想。
■亮点:本土客家话惊艳全场
都说看遍大戏的京城百姓是中国最挑剔的观众。那么,《深圳日记》是怎样征服他们的呢?据记者观察,在持续2个小时的演出时间里,观众“笑场”最密集的时段发生在男一号吴浩的上司——唐老板登场之时。这个满口龙岗腔“客家话”的唐老板,代表着一大批在商海中沉沉浮浮的深圳本土客家商人。剧中,唐老板八面玲珑,唯利是图,嘴巴里蹦出的一连串客家话,让京城观众坠入五里雾中。“那是粤语吗?怎么听着不像呢。究竟是哪里话?”喜感十足的方言一时间引发了观众们的大猜想。而“唐老板”夸张到位的表演,也博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执行导演王乙诺告诉记者,最初,唐老板这个角色只是一个脸谱化的角色。在排练的过程中,她启用了来自深圳龙岗的演员唐华刚,并让他大讲特讲客家话。“深圳的原住民就是客家人。的确也有很多客家人从商。这个细节让京城观众了解到深圳文化的多元。”
■音乐:主题曲《虫虫飞》一夜传唱长安街
2009年是深圳建市30周年,《深圳日记》的艺术总监,深圳戏剧家协会主席从容表示,这台戏就是深圳戏剧工作者向自己的家乡奉献的一份礼物。
从容告诉记者,这出话剧的音乐是演员赵睿找到的,是深圳本土音乐人阚立文的作品。每当戏剧进入写意段落,男女主人公到梅沙看海踏浪时,《虫虫飞》的旋律就悄然奏响,然后就一切尽在不言中。演出3天,《虫虫飞》这首原创歌曲不径而红,它纯净美丽的词曲,经观众口口相传,飘荡在民族文化宫外的长安街上。据了解,阚立文是一位资深音乐人。他固守理想,只为内心歌唱,很少参与商业活动,因此知道他的人并不多。此外,洋溢着“装置艺术”范儿的舞台美术,也为《深圳日记》加分不少。
专家 访谈
一出温馨感人的好戏
作为深圳话剧史上第一部选择在京进行首场演出的深圳原创话剧,12月20日在天安门西侧,长安街民族文化宫热闹启幕的大型新都市话剧——《深圳日记》不仅吸引了大量京城百姓入场观看,同时还吸引了刘彦君、黄维钧、王育生等中国戏剧界顶级剧评家的目光。
演出结束后,专家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这是一部温馨感人的戏”,并对演出大获成功表示祝贺。他们同时还对深圳“政府立项、戏协领头、民间合作”的戏剧制作方式大加赞赏。
■一首回味悠长的散文诗
(原中国戏剧家协会 艺委会 副主任 黄维钧)
这是一个现实主题题材的戏。《深圳日记》的得意之处就在于,它把故事散文化了,诗意化了,情感化了。尤其是女一号梅雨。她给人一种美的形象、美的感召。她追究单纯的生活。这种质朴的生活理想会引发大多数观众的共鸣。到后面,故事渐入佳境,开始起承转合,女一号梅雨和男一号吴浩分手,这个走向令观众意外。结尾之时,每一个角色拨动许愿漂流瓶,说出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深圳梦,写意又抒情。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写实与写意交融的戏。既有温暖,又有力量。演员表演都很不错。导演风格婉约细腻。
■王晓鹰“戏剧情境尖锐化”的又一实践
(中国戏剧家协会 创作委员会主任 王育生)
《深圳日记》虽然是说的深圳的事,但是它也具有普遍性。“买房、梦想、挣扎”这些主题词,深圳和内地城市的青年,现在几乎面临同样的人生困境。但同时《深圳日记》又还是深圳的。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的市场化程度更高,也更完善,相对的竞争也更激烈。就剧情而论,这的确是一个老故事。但是,主创人员进行了“故事新编”,在老故事中,加入了关于人的价值的思考,这样就使整个故事有深度了,立起来了。在推进故事的时候,向来崇尚“戏剧情境尖锐化”的导演王晓鹰,又一次把男女主人公的矛盾推向极致。而执行导演王乙诺加入了一些细腻的处理,又让观众有会心的感觉。
■源于深圳又高于深圳的心灵叩问
【文化部艺术研究院 话剧研究所所长 刘彦君)
《深圳日记》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它给人的况味和内涵是复杂的。人要得到金钱和地位,要以什么为代价?这不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你得去琢磨。所以这个剧看起来不单一。另外,《深圳日记》虽然说的是深圳,但是它的覆盖面却超越了深圳。它逼着你去叩问自己的内心,人到底需要什么?在社会的转型期,有没有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在舞台呈现方面,该剧的舞美设计很新颖。海边的小山坡、都市里的“蜗居”,都像装置艺术品,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性。音乐也特别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导演在二度创作的时候,为戏剧做了大量“留白”,非常到位。 深圳作为新兴事物的代名词,也是时候把客家推向 新的层次了。 好消息!
爲什麽不早點通知呢?!如果知道我就找辦法去看了!
大型都市话剧《深圳日记》 将客家文化搬上舞台
12月23日,一出以深圳为背景,说着客家话的大型都市话剧《深圳日记》在民族宫大剧院上演,虽然方言话剧在近几年的北京舞台上并不鲜见,但当代题材却极为难得,因而这出无论从题材、立意还是方言的运用、台词的编排上都极具“深圳性”的原创大戏,在年末剧目纷繁的戏剧舞台显得尤为特别。该剧反映的是21世纪90年代后的深圳商业生活圈,讲述了一个深圳普通业务员的故事,但折射的却是当代中国的普遍性问题,触碰人的心灵,直逼人们选择和回答——你到底要什么?剧中操着一口龙岗客家话的“唐老板”成为了最受京城观众欢迎的角色,饰演这一角色的唐华刚表示,没想到客家话在北京如此受欢迎。
北京人看深圳戏
一个深圳普通业务员的故事走进了北京的剧场。12月20日至25日,这部冠名为《深圳日记》的大型都市话剧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演出。一连几天,这一无论从题材、立意还是方言的运用、台词的编排上都极具“深圳性”的原创大戏打动了北京的观众,剧场笑声不断,散场后观众学着说客家话,并哼唱着剧中的歌曲。北京的剧评家说,这是深圳倾力打造的原创剧目,但却超越了深圳,折射的是当代中国的普遍性问题,触碰人的心灵,直逼人们选择和回答——你到底要什么?据悉,《深圳日记》是创意十二月重点活动之一的“创意剧场”今年推出的剧目,该剧以王晓鹰为总导演,由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与国家话剧院王晓鹰工作室合作,这也是深圳本土话剧首次进京演出。
客家话跑火
老话说,深圳是客家人的主场,而操着一口龙岗客家话的“唐老板”火了。“唐老板”是个农民企业家,《深圳日记》就是以他的印务公司为故事展开的场景,讲述以“吴浩”为主角的一群业务员为生存、生活以及情感挣扎的故事。虽是个小配角,“唐老板”却无疑最为出彩,每次出场,必有“花花”这个学外语的女秘书充当将客家话转述为普通话的“翻译”,“花花”被他叫成“发发”,请吃饭也总被误以为是骂人话的“操饭”。戏中,“唐老板”私下也费力地挣扎着学说普通话,而这类挣扎的表演更加激发了观众的笑点。
记者在观戏中听见身边的观众悄声问,“客家话是哪里的方言?”演“唐老板”的唐华刚原来在湖南唱花鼓戏,现在是深圳龙岗一街道文化站的站长,在龙岗生活了18年,满口地道的龙岗客家话。20日首场演出结束后,不少年轻观众开始嘻笑着以剧中“发发,你快点”来呼唤随行的女性朋友。演女秘书的于卉怡说自己在台上直犯嘀咕:“这原本不是出喜剧啊,咋都笑成这样啊。”当然观众的热烈反应愈加激发了演员们表演的激情。
有如工作坊
“这戏不娇情,不高台教化,而是与观众平等交流。演员也分不出哪些是深圳的哪些是北京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主任王育生评说自己的感受。
这部由王晓鹰作为总导演的话剧,在大部分演员深圳本土化的同时,还有一些演员来自国家话剧院,在不到一个月共同排戏过程中,双方共同促进激发灵感,二度创作。据艺术总监、深圳剧协主席从容介绍,剧本是由深圳本土的戏曲编剧编写,经过王晓鹰的亲自修改,之后又在执行导演王乙诺与演员的深度沟通中再次完善,原来的剧本文学性强,行动性较弱,这次排戏借鉴戏剧工作坊的方式,边编边排。
戏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所有的演员鱼贯上场,轻轻点击空中垂下的愿望瓶,一一诉说自己的梦想。金牌业务员“汤哥”自己没多少文化,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深圳求学考上大学;曾经很有钱的“阿爽”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她要重新开始,寻找自己的幸福;女秘书“花花”虽然成天在翻译方言,但她梦想着在这个城市过得快乐;“唐老板”努力学习,他想从一个农民企业家成长为有文化的商人……这一场景从编排到台词都有深圳演员的创作灵感在内。
不限于深圳
王政是在北京经商的深圳人,这几天带着一帮同样早年在深创业、成家、置业后再北上的同道中人来看深圳戏。他说《深圳日记》反映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的商业、生活圈,而90年代后期的深圳跟国内其他地方也没什么两样,是创业者普遍的心态、追求的反映。
他的这一说法得到了剧评家王育生的认同。虽然剧中有明显的深圳色彩,背景是深圳地标性建筑——地王大厦,人物道白中也多次提到,在深圳如何如何,深圳人如何如何,但是该剧更贴近今天整个中国社会的现实。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刘彦君说,故事简单,但给人的内涵感受却复杂,涉及的东西真实而残酷,提出了一个面对现实的选择的问题,有其深刻所在。
大型都市话剧《深圳日记》 一部戏里的火红时代
http://photocdn.sohu.com/20091215/Img268971294.jpg题记:
你是深圳人吗?我是深圳人。
这个城市三十岁,我在这个城市奋斗了三十年;
所以,我的奋斗史,我在白纸上记录下来的日常点滴,题为《深圳日记》。
我们都热爱这个城市,爱这个城市的青春与不羁;
我们更热爱这个时代的这个城市,火热、进取、激情四溅。
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拼搏的、激昂的、不息的日子
每一个人,每一桩事
……
王晓鹰工作室与深圳市剧协共同制作,以国话名导王晓鹰导演率其工作室以王乙诺为主的年轻艺术家的积极努力下、深圳剧协从容为任艺术总监的大型多媒体话剧《深圳日记》经历了从创作机制到运营机制全面、紧张的探索、碰撞与筹备后,终将于12月20日在北京民族宫首演,1月3号返回深圳保利剧院以“本土原创”之名,担当09“首届保利话剧节”的闭幕演出。而继《有一种花的语言》荣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之后的深圳剧协,《深圳日记》将以何样的舞台艺术造诣与全新的运营机制向北京和深圳的观众交出一份怎样满意的答卷?从容向媒体详细介绍了关于这部剧的几个侧面。
有意思的是,剧目题为《深圳日记》,而从主创团队到上台演员、从选题到选角、从剧目立意之所等诸方面,这部剧都在浓郁的“深圳性”中透出完全的“非深圳性”。“深圳”与“非深圳”在剧中可谓互为表里,虚实相生。
意义之一:
“非常深圳”的文化产业机制下展开的制作与创作;
“非止深圳”影响力与运营模式。
不得不提到,作为文联十分活跃的构成“深圳剧协”,在全国剧协开创了几个先河,而以“剧协”身份制作、创作话剧,就是其中十分显著的一条。《深圳日记》之前,《贺方军》、《有一种花的语言》均获好评。而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领导下,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的项目“创意剧场”连续三年“获优秀创意奖”与“优秀组织奖”,“09创意剧场”除了推出“读剧”等百姓戏剧生活的立体丰富化活动外,《深圳日记》份属本土原创的“年末巨献”。因此,〈《日记》这一舞台硕“果”,直可追溯至深圳市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之“因”,有别于专业院团、戏剧院校之专业创作,根源机制上,可谓“非常深圳”。
值得深究的是,在“非常深圳”的背景前提中,《深圳日记》在剧目创作与运营机制上却展开了绝对非止于“深圳”的新的改革与探索,比如,国话名导王晓鹰的引进、如深圳选角、北京排练的演员排练模式、如深圳剧目北京首演的模式……,诸如此类,都在致力于探索出一条既融合中国高端、先进的戏剧力量、又不失特区讲效率、讲科学、讲创新管理的具有“深圳特色”的戏剧发展之路。
意义之二:
王晓鹰(北京名导)+从容(深圳名编),
多年好友联袂主创“双城联席话剧”
以《死亡与少女》、《萨勒姆的女巫》、《哥本哈根》、《霸王歌行》、《赵氏孤儿》(越剧)、《荒原与人》等构思独特、有着鲜明形而上探索精神的王晓鹰,是近年来关注率最高的“名导”之一,而艺术博士的资历与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的行政职位,令他长于站在更高的视点上,展开对话剧肌理、形式、所指、能指的深究与实践。而此次应邀执导《深圳日记》,一来基于多年志同道和好友从容之请,二来为深圳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价值所动,三者,题材上“大时代”中的“小人物”的题材,通常是根植于现实主义题材的优秀作品强大的根基。
而同任制作方——深圳剧协的从容,以国家一级编剧之资质,出任艺术总监。事实上,她和她的两名助手,三个“女婵娟”,及身兼数职的会员,担任了几近内地一个剧团推出一部新剧时的所有工作:从项目申报开始,到确定剧本、组织团队、项目管理、运营统筹,而刻意不走“老”路、眼光高远的从容为首的剧协主席团,致力于通过此剧的运营,趟出一条令“深圳”原创话剧走出深圳、到更广阔的区域、寻求更好的资源共享、机制合作,除了在这部戏上达成高水准的艺术实现,更令“戏外之戏”——深圳原创戏剧事业得以踏上一条健康、坦荡的“高速公路”。正是这一点不熄灵光,令从容和她的会员们,以惊人的爆发力与持续力,极有效率地完成了一部新剧制作过程中大量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坚持到《深圳日记》的舞台呈现。
意义之三:
深圳话剧原创机制的首次成功“迈出深圳”
(1) 深圳“选角”,北京排练
《深圳日记》剧目在运营机制创新上非常闪亮的一点体现在演员机制:深圳本土演员,北京异场排练。早些日子,导演飞抵深圳,在红荔路市文联小楼中展开了紧锣密鼓的“选角”动作,前来应试的角色并非全是纯粹专业话剧演员,很多活跃在深圳本地小剧场、小品创作舞台,均为具有相当表演才华与演出经验的演员。截至十一月十二日为止,演员的筛选工作业已全部完成。
(2) 京、深演员同台互竞,技艺水涨船高
在与“选角”的本土化形成鲜明比照的是,参与本剧演出的另一部分演员,属于国家话剧院编制,而本剧的排练,均在国话排练的剧场展开。深与京两地演员同台,均获裨益:来自深圳的演员们,通过排剧,充分领略国话优秀演员的专业优势,看到差距,从而快速在表演经验、舞台创作上精进提高;而对北京演员而言,在深圳演员与本剧这一新模式引进的行为上,更多的体味与触摸到深圳与深圳人深入骨髓的创新、激情与行动力。
“这个机制的开创,对深圳而言,就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学到北京最高水准的专业院团更好的表演、更好的流程、更好的机制。”从容说。
意义之四:
“非常深圳”的题材与“非止深圳”的立意
从题材而言,此部大型多媒体都市话剧《深圳日记》是以一个曾开发和建设深圳城市的亲历者的视角,围绕着普通印务试用业务员郑新强如何在这个年轻的城市里打拚,如何在逆水行舟的环境下,顽强发展客户,如何在灵与肉的冲突中努力坚持真诚的过程,激情地展现了那个火红的令人难忘的年代。题材无疑“非常深圳”,但吸引王晓鹰与从容之点却远远超越“深圳性”。可以说,深圳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程,正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一个城市的缩影;而男一号“吴浩”的奋斗与心路历程,是深圳人心与人事的折射,亦是中国人心与人事的折射。从“以点覆面”的艺术创作手法而言,“吴浩”=深圳=改革开放的中国。而其间人性的善、恶、沉、浮、自我挣扎,则无疑,早已立足表现“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早已立足于人性探讨的艺术致高点。
《深圳日记》剧情梗概
三十年,无数人们用自己的梦想打造了一个举世瞩目的神话。他们用青春成就特区的翠绿,用热血点缀出市的鲜红……使其成为了南中国海滨最耀眼的一抹瑰丽景色。
这是与深圳的一场剖白,更是与自己灵魂的深度对话。得不到的、已失去的,还有被躯体抛弃的灵魂。都在一本日记中被翻阅、被找回。那过程,像是和这座城市谈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我爱深圳,所以有恨。
也恨深圳,皆因爱之深。
就是在这付出与得到、交换与索取、挥霍与珍惜之间。我,看见了那个经过特殊打磨与雕琢的自己,他们叫我为——深圳人!
大型都市话剧《深圳日记》
演出团体:王晓鹰工作室 & 深圳市戏剧家协会
演出时间:12月20日-25日 北京民族宫剧场
2010年1月3-5日20:00 深圳保利剧院
演出票价:380元、280元、180元、100元、50元
总策划:王京生 董小明
策 划:姚 峰 陈新亮 李 平 周林祥
总统筹:钱 强 梁 宇 李 桦 王 强 姜广华 李建阳
顾 问:陈慧中 冯刚毅 李绍琴 毕大松 刘 强 王维斌
总 导 演:王晓鹰
艺术总监:从 容
导 演:王乙诺
副 导 演:王丽乐
编 剧:尹洪波 程立耘
制 作 人:傅维伯 从 容
制作统筹:苏 苏 周 娟
舞美设计:严 龙 窦 辉
音响设计:王剑峰
音 响:董丰盛
灯光设计:黄 祎 杨武成 崔 鹏 闫 安
服化设计:邢媛媛
化妆造型:张 罗 利 红 李晓鹏
演出统筹:王新莲 曾若明 于卉怡
外联主任:于卉怡
制作主任:王 巍
舞台监督:张 华
后台主任:袁晓晔 葛 洋
剧务主任:余 霖
文学策划:韩 宇 王乙诺 罗大军
剧本编辑:王乙诺 汤 琰
场 记:李 妮 王凤霞
宣 传:王 芳
法律顾问:赖香根 柏乔良
工作人员:宋 旸
演 员 表
吴 浩——赵 煊 吴哲萱 饰演
梅 雨——吴晓丹 李 妮 饰演
海 峰——赵 睿 饰演
晓 爽——张梅斯 于卉怡 饰演
丁 经 理——王凤霞 饰演
唐超老板——唐华刚 饰演
秘书花花——于卉怡 张梅斯 饰演
杜 先 生——杜 邱 饰演
业务员涛哥——李 涛 饰演
业务员小四川——余 霖 饰演
业务员阿健健——唐 健 饰演
业务员黄仔仔——刘 宏 饰演
业务员——卓佩丽 饰演 好话剧..抽时间去看看。。 深圳客家人又一次走在前面, 难得的客家东西总是走在时光的后面.
预报能力在这个论坛极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