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五》的烈士與豎子 ---論「抗日?殺同胞?吳湯興史實翻案
《一八九五》的烈士與豎子 ---論「抗日?殺同胞?吳湯興史實翻案作者:李筱峰
過去國民黨的教育每談到一八九五年台灣的抗日,都只著重唐景崧、丘逢甲、劉永福。然而這些人的「抗日」,禁不起歷史檢驗。唐景崧幹了十天的「台灣民主國」總統,日軍還在基隆,他就跑了;丘逢甲的抗日始終只是紙上功夫,說什麼「桑梓之地,義與存亡」,實則不曾打過一兵一卒一彈一砲,就捲走軍餉十萬銀兩潛逃了;劉永福也在主力部隊還未和日軍交戰,就抱著心愛的小狗從安平開溜了。最荒唐的是,唐景崧找來的一堆廣勇(廣東兵),駐守在北部,軍紀敗壞,擾民有加,抗日無能,最後官兵還變成盜賊!
真正投身抗日的,如吳湯興、徐驤、姜紹祖,率苗栗、新竹的客家子弟兵奮勇抗敵,捐軀成仁,卻因過去課本少提而不為人知。兩年前我有感於此,特在本專欄發表〈烈士與豎子〉一文,將吳湯興與丘逢甲等人對比。我不禁想起連橫在《台灣通史》論丘逢甲時,將吳湯興拿來比對的一句話—「成敗論人,吾所不喜。獨惜其為吳湯興、徐驤所笑爾」。
最近以吳湯興為主軸的電影《一八九五》,雖未能淋漓表達李喬原著的內涵,但已可讓國人對吳湯興的印象有了初步輪廓,值得嘉許。
然而電影《一八九五》推出之際,中國時報卻出現以「抗日?殺同胞?吳湯興史實翻案」為標題的新聞,指出吳湯興的部下劫殺廣東籍傭兵「河南勇」。報導中引述台灣文獻館林文龍研究員的訪談,指出原要號召民兵北上抗日的吳湯興等人,見到河南勇身上帶著金帛,要求留下財物,河南勇開槍拒絕,吳、姜的民兵遂殺死數百名河南勇。報導中說他們「殺死同胞的人數,可能遠超過日軍」。(11/21中時)
吳湯興真的帶兵「殺同胞」嗎?記得吳湯興號召民眾抗日時,曾發布告示,其中說:「望眾志戮力同心,一團和氣,不可互相戕殺…如有倚強欺弱,妄殺無辜,或肆行擄掠,糾黨劫財,定按軍法嚴辦。」如此申明軍紀的吳湯興,竟落得「殺同胞」的惡名?
原來吳湯興民兵所殺的「同胞」,就是我前述駐在台北的那批「官兵變盜賊」的廣東兵(所謂河南勇,係指廣東珠江流域之南的「河南營」訓練出來的傭兵)。那批「河南勇」趁唐景崧逃走之後,焚衙署,搶庫藏,往中、南部逃竄。
這是一支怎樣的軍隊?試看目睹當時情景的美國記者Davidson對他們的描述:「亂七八糟,毫無秩序。他們穿紅制服,暴躁慌張,大聲喧嚷,且有惡臭…」「軍官們已不能約束士兵…華兵互相吵鬧,殺害軍官,勒索搶劫…」請問這是哪一國的「同胞」?
再看看這些「同胞」在唐景崧潛逃後的行徑。Davidson這樣報導:「總統似乎送了五萬圓給自己的衛隊,以求逃出衙門。消息傳開後,其他兵士也來要求分錢,發現總統已經走了,就火燒總統府洩憤。…這樣一來,秩序大亂,暴徒們吵鬧放槍,在各處搶劫…兵工廠被打開了,附近街上擁擠著搶劫者,廠裡一切東西,無論槍砲…凡可移動者,無不搬走。…一尊小型克魯伯後膛砲,可用一兩塊錢買到。數千華兵不再打仗,而做起更有利的買賣。他們以幾角錢廉價賣槍,而把舊式步槍丟在城外的稻田中…。」
這些官兵變成強盜,流竄到中部,被我們抗日民兵殺了,活該!
(作者李筱峰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本文同時收錄於http://www.jimlee.org.tw)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