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原 发表于 2002-4-13 12:12:44

論客家文化意識[转帖]

論客家文化意識
作者:南山

客家並非是一個民族的概念,而是我國中原漢族的一個分支。公元四世紀前後,中原地區戰亂不息,災荒頻仍,成千上萬失去家園的災民大批往較平靜富庶的南方逃亡,上下近千年間,他們流移轉徙,足迸遍及大半個中國:到了宋末至清代中期才逐漸在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二貝州、四川及台灣等地定居下來。「先到為主,後到為客」。先期在當地居住的便稱這群後來仁戶的人為客人上昌地官府注籍中亦稱為客戶,以後通稱為客家、客家人。

千百年來,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當地生活和交往中沒有完全混化於當地一也有少部分已經混化一,而一直保忙右客家先輩傳導下來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以及為人處世的觀念,甚至他們所講的方言也是保留首中原古漢語音的的客家話。這些都可歸結為客家文化意識的承傳因素在起作用。

文化意識,是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一種觀念形態,是人類在生活實踐中經驗與智慧的積澱,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一種精神力量。它對於人們的思想、行為、心理、語言,道德觀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看主導、調節和規範的作用。因此,開展對文化意識間題的研究,對於發展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借鑒前人的歷史經驗,促進今天我們所從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都有其深遠意義和積極的作用。拙文擬就有關客家文化意試的形成和發展、客家文化意識特質、客家文化意識的價值與作用等間題提出一些粗溦J識,借以求教於各界專家和讀者。

一、客家文化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在客家先民世代居住的我國中原地區,曾經是漢、唐文化的中心,是我國歷史上著名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輩出的地方。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漢、唐文化,作為東方文明的象徵,在歷史上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對世界文化的交往,也曾經產生深遠的影響。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尤其是漢民族,都是主要受看儒家思想文化的教育薰陶,儒家思想始終是作為我國歷代統治階級的統治思想,滲透於國家的生活、一切社會活動和人們的思想意識言行之中。由此形成的我國民族的文化意識,其核心主要是儒家的人文精神,這是歷史的必然。毫無疑義,客家人作為漢民族的一分子,他們所承傳的文化意識,也只能是以孔孟之道為核心的儒家思想。然而,任何一個民族或同一民族內部,其文化意識的內涵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或一成不變的。由於人們所經歷的社會發展進程不同,或所處生活環境不同,文化意識也必然有所差別,有所變異。客家人由於他們的歷史經歷跟漢民族其他民系的經歷有很大不同,這就使客家人的文化意識發生了某些方面的變異,而具有跟其他民系許多不同的特點。有人涊為是客家人的遷徙造成了客家人的歷史,這是頗有見地的。同樣可以認為:客家文化意識也是客家人在漫長的遷徙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精神產物。

作為客家文化意識的主要特徵,並起主導作用的核心精神,是儒家的「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在客家文化意識中的主要內涵及其表現是:把孔孟之道尊為聖賢之道,視「三綱、五常」為處世為人的是非道德標準。在客家人的意識中最重「忠、孝、節、義」,把不忠、不孝、不仁和失節視為大逆不道.,同時,也極注重「仁、信、禮、智」,把不仁、不信、非禮、非智,視為最大不敬和缺德。這些都集中反映為客家文化意識中對為人處世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直至今天,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在客家人的意識和行為之中。人們可以看到,這種承傳自我國古代文化思想,主導於客家文化意識的「人文精神」,並沒有由於歷史和環境的變遷有所消滅,而且正由於客家人在千百年來祖祖輩輩所經歷的民族苦難和流移轉徙的艱苦生活境遇,更加強化了這種精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他們對民族壓迫和對來自任何方面的強權主義的強烈逆反心理,以及對戰勝困難、尋求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諸如齊家、睦鄰、義友的群體觀念和自信自強、開拓進取的主觀奮鬥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在客家文化意識中,不僅有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思想的承傳和深化的一面,更應看到客家文化意識在發展進程中對異體文化意識的吸收、融合、變異的一面。由於客家人在歷史上有看跟其他民系所不同的長期遷徙經歷,這使他們能夠更為廣泛地接觸外界的異體文化,特別自清代中葉以後,客家人大量往世界各地去稚

venen111 发表于 2003-12-1 09:18:21

RE:論客家文化意識[转帖]

啊原 于 2002-4-13 12:12 写道:
目前,仍存於客家民俗活動中對婦女的某些戒律清規、包辦婚姻、舊婚喪禮俗、二次葬陋俗,以及迷信風水、鬼神、敬奉社官、土地、財神甚至一塊石頭....這些源於封建舊宗法和原始宗教迷信觀念,繼續在一部分人的頭腦中存在,並且成為人們所熟視無睹的社會現象。這不能不承認是客家文化意識的重大缺陷。
前二天在高雄全程參加了一個客家人的葬禮儀式,很累很累,但卻感到這些是必須保留的文化。儀式有佛教、道教穿插,長幼有序,每一個動作都有涵意,雖然讓許多人暫時放下工作做這些看似無關經濟發展的事,但在文化上的意義不是經濟可以衡量的。台灣過去在全力發展經濟的年代,也曾有破除舊式繁複禮儀之論,但幸好有些鄉下人保留了這些禮儀,否則現在就看不到那麼博大精深的一項文化了。一場葬禮花費四十幾萬台幣,看起來是浪費,但卻也讓禮儀公司的員工有經濟來源,隨著人口增加,未來幾十年死亡人口數量必定很可觀,因此禮儀服務業的前景榮盛可期,這行投資不大,但是要有豐富的禮儀知識,必須熟知各地風俗,不簡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論客家文化意識[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