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en111 发表于 2004-2-3 00:58:46

資治通鑑上的仇仕良是客家人嗎?

仇仕良是循州人,據說現在梅州並無仇姓。

巴人 发表于 2004-2-7 19:54:29

仇仕良是不是古代唐朝人?如果是,就算他是循州人,也不能够讲是客家人,就好像唐朝宰相张九龄一样,他也不能讲是客家人,因为当时客家风俗还没有形成呀!

傻虎黄大猫 发表于 2004-2-7 20:03:56

傻虎黄大猫 发表于 2004-2-7 20:10:04

venen111 发表于 2004-2-8 10:06:07

那麼,仇仕良與客家人無關,而與廣府人有關?

巴人 发表于 2004-2-8 12:00:22

venen111:
    你好!我对仇仕良这个人的情况不是很清楚,请你对这个人作简要的介绍。

venen111 发表于 2004-2-8 20:55:13

第245卷 唐紀六十一 (AD834–AD837)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中》 九年
上之立也,右領軍將軍興寧仇士良有功;王守澄抑之,由是有隙。訓、注為上謀,進擢士良以分守澄之權。五月,乙丑,以士良為左神策中尉,守澄不悅。

壬戍,上御紫宸殿。百官班定,韓約不報平安,奏稱:「左金吾聽事後石榴夜有甘露,臣遞門奏訖。」因蹈舞再拜,宰相亦帥百官稱賀。訓、元輿勸上親往觀之,以承天貺,上許之。百官退,班於含元殿。日加辰,上乘軟輿出紫宸門,升含元殿。先命宰相及兩省官詣左仗視之,良欠而還。訓奏:「臣與眾人驗之,殆非真甘露,未可遽宣布,恐天下稱賀。」上曰:「豈有是邪!」顧左、右中尉仇士良、魚志弘帥諸宦者往視之。

第246卷 唐紀六十二 (AD838–AD842)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下》 五年
春,正月,己卯,詔立穎王瀍為皇太弟,應軍國事權令句當。且言太子成美年尚沖幼,未漸師資,可復封陳王。時上疾甚,命知樞密劉弘逸、薛季稜引楊嗣復、李玨至禁中,欲春太子監國。中尉仇士良、魚弘志以太子之立,功不在己,乃言太子幼,且有疾,更議所立。

開府儀同三司、左衛上將軍兼內謁者監仇士良請以開府蔭其子為千牛

第247卷 唐紀六十三 (AD843–AD844)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中》 會昌三年
癸酉,仇士良以左衛上將軍、內侍監致仕。

venen111 发表于 2004-2-8 20:56:22

唐朝的宦官 作者:冷成金 (2002/10/29)

唐朝曾經是一個極為繁盛的時代,然而,繁華過後,其制度的缺陷還是暴露出來了。尤其是宦官制度,更是如此,甚至可以這樣說,「安史之亂」以後的唐朝是在宦官專權中走完自己的歷程的。看看這一階段的宦官專權史,真會令我們有觸目驚心之感。
在中國宦官史上,既能長期專權禍亂宮廷,又能得以壽終正寢的宦官,恐怕當數唐朝宦官仇士良了。
史書上說,仇士良「有術自將,恩禮不衰」,這仇士良的「術」,到底是什麼呢?
在仇士良告老還鄉之時,他的徒子徒孫小太監們,為了弄清仇士良的「術」,專門為他舉行隆重的送行宴會,他們像求拜菩薩那樣,虔誠地請求仇士良傳授他們一點在宮廷裏混飯吃的本領,仇士良不忍心小太監們將來受人欺負,就說出了一套挾制皇帝、專擅大權的「祕訣」來。
仇士良說:「為了你們的前途,我就把我多年積累的經驗告訴你,我這些經驗,在皇帝的身上用了好多年,十分有效,以後你們照這些方法去做,也一定差不了。你們侍奉皇帝,第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皇帝閒著,皇帝一閒著,就想讀書,就想接待儒臣,就想討論什麼天下大事、治國方略。如果是這樣,皇帝就會增加知識,提高智慧,就會變得明白起來,那麼,皇上就會採納朝臣的意見,不再追求吃喝玩樂,也就不再寵信我們。如此一來,我們那裏還有機會掌握大權呢?因此,你們要想方設法搜羅錢財,供皇帝恣意揮霍使用,不僅要投其所好,還要引導他享樂,不要給他留出一點空閒。這樣,皇帝就不再留心學問,也無暇過問政事,反倒覺得我們十分忠心,也就只有靠我們去替他辦事。這樣,我們豈不就可以專權了嗎?」
這番話,說得小太監們一個個如醍醐灌頂,彷彿得了真經一般,歡喜而去。
確實,在中國的專權太監之中,仇士良實在算是「成就」傑出的一個。在仇士良入宮當太監的四十多年間,唐朝宮廷內外的矛盾極其複雜,有朝廷與藩鎮軍閥割據的矛盾,有朝臣與太監的矛盾,有太監與皇帝的矛盾,尤其是朝臣與太監的反覆鬥爭,幾乎瞬息萬變。在這四十多年中,別說升官,就是保命也很不容易,但仇士良卻相反,他從一個小太監,直到死後追贈為楊州大都督,中間歷任監軍、五坊使、左神策軍中尉、左街功德使、驃騎大將軍、楚國公、觀軍容使、兼左統、右神策軍、知內侍省事等要職,可謂穩步升遷。這還倒罷了,他還殺死了兩個王、一個妃子和四個宰相,最後居然能得以善終,不能不說是宦官史上的奇蹟。

巴人 发表于 2004-2-8 21:26:12

仇士良的宦官经历有点儿像高力士,高力士也是一个长期专权祸乱宫廷,又能得以寿终正寐的宦官,好像他是广东高州人,不知是否为真?

巴人 发表于 2004-2-8 21:29:05

Posted by venen111 at 2004-2-8 10:06
那麼,仇仕良與客家人無關,而與廣府人有關?
    可以肯定他同客家人是无关的。仇姓在广东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如果是有,人数也是很少的,可以归入广府人。

venen111 发表于 2004-2-8 23:18:22

Posted by 巴人 at 2004-2-8 21:26
仇士良的宦官经历有点儿像高力士,高力士也是一个长期专权祸乱宫廷,又能得以寿终正寐的宦官,好像他是广东高州人,不知是否为真?
高力士曾被貶至巫州,是否為廣東人,似無實證。

《一代宦官高力士》研析--家天下制度中的宦官/撰稿:林淑君(節錄)
高力士小傳
 
 唐朝嶺南潘州(今廣東茂名市)有一馮姓人家,家主名馮君衡,原為外地人,因他的父親馮智戴在潘州做刺使,便定居下來。
 
 武則天光宅元年(公元六八四年)君衡添了一個兒子,因生在改元之年,所以便取為元一。在清親朋好友來道賀時,因嶺南天氣熱,強褓中的元一只掛了件大紅兜肚,被看見胸前有七顆芝麻大的黑痣,狀似北斗。便被君衡的好友周懷仁看出了端睨,只是話中有話,沒有一言道盡。
 
 這年七月,君衡為替友人周懷仁討回公道,告上衙門。但君衡不明白官場中盤根錯節的關係,反而惹上了「誣陷」罪,因悲憤難當,往前門的一棵大樹撞去,倒地氣絕。而當時嶺南自宮去伺候皇上妃子的氣氛很時興(註1),對於當時陷入三餐不繼、生活困苦的馮家,不為一個求生之道。於是周懷仁與君衡的妻子,麥氏和黃氏分別把自己的孩子送進蠶室(註2)。經由一番轉折後,元一來到了武則天的身旁服侍,卻又因一時的失職而被攆出皇宮。之後被東內的給事高延福大太監收留,做為義子,並與另一名收留的乞兒分別稱為力士、金剛。皆隨自己的舊主武三思進府當差。
 
 高力士進入梁王府後別有一番起氣象,不但替武三思解決了許多問題,更協調了武氏兄弟的緊張關係。而這期間的轉變,武則天看在眼裡,便問起了武三思。而高力士又再度進宮,因武則天見他出言、行事合理中節,且傳宣詔令從無差錯。便命內侍省提舉他為宮闈丞,從此專事待詔宣令。
 
 一天因事去梁王府的途中,見一老僧正在樹下痛得呻吟翻滾,不但送他去見郎中,又扶他進飯鋪吃。老僧在吃飽之後,向店主要了紙筆贈高力士二十八個字:霧海茫茫行船難,駕舟莫看桅杆安,碧波蕩漾藏礁險,魚龍躍處好揚帆(註3)。事後,隨手置於櫃中一角,不以為意。 
 
 到了神龍元年(公元七零五年),武則天病重,在眾朝臣的要求威脅下,立第二次立為太子的李顯再次登基,是為中宗。而中宗的女兒太平公主,因想效法祖母武則天,韋后便與女兒太平公主共同毒殺自己共同的敵人--中宗。此時又引起了王位之爭,這時已在朝野嶄露頭角的臨淄王李隆基,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實力。
 
 把一切看在眼裡的高力士,不知該如何掌握自己的未來時,想起了和尚的那二十八個字的箴言。決定投靠相王一邊,在一番權力鬥爭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共同除去了韋氏及武氏宗族。讓相王旦登了皇位,是為睿宗皇帝。下令封誅韋有功的李隆基為平王,而高力士在這次政變中,有特殊的貢獻,賜為朝散大夫內給事。從此高力士成為李隆基的心腹。
 
 在睿宗傳位給李隆基後,是為玄宗。而在一旁的高力士無時無刻的注意玄宗的飲食,避免遭到太平公主的毒手,但在政黨中太平公主的羽翼佈滿朝廷,玄宗便下令捉拿反賊,殲滅太平公主。而參與此次義舉與滅韋者一律加封為「唐元功臣」。高力士被拜為銀青光祿大夫,行內侍司正員,成為紅袍加身、腰配紫金魚袋的四品大員。
 
 高力士看出姚崇、宋璟兩位宰相正直忠誠,便傾心相交。姚、宋二相也以為他謙和有躬,特奏請玄宗,再封高力士為右監門大將軍(註4)、內侍省主管之職,紫袍玉帶,位至三品。原是為旌表高力士之功德,卻開了有唐一代內侍高品之先例;也為晚唐宦官專權,多次弒君埋下了禍端,此恐是二相使料未及了。
 
 開元盛世,物阜民豐。大明宮內嬪妃宮娥竟達四萬多人,而任內侍省總管的高力士向皇上進言,把高齡宮女遣返回家,若無家可歸或不願跟兄嫂過活而自願留下,也不強迫。接著在旁勸玄宗行節約之道,上行下效,成為開元盛世的奠基之舉。
 
 在玄宗身旁的高力士,為玄宗處理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瑣事,並在玄宗因政事困擾時,適時地提出意見,而所處理之事,不僅玄宗滿意,就是朝中大臣也都心服。一生提攜別人不遺餘力,遇事留有餘地,救人於危亡之中。並忠於唐王室,忠於社稷,愛護臣僚,愛護百姓。
 
 此時高力士已為玄宗身邊的左右手了,而高力士也把玄宗的喜好,了解的一清二楚,許多君王身份不適合說出口的或不便出面的,高力士便主動的把事情辦妥。而有時玄宗未弄清的事而勃然大怒時,也會因高力士的提醒而有所警覺。
 
 天寶四年,楊玉環名正言順的被封為貴妃,父奪子妻,從曖昧走向了公開。玄宗也逐漸的縱情於男女的歡樂之情,這一切看在眼裡的高力士,不禁暗暗哀嘆,這玄宗再不是開元時武滅兩逆、文建綱朝的英武之君了。這時大唐國勢逐漸衰弱。
 
 接著安史之亂的來臨,高力士不僅捨下親人,隨玄宗流徙四川,一路上更是照顧玄宗的飲食,與安撫玄宗的心情。而在平定之後,因貴妃已死的玄宗,頓時老態並出,而高力士盡力的使玄宗心情舒暢。
 
 怎奈朝中宦官李輔國把持,玄宗被迫退位徙居,而高力士亦遭放逐至巫州(註5)。等到代宗及位,大赦天下,高力士正興高采烈的要回京與玄宗相聚,途至朗州(註6),聽到玄宗已死,遂慟哭不已,吐血而亡。代宗懷念他在宮六十餘年,伺候了四代皇帝,保護先朝屢建奇功,而且歷數中宮宦官沒有一個像高力士這樣掌權不擅權,得寵不欺主的。更感念高力士的品德高尚,遂下詔贈高力士為廣州大都督,順其志願陪葬玄宗於泰陵。享年七十九歲。

註1.唐朝的嶺南之地為福建、廣東、廣西,因與內地為不同的特別
   行政區,為所謂的準殖民地。宦官買賣的起源,是將當地原居
   民的蠻族及獠族等土著抓來閹後進行交易。
 
 註2.漢朝時,將人處宦官之刑時,使用「下蠶室」的說法,可能是
   指人被閹後,為了使傷口盡快癒合,只好躺在密封、黑暗又充
   滿熱氣的房間裡,就像活著的屍體般。
 
 註3.「莫看桅杆安」,「桅」「安」為韋后和安樂公主的協音。「
   龍」為李隆基「隆」字的協音。「好揚帆」指靠相王一方就前
   程遠大。
 
 註4.三品官,掌管宮中警衛
 
 註5.今湖南黔陽
 
 註6.今湖南常德

chinakj 发表于 2004-2-9 10:03:47

Posted by 傻虎黄大猫 at 2004-2-7 20:10
有些姓是广府系特有的,例如植,区,冼,香,暨,湛等。其中,冼、植为岭南望族。
在广东仅见于客家系的揭姓,据说也是岭南望族,发源于揭阳,由汉朝皇帝赐姓。
山西也有湛姓。四川有区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資治通鑑上的仇仕良是客家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