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丰顺建桥围古城
广东梅州丰顺建桥围古城建桥围—这个始建于元未明初的张氏客家民居,自创立至今已逾六百年(一说为建于1640年的崇祯十三年),古村落建桥围距丰顺县城汤坑37公里,距梅州市51公里,位于建桥镇政府对面,依山傍水,南靠1047米的韩峰,东临一弘秀水,如银流、王带般的大溪、小溪两水相汇,出口处狮象把水浑然天成。
该围创基者为张氏德达公,原居福建上杭,在任广东嘉应州州牧时,遭兵燹纷争难归故里,遂创基于此。她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客家民居建筑辟,有别于福建永定振成楼和梅州大埔的花萼楼的围屋,仍有客家围屋的脉系。围内房屋设计既讲究风水位置和环境选择,又注重利于群居和防贼御敌。总占地近1平方公里,围内占地15780平方米,整座建筑外型象一座城堡,俗称“船形围”,呈长方形,外圆内方,外墙高而厚,四面“封火”,城围四周有水环绕,东西南北各设城门,西门为正门(门上方镶嵌着一石匾,民国时国府主席林森曾亲笔题写“西铭是式”四个大字,受匾者是本围人张鉴初,原为孙中山侍卫),东门(门批:东关巩固),南门(门批:薰风自南),北门(门批:众星拱北)。围内有6座祠堂,共三街十二巷二十四幢,较为普遍的是二栋(堂)、二横和三栋(堂)四横的大院,再次是围龙屋,结构坚固,窗眼小,层层叠叠形似盘龙,攻防自如,森严壁垒。观大院堂堂,静谧和畅,游小巷深深,曲径回肠。徜徉于围内,就置身于昔日那人声鼎沸、店铺林立、一派团结和睦、安居乐业的环境之中,围内人口多达时二千多人,世代崇文,人才辈出,解放前,有翰林学士、进士和众多举人,现代有博士、硕士数人和大学生一批,围内保大堂、光大堂门外分别有清朝道光、嘉庆年间竖立的石桅杆,就是历史见证。此围典故较多,时有学者前来考察、论证,研讨客家历史文化。
[ 本帖最后由 lenovo9937 于 2009-10-7 12:05 编辑 ] 谢谢分享啊,希望建桥古城得以保护,内在蕴含得以发挥。
此楼依照山水建成,远观十分有趣。
------------------------------------------------------------
丰顺县建桥围古城 http://gb.cri.cn/chinese_radio/images/c.gifhttp://gb.cri.cn/chinese_radio/images/c.gif在线收听 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CRI客家之声的《客家天地》节目,我是节目主持人张顺灵,在这次节目时里,我为各位介绍广东省丰顺县建桥围古城。 听众朋友,最近,广东省梅州市在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开发旅游新景点普查中,在地处莲花山脉深处的丰顺县建桥镇发现一座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古城,至今已逾600年。 据丰顺县博物馆欧进晴馆长介绍 “这座被当地人称为”建国围“的古城占地面积近1平方公里,城内占地1.57万平方米,整座建筑外形,像一座城堡,呈长方形,外圆内方。” 古城四周有护城河水环绕,远眺整座城像浮在水面的一条大船。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及古城四周数千米既当城墙又当屋墙的城墙,至今仍保存完好并非常坚固。城门外墙高而厚,城门内架紧凑,并设封火墙不露桁桷,利于群居和防贼御敌。 元末建桥围的创建者目前已无据可查。据当地史料记载,建桥地属丘陵山区,土地肥沃,有利于农耕,地处山岭均属莲花山脉,南北两面高山屹然对峙,有利于林业开发。建桥围古城最后形成的建设者为明代中期梅州州牧张德达.他原居福建上杭,在任广东嘉应州(今梅州) 州牧时,遭战火纷争难归故里,明隆庆年间(1567年 ̄1572年)在此创基。 围内人口多时达2000多人。现在据说从围里出来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人口在2万以上,他们全都姓张,都是“德达公”的子孙,都是一家人。建桥围的内“容”十分大。建桥围古城遵循外圆内方的理论,建造椭圆外廓,内围属方形。古城内商铺俱全,冷兵器时代抵御外来强敌时,四座城门一关派人防御,古城便固若金汤,城中居民一两个月不出城门仍可过平时一样的正常生活。 围内有6座祠堂,共三街十二巷二十四幢,较为普遍的是二栋(堂)、二横和三栋(堂)四横的大院,再次是围龙屋,结构坚固,窗眼小,层层叠叠形似盘龙,攻防自如,壁垒森严。围内还建有张氏各世府第公室,采用传统四合院的建筑工艺,用抬梁、穿斗的混合结构建造,布局严谨,讲究坐向,布局沿中轴线上、中、下三大厅,系奉祀先祖或公共娱乐场所。 如今城内约有上千间房屋。这里既留存有元末古巷,更多的房屋是明代飞檐式的四合院建筑,也有清代防火山墙式建筑混杂其中,它是梅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有元\明\清三朝古建筑的古城。 丰顺县博物馆欧进晴馆长说: “建桥围古城设计还有几个奇特之处:一是城内街道和古巷里看不到一条排水渠。但不管下多大的雨,城内从不会淹水。” 二是城内建筑物的通风采光设计令人叫绝,大大小小24幢四合院落式建筑,每幢建筑物的通风采光都恰到好处,冬暖夏凉;三是防火设计非常合理,除古城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外,房与房之间还建有防火山墙,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水井,井水长年不枯,既便于生活,也利于防火,数百年来城内从没有发生过大的火灾。 建桥围古城文化底蕴深。围门四座,门上方均镶嵌着一方石匾,各具特色。西门是正门,民国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亲笔题写“西铭是式”四个大字。受匾者是本围人张鉴初,原为孙中山侍卫;东门“东关巩固”,是嘉庆年间一位状元所书;南门“薰风自南”,是一位翰林所题;北门“众星拱北”,是解放后铁道学院的一位教授题写。建桥围居民世代崇文,人才辈出,解放前,有众多翰林学士、进士和举人,现代有一批博士、硕士和大学生,围内保大堂、光大堂门外分别有清朝道光、嘉庆年间竖立的石旗杆5条,旗杆夹2副,就是历史见证。 这个古老建筑的典故较多,时有学者前来考察、论证,研讨客家历史文化。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她有着极高的开发价值。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开发,虽然她就“住”在206国道边,却至今还“养在深闺人未识”。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她不为人所知,但正因此才更多地保存了她的原貌。许多人来到这里,观大院堂堂,静谧和畅;游小巷幽幽,曲径回肠。都会感到一股极浓郁的“家”的味道,让人遐思,让人回味,让人沉迷…… 岁月悠悠,600多年来,战火兵燹不断,世界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建桥围古城却固若金汤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得益于古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建桥围的往日热闹如同那城墙上剥落的漆土悄然逝去;岁月的洗涤剔除了尘世的喧嚣,遗留一片安谧、平实。他们在围里漫长的人生,他们生活中精彩的趣闻,到我们这里就成了浓缩的历史故事。历史沉淀了先辈的优良传统:重孝、崇文、安贫乐道,至今深深影响着围内人们的生活。昔日那人声鼎沸、店铺林立、一派团结和睦、安居乐业的景象。现在因种种原因,大家都往外搬迁,留下来的人已经不多了。现在围里只有一家小杂货店,货架上、货柜里林林总总摆满了各色便宜的日用品。顾客不多,都是熟面孔的宗室族人,大家在愉快的交谈中就完成了交易。 丰顺县博物馆欧进晴馆长说: “目前,丰顺县政府已将保护、开发建桥围古城列入议事日程,并着手准备材料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丰顺县政府正抓住梅汕高速公路开通和206国道改造后建桥交通不再闭塞的机遇,早日将建桥围古城开发成旅游景区向国内处游人开放。
这古城有没有入选今下梅州的世遗申请项目? 这古城目前省报参评了广东省第二届省级古村落评选,大概11月份就出结果了。不知道能不能进。申报材料的照片还是我专门去拍摄的(就是以上这些图片)。
欢迎查阅本人博客《客家铮骨,扬威天下》
欢迎查阅本人博客《客家铮骨,扬威天下》:http://blog.163.com/silenthunter69@126/
本人博客的视频空间:
http://kejiazhenggu.56.com/ 这个地方不错!!!应该好好开发一下... 是记者拍到相片吧 栋桁吊着的是什么东西? 这就是我向往的地方! 这是宋代的帽?
https://www.hakkaonline.com/attachment/forum/month_0910/200910071205_9d09ad06a856b13a7efe1CWf0I.jpg
屋顶横梁悬挂的各种物品(不同的物品代表不同的寓意)
屋顶横梁悬挂的各种物品(不同的物品代表不同的寓意)多源的客家有多源的教派, 但《易经》八卦是少不了的.
http://cn.netor.com/know/hist/book22.htm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易经》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易经》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易经》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易经》第五卦 需 水天需 坎上乾下
《易经》第六卦 讼 天水讼 乾上坎下
《易经》第七卦 师 地水师 坤上坎下
《易经》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下坤
.............
《易经》第六十四卦 未济 火水未济 离上坎下
https://www.hakkaonline.com/attachment/forum/month_0910/200910071201_7f736f40314ff0471ad57QZRr4.jpg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9-10-31 08:12 编辑 ] 那一年我们去当风岭,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去建桥围看一看,的确不错客家风情{:1_1:} 好看,古色古香的。很有文化气息 回复 9# level 的帖子
W'Car
好特別的地方呀!!
好地方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