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景色——于都屏山牧场(组图)
屏山牧场地处江西省赣州市于部县靖石乡屏坑山山顶,海拔1312米,草场总面积五万多亩,春、夏、秋三季绿草成被,延绵起伏数十公里,草场四周是悬崖峭壁和云雾弥漫的原始森林。经国内专家多次考察,认为其面积仅次于我国南方最大的高山牧场湖南南山牧场,而且处于地球同一纬度,自然条件相似,适宜于发展畜牧业。
屏山,又叫屏坑山,位于赣州东部的于都县靖石乡境内。据《于都县志》记载:“屏坑山,旧名龙山,县南29公里,坐落靖石、利村乡与盘古山之间,海拔1312米,为县内最高峰。山麓四周百余里,皆大石层累而成。山高如屏,坑沟纵横。有奇禽异兽。”屏山属武夷山余脉,在当地,人们至今仍习惯于几千年的叫法:蔽山。意为隐蔽之山。正是由于隐蔽,这里的奇风异景才令人神往,令人叹服!
出于都县城乘车沿着盘山公路南行,到达靖石乡,再从靖石圩场往右,沿着一条游弋于田边山间的柏油路,约行半个小时,就可到达令人神往的屏山。从屏山度假村上山有两条路。一条是长达6公里、顺山势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这是屏山牧场的创业者们为了能够让奶牛安全快捷地上山放养,下山产奶,在茫茫丛林中劈出来的。还有一条道,当地人称之为险道,是以往山下群众上山狩猎及采集药材留下的。险道如今已不再是险而难行,那是为了游客而将这条3200多米长的险道进行整理和维护的。
越过屏山牧场场部后面的度假村,一条片石小道,沿着山涧往大山深处延伸,这就是险道,一条登山揽胜猎奇的最佳之道。踏上险道,眼前各种植被多得令人眼花缭乱。越往里走,风景越是奇特。越过两座独木小桥“草鞋桥”和“拐杖桥”,再顺着山间片石垒成的羊肠小道,穿过荫翳蔽日的丛林,听着山涧溪水一路而来的欢唱,往深处走,满眼景致更加美不胜收:造型各异的灌木、藤蔓比比皆是;千年大树随处可见,路边山涧里,时见瀑布叠叠,被大水经年冲刷的石头,个个光滑圆润,一尘不染地静卧于谷底,宛如一群群顽皮的孩子,嬉戏之后惬意地静躺其间,聆听溪水的歌唱;往远处眺望,但见漫山翠绿之中,不时探出一簇簇开得正艳的花枝。当地人说,山里树种多,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而最多最艳则是五六月份。
爬石崖,观异景,有惊无险,其乐无穷;看,峭壁之中,一棵大树横躺壁间,悬空处树干忽而朝上,如同一只金鸡细颈昂头,朝天啼晓。而它的根部,却又伸出一棵细长细长争见天日的小树,像金鸡的尾巴高高翘起。险要处,有一奇特石岩,如房间大小,10余米高,三面悬空,一面可攀石而上,岩顶平展如地,石岩阴处,长有一棵大荷树。树枝将岩顶的上空遮盖得严严实实,而凌空的三面则枯枝落叶,久而久之,树形变得像古代帝王的华盖。这里就是传说中仙人下棋对弈的地方。
沿着险道攀登,穿越海拔900米的莽莽原始森林,登上陡峭的石崖,眼前豁然开朗,一块“大绿毯”扑入视野:绵延不断的山包,五万亩草地,绿油油不见边际,一群群奶牛正在其间怡然自得,逍遥自在。就是这片茫茫草地,因为她的高峻,因为山势险要和原始森林的遮挡,自古以来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朱绍纲曾率众在这里安营扎寨,练兵习武。葫芦山顶那凌空的石崖,就是当年他们插旗号令的位置。1934年,红军主力从于都出发踏上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以项英、陈毅等人为首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办事处率将士在这里突出重围,抵信丰油山,与李乐天、杨尚奎部会合,坚持开展赣粤边游击战争。就在不久前修险道时,离山顶200米处还挖出了手雷、子弹。登主旗坛遗址,望草原满眼翠绿。“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脍灸人口的古老民歌和着阵阵山风依稀在耳边回荡。
(图文根据网络有关资料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
[ 本帖最后由 yuanxianmin 于 2009-9-22 16:22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