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09-9-17 21:30:57

客家文化的表征化

文化总是具体地存在的,可感的东西最容易深入人心,以概念化的方式定型。

20年以前,客家相关联的象征物有:山歌,盐焗鸡,酿豆腐,民国的将军,客家话,华侨

现在有:土楼,围龙屋,世界客家恳亲会,粄,油桐花,台湾客家的抗争路

希望有:新财团,擂茶,乡土文化现代化,内陆与海外并举的近代迁徙,油茶花,改革社会的理论、实践家,足球.....等进一步与“客家”联系起来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9-9-17 22:08:36

爱有现代流行个文化、如客语流行音乐、客语电视剧、客语电影、客家文化产业

skc 发表于 2009-9-18 10:02:51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9-9-17 21:30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化总是具体地存在的,可感的东西最容易深入人心,以概念化的方式定型。

20以前,客家相关联的象征物有:山歌,盐焗鸡,酿豆腐,民国的将军,客家话,华侨

现在有:土楼,围龙屋,世界客家恳亲会,粄,油桐花 ...
梅县足球在70年代还是有实力,不知道未来能不能组织一支地方球队打甲A?

竹海聽聲 发表于 2009-9-22 00:48:19

在我看來,文化是社會規則,社會結構是一個架子,架子的每個部位都有人頂著,而要使這個架子能夠穩定運行,就需要運行規則,在我看來,這個規則就是文化。

所以,看一個社區群體的文化,應該先看看他有著怎麼樣的社會結構,譬如經濟基礎、複雜程度等等來觀察。一個社區的結構若趨於膨脹,則結構也隨之而複雜,為了能夠適應複雜的結構,也必須創造出相應的的文化。文化創新的動力應該來源於此。

如果客家文化的表徵多體現為故舊的事物,乏新可言,則必須緊惕,這個客家社區是否在萎縮或停滯發展。或者我們都期待著新事物的出現,但是現實中發展並不樂觀,也正說明了同樣的問題。

文化本身是反映社會情況的一個方面,而且藏得很深。任何時代都會有相應的文化與之相適應,我覺得是表徵化不得的。今天我們宣傳圍龍屋,但圍龍屋已然走出了我們的社會生活。此種宣傳不過是加速把圍龍屋送進博物館,無論我們現在如何宣傳圍龍屋,他都不可能成為客家文化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曲。假若真的如此,則是客家之悲歌了。

[ 本帖最后由 萧月华 于 2009-9-22 00:55 编辑 ]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9-9-22 01:15:51

围龙,土楼都很美。

可惜后人不爱惜,净建造新式火柴盒子,大煞风景。

幽壹 发表于 2009-9-22 01:45:37

客家文化最具表征意义,最直观、最具代表性的,还是要数“客家话”,上述所谓客家文化的具体代表,都是建立在客家话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客家话,就只是各省市域的区域文化而己,,,:lol

一句话:没有客家话就没有客家文化,,,

skc 发表于 2009-9-22 11:04:20

回复 5# yanxiuhong 的帖子

比东莞人好。他们习惯把老屋拆了原地盖房。
我们只是把各有特色火柴盒把围龙屋团团的围住。
实际上,祖先把一个密码给了我们,就是黑瓦白墙,
就算80年代初新盖的黑瓦白墙,到今天还是耐看。
那管白墙是泥砖,没髹白灰水,也有特色。
但不知多少人领略这点,在老房子基础上发展
适合现代人生活的新房子,不是老盖火柴盒。
欧洲的城市小镇现代化时也保留原建筑,集体回忆中国人真不懂!

level 发表于 2009-9-22 21:13:03

楼上说得太对了!所见略同!

30000 发表于 2009-9-23 09:57:30

老屋占地很大,维修很贵的,基本上每隔三年小修一次,每隔十年要大修一次.

就像我家那老屋,占地上千平方,现在需要大修一次了,维修的钱都可以到城里买几平方啦.也没有人居住了,就是八八年新修的火柴盒也没人居住了.

集体回忆是有,不过不拆不是这原因.原因那老屋的产权人不是我们一家人的,还有一家,那时候七十年代钱那么多,时兴与人合建屋.那老屋自九十年代初就没有人居住了,偶尔过年有人回去住几晚而已.

现在在里面也新修了厕所卫生间,就是为了过年时那几天而已.

skc 发表于 2009-9-23 18:11:40

回复 9# 30000 的帖子

讲现代化,我们必须接受定期维修概念,在盖房子时就应想到。
不论老房或火柴盒,所有硬件都要维修。最好腾出3-5年后维修费用。
黑瓦白墙维修费是挺高,今天你愿意铺瓦顶,但也找不到
烧瓦的。干脆找仿琉璃瓦。人境庐维修费高不高吗?
好像1985年修过了,住进去应该舒适吧.
今天旁边房子都拆了,我看快建高楼把它挡住。

深水鱼 发表于 2009-9-23 20:11:06

要整点新元素出来
来来去去的老三样,唱山歌食盐鸡住老屋,没得发展只能怀旧。(怀旧并不是个好东西)

一群摄影爱好者跑到云贵高原猎奇,发现与十年前已经大变样了,以往包着头的少数民族穿着牛仔裤T恤,与城里人没两样,失望之极。
摄影爱好者们从胶片换数码更新换代,却希望他人活在古代,呵呵。
我猜楼上精英们的帖子,不会是在围龙屋或土楼发的吧,失望之极。

[ 本帖最后由 深水鱼 于 2009-9-23 22:57 编辑 ]

skc 发表于 2009-9-23 22:36:44

回复 11# 深水鱼 的帖子

可以把怀旧看做没有好坏之分。
如果那是好的,我们有理由去想它。
今天人们都拍照拍录像,要留住过去的影子。
人类发展到今天,骨头数量还是从前那么多,
是客家人,唱山歌食盐鸡住围龙屋未尝不可。
在梅城不一定唱英语歌吃牛排住望江楼吧?
快到十一,国家要大事庆祝。
谁敢说这不是怀旧?

竹海聽聲 发表于 2009-9-24 11:00:50

獵奇固然很容易失去新鮮感,懷舊也不可能一味活在過去

不要造作,自然就好,一切在於位育之中

skc 发表于 2009-9-24 11:24:35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9-9-22 01:15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围龙,土楼都很美。

可惜后人不爱惜,净建造新式火柴盒子,大煞风景。
在故有的老建筑上,参考欧洲小镇,新建筑配合老建筑可行吧。
深圳东部华侨城都把瑞士小镇搬来。
人境庐也是在清末老房基础上盖起的。
在农村,有条件不是老建火柴盒子,只是现在的
施工队惯于倒模建房,从不跟业主设计要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文化的表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