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菲简单愿望 打动韩国友人
http://gd.news.sina.com.cn 2009年09月09日07:44 南方都市报 摘要:昨天,南都社区互助节第五期活动启动的第二天,广州市民争抢包揽贫困学子心愿。希望有保温盒带饭上学省钱的林菲,成为当天最抢手的愿望。在天河区工作的刘先生来电,称他的韩国朋友想资助9号愿望,并且细心地想到了多送一个微波炉给小林菲叮热饭菜。http://gd.news.sina.com.cn/news/2009/09/09/1252453486_iX94ao.jpg韩国人朴先生给林菲家送微波炉,并教林菲妈妈怎么使用。
http://gd.news.sina.com.cn/news/2009/09/09/1252453487_KhZQ7M.jpg小超磊入学一年没穿上校服。
http://gd.news.sina.com.cn/news/2009/09/09/1252453488_UoeYuf.jpg廖志成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
http://gd.news.sina.com.cn/news/2009/09/09/1252453489_cEU0zL.jpg体育课后,姐姐拉着弟弟手上楼梯。
社区互助 等你参与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9月11日
●组织机构:南方都市报、南都网、奥一网、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蓝海豚公益志愿服务队
●参与方式:如果你愿意向这些贫困学子伸出援手,可以通过南都爱心热线020-87388888告诉我们。
●爱心活动指定物资接收点:越秀区解放北路576号1楼蓝海豚公益志愿服务队办公室(广东迎宾馆对面),蓝海豚热线83391012。
●互动平台:南都网专页(http://www.nddaily.com /)奥一网广州频道(http://gz.oeeee.com )
“我想把整个版的愿望都包下来”、“想帮11、12、13号愿望”……昨天,南都社区互助节第五期活动启动的第二天,广州市民争抢包揽贫困学子心愿。希望有保温盒带饭上学省钱的林菲,成为当天最抢手的愿望。在天河区工作的刘先生来电,称他的韩国朋友想资助9号愿望,并且细心地想到了多送一个微波炉给小林菲叮热饭菜。
所有愿望中午前被抢光
早晨7点半,家住番禺的方小姐抢先打通热线,一口气认领了9号、12号和13号愿望。像方小姐一样要包揽愿望的还有读者应小姐。多次关注并参与社区互助节的读者,因为领不到愿望,还悄悄“走后门”,给前几期活动中接触过的爱心记者打电话抢愿望。“下次有这样的活动希望早点通知我们,我们这里有一个基金会可以帮助他们。”冯先生诚恳地告诉记者。此外,来自佛山的一位读者也想参与到在广州火热进行的社区互助节当中来。昨天上午,愿望全部被认领,粗略统计,一天之内接到100多位读者打进爱心热线。今天我们继续刊登贫困学子们的愿望。
小林菲收到多重大礼
昨天傍晚下班时分,热心读者方小姐抱起保温盒和新书往林菲家里赶,跟她一样想献出心意的,还有来自LG公司的韩籍友人朴汗淳先生。他们同一时间赶到林菲家,分别为林菲带去了保温饭盒、新书包和一台微波炉。
从事媒体行业的方小姐表示:“以前自己也是长堤真光中学的学生,所以看了报道特别有亲切感。”她专门从天河赶往北京路,买来保温饭盒,细心的她还为菲菲多送了一个新书包。
韩籍友人朴汗淳先生的到来,让林菲和妈妈感到意外之喜。从手中接过微波炉这份沉重的“礼物”,林菲妈妈说,“几年前已经想买微波炉来翻热饭菜,没想到今天比抽奖更幸运,家里一下子多了一台新家电。”
炎热天气下,站在林菲家的小空间里,穿着整齐西装的朴汗淳先生已经满头大汗。“这是加热键”、“这是用来蒸东西的……”他用中文和林菲妈妈交流,把如何使用微波炉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告诉林菲妈妈。他还特意叮嘱:“放入微波炉的器皿最好是瓷器,而塑料盒要选用耐高温的。”
“中国人很有爱心,希望多些人能参与进来。”来中国工作6年多的朴先生中文已相当熟练,昨日看了林菲的故事后,立即以个人名义购买了一台微波炉,见到菲菲,他竖着大拇指称:“小女孩很乖巧,要加油!”
抱着新书包和保温饭盒,林菲表示,“以后要好好学习,以好成绩报答大家”。
(爱心记者 李春花 何平 康乐)
17
想用彩色铅笔
画喜羊羊
●萧梦婷,14岁,初二,家住越秀区流水井
走进梦婷的家,就像进入一个旧货店,琳琅满目的旧家电旧货物塞在客厅的各个角落。客厅地上满满摆着近十部旧风扇,“修修就能用。”梦婷的爸爸说,他失业在家,妻子打临时工,家里的物品能省就省。
“他们关系一直很好”,谈起梦婷和弟弟景豪,爸爸萧达一脸幸福。“由于家里条件不好,从小到大,姐姐穿过的衣服不合身了,就会传给弟弟继续穿,弟弟也从不挑剔,反而事事最听姐姐的话。”姐弟俩聚到一起则总喜欢斗嘴,家里十分热闹。
梦婷喜欢画画,看喜羊羊动画片。不过家中的电视最近坏了看不了,梦婷便一遍遍在本子上画画作乐。“想用五颜六色的笔画出喜羊羊动画片里的画面。”在文具店相中的一套彩色铅笔,梦婷盼了一年,希望哪一天爸爸为自己买回家。“20元一套的水彩笔还能接受,花100元买一套铅笔还是太贵了”,对于一个月光族的家庭,爸爸只能皱起眉头,默不作声。
(爱心记者 何平 通讯员 邬小茵)
18
200元生活费
过一个学期
●姐姐苏海颜,弟弟苏伙亮,广州市盲人学校职高一
今年19岁的海颜,扎着长长的马尾辫,耳边发际处别着一对粉红色的发夹,看起来很干净齐整。弟弟伙亮比她小两岁,却高出了半个头。姐弟俩在同一个班上读职高一。上完体育课,满头大汗的伙亮轻轻抓着姐姐的手臂,小心翼翼地摸着楼梯回到6楼的教室。
从降临人间的那一天起,姐弟俩就没有见到过光明——— 由于来自母亲的遗传,姐弟俩都患上了先天性失明。对于一个家庭而言,3个盲人的存在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幸而,海颜和伙亮得到了一些慈善机构的捐助,从2000年起得以入读盲人学校。
“我们在学校什么都挺好的”,海颜一再摇头说,她和弟弟生活上并不缺些什么。只是一直都只靠爸爸一个人赚钱,200块就是他们一个学期的生活费,盲人纸也得省着用,写得密密麻麻的,一瓶洗发水、或一包洗衣粉他们都要省着用,挤得完全没有了,才买新的。
伙亮未来的心愿是学习中医按摩,海颜则希望开一所盲人按摩培训中心,然后再开一间按摩院“这样就能够赚钱孝敬父母”。
(爱心记者 龙玉琴)
19
入学一年
还没校服穿
●冯超磊,11岁,家住天河兴华街河水村
穿过几条小巷,沿着狭窄阴暗的楼梯一直走到顶楼,就到了冯朝磊的家。家里没人,连门都没有锁,这个连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床都没有的家,确实没什么可偷的。
冯超磊一年前随父母来到广州。父母在沙河一带做搬运工,每天早上5点就要起床,到沙太路运货。尽管每天工作14个小时,一天的收入最多也只有50块,而且这样的好运气并不常有。加之超磊母亲体弱多病,一家人只能填饱肚子。超磊用的每一支笔,都是母亲从外面捡来的。
上学期,不少同学买了英语学习机,超磊虽然很喜欢,但一直都不敢告诉母亲,“要200元,太贵了”。而入学一年来,超磊从没有穿过校服。一年前入学时,超磊的母亲希望学校能宽限买校服的时间。到现在,超磊还是穿着仅有的两套夏装上学。
(爱心记者 黄雅熙)
20
背了5年书包
不堪重负
●阿俊,13岁,初一,家住荔湾区鹤洞社区西路
在鹤洞社区一栋100多年的老房子里,下午1时多,阿俊的妈妈从菜地回来,便钻进厨房,开始准备一家人的午饭,阿俊和哥哥在一旁帮手。一碗青豆、玉米粒和火腿合炒的三鲜丁,配上两个煮熟的小土豆,便是母子三人的午餐。
13岁的阿俊正在长身体,可饭桌上,每顿只有少许菜。阿俊明白,妈妈是菜农,青菜都要拿去卖钱。爸爸在4年前因病去世,妈妈独自一人拉扯哥俩长大。看到妈妈每天早出晚归,鲜翠欲滴的青菜,却只能换回一家人10多元钱的生活费,阿俊明白妈妈的难处,从来不向她要求什么,他的书包一背就是五个年头。
这个学期阿俊初中了,“书太多,旧书包已经无法承受,”阿俊那个用了五年的大书包,缝补的旧黑线压着新黑线,他说很希望可以换一个新的书包。(爱心记者 刘雪)
21
因病辍学
男孩爱写字
●王国成,8岁,家住天河兴华街河水村
5岁那年,小男孩王国成患了肾病。由于没有及时治疗,转化为肾病综合症,这个勇敢的孩子与病魔已经斗争了3年。
小时候的国成,长着清秀的脸蛋,大大的眼睛。而现在,因长期服用的药里有激素,国成成了一个小胖墩。看着国成变形的脸,老师有些心疼。半年前,国成的肾病第三次复发,他不得不辍学在家。新学期开始,国成对爸爸说,“爸爸,我好想上学!”
半年没来上课,老师对这个孩子依然印象深刻。“他的字写得非常好。很奇怪,一般这个年纪的小男孩都不愿意静下心来写字,但他每次都交的作业,字写得一笔一画,非常工整。”
“我想要写字帖,可以照着练字”。国成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喜欢写字,是因为读一年级时,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字写得好。(爱心记者 黄雅熙)
22
盼二手电脑
查数学资料
●廖志成,初中三年级,家住越秀区德政南
几何的变化多端,函数的规律递增,数学是这么多个学科里面最让成仔着迷的一个科目。上初三了,成仔说,有很多不解的问题,希望能用电脑上网找寻答案。
性格斯文内向的他,平时下课以后就喜欢跟同学们打打球,玩玩游戏,再有就是跟大家一起讨论数学题。不过,因为经常遇到解决不了的疑问,他很希望能够在网上多找找资料。不过,成仔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因为离婚的关系,现在只有爸爸跟他住在一起。成仔知道,爸爸一个人为了撑起全家工作很辛苦,于是也不好意思向爸爸伸手要什么。
成仔知道,初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一年里他会尽全力把学习成绩保持在最好的状态。“要考上好的高中,以后可以好好工作回报爸爸。”(爱心记者 朱丹婷)
23
饭桌当书桌
用了好多年
●施丽平,小学四年级,家住海珠区昌岗西路
一张能折叠的圆形小桌,平时收起放在一角,用餐时打开当饭桌。小丽要做作业时,就变成了书桌。饭桌已经使用了十几年,桌脚因为生锈断掉了一截。“桌子就快报废了,不过还是能用就用。”就读小学四年级的小丽说。
小丽和父亲、奶奶一起挤住在海珠区昌岗西路一间12平方米大的房里。房子上面搭建了一个阁楼,小丽和奶奶每晚爬上“楼中”就寝。
施先生下肢残疾,自从妻子离开后,和女儿靠低保救济生活,平时打临工帮补家里,每月几乎都入不敷出。至今,小丽只向父亲要过一次礼物。去年小丽吵着爸爸要一个灰熊毛公仔当生日礼物。施先生将家中情况解释一通后,直到今年生日,小丽再也没有要求父亲送过礼物。“还是有张新桌子吧。”说起新学期愿望,懂事的小丽说。(爱心记者 孔小云)
■爱心24小时
8:48 送电视顺带送机顶盒
“家里有一台闲置的21寸电视机,总共用了不到10次。与其我们用不上而浪费,还不如送去给更需要它的家庭。”读者姚小姐说,晚上要带女儿一起去给10号小静送电视,并让两个小姑娘交上好朋友。她说,喜欢这样切切实实一对一的帮助。当得知小静家里没有条件配置电视机顶盒时,姚小姐毫不迟疑地表示,“我还可以帮他们办理好机顶盒安装,并先付上一年的费用。”姚小姐还打算挑选一些配合小静高一学习的辅导书一起送过去。“中秋节快到了,还想给她爸妈一些过节费”。(爱心记者 李健)
9:00
作为南都社区互助节的忠实粉丝,来自客家风情网的网友“勇往直前”一大早就给记者致电,“走后门”要求参与。即使工作繁忙,他也抽出午休时间,跑到商店给12号小许逸买来一个漂亮的小书包。“我也是一个爸爸,孩子要上学了我比她还紧张。”(爱心记者 朱丹婷)
9:30
上班族应小姐连续几天致电爱心热线,昨日一早终于第一个抢到了13号愿望。在得知王静穿鞋的码数后,应小姐放弃午休,专门抽空买来球鞋,快递给王静。“明天早上就能收到了”。(爱心记者 何平)
11:30
“有哪一个愿望我可以帮忙的?都没问题!”得知几乎所有愿望都被认领完毕,家住海珠区的胡小姐心急如焚。最后,她“拿下”15号何希彦的愿望。“孩子爸爸还有一部电脑,就拿过去帮帮小姑娘吧。”胡小姐初定在本周六把电脑给小彦送过去,顺便也让儿子过去多认识一个小朋友。
(爱心记者 朱丹婷)
16:00徐伯早茶桌上“抢下”愿望
“我可以帮助11号和16号实现愿望。”昨日早上8时30分许,坐在滨江东某酒楼喝早茶的徐应棠徐伯,桌上的茶点还没解决,就迫不及待地致电本报“抢愿望”。73岁的徐伯是社区互助节“常客”。年初,他掏了1000多元送了一台崭新电视机给愿望主角,并一再叮咛,如果有没人认领的愿望,他都可以帮忙。两个月前的互助节,为了“抢”愿望,徐伯甚至还“私下”联系记者。接到记者电话,徐伯开心得连音调都提高了几度,马上出发乘车到江南西新华书店,要为11号和16号学生实现愿望。
“怎么就没孩子要的那间出版社呢?”蹲在五花八门各式工具书中找了大半个小时,徐伯还是没能找到孩子们指定的辞书。“干脆约孩子们周末一起去购书中心好了。”满头白发的徐伯为了让孩子满意,决定不辞辛苦周末再走一趟。(爱心记者 孔小云)
17:24
心有不甘的徐伯决定先实现11号阿思要自行车的愿望。步行到附近的私人自行车店,选了一轮后,徐伯不满意款式太少。又步行近二十分钟到了一家大型超市。“孩子到底会喜欢哪种款式呢?”在十余种款式之间徘徊一阵后,徐伯犹豫着要挑蓝色还是红色,要折叠车还是变速车。“还是要孩子喜欢才好。”徐伯最后决定,也为阿思再多走一趟,和孩子第二天一起去买自行车。 (爱心记者 孔小云)
专题统筹 本报记者 李春花
专题摄影 本报记者 冯宙锋 邹卫 实习生 陈文才
http://gd.news.sina.com.cn/news/2009/09/09/652882.html 本站版主勇往直前也参与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