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建筑与闽粤文化--岭南大讲坛(陈春声)·艺术论坛第四十六期
土楼建筑与闽粤文化http://theory.southcn.com/llzhuanti/lndjt/yslt/content/2008-09/10/content_4592571.htm
第一,土楼建筑跟土楼所在的那个地方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
第二,土楼与闽粤界邻地区族群关系的变迁。土楼作为一种聚落形态的主体,跟我所研究的这一个地方的族群关系变化,有什么样的联系。 >>>
第三,明中叶社会动乱与乡村聚落形态的变化。如果我们认真读历史书、实际考察与土楼相关各种各样的文献,可以发现这个区域这一类的建筑最早出现的时候不会超过明代中期,基本上是嘉靖以后的事情,是十六世纪以后才有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一种建筑的形式、一种文化的创造,在某一个时间产生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社会历史是怎样的。 >>>
第四,“迁海”与“客家土楼”说法的形成。这一类土楼常常被称为客家土楼,我们就要问了,什么时候在什么背景下导致了一种这样的理解出现。 >>>
第五,土楼建筑所见之乡村社会形态。如果我们去乡村看这一类的建筑,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乡村形态,它的社会组织、阶级的结构怎样,我们怎样在这一类建筑物里看到一个社会。 >>>
第六,土楼建筑中普通人的生活。我会去描述一下住在土楼里普通人的生活。 >>>
第七,当然,最后得讲几句结语。因为做土楼研究的学者非常多,建筑学、经济学、旅游、景观等等,不过我的学科背景不在这些方面,我是一个地地道道做历史研究的,从历史学家的眼光看,也许我们观察的角度跟其他学科的同行有一些不同,所以会我从历史学的角度会讲一些结语。 >>>
第八,论坛互动。
更多的内容见南方网的艺术论坛
http://theory.southcn.com/llzhuanti/lndjt/yslt/content/2008-09/10/content_4592571.htm
-----------一--------------------------
一个比较符合历史的客家建筑成因及客家人来源的文章
-------------------------- 陈春声,广东省揭西县人,1959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
[编辑本段]主要任职:
现为中山大学副校长,历史系教授,人文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广东历史学会会长。受聘为国内外10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顾问。
[编辑本段]主要经历:
1982年在中山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4年在中山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9年在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今,历任中山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海外学术经历:1992年,香港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1993年,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5年,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访问学者;1996年,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访问学者;1997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1998年,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访问学者;1999年,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访问学者;2000年—2001年,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访问学者;2001年,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访问学者;2003年-2004年,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2007年,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2007年,台湾中央大学客家学院客座教授,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兼)。
[编辑本段]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中国社会史、中国经济史和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历史学计量研究和传统乡村社会研究两个学术领域有较大成绩。正在主持多项有“历史人类学”倾向的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和国际合作计划,重点进行族群与区域文化、民间信仰与宗教文化、传统乡村社会等领域的研究。曾获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两项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广东省教学名师”称号。
页:
[1]